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洪江古商城核心价值研究

更新时间:2018-03-19 13:56:46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中国古代明、清年间,洪江古商城凭借长江、庭、沅水的水路交通命脉,成功演绎了以徽商、江西商人为首的四方商旅汇聚,并在商业利益的吸引下,平稳自然地在当年“五溪蛮”的首蛮之地实现了民族融和的格局,带来了几百年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对于当年五溪地区的开发和顺利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洪江古商城地扼中原和东南通往西南的咽喉要冲之地,是人员、物资交流的枢纽中心。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洪江古商城由经济繁荣走向社会和谐的发展之路,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古典案例,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佐证。不仅给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历史性借鉴,也为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展示了实在的经验。

  在我国当今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中,如何保证长治久安,如何保证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现实情况已清楚表明,这不是靠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所能达到的,构建和谐社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经济繁荣离不开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才是经济繁荣的基石。

  洪江古商城社会和谐之路为何如此宽广,如此源远流长?究其根源,不外乎外部环境与内部自身条件。

  就外部环境而言,“历二百年不见兵革”(引自《洪江育婴堂小识》)是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特别是洪江位于五溪地区的中央位置,五溪地区是兵戎相见的高发区域,统治者的残酷镇压,苗民的激烈反抗此起彼伏,而洪江“自庭以南,计惟一方独完” (引自《洪江育婴堂小识》)。可见保持和平环境对于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是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历史学家曾描绘过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只有三百余年是没发生过战争的和平时期,可见和平之珍贵,正如我国所提出的要再争取五十年的和平环境一样,和平值得珍视。

  洪江是块福地,不仅清代历二百年不见兵革,有近百年中也无兵祸临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攻破会同县城,却没打进洪江,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北兵粮子”来了“南兵粮子”离开,“南兵粮子”来了,“北兵粮子”走,从来也没在洪江交过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湘西一带的后方工业基地,洪江却从未挨过炸弹,据闻是洪江“爱怜医院”的德国医生将德国国旗展现于屋顶,才使日本飞机见状而飞走了的。解放前夕的一九四九年湘西土匪潘壮飞攻破黔阳县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而后又围攻洪江十余天,终究进不了洪江城。洪江在湘西、黔东南一带被山民及少数民族同胞看作是生命之源,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了生活的门路,同时也救济了不少当地士民,洪江被赞誉为“卖不掉的东西在洪江卖得掉,买不到的东西在洪江买得到。”所以五溪地区的人不仅仰慕洪江,而且爱护洪江,其或是闻名于世的湘西土匪也是从不染指洪江。不仅洪江城镇不受染指,就连洪江运往外地的“洪油”、“木材”也极少受到土匪光顾。民国年间,自从日寇占领东北之后,大豆出口完全停止,大宗出口则仰赖“洪油”,当年在镇江做进口生意的美国商人,曾想直接到洪江购油以降低进口成本,但考察后他们知道他们即使是购了油,在沅水一带也是运不出去的。可见当年古商城的油商和木材商等与这条生命线流域的百姓关系融洽的程度是相当之深的。

  就内部自身条件而言,首要的当然是经济繁荣。明清年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洪江繁荣的商业,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解放前区区洪江曾在全省资金流量上排名第二位,即除省城长沙外,它是全省资金流量最大的城镇。所以历史上古商城被冠以“小南京”、“小上海”、“西南第一镇”等美称。再者,古商城的商民深懂“大贾富民”的道理,把这个“商”发挥到了极致。做生意赚大钱必须使老百姓富起来,穷人买不起商品,销售则不旺,商人是赚不到钱的,所以知“人富而仁义附焉,无礼无义,井里将墟。”(引自《洪江育婴堂小识》)的道理。这些外来的客商和本地土著,各安其职,各司其责,和睦融洽,在经济繁荣的古商城中,社会和谐延续了几百年的时间,在国内的各个古城旧镇中,可算拔得头筹的。

  其次是洪江古商城所具有的广泛而深入的包容性,北方的儒文化和南方的巫傩文化相包容、外来移民和本地土著少数民族相包容、下江人(长江下游江浙、徽州人等)和湖南人相包容、做生意的商人和做手工业的匠人相包容,做洪油生意的和做木材生意的相包容,甚至于正册人口和另册人口也相互包容。这种强大的包容性也形成了和谐社会的广大脉络。此外,古商城的商民对于“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具有深深的信念,这也是洪江古商城和谐社会得以世代延续的内在根源。

