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潘多拉里武陵源(转)

更新时间:2018-03-19 13:59:41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邓道理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潘多拉里武陵源

.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安纲

.

... 随着美国大片《阿凡达》的全球热播,人们对于生活原始的纳美人所存住的潘多拉星球充满憧憬。希腊神话当中,潘多拉是因为普罗米修斯从天国盗火而上帝宙斯为了惩罚人类而送来的、并且被诸神装备起来、用水土混合而造出来的第一个女人。她为普罗米修斯的弟弟生了7个儿子,均被上帝装入了一个盒子中封印起来。她要看自己的儿子,便打开了盒子,结果放出了6个儿子: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唯独第七子“希望”被关在了盒子里。所以人类从此充满了灾难,但人们还能够苦中得乐,就因为还有希望在。

.

  潘多拉星球上有一座圣山被人类命名做哈里路亚,意思是“赞美你,主”,虽然有基督教的意味,但仍然可以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造物。山上有一种最稀缺能源,叫做“难得”,其实便是潘多拉盒子中关着的那个“希望”。鳞次栉比的参天巨树,星罗棋布的飘浮群山,色彩斑斓的奇特植物,光怪陆离的茂密雨林,如同黄粱梦中的奇幻花园。然而,如此不可思议的世界,在人类的眼里,它却只是商品,是可以通过牺牲纳美人的一切来获得的资源。当人们已经把希望也变成财富可以获取并赚钱的时候,人类已经彻底没有希望了!

  所有关于潘多拉的一切认识,都是地球人强加给那个星球的。然而在纳美人眼里,并没有什么潘多拉、哈里路亚或者希望之名词概念。他们只把漂浮的山称之为值得敬畏的“雷岩”,居住在巨树上,好像中国人的老祖宗有巢氏。虽然生活原始,没有地球人所谓的先进科学技术,但却幸福快乐。他们天人合一,没有美恶分别,自然没有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更没有什么希望或者不希望的概念,所以他们的生活之乐远远超过了人类!

  地球人获得这个希望的时候并没有珍惜,而只是把它当成了一种矿石而已,期望用它来解决地球资源日渐枯竭带来的能源危机。他们并没有以此来学习借鉴纳美人的天人合一生活方式,从而改善自己生存的地球环境和心理状态,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发扬工业革命时的资本主义的贪婪、杀戮,要征服宇宙。结果纳美人自然不满地球人及其机器在自己的星球上肆意开挖,到处破坏,于是组建反抗联盟和地球人采矿公司的军队展开血战,最终打败了地球人,并将采矿公司全部遣送回地球。可以想像,被资本主义的贪婪、杀戮、欲望精神武装起来的地球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又在准备着第二次登陆和占领。于是,卡梅隆又在筹拍他的《阿凡达》续集、三集、四集了。

  不知道是人们对潘多拉的盒子感兴趣,还是被卡梅隆的艺术魅力所煽情,短短的一个多月,《阿凡达》全球票房便赢取了20多亿美金。万幸的是中国人从中看出了更深层的味道,于是张家界旅游局便将著名的“乾坤一柱”或者“南天一柱”峰更名为“哈里路亚山”,并且借机推出了几条《阿凡达》旅游路线

  无论这是崇洋媚外、跟风营销,或者是借鸡下蛋,总是给了我们一个联想,就是张家界一定与潘多拉有某种联想,原来就是让中国人艳羡了1500多年的武陵源故事!

  最早记载武陵源故事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东晋时有位武陵人沿溪捕鱼,忽然看见两岸都是桃花林,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这个渔人非常奇怪,到了林尽水源处,看到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于是舍船而入,一开始才能通过一人,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坦空旷,村舍整齐,到处都是优良农田、美丽水池、桑树竹篁之类。田间道路通达,鸡之声此起彼伏。其中男男女女,往来耕种劳作,衣服穿著全如外人;老老少少,安然喜悦,自得其乐。见到渔人,十分惊异,便问他从何处来。渔人作答后,被邀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村里的人听说有外人,便都前来问候打听。自己说是先世里躲避秦朝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及乡人来到这里,再也没有出去过,于是便与外人隔绝。又问现在是什么世道,竟然不知道还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

