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張家界導游協會成員,提供專業張家界導游和業余張家界導游等眾多張家界導游的聯系方法和張家界旅游服務
感謝導游姜怡提供的1652張精彩數碼圖片 張家界旅游咨詢預訂熱線 0744-8362888 8362212 8362213
張家界導游網
張家界導游網
超值贈送--數碼風景圖片光盤及攜程訂房優惠卡
| 導游論壇
歡迎訪問張家界新華旅行社主頁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景點指南 - 市區攬勝 - 宮殿石窟玉皇洞

宮殿石窟玉皇洞

一、玉皇洞概述

  宮殿石窟玉皇洞,座落在張家界市區以西的麻空山,距市區8公里,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張家界市的又一風景名勝區。

  玉皇洞,因洞內雕鑿有玉皇大帝(在雷電洞)而得名,它東臨童家峪,南靠崇山,西處峰泉洞,北靠麻空山(又名“月斧山”)。在它的前面,還有著名的郝王山墓(座落在丁家溶,距玉皇洞僅1公里)。據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農歷丙午年)侯昌銓編修的《湖南永定縣鄉士志》卷三記載:“郝王山墓在丁家溶,有山如陵墓,《容齋續筆》記,余削曾得一嫿言之甚悉,今境內藏此物者有數家,其為墓郝與否,不可知,然究系古物不可褻視,或曰郝王山,一作覽望山。”

  玉皇洞為九洞之一,其它八洞為峰泉洞、玉金洞、毫筆洞、墨池洞、虎龍洞、雄獅洞、孔聖洞與因果洞。九洞齊名,之所以以玉皇洞為洞名,一則是玉皇洞洞內雕鑿有玉皇大帝佛像,而玉皇大帝在所有佛聖中它最大,相傳是“總執天道”的最高之神,二則在九洞中,玉皇洞位置最高。鑒于這兩個原因,故而以它為總名。

  玉皇洞是湖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石窟群。石窟中雕鑿有各種人物和獸類達幾十尊,分天上、人間與地府三層,是鄉紳李五瑞(字景開,渾號“九洞樂”與“識破生”)所建。關于李景開修洞鑿像一事,《湖南永定縣鄉士志》有這樣的記述:“在大庸(今永定區)溪西北,穿空玲瓏,洞壑幽秀,如羊角,因果諸洞皆有泉源,其高仰者均可游覽,里人李景開曾施疏鑒,鑿造帝王聖賢仙佛諸像于洞中,計得八洞,如玉皇、文昌、獅子之類,依物成形。自然佳妙,洵可觀也。”又《永定縣志·隱逸志》記載:“李景開,邑鄉耆于馬俸山(即麻空山)風泉等處,鑿修九洞”。

  據筆者多次考証,李景開系今永定區楓香崗鄉李子峪人。他並非豪門出身,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中產階級的鄉耆,但也不是平民。舊志書上說:“李五瑞,字景開,性僻古而達觀,家頗殷富,以守錢為恥,曾于麻空山修澗壑為石屋,造古帝王聖賢、仙佛諸像,刻詩贊其上,鑿險縋幽。工費不億計,得洞九,自號為九洞主人,生前為壽藏,題九洞夫婦之墓,人多笑之,不顧也。”李景開自幼好學,刻苦攻讀,詩詞書畫。無一不能,但就是屢考不中,因此仕途不通,宏圖難展,鑒于此,他才識破紅塵,看淡功名利祿,寄情山水,借自然溶洞,傾盡財力,修鑿仙佛諸像天洞中。李景開設計的天堂、人間與地府三層構造圖以及各洞中雕鑿彩塑的聖賢佛像,詩詞碑刻都集中反映了一點,這就是李景開塑造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國”。當地民謠:“十三都有個李景開,家大富豪一員外,妻不賢來子不孝,拿起銀錢去修廟。”

  據考証,李景開生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2年)約卒于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享年65歲。李景開妻劉氏名正清。據峰泉洞內石刻記載,“竊峰泉洞神像諸色,乃乾隆年間李翁景開頗費經營創修也,迄今四十余載,未能彩裝”。另一碑刻有“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乙卯歲書”字樣。又因與“迄今四十年”之說,由此推算,把歷史向前推進40年,應是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李景開修完峰泉洞以后雙修玉皇等八洞,共費時達16年之久。李景開修洞幾十年,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修洞事業,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今天的玉皇洞,無論是對研究溶洞石刻、詩詞書畫、佛教與道教文化,還是旅游觀光,都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

