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山民粗犷豪放,善歌善舞。其中最风趣、最风行还是苗家“猴儿鼓”。
猴儿鼓历史悠远,来历神奇,盛行于建始、宣恩、巴东等地。相传古时苗寨深山有一古庙,山中猴子猴孙常来偷食,爬上庙中牛皮大鼓,咚咚作响,将其惊呆,疑是有人作怪,四处张望,悄然无声,遂又跳上鼓面,跳跃不断、响声不绝,回味无穷。灵性极高的猴王悟出原系脚踩鼓响,反复足击为乐,好不动听悦耳。此情此景被一苗家后生窥视,甚感有趣,乃效仿之,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便盛行苗族山寨。故命名曰“猴儿鼓”。
每逢喜庆佳节,耍猴儿舞便成为苗族儿女的一大重大活动。技艺高超的表演者扮成猴儿模样,淋漓尽致地模仿猴群眨眼抓痒、手舞足蹈、喜怒哀乐等表情,并于一直径约三尺的大鼓之前击鼓敲锣,时而面向鼓笑,时而背朝鼓泣。同时表演猴群滑稽幽默之相,高潮时疾速转身击鼓打锣,鼓音为令,好生热闹,令人宠辱皆忘,心旷神怡,童心大发,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