  这则故事至少传达给我们几个信息:一是这个桃花源处在尘世之外,又名世外桃源,几乎没有污染,非常美丽天然,仿佛佛教的极乐世界、基督教的天堂、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二是桃源世界中世代同堂,男耕女织,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正是老子推崇的“鸡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境界;三是桃源人讨厌战乱,追求自然;四是桃源人并不好奇猎异而是安分守己,不与外人交往,才保证了桃花源的遗世而独立、自在而永恒;五是世俗的人总是以自己的角度认为秦汉魏晋改朝换代是进步,总是想以自己好奇心的满足而干扰桃源人的清净,以自己价值观的实现去改变桃源人的道德,以自己所谓的文明去毁掉桃源人的自在。好在天不灭桃花源,后世渔利之人并未得逞!

  当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代,人类的自然环境百孔千疮、社会环境战乱不安,人类自身承受贫病痛苦,心灵浮躁不安。然而出于贪婪的本性,他们绝不会反思己过,返璞归真,他们必将继续扩张自己的野心,去开拓地球以外的空间。

  于是地球人便有了阿凡达计划,有了占领潘多拉、消灭纳美人并获得难得物的疯狂战争,结果多行不义必自毙,还是被人类中的觉悟者打败了!

  正应了《红楼梦》中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晚了!

  不知是桃花源启发了卡梅隆,还是《阿凡达》启蒙了张家界,但至少读者和观众都得到了启示。桃花源里的避秦人乃是我们的先世,潘多拉星球上的纳美人很类似地球人的祖先。无论我们是否可以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封建时代、工业革命时代甚至后工业革命时代的更替来断言社会的进步与落后,或者判断机械的使用与心灵或者意识的沟通何者更优越,但是,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宇宙观,至少能够为人类的子孙后代保护自然环境;安分守己、和睦相处的人生观,至少会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变得和谐安详;道德自在、身心健康的生活,会让人们幸福长寿;恬淡清净、无为而治的态度,会让人们成为宇宙和人生的主宰。

.

资料链接:

1、莫折了心灵的“乾坤柱

《中国艺术报》记者 李妍

.

... 近日,全国不少纸媒网站都在热议这样一件事:张家界风景区“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这个新名字的出处为最近热映的美国大片《阿凡达》。网友说,这场热议是一场口水战。但细想起来,还真没那么简单。

.

  首先,在文化领域,人们都有一个早被认可的体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南天一柱”位于张家界的袁家界景区,是张家界众多奇峰中出类拔萃的一座,它不仅植被葱茏茂盛,峰体造型浑圆且上下一般粗细,高达200多米,仿若刀劈斧削,宛如擎天玉柱,巍巍屹立在幽谷峰林之中。有传说,它是“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的“天柱”一截,被派遣到张家界独撑南天。这样一座溯源古老、充满了神秘与诗情的文化内涵且又名副其实的山峰,竟然被美国一部虚构的充满了艺术想象的大片给“撼动”了。看来在为这座山峰改名的决策者那里,不仅撼山易,撼动中华民族子孙的良知、民族自尊心的定力更易。为了所谓拉动旅游经济,一部外国科幻电影就可以更改华夏大地的一座擎天柱的名称,那么如果真是金灿灿、白花花的真金白银放在眼前,这样的人怎能不像李玉和怒斥鸠山的那样:“把祖宗牌可以当破烂卖。”

