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洪江古城故事

更新时间:2018-03-19 13:54:49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那日在黔城,杨老先生对我说:你去看看洪江吧,那座古商城,窨子屋多的是。
  这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因水运而生,因商业而兴。当陆路运输的时代到来,洪江就告别了历史。它的名字渐渐被人淡忘。所以来洪江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
  巫水和沅江的汇合处,是洪江的主要街道。街旁都是瓷砖贴墙的实用建筑,与一般南方小城毫无二致。轰轰作响的三轮摩托和陈旧的中巴是小城的主要交通工具。人和车都不大讲交通规则。
 然而就在这凌乱热闹的市廛背后,却隐藏着洪江的无尽往事。
  小巷口新近搭起一座洪江古商城的牌坊。蜂窝煤店和旅游接待处对面相望。这里的旅游业还处于筹备阶段。门票也不用买。进了迷宫一样的巷子,随着石板路上坡下坡。那些幽深的窨子屋,那样曲折的长街。偶有几个古城的居民擦肩而过,余下长长的寂静。我对这座城市完全陌生。不知何时又走回刚才的巷口。“中华商业文明第一都”谦虚地刻在牌坊背面。向旅游接待处要了张地图,询问古城里可有投宿的地方。给我地图的女孩甜甜一笑,答不上来。望着旁边年长的男子,是这里的领导。他沉吟片刻:我带你去高家大院。
  跟在他身后,走到挂了“高家书院”红灯笼的门前。大门虚掩着,外面包的铁皮已经生锈。推门进去,两个省城来的大姐正对着天井当中一只太平缸拍照。那缸是青石镶制而成的六边形。高约一米有余,外边刻有荷花、蝙蝠等吉祥图案。几尾金鱼在缸里游来游去。她们把兰花、躺椅搬过来作前景。镜头里看来有一层黯淡的光泽,果然是太平日子景象。
  主人出来招呼我们。先生四十多岁,姓聂。比起这城里无数考究却颓败的老宅,聂宅很寻常。房子不大,上下两层新整修过。油过桐油的棕色板壁,铺了红地毯的木楼梯,洁白瓷砖的卫生间。楼下厅堂楼上住房,木格窗前放一台巨大的背投彩电。只有一家一户的人家,才能住得出这样整洁。家具陈设和人一样,于平静中透着雍容的气度。就着堂前的瓷凳瓷桌喝了几口茶,忍不住打听这房子的来历。聂先生祖籍江西。他父亲十五岁来洪江从学徒做起。到一九五一年用六百担桐油换了这所房子。现在洪江本地桐油的收购价是八块钱一斤。六百担桐油在今天的洪江,三室两厅的精装修房可以买五套。聂先生兄弟几个都住在城外面的单元楼。这所房子由他继承了下来。
  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老人家有眼光,买房子的时候也选得好。聂先生便微笑。等我喝完茶就领着我四处闲逛。洪江商城形成于唐宋时代,鼎盛于明末清初。以其扼西南之咽喉而控七省的特殊地位,发展成万屋鳞次、帆墙云聚的西南商业都会。坐商久居,子孙繁衍。洪江古城恰如一幅直观明、清市井社会全貌的清时上河图。一本解读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大书。民国时代,洪江成了云贵两省的物资划拨中心。由长江水运而来的货物到此上岸,改由陆路运输。城里有十八家报馆,二十三家钱庄,三十四所学堂,四十八个半戏台,五十多家青楼,六十余家烟馆,上百个店铺,近千家作坊。当时洪江的资金流动仅次于省城长沙,有“小南京”之称。.