  當年李景開修洞是先從峰泉洞開始到玉金洞(天門土地)結束。而我們今天的道路卻從玉金洞開始到峰泉洞結束。下面我們就依次向大家介紹各洞的景觀。

二、玉皇洞景觀

  玉金洞

  游玉皇洞,從麻空山腳下羊羔泉上山爬石級,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玉金洞。

  玉金洞,又名天門土地洞。該洞成洞于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洞高10米,寬7.8米,深9.6米。洞內雕鑿土地爺一座,不知為何,李景開打破了常規,只有單像,而無土地婆婆。按道教規矩與民俗神位來說,凡土地廟都塑有土地公公與土地婆婆,因為土地神是一個級別很低的神,他主管土地,保一方平安,與民接近,所以人民也就非常接近他,因之,百姓們還給土地爺配了老伴。

  玉金洞上方有匾額,上書“士庶恩將”4個大字,兩邊有對聯,上聯為“白玉天門徹”,下聯為:“黃金土地裝”。土地神,又稱為“社神”。因土地遼闊,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

  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社神,也是保佑一方平安和五谷豐登的神,所以,為官也好,為民也罷,都能享受他的恩惠,因此也都敬奉土地。這不僅在玉皇洞一帶是如此,就是在全國也一樣。在歷史上,土地神曾被尊為“后土皇帝祗”。他與天帝相對應,是總司土地的國家級大神,為道教“四御”之一。住廟都住三層樓大廟,所以遠遠超過一般土地神的小廟––斗室之大的土地廟。

    土地神還是一位信息很靈通的神。凡是要在地方上辦事,不管是民還是官都的先問土地神。如《西游記》的孫大聖,要捉妖拿怪,也須先見土地。《天仙配》的七仙女要與董永結為夫妻,也的請土地神幫忙,讓他做大紅媒,幫七仙女與董永成全美事。由此可見,土地神實在是一位好神。

毫筆洞

    游完了玉金洞(天門土地洞),在人間一層洞窟觀光,只要向西走108米,便可到達毫筆洞。

    毫筆洞,又名魁星洞,成洞于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洞高11.5米、寬6.5米,深33.3米。洞內雕鑿有魁星像與鰲魚。洞的上方有匾額,上書“洞放青雲”4個大字。還有一幅對聯,上聯:“毫毛撥到南天月”,下聯:“筆陣追回北斗星”。落款為“識破生(李景開渾號)題”。

    從雕像來看,李景開鑿的是魁星騎在鰲魚上。魁星,據史書記載,為二十八宿之一,名曰:“奎宿 ”。它是道教奉為主宰文章衰盛的大神。曾提出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著名口號的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有這樣的解釋:“神像不能象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象魁,則取之字形為鬼,一腳向右翹起,如魁字的大彎勾,一手捧為斗,象‘魁’字中的‘斗字’;一手執筆,其意是用筆點中式人中的姓名。”

    騎鰲魚主要因為要有“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之寓意。我國唐宋時期,皇帝親自主持殿試,在皇帝大殿前,有一塊雕刻著龍與大龜(即“鰲魚”)的大石板,新考中的狀元行禮時單獨站在這塊大石板上,稱叫“獨占鰲頭”。明代的科舉制度,以《詩經》、《書經》、《禮記》、《易經》與《春秋》這“五經”來錄取考生,每經之首稱為魁,魁首即為第一,獲第一名者稱“奪魁”。我國民間猜拳行令,往往有“五經魁首”一詞,便是指此。

    匾額“洞放青雲”是李景開“青去直上”的豪言壯語之外露。上聯“毫毛拔到南天月”。“毫毛”怎能“拔到”南天月?那只能是“月中桂”與“鏡中花”了,不可能實現。下聯“筆陣追回北斗星”,為何“追回”而不用“點中”?這說明“點中”機會已過,因無法挽回,所以只能用“追回”了。落款“識破生(李景開渾號)題”,我們同對聯聯系起來思考:正因為李景開累試不中,錯過機遇,又懷才不遇,便看(識)破紅塵,故落款為“識破生”。魁星騎鰲頭這座鑿像構思巧妙,鰲魚頭在上洞,而鰲龜尾則在下洞,比例尺寸恰當,人物造型生動。魁星,袒胸赤足,一只腳踏在鰲魚上,真大有“獨占鰲頭”之勢;另一只腳勾翹起來,顯得坐勢端莊而威嚴。一只手執筆高舉,另一只手又握拳,有文武雙全之意。此外,魁星洞內還鑿有魯班神,這也是值得觀賞與思考的。魯班神像有匾額,上書“方園至也”4個大字,對聯為“毫厘不外規矩,筆墨深藏準繩”。

