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文化不自信,还是营销高招?

更新时间:2018-03-19 13:59:4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编者按:最近,张家界将“乾坤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的报道经各大网站转载后引来网民强烈关注。由于所谓“更名”的提法不准确,与事实不符,乾坤柱所属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袁家界管委会和市旅游局迅即出面澄清,正式否认“更名”之说,但引发的舆论关注已经如火如荼……仅新浪网就有3千余条网民跟帖留言,在新浪网社会新闻评论排行榜中位居第四。有人肯定并推崇此种做法,认为是市场经济下“后电影经济”的成功营销手段,低成本高回报的宣传手段将为张家界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张家界顺势而为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也有人高举捍卫“中国文化”的大旗,对此横加指责,斥为“崇洋媚外”。本期“甲方乙方”嘉宾阵容豪华,专家、媒体记者、企业高层、网络红人等,见仁见智,欲分高下。

是否成功营销案例?

杨广虎:张家界要吸引全球亿万观众,树立张家界的国际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这是利益所趋,无可厚非。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搭上《阿凡达》的顺风车呢?难道,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我们自己的自然遗产没有文化了?这种做法,从表层来看是崇洋媚外,从深层讲,那是不顾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不懂中国的旅游文化背景。虽说抓住了营销机遇,不停制造新闻事件,但是就其事件来讲,传播的负面影响较多,对塑造张家界的旅游品牌是有损伤的。这次带点“傍大款”性质的营销策划,反应迅速,急于求成,但是效果让网民失望,这种自然景区娱乐化的炒作,新闻事件企图制造社会化的影响,剑走偏锋,直击软肋。这种病态的营销之举,让人叹息。

  刘思敏:这是一次彻彻底底的营销行为,而且是典型的借助娱乐事件展开的娱乐式营销。张家界景区把握住了一次绝好的营销机遇。其实,这种借大片进行营销的模式并不是张家界首创的,比如新西兰就傍上了《指环王》,生生地把跟电影里反映的欧洲中世纪文化没有联系的南半球的库克山,搞成了指环王粉丝的“圣山”。作为一个著名景区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肯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必须谋划树立品牌形象的战略———怎么去营销自己?怎么能够通过营销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也不排除战术性的举措。有时候一个机遇到来了,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遇,不管是炒作,还是营销,借这个事件扩大一下自己的影响,甚至应当成为“条件反射”。比如,此次《阿凡达》席卷全球,《阿凡达》也不是反面教材,张家界顺势而为也就无可厚非。张家界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借《阿凡达》之势,把自身资源或产品与当前的热点事物联系起来,通过特定的途径进行提示和宣传,既是一种“维权”,也算一种“国际惯例”,让潜在的消费者在头脑里产生美好的联想,从而激发他们来张家界旅游的冲动,也就顺理成章。

.

是否“媚外”、“功利”?  

李万言:品牌宣传固然重要,仰仗《阿凡达》的旗杆,也会收到短期的效应,但是景区更长久的发展,更远期的目标却决不能寄托于一部当红影片上。由张家界民间人士发动的傍上《阿凡达》炒作张家界的作法,只能是短视行为,是“媚外”和功利的心态在作祟。
  李海波:一部轰动世界的影片,就让景区撕下自己的文化标签,将真实的“乾坤柱”变成虚无的“悬浮山”,本身也是一种对本土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贴上“阿凡达”的标签,张家界真的就可以从此走向了世界?进而引来游人如炽吗?表面上看“世界化”了,可原有的文化磁性还能找到么?张家界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遗产正是因为它具备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元素。很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并不是为了看你那所谓的“哈利路亚山”,而是要看你东方的文化,东方的意境,东方的气势。

  刘思敏:此事显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与“崇洋媚外”可谓一点也不沾边,上升到文化批判就更没有必要了。张家界和九寨沟都是属于“养在深闺”、成名较晚的景区。不管是“南天一柱”还是“乾坤柱”,顶多也就20多年的历史,不过是用一种中国传统取名的方式,比较形象地命名了一个景点而已,本身并没有多少中国文化的内涵,既不像紫禁城有几百年的历史,也不像黄山的天都峰在徐霞客登黄山之时就有了。所以,即使真的改了名字,也谈不上“改名改掉了中国民俗文化特色”。
  罗晓晴:若硬要给张家界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那么对于“崇洋媚外”,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不是所有的“崇洋媚外”都是负面的。
  傅万夫:张家界首先是个著名的风景区,然后才是一个文化聚集地。既然是风景区,就需要扩大影响,吸引更多游客,进而实现知名度的提高。如有机会使洋文化为我所用,又何乐而不为呢?有人关注了,在欣赏了大好河山的同时,才有机会去体会寓意其中的文化内涵。

张家界是否需要借力阿凡达?

丁炜:《阿凡达》不是张家界国际化的唯一跳板。《阿凡达》再火爆,也终究是过眼云烟,其衍生出来的产值当然也非常有限,和有着亿万年历史的世界级景观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张家界作为一个享有盛名的世界级自然遗产,不需要靠一部影片来提高自己的声誉。
  陈珠 :张家界景点并非“国外不知名”。张家界景区已经从过去的中国风景名胜区跃升为需要世界共同保护的“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不仅属于世界,而且已经走向世界,并非没有国际知名度。况且,倘若果真如这些操作更名的人所称,电影《阿凡达》外景是取自张家界,那么一个世界知名导演不远万里跑到张家界景区来取景,难道还能妄说张家界景区在“国外并不知名”吗?

借助《阿凡达》,加速国际化
  罗晓晴:《阿凡达》不是张家界国际化的唯一跳板,这话没错。张家界有甚多途径实现国际化,有很多跳板。但是,如果哪一块跳板我们都沾沾自喜于:“XXX”并非张家界迈向“国际化”的唯一跳板,而置之不理,任其晒太阳,就是铁铸的跳板也会锈坏的!我们必须抓住每一次机会,勇敢的踏上每一块踏板,向着同一个目标,矢志不渝的努力实现张家界的国际化。《阿凡达》等于是从天而降的一块跳板,是卡梅隆用5亿美元帮张家界铸造的一块金字跳板啊,张家界人有理由放弃吗?
  王力黑:很明显,张家界目前尚未真正敲开“国际化”的大门。 然而张家界是一座充满理想的城市,这个理想,归纳起来便是打造世界旅游精品。而借助《阿凡达》的东风只是小试牛刀。
  杨永欣:张家界在中国以及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里颇有名气,但对许多消费能力较高的西方游客而言,张家界仍不在他们的行程中。要吸引这群西方游客,张家界需要一股外来的推动力,而《阿凡达》的上映来得正是时候。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