  具体而言,洪江的和谐之路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会馆聚乡情 和谐古商城

  会馆制度兴起于明永乐年间,初为京城应试举子会聚之所,后发展为同乡商民联络之处。洪江古商城为四方商旅汇聚之地,城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外地移民,故而会馆之多,也是我国内地之最。正如《洪江育婴小识》所载“客籍流寓者成立会馆,以岁时祭共所先,洽比乡里。”于是自康熙四年(1665年)先后建立十大会馆,有江西会馆(又叫万寿宫,始建于1676年)、宝庆会馆(又叫太平宫,始建于1723年)、七属会馆(又叫关圣殿,始建于1671年)、贵州会馆(又叫忠烈宫,始建于1818年)、“福建会馆”(又叫天后宫,始建于1739年)、徽州会馆(又叫新安馆,始建于1681年)、黄州会馆(又叫福主宫,始建于1665年)、辰沅会馆(又叫伏波宫)、衡州会馆(又叫寿福宫,始建于1846年)、湘乡会馆(又叫龙城宫,始建于1860年)。到抗日战争时期,在洪江修建的会馆多达29处。各省客商在修建同乡会馆的同时,设十馆公所于大佛寺,为会馆的联络组织,负责协调会馆所属行业的商务和官方交往。此外,由于清朝时期,洪江古商城未设政权机构,所以十馆公所还负责代办官方委托的民政、教育、建设、团防、保甲、民事纠纷等社会事务。当时,商民公呈禀帖,州、县谕示,都由十馆公所代报下知。咸丰年间,受命兴办团防、修筑堡垒,训练团丁,光绪年间,捐款接办育婴堂、收养弃婴等。会馆及十馆公所集政治、经济于一身,既是同乡会和经济组织,又是管理百姓的机构。民国以后,商会和各同业公会相继成立,会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才有所在削弱。古商城的十大会馆大门都正对河边的码头,不管是哪省来的人,自水路抵达登上码头就可找到该省在古商城的会馆,会馆对同乡客人不仅管吃管住,还管介绍工作及有关联络事务,凡遇生活困难返乡无路费者还给打发盘缠。会馆作用之大,古商城内同乡人皆称“帮”,江西人称“江西帮”,宝庆人称“庆宝帮”,贵州人称“贵州帮”等等,这种帮不是“帮会”组织的帮,而是显示团结和力量的一种泛称。古商城内此种会馆组织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润滑作用和融合作用,不管你从国内何处来,在洪江古商城都可找到自己的同乡会馆,不管你有无何种特长,都可找到自己谋生的饭碗。人们到达洪江就象找到亲娘一样的高兴,试想他日后岂能不拼命为古商城的繁荣而努力呢。

  

  二、兴办育婴堂 济幼护苍生

  明、清年代,五溪地区几近蛮荒,弃婴、溺婴时有发生。据载“洪江众商于光绪六年(1880年)捐建育婴堂收养弃婴,其输助倡于十馆,其岁入仰入月捐。更虑婴口岁增,难其为继也,复筹增贴捐以济其不足。堂内出纳,井井有条。”而且对于所收养的弃婴“女婴过七岁,堂给棉花五斤、苎麻五斤,责令老媪教督纺织,按日责工;纱线布匹,由治事、经理变价存记,及岁遣嫁时,并作嫁资。男婴过八岁,出居外堂,入塾读书三年。治事体察资禀,量能授事。”

  截止光绪十三年(1887年),洪江古商城内各帮捐款数如下表所示。表中按每串钱当时折银六钱计算出各帮所捐款额的百分比,江西商人和徽州(江浙五府)商人占全部捐款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
  育婴堂的前部分是“恻隐堂”(负责打捞掩埋尸体),中间是“育婴堂”,后部分是“保赤堂”(负责种牛痘等接济穷人事宜)。整个三堂通长二十一丈一尺,右长二十丈六尺,前广三丈六尺五寸,后广四丈九尺,经计算占地约一千平方米。至今亦保留较为完好,在当年比许多州衙、县衙都要大,可算庭以南最大的育婴堂之一,也可能是全中国唯一留存的明清时期育婴堂了。育婴堂不仅设施完善,而且分工明确,特别是帐目清楚,每十年刻书公布一次,历经六十余年,及至民国中期因弃婴渐少,育婴堂才告结束。为洪江古商城一地的平安和社会福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灾荒施救助 行善惠老幼