    李景開在“魁星洞”里設魯班神,其用意無非是:借魯班嚴格按照規矩施工的科學態度,諷喻黑暗的科學制度不按真才實學取人,警世人民不依規矩就不能成方圓;同時也表明鑿洞造佛也須按魯班的科學態度辦事,只有堅持“毫厘不外規矩,”方能達到“方圓至也”。

    提起魯班,這是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工匠,他是春秋未期魯國人。魯班,又名公輸般,曾為楚國造過雲梯、鉤強(一種戰船上用的武器)。他還發明與制造許多鏟、刨、鑽、曲尺、鋸子與墨斗,對建築業、工業和農業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是他用竹、木制作的飛鷹可以連續在空中飛翔三天不落。魯班還為他母親制作過“機器人”,相傳他母親坐在上面一去不返,無影無蹤。總而言之,魯班是一位非凡的能人,許多地方均設有魯班廟祭祀。李景開鑿魯班神于洞中也便是為此。

墨池洞

    從魁星洞 出來西行20米便到過墨池洞。該洞修成于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洞高9.2米,寬7.9米,深18.5米。洞內有雕像3尊,石刻15處,灰牆墨題功德3處,詩詞頗多。

    洞內造像為文昌。匾額是“文光赤膽”,也有對聯。上聯為“淡墨題名固是文章蓋世”,下聯“丹池變化無非祖德驚天。”洞內還有許多詩詞。據考証,除《天門十六峰》一首系元代翰林楊軸所作以外,其余詩詞為李景開題寫。有幾首詩詞很能代表李景開的思想。

    文昌,星官名,是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首都將他尊稱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他的前身乃晉代張亞子(又名張惡子),他對母親極其孝順。張亞子先在晉朝做官,后不幸戰死。他死后,老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廟,以此祭祀。當初,張亞子被當作雷神祭祀,以后宋元道士假托“梓童神降筆”,作《清河內傳》,無中生有地說他生于周初,后經73代演變,又才于西晉未年降生在四川梓童地方,名喚張亞子,成為梓童神,還說玉皇大帝命他掌管文昌府與人間利祿。

    唐朝安史之亂,玄宗李隆基逃到四川,又傳說梓童神到萬里橋迎接,故而李隆基便封他不左丞相。

    隋唐科學制度盛行,文昌神傳為“職司文武爵祿之神”,為文人學子頂禮膜拜。到了元代,仁宗皇帝有封他為“輔文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所以,人們又叫他“文昌帝君”。

    從李景開鑿文昌像與題的匾額與對聯來看,我們已窺見他看破紅塵,而從洞筆題詩(如《地洞溫和》、《無題》與《天梯跋涉》)來分析,更清楚不過了。現將這三首詩抄錄如下,以供參考與玩味:

地洞溫和
受盡寒暄病故鄉,
誰知九洞異尋常。
冬來似近三春暑,
夏至同乘八月涼。
散步相思同水火,
栖身只服薄衣裳。
凡胎莫惑仙丹在,
愁有韓家毀梵堂。

無題
塵事紛紛一筆鉤,
林泉樂道任遨游。
蓋間茅屋千羅補,
開個柴門對水流。
得空閑眼真可樂,
吃些淡飯自忘憂。
堪嘆眼底英雄輩,
為甚來由不轉頭。

天梯跋涉
身清澧水望梯邊,
渡過良寥美味泉。
土地睛瞧登北斗,
魁星手執挽西天。
朱衣引路頭難點,
玉帝迎賓對一聯。
數躋雲程皆妙示,
旋歸等上謝群山。

玉皇洞

    玉皇洞,又名雷電洞,座落在七洞之上,是代表天上一層的神洞,被譽為“天堂”。洞高4米,寬5米,深3米,洞內雕鑿玉皇帝像,兩邊為金童玉女像。你看,這玉皇大帝頭戴金冠,身著龍袍,手執乾坤袋,端坐正中,神態威然自若。身高1.9米。金童手捧丹瓶,玉女手執琴柄,分別站在玉皇大帝的兩邊。洞上有匾額,為“昔察乾坤”4個大字。對聯已毀。