  美国名导卡梅隆先生是把“南天一柱”作为他想象中的“潘多拉星球”中的一座悬浮山摄入影片,那么只能说卡梅隆不愧为世界一流的大导演,独具慧眼选择了世界一流的佳境美景作为他想象中的外星世界。应该说这位身居当地的官员看到此片应当更加热爱祖国山川,增加民族自豪感,而不应当如此无定力无操守地去更改这样一座神圣而令人敬畏的擎天柱的名称。试想如果一位外国人夸赞这位决策者的子孙漂亮,他会马上把自己子孙更名易姓吗?记得改革开放之初有一股海外留学热,中间有个故事,说是某德国大学的教授面试即将赴德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教授问:你离开中国不留恋吗?学生答,中国太穷,我不喜欢中国。于是这位德国教授毫不犹豫地删掉了这位学生的名字,理由是,我们不能培养一个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热爱的人。如今,中国已经改革开放30多年了,如果说当时的年轻学生不够成熟,那么管理偌大一个风景区的领导者居然在今天还能对自己民族的传统如此妄自菲薄,干出如此浅薄荒唐的事来,用这样的“形象工程”来书写他的执政考卷,我们还不该像那位德国教授那样“毫不犹豫”吗?

  古今中外,任何国度的人民对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都有一种念兹在兹的情怀。笔者出访美国时,看到这个历史很短的国度的民众对自己数百年的文化的那种爱心和认真,着实感叹。西方国家的民众对《圣经》中涉及的地域那种敬畏和膜拜不能不说是对民族信仰的笃诚。乾坤柱有如此浓厚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积淀,它的意义已超越了地名本身的含义,承载着我们民族历史丰厚的文化内涵,也是民族精神中顶天立地的象征。如果是一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只能是顾念蝇头微利缺乏钙质一厢情愿的假想。也许就连卡梅隆也不会想到在他心目中如此美好一域的管理者看了他的电影,会产生如此无知浅薄、急功近利的决策。

  当然,作为科幻电影的《阿凡达》确实是一部成功的大片,它用奇丽的美感向人们发出未来的警语,但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展现了自然之美、科技之美——仅仅是这些不同凡响的特效或瑰丽的奇观还不足以把全世界那么多人吸引进电影院,而是因为影片的人性之美、人性观照、对人类的终极思考,表达了不同阶层人们心底的追寻。这种关于环境的忧思、文化的融合、未来的畅想,这种把人类放在宇宙的尺度上的宏阔博大、天胸海腹,确实值得我们电影界认真思考,也同时映衬出对乾坤柱改名更姓者的肖小。

  无知才妄为。乾坤柱这样具有丰厚传统文化内涵和诗意的名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后还遭到如此低层次的损毁和践踏,是令人深思的。看来强化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任重道远。改一座山的名字可能的结果只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但莫因此折了心灵的“乾坤柱”。

.

2、“你阿凡达了么?” 外国的山就是金山?

人民网天津视窗2010年2月8日

.

... 3D版的《阿凡达》为这个寒冷冬天里的影院增添了许多热度,那些先睹为快的观众基本上都是一脸自豪的表情,“你阿凡达了么?”或者“你阿了么?”已成了流行语,这也正常,因为《阿凡达》的内在主题宣扬的就是环保,人们关注这个片子,恰恰说明了人类在心灵深处,已对赖以生存的家园前途怀有很强的忧虑。

  然而,我们的某些旅游部门看到的可不仅仅是这些。片中有一座虚幻悬浮山,叫哈利路亚山,导演卡梅隆在中国召开影片推介会的时候称,此山的灵感来自于中国的黄山。于是,安徽人便说那真的就是黄山。陕西人说不对,它太像华山啦。湘西人呢,则说那根本就是张家界。由此,一场山头之争的大戏比《阿凡达》演得还热闹火爆,其实争来争去,大伙无非是想给当地的旅游增加一些砝码。最终,还是湘西人脑筋转得最快,索性将张家界的著名景点“南天一柱”命名为“哈利路亚山”,你不是跟我争么,我先抢注个名分,你着急不服气?回家翻白眼儿去吧!说起来,张家界的旅游管理部门还真有那么两下子。当然,我说的这“两下子”,几乎是可以与“瞎搞”画等号的。前几年,他们在基本还是原生态的景区里大兴土木,又是盖与自然环境极不和谐的豪华宾馆,又是建超大电梯,差点儿把景区弄成了妖怪,不论媒体和公众如何指责,人家只是装聋作哑,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派头。后来,为了按照联合国的规矩申报“自然遗产”,才无奈来了个大拆除,大把地扔钱自不必说,其对生态造成的破坏,恐怕不是用金钱能算明白的。前几天,梁衡先生写了篇文章,也是谈张家界改山名的。梁先生可谓痛心疾首,说,如此下去什么不能改呢?只怕长江要变成亚马逊江,泰山要变成阿尔卑斯山,老子、孔子也要改作老乔治、孔耶夫了。梁衡先生表面上说的是改地名,实质上讲的是文化自尊和精神自立。我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不懂得珍视,更没有起码的自信,只是盲目地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照猫画虎地胡闹,以为换了个外国山名那山也就真的成了金山,这种行为,已不能用无知和愚蠢来解释,说得好听一点儿,是内心自卑,难听的呢,就是数典忘祖了。

