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资讯

他乡、故乡

更新时间:2017-12-09 12:54:11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粉墙,黛瓦,雕窗,丽江是个养眼的地方;小桥,流水,人家,古城是一个宜居的所在。说起丽江,绿荫垂柳,繁花如锦,蓝天雪山,碧湖草甸,一种向往由然而生。不过,你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古城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里有丽江真正的主体——爱护自然、守护文化、创造家园的丽江人。
与生俱来的家园情结
  “请勿摘花折柳、作践花草”。未进古城导游善意的提醒便回响在耳边。古城入口处,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导游的引领下纷纷进入古城游览,玉河广场、四方街、东大街,川流不息的游客无时不在韵味着古城散发出来的浓郁的民俗风情。
  散步在古城内,随时可以看到身穿纳西族服饰的女清洁员巡视在大街小巷,一旦发现路面上有遗弃的纸屑、烟头、瓜子皮等,就马上把它拾起来;当河面上出现漂浮物时,她们也会立刻把它打捞上来,就连古城马队,都有专人负责马粪的清理。
  丽江人买菜用的是背篓,买米用的是布袋子。在古城里购物时,店家会用一种似布似纸的口袋把东西装好,然后很客气的说:“在丽江是没有塑料袋的。”丽江古城为了保护生态的平衡,早在几年前就禁止使用塑料袋。如今,大多数丽江人都有了随身携带环保袋的习惯。在丽江的宾馆里,偶然也会放置这种特别的塑料袋,在袋口上还明显地写着:“此袋由可分解物体制造,请循环反复使用。”