    玉皇大帝是道教尊奉的最高神明,他管轄一切天神,地祗、人鬼。相傳他住在天上宮闕里,辦公在靈宵寶殿。玉皇大帝手下有文武諸神,且法大無邊。文神有太白金星,李老君、文曲星、丘真人和許真人等。武神則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靈神、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官與五方揭帝等。玉帝還管轄四海龍王,雷部諸神,地藏王與十殿閻君(王)。道教還為玉帝編了一本《玉皇經》,說他原是億萬年以前光嚴妙樂國的一位王子,后放棄王位,在山中修道成仙,普渡眾生。他經過三千二百劫,才成金仙,也才當上“清凈自然覺王如來”,然后又經億劫,才當上玉皇大帝。

    李景開把玉皇大帝神像的洞取名為“雷電洞”,無非是說明雷霆有萬均之力,可替天神“代言”,能“生天之災禍,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如人間有不公道之事,都會遭雷電劈擊。這其實,也只不過反映了李景開的幻想。還有,李景開雕鑿天神玉皇,也企圖自己修道成仙上天。他有兩句詩詞可以作証:“天門鎖斷修山路,月爺裁成折挂梯。”他的意思很清楚,上天門山修仙的路雖然鎖斷了,但可以把這月斧山(即石窟群所在的麻空山之別名)當作上天的挂梯來達到他修道成仙的目的。

虎龍洞

    看完“雷電洞”等于從“天上”再下到“人間”,仍按原來上去的路下,然后再西行幾十米便到達虎龍洞。該洞較大,高有11.5米、寬有5.2米,深28米,成洞于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洞內雕鑿中國歷史堯舜時代4個著名人物,即唐堯,后稷、契、皋陶等。共有詩詞石刻17處。

    虎龍洞成斜長方形,是李景開著力修建的“人間”一大工程,也是他建造的一個“太平盛世”的世界,也可以說,這便是李景開的“理想國”,也是他雕鑿這些人物需要達到的目的與主旨。現在,我們可以分別看看。

1、唐堯帝鑿像

    唐堯帝是我國古代的一位賢君,他具有偉大而英明的品質,歷來受到人民的尊崇。唐堯帝像上面有匾額,上書“ 巍巍蕩蕩”四個大字,對聯上寫著:“要把丹朱安虎穴,旋憂赤子別龍樓”據傳說,唐堯,原是古代炎黃部落領袖,人稱陶唐氏(又稱伊耆人,名叫效勛,史稱唐 。相傳,他曾命羲和制定歷法,勸農耕作,還設官掌握時令,任人唯賢,盡職盡責。他還多方征詢四方部落首領的意思,從不獨斷專行。晚年,四方部落推選舜為其繼承人。他有一個兒子,名喚丹朱,因不肖,便禪位于舜,因之他“要把兒子丹朱安虎穴”,免得他“別龍樓”。

2、后稷坐像

    李景開在虎龍洞里雕鑿后稷座像,是出于社會上要有一個能掌管農事的賢臣,使人民豐衣足食。據傳說,后稷是虞舜的一個大臣,為農官,還發明種麥與稷(小谷),故稱“后稷”。

    后稷坐像上有匾額,書“高天栗滿”四個大字。對聯的上聯是“虎嘯風生搖遍地”;下聯是“龍行雨下潤中天”。由此可見李景開的用意在于:通過后稷主管農事,使農業五谷豐登以實現“高天栗滿”,使人民豐衣足食。

3、契坐像

    契,系殷代祖先,相傳也是虞舜的一大臣,是掌管教育感化、培養人才的官,在契的坐像上面與兩邊也有匾額與對聯。匾額:“遍地書香”。對聯上聯為“虎拜古人開大學”,下聯“龍飛天子拔天才。”

    鄉耆李景開雕鑿“契”像的意思是想通過“開大學”、“拔天才”,培育和造就大批英才,以實現興教育人,最后達到“遍在書香”的目的。

4、皋陶坐像

    皋陶何許人也?據傳說,他是虞舜的一個掌管刑法的士(即監獄長)。他公正廉明,為官正直,執法嚴明。他不但在虞舜當政時受到重用,就是到禹繼舜位后仍被重用。李景開樹皋陶像的目的,我們從人物、匾額與對聯也便略知八九。皋陶座像的匾額為“靜靜安安”,一付對聯是:“哪怕狼心虎膽;都愁鹿洞龍泉。”很明顯,李景開是想現實其“社會靜靜安安,人民共享太平”的理想。

