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寻找城市中的吊脚楼

更新时间:2018-03-19 13:59:20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标志性建筑,而每一个标志性建筑代表了这座城市的第一名片。土家族的建筑多沿着山坡,伴着河流,静穆而纯正,如同泥土中自然生长出来一般,映入我们的视野。而当钢筋混凝土不断的在城市中心堆积,那些慢慢消失的古老建筑又在经历着怎样一种演变?
历史上,由于躲避战乱等原因,土家人深居老林,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记载:“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吊脚楼就是“干栏”建筑的遗风,一般为三排两间,上下两层。下层为厢房、仓库或碓磨房。房屋四周,一般用石头、土墙作围墙,屋前开天井坪,天井坪外靠南边围墙旁有八字朝门。房前屋后喜种竹子、果树和风景树;大户人家有“七柱十一挂”和“四合天井”大院。一栋房子一般是四排三间,也有六排五间,最多的十排九间。正屋中间叫堂屋,三合土地面,正壁安“神位”、摆“神桌”,是祭祖先、迎宾客和办理婚、丧事的场所。
如今在张家界的农村地区,土家吊脚楼依然很容易看到。它们多依山而建,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在以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盖上木板,三面装半装台的板壁或木走廊,以草或杉皮作天盖,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下四面皆空,可用作堆积肥料,也可以临时拴牲口,楼上则是人们的生活区。
从山顶远眺:一排排的吊脚楼深藏高山绿树中,错落有致,在层层梯田或溪流的点缀下,极似一幅真实中的山水画。不同的时候,吊脚楼有着不同的美:旭日初升、夕阳西沉的时候,古色古香的木楼在阳光的映照下拖着长长的影子,只见墨黑的楼顶如镀上一层金黄色;佛晓时分,当山里人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时,一排排的吊脚楼在霞气雾霭的环绕下,时现时隐,好象空中楼阁。
土家吊脚楼窗花雕刻艺术是衡量建筑工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有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有的象征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现农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孙、有的记录风情。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歌舞竞技、神话传说,栩栩如生,蓄意深刻。有学者甚至把它看做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其实吊脚楼真正的美不在词语中,而只在其心境的感受。更关键的是,古朴传统的吊脚楼文化能够被现代时尚的建筑传承延续。
这里说的传承,是指属于这一方山水的文化。建筑的变迁其实很大程度上与文化有关。原因很简单,它不仅仅和历史紧密相连,而且事关我们的生活,更从一定程度上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张家界的建设者没有通过简单的“仿古”来实现吊脚楼建筑文化的传承。在前几年政府主导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中,大庸府城、老院子土家风情园等一批融合了土家、汉、白族、苗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建筑逐渐显现,并开始演变为这个城市建筑的一种主流符号。
随后的几年发展,有更多传统建筑符号被很好地融入到了城市建筑群中,其中:四路改造后的城区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到处洋溢着土家建筑文化的精髓,坡屋顶、吊脚楼、青灰色外墙、仿木质窗格做成的空调位,传统与现代并不显得突兀和生疏,而是如此地协调共处。
有人说,城市文脉的传承,不仅仅是保留几栋旧房子就了事,而是要让这些建筑尽量形成规模,并不断融入新元素,便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而张家界的变化传递出一个信号:现代建筑文化与古老的吊脚楼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同时还表现出包容与传承,它们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态构筑着新城市风格。
也正因有这种包容与传承,在新文化不断崛起的时候,我们古老的吊脚楼文化仍得以永续。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