  门口就是文庙。庙不在了,剩下一所小学校舍,现在作了住房。旁边是四川会馆、胜春酱园。从石阶下来,有一片稍开阔的地方,大概算得上老城的中心。这地方有戏院、镖局、染坊、把总、常德会馆。在北伐名将王天培住过的房子外墙上,还残存着民国时代的标语。所有的房子都与我们在别处见过的建筑绝不一样。房子随地势而建,不规整也不讲究对称。外墙高耸,不开窗或开小窗。屋檐朝内,靠天井采光。这城里十大会馆、数不清的窨子屋全都如此。乱世的商人,用这种独特的建筑保护自己的家眷和产业。 _
  当年洪江最大的一宗生意是桐油。洪江最大的老板叫刘松修。我们进了一所三进的大宅子。聂先生说这里就是刘松修油号。并且指出我手上地图印错了,我们是从后门进来的。前门厅微微内凹,上面是弧形。高大气派只有另一条街上的复兴银行可比。楼高三层,柱子皆是粗大的圆木,窗棂皆是繁复的雕花。城里几处咸丰年以前建造的房子都是如此。到了晚清民国年间,建筑渐趋简洁。圆柱变成了方拄,雕花窗变成了木格窗,檐前的斗拱也不讲究了。
  刘家的后代还住在这里。聂先生笑着与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打招呼。她是刘家的媳妇。两人聊起上一代的事。刘家祖上也是江西人,在洪江以经营桐油为业。老一辈人不容易。那时候下乡收桐油,经常遇到土匪,只好乔妆打扮成当地人。还是有好几次破财消灾死里逃生。油行到刘松修手上最为鼎盛。抗战期间,洪江的四大油商给国家捐了一架飞机。其中刘松修出了一半资金。五十年代公私合营,老爷子拿出来的现金有八十万银元,在全国各大码头的房产就有四十多处。文革期间,老人家受尽委屈。十年前,老爷子以九十高龄辞世。到了儿子这一代,荣华富贵已成过眼云烟。刘家和另外几户挤住在这所破落的豪宅内,已经无力修缮。任由深宅大院灰暗陈旧凌乱下去。
  城里的十大会馆,本省的有长沙馆、常德馆、太平宫。外省的有绍兴馆、福建馆、四川会馆,江西人的万寿宫、安徽人的新安馆。平常叫做宝庆馆的太平宫,是邵阳人的杰作。虽然只剩下一个长了荒草的门楼,却依然是本城最辉煌的建筑。夕阳照在门楼上一片金光。浮雕中的人物仿佛从传说中活了过来。据说万寿宫才是最大的会馆。可惜拆作洪江三中的校园多少年了。
.... 烟馆建筑很有些意思,大门旁边另有道夹墙,从小门出入。满头银发的老头蹲在门口吃晚饭。老花镜后的眼睛显出拘谨的神色。
  这城里抽烟的老太太特别多。有的是富商的遗孀,也有旧社会妓女从良过来的。古城弯弯曲曲的街巷,偶尔会经过一面临街挑出的阳台。这是当年青楼用于招徕顾客的办法。在这里讨生活的女子,生活中纵有苦辣酸甜,却也是热热闹闹的。那时她们倚着阳台,俯视街巷中走过的芸芸众生。
  长码头,高码头,走过的有船工苦力,也有富商巨贾。若非经人提醒,很难理解这些街巷为何称为码头。那时这些街巷都是直接通向沅水的。古城虽在,保存下来的却不过三分之一罢了。城外的新楼房挡住了老街的视线。长长的石板街,高高的石板路。是这样长得不可思议的码头,把城里的商人与山外面的世界连接在一起。所以这城里不讲究坐南朝北的传统。
  那时洪江是西南地区商业都会。全国十八个省,二十四个州府,八十多个县的商贾、游客和流寓之人纷至沓来。
  这城里有清代照相馆,做石油生意的美孚洋行。那时候这城里行商流动,来往返复。当年为他们准备的豪华饭店,亚洲饭店、九州饭店、湘黔大旅社聚在一起。现在旅社已作住家之用,一排排拱形窗户仍有说不出的富贵气。
  和聂先生一家吃的晚饭,是我湘西之行最得最丰盛的一顿。独自一人,在饮食方面只能从简。次日醒来,跟省城来的摄影师去拍照。小城楼高巷深,光线昏暗,对技术和器材都是一个挑战。爬上屋顶的天台,想拍一张古城的全景。一夜的细雨,给小城笼上了消蓝的晨雾。谁家的晒台上晾起了衣裳,谁家屋顶升起了炊烟,都是这个小城的早晨。在这里总算能把常德会馆的窨子屋格局全收入眼底
  按下快门。留下往事。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