  凡遇重大灾祸,多由会馆或商会出面组织救济募捐。1935年至1936年湘西南及黔东南、桂北连续发生旱灾、水灾,酿成特大饥荒,饥民扶老携幼,蜂拥来洪,人数几乎接近当年当地人口数,一下子拥入四、五万难民,沿门乞讨,露宿街头。如贵州、广西的难民,他们距省城贵阳和桂林的距离都比离洪江要近,然而却舍近求远逃往洪江呢?其一是洪江原为五溪蛮首蛮之地,是难民们老辈人的故地,二是洪江繁荣富庶,三是洪江当地有“好善人多”的口碑,四是洪江为当时的交通要冲,来去都较为便利。正因为以上几条原因,致使古商城内的商民都被搞得措手不及。于是广设粥棚,日夜救济。但无奈饥民日增,粮源不继,兼因瘟疫猖獗,使饥民处于饥寒疾病交相煎迫之中,以致死者枕藉,死亡近万人,古商城当地商民又实施掩埋,初用棺木,后因棺木供不应求,改用草席,遂成当地“万人坑”,今已辟为广场。这种大规模的救助行动,在国内外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当年洪江古商城却是实在经历过的。

  此外,每逢年关,会馆和商会,都要例行施舍“年米”,视各商户财力之大小,各施“年米”数担或多逾百担。其施放办法,由施赈者按市场粮价付款,交由从事此项工作的专职人员集中购粮,印成米票(当地人称为“米挥子”)每份大米一升,发给贫困的老弱病残者,持“米挥子”向定点粮铺领取。相沿成习,故历年寒冬腊月,镇内及会同、黔阳、绥宁、辰溪诸县贫困人口涌来领取“年米”者络绎不绝。凡诸劝募施舍,有“善士”专司其事,不取报酬。

  四、社会公益旺 洪江成故乡

  洪江古商城经济繁荣,社会公益事业兴旺发达,广大商民都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具体由会馆出面,计有“义山”、“义园”、“义渡”、“社仓”、“义学”等公益。

  关于“义山、义园”。洪江古商城是以外来移民、流寓客商为主体的市镇,如何使市镇内商民具有归属感,能做到象原祖居地那样,依靠祠堂和祖山,实现“落叶归根”呢?于是有各会馆“皆捐买义山收葬同里之客死者,修其时祀,葺其倾堕。”古商城内计有义山四十余处。义园则是管理义山的场所,如界头坪的苏州义园(江苏)、黑屋形的丰城义园(江西)、河东马羊山的豫章义园(江西)、河东大将坪的泾县义园(安徽)等。这就使古商城内商民有了“落叶归根”的归属感。

  关于“义渡”,洪江古商城位于两江之汇,河边码头很多,往来两岸,唯有渡船,当地也有称呼为“渡划子”。据光绪十一年(1885年)登记江西馆码头渡船33只、义渡5只,宋家码头渡船24只,三甲巷码头义渡船2只,大码头渡船24只,新安码头渡船16只,运岩石船3只,共计渡船97只。可见当年两岸人员往来之繁忙。义渡给往来市民和乡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特别是春汛涨水期间,收费渡船有时会哄抬渡河资费,而义渡则有规章制约,致使义渡受到普遍欢迎。

  关于义学。据洪江古商城存留的《新建雄溪书院记》的碑刻所载:“惟洪江乃县属巨镇,访庐烟数千,向有义学,借寓招提,不过有司捐俸,延句读师训蒙童而已。而该处子弟颇沿市习,奋志者绝少。余每欲立一讲堂聚群英而造就之,力未逮也。……合计学田不下八十余亩,每岁可收租一百余石。又以讲学之地,不得其处,适武冈僧佛莲藉义渡为名,虐化行商,以饱私囊,恐众心难掩,因私买民房创造寺宇,事后,余照律入官改为学舍。……溪故名雄,因名雄溪书院。”这是乾隆18年(1753年)会同县邑令陈于宣的告示,可知洪江古商城兴学之渊久。雄溪书院之故址在小对河马羊山。光绪28年(1902年)奉令改为会同县第二高等小学堂,书院历经140余年。