  影视剧可以推动旅游产业,这谁都不会否认。但有一条,凡国内外成功的先例,均与当地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结合甚密。假使你在中国的境内, 望着一座新起了个不伦不类洋名的大山,你不觉得莫名其妙抑或悲哀么?

.

.

3、“利益冲动”挟持下的文化浮躁

《文学报》2010年2月8日

.

张家界“乾坤柱”(南天一柱)易名事件吵得十分厉害。仅仅为了借一时东风,将拥有深厚文化积淀与盛誉基础的“乾坤柱”,迫不急待地更名为“哈利路亚山”,我们从中读到的不是什么文化创意,而是一种没有受到理性调度的“利益冲动”,是在“利益冲动”左右与挟持下的文化浮躁与自我迷失。

.

.

  “乾坤柱”不仅属于张家界,也属于世界。至于更名是为了让张家界走向世界——这又能够说服得了谁呢,殊不知,当我们总是孜孜以求走向世界的时候,世界却在处心积虑地走向我们。从《2012》里的“诺亚方舟”到《阿凡达》里的“哈利路亚山”,好莱坞大师们纷纷践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价值理念,将想像力的触角伸向东方,这并不完全体现他们的文化志趣,而是有其潜在的运作意图,这种意图既富有战略意义,也相当睿智:中国元素,即中国市场。相比之下,张家界追求“世界市场”的更名之举,不过是一个显得有些低级的“追星版本”,是这些年我们已经屡见不鲜的文化浮躁的一个缩影。

  同样是“敛财心切”导致的文化浮躁与行为失准,张家界为“乾坤柱”更名,又有所不同于此前陕西的“华南虎事件”与河南的“曹操墓事件”,虎照之真伪、虎之有无与曹操墓之是非,答案应该是惟一的,而“乾坤柱”即便更名为“哈利路亚山”,山还是那座山。从这个意义上,张家界方面自说自画,不仅是草率与冲动的表现,也是一种自私。

  人在冲动之时,风险意识往往最薄弱。按照马斯洛的人本哲学定义,所谓自私行为,应是那些对个体有益,或者使个体感到愉快的行为。就“乾坤柱”更名而言,我们看到,张家界即便自私也欠缺一定的章法,除了大张旗鼓的自我陶醉外,那种利益诉求或增值预期其实是希望渺茫的。把自己命运和《阿凡达》捆绑在一起,若干年后极有可能被证明是一次得不偿失的赌局。在技术升级、娱乐失控的当今时代,《阿凡达》虽然可以红极一时,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会在文化层面上成为一部传世之作。到那时,导游领着游客来到这座山峰前,难免会有人问:“哈利路亚是啥意思?”导游答:“就是《阿凡达》里的名字呀。”提问马上随之而来:“《阿凡达》是啥?”(王景曙)

.

