第五部分 地方風物 四、動物植物 各位游客,當你們遠離城市,千里迢迢來到張家界武陵源世界遺產地,一定會為這里的生態環境所傾倒。大家會問:偌大一片原始古老的綠色世界,該珍藏著多少珍稀動植物? 現在,我給大家作簡要的介紹: 從區位條件看,武陵源位于西部高原亞區,東北接湖北神農架,西南連梵凈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西北與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八大公山近鄰,各地生物相互滲透,而武陵源境內溝壑縱橫,地形復雜,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水質清純,保持了一個結構合理而又完整的生態系統。加入武陵源古來交通不便,人跡罕至,從而為眾多孑遺植物和珍稀動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條件。 動物 早在清代乾隆年間,一位土家文人闖入武陵源,在一家獵戶小住數日,后來作了篇很優美的文章,文中寫道:“...是時,人湮稀散,上下一帶居民不過一二十戶。草木暢盛,荒郊曠野,道路俱系羊腸小徑,崎嶇多險,獸蹄鳥跡,交錯于道。山則有熊、豕、鹿、豺、狼、虎、豹諸獸,成群結隊,或若其性;水則有雙鱗石鯽、重蜃諸色之魚,舉網即得,其味脆美。時而持槍入山,則獸物在所必獲;時而持釣入河,則水簇終致盈笥。...其間小鳥若竹雞、白雉雞、野雞、鳳凰、錦雞、上宿雞,土香雞,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概...” 這簡直就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秦人世外桃源圖!那麼,二百多年以后的武陵源情況又是怎樣? 1980年中科院華南考察隊對武陵源的考察結果是: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22目、58科、149種,其中鳥類占46.9%,獸類占28.9%,爬行類占16.1%,兩栖類占8.1%。屬國家一類保護的3種:豹、雲豹、黃腹角雉;國家二級保護的25種,如獮猴、短尾猴、蘇門羚、穿山甲、黑熊、大靈貓、小靈貓、水獺、林麝、水鹿、豺、鴛鴦、鳶、雀、松雀鷹、紅腹角雉、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褐翅鴉鵑、虎紋蛙、大鯢等。其中8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屬省級保護的有54種。 植物 各位客人,我想提個問題讓你們回答一下,請用一句話概括張家界砂岩峰林的特點。 --有人則這麼答:石頭上長森林。
在萬丈絕壁上長樹,還長大樹,長森林,這實在是一個奇跡。這個謎后來還是由專家解開了:因為砂岩石峰節理十分發育,質地獨特,透水、透氣性好,特別是在成岩過程中,沉積有非石英成分的軟質泥層混夾在峰柱之內,可滿足植物生長發育條件。 由于武陵源地理位置、地勢、氣候以及岩石結構的特殊性,加上長期封閉的交通條件,使這里成為天然植物避難所,森林覆蓋率達85%,自然植被中,維管束植物達193科、730屬、1630種。其中木本植物103科、297屬、751種,草本植物879種。景區內保存不少孑遺植物,中生代白堊紀至第三紀形成的被子植物科數世界被子植物科數的29.8%。珍稀樹種中,屬國家一類、二類保護樹種21種,其中一類有珙桐、伯樂樹(鐘萼木)、香果樹、南方紅豆杉、紅豆杉5種;二類有白豆杉、篦子三尖杉、巴東目蓮、鵝掌楸(馬褂木)、紅榧、櫸木等16種。 古樹是自然遺產中的“活文物”。武陵源的古樹有古、大、珍、奇、多的特點,據調查,有古樹17科、25種55株。樹齡最長的460年,最大胸圍5.95米。而在眾多植物中,武陵源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形態最奇,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萬八千松”之譽。其次是金鞭溪的楠木,如香楠、竹葉楠、細葉枝楠、利川潤楠、蝴蝶楠等達16種之多,明、清時代,張家界、茅崗土司一帶的香楠曾是獻給皇上的貢品,明代正德年間,茅崗覃氏土司因進貢楠木修建被燒毀的皇宮而被擢升官職,並為覃氏賜派,歷史上被稱為“覃氏御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