  关于“社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自明、清以来,洪江古商城就是三万余人口的巨镇,粮食问题是件大事。据积谷篇所载:“户口当二三万人,皆不耕而食,夫衣食足而兴礼义者有之,恒产足而有恒心者有之,然而窘迫无归者出其中,好勇疾贫者亦出其中也。人类不一,日消谷米千余石,其平时居积,率重金钱而轻菽粟,家无儋石之储,咸仰食于黔中清江镇,运两河米艘,源源灌输,不舍昼夜。是以朝籴而夕炊。无或稍困,设遇水旱衰竭米艘不至,综贫者富者而论之,夫何异陆处枯鳞乎。虽蝼蚁亦得制其全命矣,可不。念哉乾隆时,新喻晏心斋斯盛巡抚湖北,奏请于汉口镇立商社仓。其略曰,市镇者,通省米价之所视为消长,人心之所因为动静者也。又曰,农民力穑积于其社,商贾牟利积于其次,事固相等。其法则遇尤贵时出谷平粜,平粜价银,遇米船积滞价贱时,即行买补,盈余归仓,并在仓公用。一切出纳,择各省会馆商总客长之久住乐善而谨厚者,自行经理,报明地方官查考。官亦留心照管,不使折本侵渔而已。其经理名曰义长。一切如仓社法云,以洪江较之,虽其地有广狭,大致固相类也。”光绪四年,古商城内各会馆积谷数为:江西会馆2000石,徽州会馆520石,贵州会馆400石,福建会馆320石,黄州会馆120石,辰沅会馆150石,衡郡会馆96石,宝庆会馆152石,湘乡会馆80石,七属会馆152石,共计4000石。

  五、和谐意识强 精神昭后人

  古商城内商民首重和谐意识。古商城的商人大多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经过几代人或是几十年的打拼,终使家业兴旺,铸就了古商城的繁荣。商道实质上就是和谐之道,洪江古商城的商民始终重视这点,因为在这五溪区域的首蛮之地,以外地移民的身份要繁衍生息,靠的是与人为善,和气生财。对于财富,古商城的商贾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刘同庆的窨子屋内太平缸上雕刻有鱼龙变化的图案和字句,生动说明由穷变富和由富变穷是世事变化的常态。

  古商城内曾有一说:“洪江有个回龙寺,再多的钱也流不走。”在洪江的沅水边上有一个大型回水湾叫做回龙寺,涨大水时,上游飘来的木材等物都会聚集到这个回水湾里,再也流不走了。以此形象生动地描述洪江古商城商民对财产的认识,都是来自外地的移民,其所创造的财富都是只能贡献给古商城,没人想把财产转移外地,几百年的历史确也证明了这点。

  清末年间,有一家号称四大商贾之一的朱致大,曾留下一条有名的传子家训“子孙强于我,留钱干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这在古商城内曾为很多商贾所欣赏。所以,在前面提到的育婴堂的捐款源源不断,使其持续六、七十年,为当地社会和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当中有很多值得令人怀念和颂扬的人和事。但因限于客观条件,现今古商城内的人对于相关人物及事迹,了解的人很少,宣传几近无。当年贵州天柱学附生(秀才)欧阳钟,赴洪经商,所开油行就叫“欧阳济育”,以经商的全部利润都投入育婴堂,并且还热心洪江当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他于光绪十三年刊刻的“洪江育婴小识”成为当今人们了解洪江历史的唯一重要史料。他所绘制于光绪十五年的“洪江街市全境图”,为我们了解洪江当年城镇布局及街巷道路、会馆、庙宇等的位置提供了历史证据,制图之精湛,令人折服。可以想见当年一个没有现代绘图知识的商人,出于对创业地的热爱,以写实的技法将当年洪江当地的街市全貌描绘得一清二楚,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他。欧阳钟还和刘岐山、朱成祖等洪江先民,为当年古商城的消防、治安、社会公益等作过很多有益的事情。光绪十九年,欧阳钟去世后,没有留下分毫的遗产,其当年七十多岁的老母和嗷嗷待哺的幼儿及妻妾都得由育婴堂接济,这是光绪三十四年所编刻的“洪江育婴续识”所记载的。只可惜欧阳钟一生奉献古商城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材料中,不难发现四方商旅汇聚的洪江古商城内,先民们为经济繁荣的持续在构建社会和谐之路上付出了多大的辛劳和贡献。