4、“阿凡达山”历险记

《南方都市报》2010年2月8日

... 话说,若干年后,《阿凡达2》再次大赚,终于下决心退休的詹姆斯·卡梅隆携妻带子一同游览中国,来到某地某山,卡梅隆扬手一指,“孩子,这就是我当年拍摄《阿凡达2》的地方,他们免费提供场地,只要我们把阿凡达山的名字送给他们。”一行人等准备爬山,可刚走到山下,卡梅隆就震惊了……

  山下商铺鳞次栉比,街边无数小贩招揽生意,手里拿着大把手机链、中国结,喊着不标准的英文,卡梅隆大人只听懂了“Chinese”和“Cheap”。走进一家小店,墙上挂着Chinese Silk大字,卡夫人展开其中一条,上面刺绣了一只大鸟,红红黄黄,售货小姐的英文好一点,卡大人听懂了,“这上面的图案是《阿凡达》里的大鸟”。卡大人再次被震惊了,“我什么时候授权给你们做这个东西了?”一口恶气从丹田直冲而上,“我费了牛劲才让盗版商远离我的电影,可还是免不了被如此山寨啊。”卡大人从山脚买到半山,买了无数的丝巾、玩偶、瓷器、魔方、一拉绳子就会煽动翅膀的“大鸟”,一浇热水就会撒尿的纳美人,最让卡梅隆大人气愤的是,一家商铺里卖的玩偶明明是施瓦辛格(在线看影视作品),却非说是《阿凡达》的主角萨姆,卡大人忍住胸中怒火,准备把这些东西收集齐了,找当年和他签下合约的那位官员,说说清楚。可找到这位官员后,他并不提版权之事,只拉着他吃、看戏。卡梅隆吃了一顿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纳美星大餐”后,被拉到阿凡达山顶,和一群打着小旗,拿着相机和瓜子的中国游客坐在一起,准备观赏大戏。入夜时分,山上突然亮起强光,若干只大鸟在钢丝的牵引下飞来飞去,几十个高大健壮的蓝皮人突然从山中蹿出,围成一个同心圆,晃来晃去,模仿《阿凡达》里的祈祷,突然一个纳美女人站起来,高声歌唱,官员告诉他,这是中国某某著名导演监制,当地政府投资上亿完成的大型实景演出。

  就在准备离开时,卡梅隆突然发现中国游客围成了一圈,官员介绍,被围着的是当地居民养的马,5元可以骑着拍照,10元可以骑走一圈,20元可以跑马。走到山脚,卡夫人提议,虽然行程如此郁闷,但我们一定要留张照片,见证这次奇异的旅程,于是他们找到了山脚下,卡梅隆大人当年和官员们一起立的那块石碑,上面用中英文写着阿凡达山的大字,照片拍完,一个男人走来,拉着卡梅隆的袖子不肯让他走,但是他又不会英文,只是指着石碑,然后指着自己,再把手掌摊开,比划了半天,卡梅隆大人终于明白了,要在这块石碑前拍照,就要给他五块钱,卡梅隆人大人终于气急,在阿凡达山下大喊,“我是世界之王,却被这座阿凡达山给征服了!”

  以上描述自然纯属虚构,可是黄山和张家界为了一个《阿凡达》展开营销大战确实实实在在已经发生。这确实是要一个争的事情,因为全国都在开发旅游资源,但是只能开发中国自己的古人,比如曹操、刘备,好不容易有一个可以开发的和外国人沾边的资源,能赚老外的钱,这自然是笔好买卖。假如真的有一天,这阿凡达山真的归属某地,名正言顺,到那时,不只是立一块石碑,放几张合影就万事大吉,如何才能做出真正特色,而不是只靠卖义乌小商品赚钱,才是旅游开发者真正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戴乐)

.... 5、张家界“搭上”《阿凡达》文化贴牌无异于自杀
...

....................................... 2010年2月5日《人民日报》 梁衡

.. .前几天,张家界忽将著名景点“南天一柱”命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急忙按电影中的虚幻风景改了山名。还自我壮胆:这不是崇洋媚外,是为发展旅游。这多少有点像一个贪官包了“二奶”,又连忙解释,我真的是为了爱。虽然当地旅游局称,这只是景区管理者和山民们给“南天一柱”的“标注”,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文化思考。

