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资讯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富民强省进程

更新时间:2017-12-09 12:37:4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一)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
  9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会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到今天,党已走过整整90年光辉历程。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90年,不过短暂一瞬。但这90年,却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矗立于中国历史的里程碑。
  (二)90年奋斗历程,展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的清晰脉络——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始终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顺应时代潮流,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爱戴。
  走过90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从几十名党员,发展到拥有8000万党员、全球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展现给世界、给人类文明的是,一个古老东方大国和平崛起时的无穷活力,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时的自信、豪迈。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随着“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灭,近代中国深深打上了“灾难深重、国运衰微”的烙印。千年未有的变局,任人宰割的命运,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殚精竭虑,前赴后继;变革风起云涌,主义纷至沓来。然而,百年过去,历史仍然在黑暗中徘徊。
  中华民族的前途在哪里,中国的道路在何方?
  (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历史跨入新的纪元。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担当起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
  90年峥嵘岁月,宛如一幅逶迤而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无数革命先烈和民族精英,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周围,艰苦卓绝、前赴后继。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与爱戴,历史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民族社会生活中领导核心的地位。
  (五)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部以光明战胜黑暗,以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这部英雄史诗的主题。
  (六)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下转7版)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伟大转变。不断探索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领导人民创建了新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民族百余年来追求国强民富的伟大梦想,开始有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这一切,在历史上,是一座丰碑;在世界上,是一面旗帜。

(七)“西方国家午餐后小憩的瞬间,中国就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外学者、政治家总是从自己的角度,试图解读古老中国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她以正确理论为指导,把握时代发展、形势变化和世界进步的趋势,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解读中国现代、当代历史的钥匙!

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察世界发展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时代特征,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速度”、“中国模式”成为世界各国热议的话题。

历史的意义,常常在回望与对照中更为深刻地凸显。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没有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就没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这是历史写就的结论,这是人民给出的答案。

(八)理论,是政党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的伟大旗帜。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昙花一现。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谨、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关键是拥有正确理论的指导。这个理论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始终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和群众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思想保证。

(九)注重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9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两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系列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围绕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苦探索,为带领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实践和探索,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丰富内容。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真正内涵。

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和繁重纷杂的工作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实践,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一条在借鉴、吸取人类先进思想成果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而选择的强国之路。这条道路,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举世公认的巨大变化——

我们国家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初步走向繁荣富强,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崭新的形象,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国外学者断言:中国崛起是21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件;

我国人民冲破了长期禁锢的思想障碍和陈旧观念,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的党进一步实现了从领导革命的党到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党的历史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民主,执政能力更加增强、提高,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巩固,胸襟和眼光更加开阔、深邃。

“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体系”,让西方国家百思不得其解的“中国传奇”,事实上就是沿着这一思路演绎出来的。

(十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史,同样也是一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历史。

思想建设是党的生命线,是保持党先进性的根本。这是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历史中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突出特征。

古田会议,被认为是党加强自身思想组织建设的里程碑。它解决了在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国情下,从加强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兴人民军队问题。数十年沧桑巨变,会议提出首先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主张,至今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延安整风运动既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又是一次破除教条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确立了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了最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为党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建立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通过拨乱反正,党重新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十三)思想上的统一,需要有组织上、制度上的保证,这个制度就是民主集中制。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执掌全国政权的建设、改革时期,充分民主上的正确集中,使党汇聚全党、全民族的智慧的同时,又能保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将党的意志转化成为全民族的意志。这是党将亿万人民团结起来,使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和根本途径。

作风建设是体现党先进性的内核。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国共产党形成并践行着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这种先进性,使我党成功解决了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建设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夺取全国政权前夕,“赴京赶考”的毛泽东郑重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采取一系列措施,特别重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清除党内的腐败分子,保障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受住了权力和执政的考验。

(十四)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中心,不断推进自身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以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以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坚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全党反腐拒变的能力。

(十五)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关系到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从2005年开始,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它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成功实践。

学习,是执政的支点。学习能力,决定着执政能力;学习状态,决定着执政水平。

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要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主体。他们的精神风貌、战斗能力,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上,党中央又及时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它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以党内民主和谐促进人民民主和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是保持党员队伍蓬勃生机、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

将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肩负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重任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由之路。

(十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拥有巨大政治优势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作为工人阶级政党,她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还是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和平年代,都能赢得最广大人民支持的最根本原因。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了战场上。”这首源于西柏坡的歌谣,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为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甘愿贡献一切、牺牲一切的慷慨悲壮和义无反顾,深情地道出了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

(十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用如此简朴的语言,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宗旨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90年来,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靠的是人民;

在革命年代,党面对各种强大、凶残的敌对势力,敢于牺牲,敢于胜利,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成功实现民主革命胜利,靠的是人民;

新中国短时间内奠定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党创下这样的奇迹,靠的是人民;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进程中,党领导人民仅仅用30多年时间发展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如此世界罕见的成就,靠的是人民。

