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界市东大门慈利县城之东约25公里许,有座名山——五雷山。五雷山地处武陵山脉东缘,主峰980米。因主峰分出数脉,呈辐射状伸延,有如《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地维,所以又叫“大维山”。后来,因大维山道观出现“雷扫其殿,钟鼓自鸣,尘埃自净”的奇迹,故更名“五雷山”。
山上气候宜人,环境优雅,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气温昼高夜低,冬寒夏凉,最高温度为32℃,平均温度11.6℃,早在明代,神宗皇帝就把它封为“洞天福地”。但她更是道教圣地,素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
登顶四眺,但见云雾缭绕,危崖绝壁,峰峦叠嶂,气势磅礴,莽莽苍苍,千年古刹五雷山寺就坐落于群峰之中。据《慈利县志》载:“五雷山高屏环县南30里,顶为真武,有龙头岩、会仙桥……诸胜,道水所出。五雷山寺观为常德荣王建,澧州华阳王助修。”“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屡毁屡建,迄今已历1300余年,五雷山寺随山背沟壑纵横陈建,绵延15华里,如长龙托屋,呈内8家外7家格局,大小寺观100多座,计有36殿、72宫、48寨,依次为朝圣门、斗姆宫、赤帝宫、财神殿、玉帝殿、王爷殿、观音阁、金殿。仅次于湖北武当山,其建筑风格和规模与之基本相同或相似,故五雷山又有“南武当”之雅称。
山门里有龙头胜景。明代天顺年间,杭州一县令携妻小来朝圣,留下“观其岩形,若飞龙头,头角峥嵘,真武古迹,巧出天成,楚南第一胜景也”的碑文。
游五雷山,感受最强烈的是浓厚的道教信仰氛围。据地方志记载:“五雷山……磅礴百里,列其共瞻,每逢朝会,祷祈如林,人流似海,多达3万余人”。自古民间就有对子句:“朝不朝,一年十万八千到”。每当道教节日农历三月三(真武祖师生日)、九月初九日(神师升天元日)、八月十五(翰林会)与冬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日)来临,香客便蜂拥而至,“三步一扣,五步一揖”者甚众,形成“道观不断香,路上不断人,灶里不熄火,木鱼不断声”的热闹景象。
真武大帝神像稳坐金殿,披发黑衣,手持宝剑,脚踏龟蛇,卫将执黑旗,两旁金童玉女,还有水火二将威风凛凛,接受来自湘西北、粤西南两省二十八县的信众顶礼膜拜。
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有如坠于宗教和历史的迷雾中。这真武祖师是何许人也,值得人们如此崇拜?
传说他是净乐国的太子,其母14月怀胎而生他,14岁时,斗姆元君引渡他找块净地修行。为此,太子在各地苦寻风水宝地,谁知他每到一处,山地都经不住他的圣脚一踏,有的山摇地动,有的垮塌倒毁,唯独五雷山偏偏往上长了三尺三。太子即在此地垒石室苦修,但是,他这一来,惊动了东方青龙、南方赤龙、西方白龙、北方黑龙、中方黄龙五条孽龙,他们为争夺五雷山圣地的王位,各显神威,弄得民间一忽儿妖风阵阵,飞沙走石,一忽儿大雨倾盆,洪水滔天。生灵惨遭荼毒,纷纷携儿带女,远走他乡。太子怒不可遏,令五雷神举起神锤,擂响了5声霹雳,朝孽龙劈去。太子又取出三台七星剑,怒指孽龙,5条龙就霎时变成了5座山。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五龙朝圣”一景。此后,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太子也功德圆满终成正果,在舍身崖投崖脱俗成仙。被玉帝封为玄无上帝无量寿佛。人们为纪念真武大帝,遂建祖师殿供奉其神像。
真武大帝选中的这块宝地确实不同凡响,不仅风景秀丽,还呈现四大奇观:晴空万里之时,登高而望,数百里之外的常德、澧县城区历历在目;二奇金顶拜塌不足10平米,但不管多少人朝拜,却互不挨身,同时可容10条龙灯翻滚打斗;三奇每年三月初三前,必有大雨发生,次日却晴朗如碧。传言是祖师驾临;四奇金顶虽为最高峰,但有一眼泉水甘甜可口,终年不竭,即使久旱无雨也源源不断。传说清顺治年间,闯王李自成以僧人身份游五雷山,偶染微恙,饮此泉水后,病除康复,连连称奇,赐其“金顶神泉”的名号。
更妙不可言的是“百鸟朝凤”。金顶如金铸玉琢一般,秀丽如凤,驻足金顶俯瞰全局,数以百计的大小山头如翘首之鸟,环拱金顶,恰如百鸟朝凤。在云彩浮动或纱雾淡罩时,百鸟昂首振翅,浮波欲飞。
有“楚南第一险”之称的舍身崖,岩身如舌,横空而出,下临万丈深渊。1950年解放慈利时,土匪头子朱疤子,被解放军一路追杀到了这里,眼看要被活捉,朱疤子心一横,牙一咬,撑开阳伞,学真武祖师从舍身岩纵身跳下,居然毫发无损。虽然朱疤子一落地便被官兵们抓住,最后处以极刑,但舍身岩无疑又平添了一份神秘。
“五雷山的菩萨显远不显近”之说,已是路人皆知,究其何因?幼时听说这则故事似乎可以佐证。某年的腊月,天气异常寒冷,有远近道人云集于五雷山道观,他们在金殿把门窗紧闭,架火烧烤,啖肉喝酒,一夜狂欢。第二天早上,俗人们发现天天准时的晨钟不再敲响。便匆匆赶来打开金殿大门,看到那20多名道人面色青紫,口吐白沫硬挺挺地躺在地上。自此,五雷山的菩萨就“显远不显近”了,意思是保佑远处的人们,而对近处的人就不那么关照了。虽然现在完全能清楚那场死人事件是由于他们的愚昧造成缺氧窒息死亡,但菩萨的灵验度却让人无法理喻,抑或神圣之地被玷污,损伤了菩萨的法力;抑或是菩萨发怒,惩戒这些个藐视道规的人们。既便如此,也不能殃及众人啊。不可置疑的是,真武祖师仍供奉在须弥坛之上,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或许,人们顶礼膜拜的是自己心中那个人性向善、向道、向福的菩萨吧!
2004年10月,张家界五雷(仙)山旅游有限公司对五雷(仙)山进行开发建设,整合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鼎力打造中国南武当——五雷(仙)山道教文化特色旅游品牌。不仅使五雷(仙)山道文化得以保护和弘扬,而且使五雷(仙)山容入大湘西的旅游圈,以张家界旅游为依托,以常德市、长株潭为衔接口,接轨全国旅游大动脉,当前五雷(仙)山旅游蓬勃发展,成为人们旅游目的地的新宠。
五雷(仙)山神秘、神奇、神圣,古朴而幽深,空灵而厚重,它是大湘西东大门户一颗璀璨的明珠。
五雷(仙)山古朴幽深,神秘峻美,分四大特色游览区:金顶祖师山道教文化旅游区,慈济塔国际避暑大山庄度假区,星子山、插旗山太极文化旅游区和三王老棚自然景观探险旅游区。
主要景点
玉皇殿