  六、独特窨子屋 宜居又睦邻

  独具匠心的窨子屋,既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杰作,也是邻里和谐的表征。窨子屋是徽式民居的风格,又具五溪地区的特色。它的砖木结构,不用铁钉的榫铆连接,“四水归堂”的天井以及马头墙等,无不反映出窨子屋的徽式风格,这也足见徽商是较早移师洪江古商城的商旅。但西南地方的五溪特色在窨子屋中的反映也不少,徽式民居大多建于平地,而窨子屋是依山就势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窨子屋外的码头上下连接,而在窨子屋内也大多要靠码头相连,因为地基是不作平整而依山势所修建。之所以称为窨屋,是因其四壁无窗、天井采光。别看窨子屋四壁封闭,正好映证出邻里和谐,徽式民居的墙上对外是开有窗户的,而窨子屋是建在地少人多的老鸦坡山麓上,因其四壁无窗,所以四面都可与相邻窨子屋直接相连,除了开门处无法相接外,其它部位都可连接,从而也使古商城的窨屋群形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依靠、和谐共存。除此之外,重要之点在于窨子屋已从徽式民居的居家之用发展为商住两用型,楼下前厅为铺面,楼上可作库房,当然也还有些是仅作居家之用的窨子屋,窨子屋比徽式民居更有特色的地方,是每户窨子屋都有晒楼,这种晒楼的作用很大,不仅可晾晒食物,晒制酱菜等,还是晨读、晨练和夏夜纳凉之所,如遇火警等紧急情况,晒楼还充作瞭望楼。还有每家窨子屋天井下的太平缸比徽式民居的瓦缸不仅漂亮好看而且更为适用,另外徽式民居的楼板是薄木板,只有1公分厚,窨子屋的楼板则厚约一寸,比徽式民居的楼板经久耐用。还一条是鲜为人知,相邻窨子屋之间往往有暗门相通,而暗门相通的两户窨子屋的大门却对应于不同的街巷,这给紧急逃险或避难提供了机会。更为神奇的是,“四水归堂”的天井跟城内的下水道相通,古商城的每条街巷下面,哪怕巷道只有三尺宽,在它下面都建有下水道,密如蛛网的下水道排水口直达沅水和巫水的河边,这样的下水系统对洪江古商城这座山城起到了排水的良好功能,我们有很多大中城市,好些道路都没有下水道,例如长沙市的八一路,在2005年才修建下水道,德雅路在2008年才修下水道,而古商城在几百年前就修好了全部下水道。更令人称奇的还不是下水道的排水功能,而是每当夏季来临,两条河上每晚都有凉风吹拂,而下水道则将河风吹来的凉气送达到每家窨子屋,所以使窨子屋保持冬暖夏凉的良好环境。这种匠心独到的下水系统设计,对窨子屋发挥了空调作用,这是今人对古镇的设计师由衷感谢的理由。别看现今破败的窨子屋似成贫民窟,实则是体现古城先人科学设计的杰作,为古商城的社会和谐奠定了卓越的物质基础。

  七、古城布局好 仁爱第一条

  古商城的城建布局中充满和谐精神。这种和谐精神的重要表现,就是对人的关怀。古商城内道路纵横交错,然而却没有一个十字路口,要么是三叉口,要么是五叉口。这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敌人或坏人入城之后,容易造成迷失方向的感觉,以保护古商城内商民的安全。另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十字路口,可以避免迎面相撞,所以在古商城内可以看到除几处“五龙会聚”的路口之外,其它都是“三叉口”。上面说到古商城的窨子屋连成整体一片,但同时又与山上的吊脚楼以及河边的吊桥楼和谐地融和为一个古城整体。河边吊桥楼最上面是临街的铺面,它和对面窨子屋的铺面,构成商业正街两旁的店铺,每隔八、九间店面,多则十多家店面,就有一条通往河边的码头。每座码头对应一个会馆或是一个巷道口,古商城河边多达三、四十座码头,至今只存湘乡馆码头一处了。当年码头的作用很大,这些靠河边的码头也称之为水码头,相对应的城内码头则称为旱码头。水码头作为古商城连接水路这条生命线的关键通道,对于古城的老居民而言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些水码头正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登陆美洲一样,徽州人、江西人、福建人等外籍客商都是从这些码头登陆后找到各自会馆,从此开始了打拼古商城的一生,谁都能记得当年是在哪个码头靠岸而就此在洪江落地生根的。当年的水码头还见证了古商城的商业繁盛,产出的洪油及各类手工产品自码头外运,粮食、食盐、百货、石头等建材在码头“起坡”。每座码头边密密麻麻地停满麻阳船——沅水上的“巨无霸”、贵州黄平的小苗船,本地的渡船、渔船和居家船等,每日码头上繁忙的搬运及装货卸货有如“清明上河图”一般地热闹。此外,水码头处也是当年古商城内和谐社会的人际交往及生活服务的重要场所,有人在河边织竹缆、有人在河边洗纱,有人在河边垂钓,更有古城的主妇每日必往码头洗衣、洗菜、破鱼杀鸡,青少年则每天必往河边挑水、洗菜或剥杉树皮以供家用。如遇洪水季节,河水浑浊则往后山挑井水。洗衣、洗菜、挑水等家务活,每日都要前往河边码头,于是在信息不畅,窨屋封闭的情况下,码头处则成为信息交流,人际交往的极佳场所,甚至恋人初次见面认人都有选在河边码头指认的。如今这些码头荡然无存,但其往年之经历仍印刻在古商城人们的头脑里。