獅子洞

    獅子洞與“虎龍洞”相近又相連,可以說是外斷內連。兩洞特近,相距僅14米(從外面走),如從里面走,只要爬越一方土洞(孔)便可到達。這也許是李景開將獸中之王,之雄連在一起的巧妙構思吧,也可能有“隱喻”之指,我們且不便胡猜。

    獅子洞成洞于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洞高11.5米,寬4.5米,深8米。洞內有李景開自鑿像與一頭雄獅。李景開座像匾額為:“不亦樂乎”。對聯是:“化育嶄岩作屋,寒涼旭日為爐。”李景開自鑿坐像端莊安祥,布衣服裝,兩眼平視,兩手平放扶膝,完全是一幅悠然自得,知足常樂與世無爭的樣子,這種神態再配上“化育嶄岩作屋,寒涼旭日為爐”的對聯,其用意便可想而知了:既然與世無爭,安享自然,當然就會覺得“不亦樂乎”。他點明的是自己的人生志向,處世之道呢!

    坐像旁有雄獅。昂首擺尾,雄風大展,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站在李景開右側,甚是雄偉。很可惜,而今的獅子卻是人工修補的,原來的獅子被信迷的鄉下人闕長城炸毀了。原來闕長城的未婚妻覃正英患病,求醫不愈,便請巫師卜卦,說是此病系玉皇洞獅子所致,就這樣,他一氣之下,便炸斷獅頭。他的作為曾引起極大民憤,故民間曾作順口溜數句,以遣其罪惡行徑:

    闕長城,覃正英,信迷信,毀文明,八一三二四,夜間一一零(即1981年3月24日夜11點),炸獅子雖然已恢復,但大大不如以前美觀、自然。由于古代雄獅雕鑿得形象生動,神態逼真,觀看的人多,在很多年前就傳出了神話。一說雄獅已修煉成仙,白日進洞,夜晚下坪里吃谷,還為久婚不孕的婦女送子,等等。所以,經常有人夜里來獅子洞燒香拜佛。特別那些久婚不孕的婦女更是頂禮膜拜,還在燒香拜神以后,用手摸雄獅敏感部位。你看那敏感部位都摸得光溜溜的了……

孔聖洞

    這是人間一層最后一處景觀。該洞成洞于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洞高6.3米,寬7.6米,深10米。這個洞雖名為“孔聖洞”,但現在孔子像早已不存,現只有牌位與對聯。牌位上書“大成至聖賢師孔夫子之神位”。牌位兩邊寫“四配十哲,常從諸賢”。還有一付對聯:“ 飛自起金桃樹,豹變誰離玉桂枝。”這是以鷹喻人,以桃樹比喻教師。“豹變”可理解成質的飛躍,“桂枝”則是比喻“高桂”中狀元的意思。將這幾句聯系起來,其到整個意思是提示人們:一個人要想青雲直上,飛黃騰達,首先得靠教師的培養,但同時也要靠自己勤奮學習,奮發向上。只有如此,才能達到目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俗稱“孔老二”)。魯田陬邑(今山東曲阜 )人。他生于公元前551年前,卒于公元前974年,終年72歲。孔子出身于宋國貴族,后遷往魯國。孔子早年當吹鼓手,還當過委吏與乘田吏(官名)。后來,他周游列國,又在魯國任司空與司寇,並代行相事。晚年,他發奮讀書,研究學問,辦教育,育英才,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思想家與教育家。

    孔子的父親原是魯國的一名將軍,姓叔名梁紇(名)。他為何姓叔?因古人有以祖先的“字 ”為姓的,魯公子叫牙子叔,他的孫子就叫叔孫得。孔是宋國公孫嘉的后代,公孫嘉字孔父,故孔子便姓孔。孔子的父親先娶妻施氏,生下九個女兒,后來娶妾才生了一個兒子,取名伯尼(又叫“孟皮”),是一個瘸子,因此叔梁紇很不滿意。為了想生一個兒子,叔梁紇在年滿64歲時,又娶不滿20歲的顏徵為妻,這樣,于公元前551年(農歷八月二十七日)生下一個兒子,即孔子。孔子的父親,以為生孔子是他們夫妻二人在尼丘山上求神求來的,為了紀念與感謝上蒼,便給孔子取名孔丘,字仲尼。因“仲”是排行,是第二的意思,故又俗稱孔子為“孔老二”。