玉皇殿建于明末清初,是由常德的荣定王和澧洲的华阳王修建的,由于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现在我们眼前的玉皇殿是于2006年恢复重建的,2007年11月11日举行了大型的开光典礼,两边的建筑是钟、鼓楼,暮鼓晨钟,那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仙境。玉皇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是道界中最高的神明之一,地位仅次于三清、总执天道,为三才主宰,掌天地人之均轴,大家无妨民来朝拜。
会仙桥

为双孔石桥始建于唐朝(公元630—641?年),仅次赵州桥(公元605年)几十年。据历代慈利县志载:唐朝李靖于武德八年到打仗时留心过的五雷山出资草创道观。,修建此桥,通往主峰。明万历后期常德荣定王修整此桥,清朝乾隆九年再次修复,因修行道人得道成仙之时要从山顶(金殿)下,到梳妆台净身,然后途径此桥到舍身岩“舍身”成仙。故后人称此桥为“渡仙桥”。
金殿

也称金顶,是五雷仙山最高峰。相传为祖师爷托梦张兑邀华阳山、荣定王所造。金殿建筑为古轿顶型,上盖紫铜色琉璃瓦,屋檐布以兽头,墙体石条砌成,三面悬崖,一面石阶蜿蜒而上,显得辉煌庄严、肃静。殿中供真武祖师神像,为九火铜铸成,重约两千余斤,紧紧嵌在一樟树蔸上,为澧州华阳王所造,另有金童玉女,四值功曹分列两旁,威武雄壮。殿前原有香炉两个和刻有张兑“楚南名山推第一”的石柱。这里香火缭绕、钟声阵阵,是举行道教仪式和善男信女朝圣的主殿。金殿虽险,却有四奇,一是立于常德、澧洲、湘鄂边界高处,只要是大晴天,均可见到金殿如一颗明珠金碧辉煌,数百里远的常德澧县城区历历在目,而其他高于金殿之处却看不到常德、澧县城区。二奇金殿拜塌不到十平方米,但不管有多少人朝拜祖师,却互不擦身,竟若无人一般。三奇每年三月初三前,必有大雷大雨发生,第二天却晴空万里,传言是祖师爷驾临。四奇金顶虽为五雷山最高峰,但在山顶有一泉,虽久旱无雨,水仍源源不绝。传说清顺治后期,闯王李自成以僧人身份游五雷山,偶染微恙,喝此泉水后,疾除康复,称其为“金顶神泉”。
百鸟朝凤

金顶似金铸玉琢一般,秀丽如凤。驻足金顶向四周眺望,数以百计的大小山头,有如翘首之鸟,环拱金顶,依稀向金殿顶礼膜拜,素称“百鸟朝凤”。在云彩浮动或纱雾淡罩时,“百鸟”隐约欲飞;当浓云弥漫山谷沟壑时,数百山头似鸟浮波,妙不可言。
五龙捧圣

让我们站在金顶四面眺望,周围有5条山岭,或起伏奔腾于南,或蜿蜒盘绕于东,或腾空昂然于北,雄奇多姿,俨如5条龙环绕金顶,素称“五龙捧圣”。当旭日东升射来万道金光之时,龙身腾烟飞霞,生气盎然。尤其在雨后初晴的阳光灿烂之时,紫气氤氲,时浓时淡,给“龙身”罩上一层神秘色彩,引人入胜。有时云雾忽散,忽高忽低,其“龙身”更有穿云钻雾之美。传说,5条龙状山岭,是5条孽龙被五雷山祖师征服后的化身。有关祖师降龙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
五雷山预订须知
① 景区开放时间:7:00—19:00
② 老人票凭老人证按国家相关规定免费,儿童1.2米以下免费,1.2-1.4米之间按学生票30元执行
③ 凡以结算价购买门票者,在景区乘坐游览观光车(挂牌价:单程15元/人次)将不再收取费用
④ 特别提醒: 63 =门票48+单程游览观光车15
五雷山交通
从慈利县城出发仅需25分钟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