  反映洪江古商城内和谐布局的例子还有几处,其一是六甲巷,六甲巷是条长不足20米,宽不过两三尺的连结财神巷和龙船冲的巷道,原本没有这条道,某年起火,一个身怀六甲的孕妇因逃不出来而被烧死,此后两边窨屋各让出一、二尺便成了这条取名为六甲巷的通道。和谐之道就是相互退让,不退不让,和谐无望。还有一处是塘冲和龙船冲的交汇处,两旁窨子屋的墙角,都被砌成了园弧型,而不以尖角对人,可见人文关怀的考虑周全。其三,水是生命之源,古商城内人们每天都要挑水,古城布局之精巧,每家每户去河边挑水的时间都可以不超过十五分钟,因古城被两河环绕,后山又有七、八处井眼,故此古城内不论何处都很能便当地往水源取水。其四,古商城布局中,既没有中心区,也没有中央街巷,这是在封建社会饱受“士农工商”排序的末等商人追求平等和谐理念的反映,客观上也为古商城的城镇安全提供了保障。

  八、民族融和深 国内独一份

  民族融和成为古商城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洪江古商城原本是“五溪蛮”的首蛮之地,是经济利益的动因所吸引,使“雄溪蛮”刀枪入库,投入经商的洪流,从而成功地实现民族融和,较之五溪地区的其它地方,这里是全中国少数民族起义最为活跃的区域,从这里的很多县(市)名称就可看出,例如怀化、绥化、安化、新化、新宁、绥宁、镇筸、镇远、永顺、靖州等无不反映历代封建统治对少数民族的镇压,在这一区域集中如此多的此类县名,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在洪江古商城的民族融和却闪现了智慧的光辉,避开了“刀光血灾”,使这种融和自然而持久。

  如今可资证明的是天王庙、歌诗坡(少数民族对歌集合的广场)、鼓楼脚(侗族的鼓楼)等地名仍然存在。天王庙是洪江最早的庙宇之一,是专供苗民祭拜天王的场所,后为沱江会馆所在地(苗民的另一中心区域为凤凰,吉首一带的沱江流域)。在天王庙、玉皇阁等处的周边至今还有很多株碗口粗甚至水桶粗、几个才能合抱的枫木树,枫木树是湘西南、黔东南一带苗民的图腾,是其祖先的象征,现如今枫木树仍旺盛地生长,昭示着民族融和的发达兴旺。此外当年的苗王寨就在青山界及留园一带,当地富商刘歧山就是在实现最后一次苗汉融和拆掉苗王寨房屋之后修盖的留园这处豪宅的,青山界与留园现在都还保留着。

  前面提到的古商城河边的码头,当年曾是苗民从后山的青山界一带穿过汉人居住的窨屋区抵达河边进行祭祀或登船外出作战、经商等,同时也是外地苗民在此登岸前往天王庙祭拜或往歌诗坡集会对歌,穿越汉人居住区的通道在洪江古商城内叫做“冲”,如“土桥冲”、“木粟冲”、“牛头冲”、“塘冲”、“龙船冲”、“俞家冲”、“打船冲”等,“冲”内窨子屋的大门都不是面向路面而开,而是大门向后退缩,背向苗王寨而开,今天你走进这些“冲”内即可发现这一特征。这种退缩表示了外来商民对当地土著的谦让,也即是一种和谐相处的征兆。土著居住在山上的吊脚楼内,他们对居住在窨子屋内的汉人也并不嫉妒,而是和睦相处,故而使民族融和在社会和谐中彼此促进。

  成就经济繁荣可在十几年、二三十年内实现,但要成就和谐社会则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努力,洪江古商城和谐社会可贵之处,就在于上百年、二三百年的历史积淀给我们今人留下宝贵的传世遗产,在我们学习和弘扬科学发展观的今日,成为极具价值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