  古城里的人们喜欢种树栽花养鸟,在古城人家的庭院里,苹果树、樱桃树、香椽树、海棠花、十里香、桂花、牡丹、菊花以及兰花也是随处可见。古城人养的鸟种类繁多,每当清晨或黄昏,都可以看到一些年长的男子提着鸟笼在古城里悠闲地散步。
  爱护家园的意识就这样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而这种意识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很远很远。
  在纳西族古老神秘、博大精深的东巴文化中,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兄弟和睦才能共存共荣;人类不能任意去伤害自然,否则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人与自然发生纠纷时要及时调解,人类必须约束伤害自然的行为;人类要经常自觉检查自己的行为,以维护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纳西族的东巴经中有“不得在水源地杀牲宰兽、不得随意丢弃死禽死畜于野外、不得随意采土挖石、不得在生活用水区洗涤污物;不得在水源旁大小便;不得滥搞毁林开荒”的戒律。如今的纳西族民间依然有善待山、善待树、善待水、善待动物等各种乡规民约。也许正是这种卓越的智慧,孕育出一个返璞归真的文明古邦,一个诗意盎然的人居环境。
与时俱进的家园行动
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除了厚重的历史感、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商业氛围,它干净、整洁的街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环境也不禁让人惊叹不已。如今,令人无限向往的丽江古城不仅是历史与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丽江人共同呵护的结果。
游览古城,总会发现脚下的石板清亮光洁,虽然岁月已将这些石板磨砺得光滑如镜,色彩斑斓,不过人走在上面并不会滑倒,因为石板之间有防滑槽。很早很早以前,古城就已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城内每天都有很多很多的马帮来往,为了保护路面,聪明的纳西先民便从玉龙雪山上采来五花石铺就街道,五花石具有“旱不飞灰,雨不泥泞”
的特点。新华街是最早的茶马古道驿站之一,虽然近千年来总是人来人往,但这里的五花石路依然光洁如镜,是因为便利的水源使人们便养成了洗街的习惯。
沿着玉河走廊北上,一汪百亩清可见底的深潭便是玉泉,古城的水,主要出自这里。古城居民依水而居,水构成了古城的灵魂。这里的水当初就并非风景观赏,而是生活所用。过去,古城民众直接饮用流淌于大街小巷的溪水,因此,每天上午十点之前,不能在古城的河里洗衣洗菜,更不能倒污物,这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人人都自觉遵守。
古城内的每条河流都清澈见底,尽管小渠、小河两边住满了人家,开满了酒店,窄窄的青石桥上走满了游人,水面却依然是那么清澈。三眼井骄傲地点缀在古城的各个角落,不仅仅作为被观赏的景点,更是作为滋润千家万户的水源被使用。泉井一般为三眼,这是当地居民创造的一种科学用水方法,即第一眼泉水为饮用水,第二眼供洗菜用,第三眼方可洗衣物。饮用、洗菜、洗衣,功能分明。
丽江的房子都沿水而筑,随着水势与河流并行,构成一座建筑长廊。玉河水从古城的入口处一分为三流入城中,再三分成九绕入街市巷道,纵深之处便又被分成无数条小河,水从东家进,西家出,穿墙而过,房前屋后鲜花垂柳,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水乡景观。
至今,在丽江的城乡还保存了很多雕刻着护水、护树的石碑。清澈见底的水源不仅因这里的水来自雪山,更因丽江人对水有独特的感情。如今的丽江人至今仍保留着上午十点前在河里集中挑饮用水,十点后才洗菜和衣服,平时在河里,无论老幼妇孺,洗衣者都会主动把水头让给洗菜淘米者,如果洗衣服的人在上游,将自觉到下游,让上游的人洗菜。纳西族的这种传统习惯法已升华为一种道德观念,对水源的保护成为了纳西人的一种美德。
生活在丽江古城的人们傍水而居。无论是留守老房的本地人,还是在丽江谋生的外地人,他们身体力行爱护着当地水资源,也无声地引导着四方游客爱护丽江的水环境,让丽江依旧山清水秀。
他乡是故乡
和谐古城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种抒情诗式的生活。在古城各条街上,随处可见到坐在路边晒太阳的纳西族老太太安详的身影,她们是留在古城里的正宗原住民,纳西老太太笑眯眯地,任由游客们拍照合影。在这里,沿着四条主街的小河边是露天餐厅和酒吧,素雅的桌布上摆放着新鲜的花草,人们可以三两坐在一起倾诉细语,无论你来自何方,都丝毫没有身在异乡的感觉。
在夜色渐进时分,迈着舒缓的步子走进古城,各式各样的灯笼是丽江夜里的眼睛,将这座古城装扮的婀娜多姿。四方街燃起篝火,纳西族的男女老幼与来自各方的人们在这里跳着舞步,怡然自得、欢快淋漓,融入其中。在位于新华街的“古城酒吧一条街”,街两边酒吧、咖啡店顾客盈门,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少女少男在门口含笑迎客,甚至载歌载舞,南来北往的人们汇集在一起尽情喝酒对歌。虽然都是陌生人,但彼此之间没有隔阂,大家融合在一起谈笑风生。
作为茶马古道的枢纽重镇,丽江古城从800多年前起,街道上便货栈林立,商贾云集,大量吸收了外来经商商号和经商人员。如今,走进古城,屋檐下是鳞次栉比的店铺,个性张扬的牌匾让人不由得多多张望几眼,除了东巴纸坊、银器店铺、铜铃坊、小吃铺、乐器店,还有酒吧、咖啡吧、淘碟店。在这些店铺中还有不少老艺人,他们专心致志的做着手头的活儿,打磨、雕刻,将东巴文化细细传播。
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在旅游区,随着商品经济相伴相生的唯利是图、欺客宰客、不守信用等现象并不鲜见,但在这里,你可以和擅长经营买卖的老板讨价还价,但大多都与成交价相差无异。古城内很多分散的景点和商贩都是由专人统一管理,人们很少看到欺客、宰客甚至殴客的事件发生,这无疑又是丽江拥有独特的魅力和较强的旅游竞争力的亮点之一。
不同地域的游客,色彩斑斓的特色小店、民族饰品,风格各异的酒吧、餐饮……处处繁花似锦。都市人怀着追求田园生活的冲动来到这里,外地或本地的商贩把他们视为经营的对象,向他们兜售各种形态的文化产品。大批外地人留下来租房开店,原来的生活街区正演变为商贸旅游区。很多原住民的家也被腾了出来,改造成客栈以供外来的旅客居住。古城中的商户成为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创业在古城、发展在古城、生活在古城,古城渐渐成为了他们自己的家。
“古城是我们自己的家,我们有义务维护她的整洁。”清晨的古城里,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经营户吴先生说。吴先生告诉记者,古城的经营户与古城管理所签订了门前“三包”,每天开门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扫卫生,以整洁的形象迎接四方游客,有时候忙不过来的时候,古管所得环卫人员也会主动帮忙。纳西族历来就有清晨洒扫庭院街道的习惯,清晨静静的街道上,除了环卫人员,不时也能看到纳西阿妈的身影。
丽江对古城的开发性保护更是前所未有。2001年初,所有卡拉OK厅、舞厅、游戏厅等场所全部迁出古城,开始实行商铺准入制度。古城内原有的两大集贸市场也逐步疏散,搬迁到新城,以维护城内和谐安宁的环境。
据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和红阳介绍,丽江古城通过在经商户中提倡学习纳西语、东巴文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古城民俗风情;此外,通过举办纳西语言、音乐舞蹈、礼仪服饰、古城历史、民居风格等培训,增强外来经商户对纳西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成为丽江人。
和红阳还说,现在有人认为古城的现代商业味太浓了,原住居民数量有所减少,这会破坏古城的原真性。其实,古城是历史上西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是滇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之地,古城内的居民也是在历史进程中不断随商贸业的繁荣而不断增多,因此,保留古城的商贸特征并未改变古城的本来面貌。如今,许多外来商户已融入古城,以至落籍古城,成为古城居民的构成部分。
正是丽江人这种千百年不变的生活准则,薪火相传着他们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对其他民族的尊重,才会有美丽如斯、舒适如斯的生态家园。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