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概况

湖南之最——发明创造 重大成果(三)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6:53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第三节

    医药科技  医患福音
  
    中国第一次古尸多学科综合研究——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研究
  
    1972年至1974年,原湖南医科大学、省中医药研究院、省地矿局实验室、省博物馆、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在国家和北京、上海等有关部门与科研单位协作下,实行医学和考古学紧密结合,完成了对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女尸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从古尸保存程度研究与防腐处理、病理解剖、女尸长期未朽原因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为出土文物发掘、保护和有计划地进行古尸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这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中国首创的染色体新技术——人类高分辨染色体技术
  
    人类高分辨染色体技术这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原湖南医科大学遗传研究室李麓芸、夏家辉、戴和平、许发明、何小轩等学者于1979至1985年研究成功的。这一创举不但证明高分辨染色体技术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而且为诊断和预防此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5例临床应用病例,已载入美国威明顿医学中心的世界权威著作《人类染色体变异和异常登记库》。
  
    中国第一台脑颅诊断——CS14中型颅脑诊断仪
  
    1980年4月,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在郴州科技馆召开成立大会,郴州超声仪器厂科研所研制的CS14中型颅脑诊断仪应邀在大会上展示操作表演,受到29个省市自治区从事超声诊断的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好评,鉴定为中国第一台脑颅诊断仪,填补了我国电子诊断的一项空白。1981年获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厂长陈岩松被评为全国和湖南省劳动模范,参加研制诊断仪的4名人员被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湖南首创的绝育技术——输卵管银夹绝育术
  
    为了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简便、经济、便于复通的输卵管绝育术,长沙市四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等单位于1981年研制成功了一种新的绝育术式输卵管银夹绝育术,在国内首先应用于临床,其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银夹结构简单,具有闭锁及防滑脱性能。用银夹阻断输卵管,舍弃用手拿线缝扎,可以防止用力不匀,打结过紧割破管壁成瘘,过松管道未关闭和血管钳压挫输卵管,可发生咬碎输卵管壁成瘘等弊病。1981年1 1月,来自全国部分医学院校的有关专家教授鉴定会一致认为:输卵管银夹绝育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的新型绝育术式,术时对输卵管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复通成功率高,易于城乡推广,在国内首先应用于临床,其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国内领先的脑炎治疗法——干扰素治疗乙型脑炎及临床应用
  
    小剂量干扰素治疗乙型脑炎临床应用,是由长沙市传染病医院谢仁华、常伟红、尹梅影、谢晃君等1987-1992年完成研究的。该项研究论文《干扰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51例临床观察报告》刊载于1991年《中级医刊》第8期,向国内公开发表,引起医药界关注。1991年8月长沙市科委组织国内知名专家评审和技术鉴定,认为该项研究是一种疗效好、副反应少、后遗症与病死率显著减少的治疗方法,属国内首创。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院长殷恕庄教授认为,该项研究科学性强,属国内领先。湘雅医院传染科欧阳颗教授认为,这项研究达到较高学术水平。
  
    中国第一个胚胎冷冻库——湖南人类冷冻胚胎库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掌握。1989年2月,湖南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人类胚胎冷冻库。1987年,湖南医科大学生殖工程研究室卢光琇等开始进行小白鼠胚胎冷冻贮存试验,先将在试管中受精成功的胚胎,置于一l96摄氏度的液氮中长期贮存,然后解冻移植,获得成功。1988年12月,开始对人类胚胎冷冻贮存的研究。1989年2月,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人类胚胎冷冻库,陆续将19对夫妇的39个胚胎分别贮存在直径l毫米多的试管内,安放于容积30升左右的超低温液氮罐中,待需要时将胚胎解冻复活。这项研究成果,可为计划生育提供生殖保险,解除节育夫妻的后顾之忧,为不宜生育夫妻提供健康胚胎,达到优生目的,同时为着床前胚胎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第一个人类精子库及第一例人工授精婴儿——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婴儿
  
    1978年,当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降生时,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奠基者之一卢惠霖备受鼓舞。他看到了对遗传病进行基因治疗和开展积极性优生的希望,不顾当时年近80的高龄,毅然提出要开展中国的生殖工程研究,并着手进行理论准备和总体设计。1981年,研究小组在卢惠霖教授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与偏见,1981年建立起我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并成为国家精子库技术指导中心。研究小组突破人工授精技术,利用该技术及精子库中的冷冻精子对男性不育及男方有严重遗传疾患的夫妇进行临术治疗,在该室诞生了我国第一例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婴儿。该成果于1986年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1990年开始,他们又将从高度畸形精液中分离正常精子技术首次用于反复流产死产的病例,于1991年7月诞生了第一例正常婴儿,为我国积极性优生的应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世界首创的肝胆管结石碎石技术——微爆破碎肝胆管结石技术
  
    肝胆管结石是一种世界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二十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竞相开展非剖腹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1984年.湖南医科大学附一医院与长沙矿山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共同响应。1987年10月,该课题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课题组的张阳德、聂森林、张阳根、刘恕、张时绥、沈立荣、易义珍、吕新生、韩明等全面开展研究工作。他们紧密配合,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经上百次动物和离体模拟爆炸试验,1988年8月进行了世界首例临床爆破人体胆结石试验,获得一次性成功。他们研制的宽频信号放大器测压、电起爆和非电起爆两种微爆器,采用腔内微导管式传感器测微爆破压和导管式微爆器定向爆破新技术,为国内外独创。1990年9月,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此项成果属世界首创,并被列为1990年湖南10项科技大事之一,获1991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医学界首次发现的疾病病毒——人类博卡病毒
  
    2006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和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利用体外DNA检验技术,检测出人类博卡病毒(HBoV),这是我国医学界首次发现该病毒的存在。经第五届湖南省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审,获2006年度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湖南创世界纪录的肺癌冷冻氩氦治癌技术——3/4肺癌冷冻治疗
  
    2007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肿瘤科主任曹培国成功创造3/4肺癌冷冻治疗世界纪录,被授予世界冷冻治疗“杰出贡献奖”,成为湖南省迄今为止唯一荣获此项国际医学大奖的专家。该技术应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氩氦医学高技术,引入癌症治疗领域,将其与该院多年来在治疗癌症中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氩氦治癌独特技术。
  
    湖南获神经外科医学学术最高奖的论文——《脑肿瘤干细胞化疗耐药机理分析》
  
    2008年7月,在第七届亚洲神经外科医学学术大会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方加胜教授课题组宣读的学术论文《脑肿瘤干细胞化疗耐药机理分析》引起轰动,受到来自亚洲20多个国家300多名医学专家的高度关注。由于该文在世界医学界首次揭开了脑肿瘤干细胞化疗耐药机理之谜,是肿瘤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被会议授予亚洲神经外科医学学术最高奖——“KANNO医学奖”。
  
    中国第一块高血压病基因诊断芯片——药物治疗基因诊断芯片
  
    2008年7月,世界首块高血压病基因诊断芯片在湘问世,由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领衔,历经20余年研制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诊断芯片和试剂盒系列产品”,通过了专家组验收。据专家介绍,该芯片是世界上首块可指导高血压病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基因芯片。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诊断芯片在攻克高血压诊治难关后,开始向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对诊断和用药要求精细的疾患发起总攻。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