  这件事不由使人想起国门打开以来的“更名热”。商品改名,走在街上有“左天奴”、“阿迪斯”,打开电视是“富尔顿”、“爱克威”;人改国籍,去年曝出一部《建国大业》电影中有众多中国明星原来已不是中国人。现在却要轮到中国的名山大川换洋名了,如此下去什么不能改?只怕长江要变成亚马逊江,泰山要变成阿尔卑泰,老子、孔子也改作老乔治、孔耶夫了。

  我们早已主权独立,经济实力也跃居世界前列,但还有一个“自立”没有彻底解决,即精神自立、文化自立。外国人说:中国能出口电视机,但出口不了电视节目。张家界更名一事正透出了国人在文化方面缺乏自信。湘西一带,说人文,有贺龙、沈从文、黄永玉;说景色,立于全球,独一无二。一座名山,巍巍秀峰,铮铮石岩,现在却要弯腰去俯就一部外国电影。更何况,电影确是在张家界采的景,但也像《红楼梦》里的元春,本来就是贾家的姑娘,嫁到宫里没几天,再回到娘家,全家人就要下跪。这是一种文化的自卑。

  向来,改用外来地名,大多是政治原因。如英国殖民者到处命名“维多利亚”。在那些人迹未到的地方,探险者总是抢先命上本国名字。最近我们终于出版了一本中文命名的南极地图,宣示了我们的科学探险能力。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友谊,也是政治需要,如解放初个别城市的“斯大林大街”。从来还没有听说过,把自己的名牌山水又贴上一个外来地名去发财。恐怕钱还没来,异化的名字倒先引来消费者的反感。

  一个民族的独立、兴旺、发达,要靠武力强大、经济独立,更要靠精神自立。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有坚强、勇敢、自信的一面,从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到共产党人的自力更生。但也有奴性残余的一面,鲁迅当年就曾为此终身战斗,可惜还是劣根难尽。一个没有了自立意识、自立愿望的人还侈谈什么发展产业。在商品生产上靠贴牌销售终归没有出路,在文化产业上贴牌更是一种自杀。

  事实上张家界景区的作法已遭到国民的反对。事发后湖南本地红网,外地凤凰网、环球网做调查,反对者分别达70.94%、82%、91.9%,国内媒体一片批评。事后,当事人解释是为促销,是民间所为,但不管怎么解释,以一座标志性的名山来试刀,这总是干了件蠢事,说明改洋名这根神经碰不得。

  张家界本来是发现较晚、保存较好的一处原生态景观,也因此才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的殊荣,祖宗有功,湖南有幸,自应珍重。前几年曾因无序开发,乱建宾馆、电梯,为了“申遗”不得不强行拆迁。那一次土折腾,余影犹在,现在又要来一次洋折腾。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不折腾”。科学发展,真该少来一点折腾。

...

.

6、哈利路亚山

《联合早报》2010年2月5日 蔡欣 单簧管

.

  中国湖南著名风景区张家界的“南天一柱”,本已宣布在1月25日正式更名为“哈里路亚山”——如今又打了退堂鼓(炒作耶?)

想更名的“灵感”来自美国卖座科幻片《阿凡达》(Avatar):据说影片中的“哈里路亚山”,其“原型”即南天一柱。《阿凡达》是全球最卖座影片,只要攀上这个“贵亲戚”,当可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观光客,何乐而不为?

  前不久这部科幻片也“启发”了新柔海峡彼岸“退而不休”的马哈迪,让他的部落格多添一则“神来之笔”,曰:10年前纽约911事件是美国“自编自导自演”的。“老马”的“根据”是:山姆大叔既然能搞出《阿凡达》,当然能搞出911。将虚拟和现实搅成一局,真亏这个老枭雄。无论如何,一部影片竟能有如此影响力,到底不简单。

  某至今尚未亲赴电影院“拜赏”《阿凡达》,不敢对其科幻魅力妄加置喙。张家界倒是去过的,但那已是19年前的事了。

  张家界当然美丽之至。不同于九寨沟一个个海子串成的清澈梦境;张家界给予你众山神精心布置的神秘感。“深夜,猿猴啼叫的时候/黑魆魆的山灵开始舞蹈/峡谷里走出一串安徒生的童话”,湖南诗人彭浩荡写张家界的诗句,就生动地描绘出这种神秘感。“诗疯”彭浩荡原是个“张家界迷”:十余次入山,其足迹几乎遍及武陵源

  再过若干年,这个武陵源风景区的峡谷里,会否童话尽失,却“走出一串”陌生而商业化的“哈里路亚山”?