上个世纪60年代,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后得出一个足以让西方国家茅塞顿开的结论:毛泽东的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

(十八)鱼与水相依、血与肉相连。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与人民、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毛泽东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和平发展的岁月里,邓小平谆谆告诫全党: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政策好不好,对不对,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党肩负着历史与人民更高的要求与期望。

江泽民提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一个政党,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赋予党的群众路线以崭新内涵。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正呈现出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重叠的特点,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党中央审时度势,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到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

“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明了社会管理的实现路径和根本遵循。

(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它贯穿于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理论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开辟了一条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理论体系,这一条道路,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二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客观认识本国国情,科学地把握时代特征,在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实际相联系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艰苦奋斗中,始终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的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理论,再到《论十大关系》以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认识上的拨乱反正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回归,使我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了新的起点,新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和理论构建由此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使当代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感召力;

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实施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我国经济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因为改革开放,亿万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并推动着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在创造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生活方式、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十二)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

(二十三)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一切向往公平正义的人们昭示了社会主义的希望和魅力,深化了人类对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历史注定中国将走出一条与西方迥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这就是中国的和平崛起。

(二十四)湖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史中,湖湘儿女用理想、信念,用鲜血、生命,谱写出了辉煌璀璨的篇章。

红色潇湘不只是简单的地域概念。它是一种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信念的象征。蕴藏着中国共产党先锋模范的精神内核,蕴含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遗传密码”。

在这块英雄辈出的沃土上,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蔡和森、林伯渠、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涌现出罗亦农、邓中夏、向警予、郭亮、夏明翰等无数革命英烈,造就了像雷锋、欧阳海、罗健夫、郑培民等英雄模范人物。这是一支特殊的战斗群体,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生力军。

湖湘大地独特的历史印迹,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90年奋斗历程中,生于斯、奋斗于斯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鲜血和生命铸就出一种可贵的精神,这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创新勇气、执着的公仆情怀、忘我的奋斗精神。这是三湘儿女在中国共产党90年辉煌历史中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7000万湖南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十五)千里湘江,逶迤北去。这条见证过近现代中国史的先驱之河,见证着热土潇湘正在发生的深刻的伟大变革。实施“四化两型”发展战略,建设“四个湖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富民强省进程,正成为三湘大地的最强音。

从“兴工强农”到“富民强省”,从“一化三基”到“四化两型”,从亮出湖南的“四张名片”,到争做全国两型发展排头兵,热土潇湘正描绘着转方式、谋发展,实现科学跨越的壮丽诗篇。

“四化两型”是光前裕后的顶层设计,是蓄势而为的战略决策,是集思广益的共识共为,对开创湖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系列部署的现实要求,又是立足湖南实际,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需要;既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又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升湖南长远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

“四化两型”,既是过去几年湖南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是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抉择。“四化两型”集民智、汇民意,源于基层、源于实践,完善和提升于湖南领导层,是湖南变“后卫”为“前锋”、从“跟跑”到“领跑”、变“湖南制造”为“湖南创造”、勇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最佳路径,是湖南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快车道。

(二十六)湖南人血脉里流淌着敢为人先的血液。在改革发展的伟大时代变革中,湖南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艰苦探索,只争朝夕——

从提出科技兴湘的战略,到推进坚持科教兴湘、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给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巨大活力,“天河一号”巨型计算机、高铁技术等,成为湖南登顶世界高新技术制高点的标志;

巩固传统优势,大力培植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推进湖南科学跨越发展的两翼。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描绘湖南未来发展前景浓墨重彩的章节;大力推动文化强省战略,更彰显出湖南决策者的远见卓识;

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全面建设小康湖南,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从加速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到全面开启“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已凸显“优化”、“创新”、“绿色”、“人本”的特色。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历届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谋划湖南的改革发展——

把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作为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在连续8年坚持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五年实施纲要,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8大工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深化改革成为引领发展的强大引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以《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为标志,宣示湖南各级政府朝着有限、服务、高效、透明、责任的法治型政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亮出了“法治湖南”这张名片的魅力;

创新学习成为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示范工程来抓,作为推进理论武装战略任务的重点工程来抓,作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先导工程来抓。通过学习,提升了各级党组织的理论思辨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持续竞争能力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

夯实党组织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全省15万个基层组织和350多万名党员,通过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活力,巩固和加强了党的执政基础,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加强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十七)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湖南正站在新起点上。

岳阳楼上,“先忧后乐”情怀依然;橘子洲头,“中流击水”更显豪迈;韶山冲里,“湖湘精神”迸发时代光彩。

三湘大地改革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科学跨越的强劲势头,让湖湘儿女充满憧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是通往民主、文明,富裕、和谐明天的坦途。

7000万湖湘儿女,集合在鲜红的党旗下,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的道路,在大力推进富民强省的伟大进程中,昂首阔步,走向未来!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