    孔子洞又為何叫“孔聖洞”?聖者。聖人也。古代的“聖人”便是聰明與智慧超群的人。漢朝董仲舒認為儒學宗旨對統治階級為有利,便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他的這一思想為統治者所重視並地全國普遍推廣、采用,所以孔子也被尊稱為“至聖先師”了。

    孔子又叫“夫子”,夫子是“先生”的意思。因孔夫子曾周游列國,著書立說(《論語》為他所作),被稱為“儒家始祖”。特別是他教詩書、傳六藝,培養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曾對我國教育文化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故后人才有“夫子”與“至聖先師”之稱。

    李景開精心修建孔聖洞,並立孔夫子神位,這說明他是尊孔崇文的。孔子的雕像原來也是生動逼真又傳神入化的,可惜已毀。

地府因果洞

    游完了“人間”一層最后一個洞––孔聖洞,便可沿著山道逶迆而下,一直是到羊羔泉邊的因果洞。這是一個講佛家因果報應的洞。該洞成洞年代不祥,大約與其七洞同時。洞高3.1米(最高處有9米)寬10米左右(最寬處13米),深10–50米(相傳通陰河,里面還有獨木舟,一直要以通到百里之外的茅岡仙差河)。

    因果洞門口上方有“因果洞”3個大字。入洞后,第一進可以看到牛頭馬面人身像,第二進則供奉著閻王。入口處,有一匾額,上書:“今來善惡”。一付對聯是:“因為善因為惡總記生前,果招祥果招殃分還死后。”入洞后光線暗淡,陰森可怖,真乃名副其實的“地府”。

    進洞后首先看到的便是牛頭、馬面鑿像。這牛頭馬面都是人身人手,只是頭部乃牛與馬。這兩尊鑿像造型相當生動,神態逼真,現了牛頭馬面那凶神惡煞有猙獰面目。他們手上均拿著刑具:一個手持枷,一個拿著鐵鏈子。加上配有對聯為:“生因不信牛頭像,死果方愁馬面拿。”入洞二進,我們在下面岩屋殿上便可看到閻王。他一手執筆,一手拿著《輪回生死簿》。

    “天上有玉皇,地府有閻王”。閻王,是地府中的最高神,他不僅管轄地府中的各個部門與眾多小鬼,更重要、也是最可怕的就是他還掌握著人的生死命運。相傳,不管你是什麼人,只要閻王在《輪回生死簿》上勾掉你的名字,你便立即就會死去,怪不得他那坐像是那樣威嚴、那樣可怕!

    至于牛頭馬面,雖然面目難看,手中又拿著刑具,但他們只是小鬼,統歸閻王管轄。據考証,牛頭馬面來自佛教,牛頭原名阿傍(又名阿防),馬面原名叫馬頭羅剎,即“馬頭鬼”。據《鐵城泥犁經》記載,阿防在人間做人時,因對父母不孝,死后才變成鬼卒,成了牛頭鬼。牛頭馬面是一對老搭檔,如人間舊社會衙門中的衙役一般。

    李景開雕鑿牛頭馬面像並將他們配在閻王殿值勤,無非是提倡為人行善,更多做好事,否則,就會被閻王勾簿,牛頭馬面擒拿治罪。李景開是相信因果報應的。當地老百姓也經常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候一到,一定來報。”

峰泉洞

    峰泉洞,因有峰泉而得名。它座落在玉皇洞以西,距玉皇洞約3.5公里,是李景開修的九洞之一,而且修建最早。該洞分為三進,規模較大。洞內原有匾額,止書“溟名泉”,對聯為:“南海島山火湮高,西天白水金鎖霞”。沿洞深入,二進內可看到“八仙”鑿像與觀音坐蓮台像。還可看到“古今慈航”匾額與九處題壁詩詞。洞內還有八洞神仙坐騎怪獸,如青龍、白虎、青獅、白象等。洞內的人與獸像,都各具怪態,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進入溶洞的第三層,洞內寬敞,還有“千丘田”、“跪拜堂”等。洞內流水潺潺,沙堆如灘,不時還有泉魚戲游。好一處洞天福地!


在線預訂,要訂房、租車、聘請導游,找新華>>>
張家界導游網_中國張家界導游的網上家園_張家界旅游第一站 張家界旅游局投訴電話:8380193
新華網上咨詢預定熱線 0086-744-8362888 8362212 8362213 E-mail to: 熱線服務台      
天底下掙錢容易,難掙的是信譽!                        
Copyright © 33519.COM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盻ICP掘05001075瘍﹛﹛盻陓冪茠訧跡痐菴GOOWZH008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