  19年前旅游张家界时,发现一些景点译名令人啼笑皆非。譬如将御笔峰直译成“Emperor's Brush Peak”,仙女献花直译成“Fairy Maiden Presents Flower”,景区前面更张挂一大中英文布条,英文曰“Welcome you, friends from far”……如果此乃景区开辟之初的急就章,或属情有可原。但后来为了方便观光客,在黄石寨建造丑陋不堪的电梯,就利令智昏了。如今更走火入魔——进一步想讨好洋大人而有意委身“哈里路亚”!

  悖谬的是,中国另外两处名山胜境黄山和华山当局,也分别声称黄山(或华山)才是科幻片《阿凡达》里头的“哈里路亚山”——看来金庸金大侠恐怕要略动手脚,将《射雕英雄传》中的“华山伦剑”改为“哈里路亚山论剑”啦!

.

7\黄山和张家界应实现“共赢”
邓清波
水母网..日期: 2010-01-30..来源: 今晨6点..

  张家界和黄山的“内斗”还在继续:日前,张家界向游客推出“阿凡达之旅”,根据影片中的场景让游客感受现实版的“阿凡达”。面对张家界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作为“哈里路亚山原型”头衔争夺战的另一边,黄山风景区宣传文化中心则表示:“卡梅隆在北京首映式上已经明确说,他的灵感来源于黄山,为什么要怀疑卡梅隆在这么正式的公开场合上所说的呢?”

  两地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看来,只有电影《阿凡达》的制作方本身能说清楚了。然而,他们偏偏就是这样模棱两可:电影《阿凡达》中并没有注明自己的“哈里路亚山”究竟是取材于黄山还是张家界,或者是两地都有。导演虽然说“灵感”来自黄山,可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因为他也完全可以说金字塔同样给了他“灵感”;张家界方面说剧组摄影师曾经到当地取景,这话也是说了等于没说,因为人家并没有明说影片中的“哈里路亚山”原型就是张家界。

  显然,同为中国著名风景旅游区,张家界和黄山的“内斗”很容易造成“两败俱伤”:都会被公众质疑为“炒作”;都难免有“崇洋媚外”、争先恐后借外国影片给自己脸上贴金之嫌;都可能“费力不讨好”,公众因为质疑其“炒作”而兴趣缺缺。关起门来的“内斗”,也无助于提高两地的“国际地位”,因为,且不说国外观众很难知道为何中国的两个地方正在为《阿凡达》而唇枪舌剑,就是知道了,也很难理解这究竟是为什么:电影《阿凡达》中根本就没有说明自己是利用了黄山或者张家界的资源,中国人真是太善于莫名其妙地“炒作”了。

  唯一得利的当然是《阿凡达》,它因为张家界和黄山的“论剑”而更加名声赫赫。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它现在的票房,更会无形间增加导演卡梅隆和影片制作方的知名度,方便他们以后打开中国市场。

  此事令人深思的地方就在这里:中国有这么多风景名胜区,有这么多宝贵文化资源,可是,却往往成为了别人的“聚宝盆”、“摇钱树”。从张家界、黄山这样“不清不白”地被人“利用”,到花木兰、熊猫、美猴王都成为别人的票房大卖,都促使我们警醒,要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实现本国自然、文化资源的正当权益。拿此事来说,张家界和黄山与其眼前这样互不相让地争“哈里路亚山原型”,不如拿出充分的证据来,一起去质问影片《阿凡达》:你利用了我们,为何却没有一字正式说明?显然,如果影片《阿凡达》在片头剧尾明确标记“本片拍摄曾在中国张家界取景”或者“曾在中国黄山取材”,那么,世界观众将因此更加向往中国的奇山异水,张家界和黄山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

.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