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洪江》:湘西古商城的影像标本

更新时间:2018-03-19 13:55:12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

  古商城一甲巷5号李凤英老人12岁当童养媳,1944年因躲避战乱从邵东来到洪江,做缝纫活近20年。如今儿孙长大成人,丈夫也去世了,独自一人居住在洪江区沅江路一甲巷5号。家里的墙壁上挂着李凤英老人与丈夫50岁时照的照片。

  1961年4月生于洪江的曾凡英租住在洪江田湾85号。她对老洪江的印象是周边青山绿水,沿河老街布满吊脚楼,古城高墙深巷。她一直喜欢穿旗袍,家有各种样式的旗袍数十套。

  古商城堡子坳17号。91岁的朱寿国老人(左一)与81岁的翟光翠老人(右一)等在聊天,后边有几个小孩在玩耍。古商城里民风朴实,长寿老人多,且有着尊老爱幼的好传统。

  蒋明浩1940年1月出生,家住洪江市托口镇建设街90号。14岁开始学剃头手艺。以前,他每天背着剃头工具,走村串巷给人剃头。大人剃一次一毛,小孩五分。蒋明浩老人的剃头技术是托口镇最好的。

  摄影家欧阳星凯历时6年拍摄完成的系列作品——《洪江》记录了洪江这座湘西小镇的建筑、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展览展出的欧阳星凯亲自打印制作的42幅作品,画面经典,色彩独特,装裱精良。洪江在欧阳星凯的镜头中充满了人间生活的烟火气息。在欧阳星凯的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具有历史感的洪江和洪江人的群像。

  地处湘西的洪江,自古以来就成为湘、滇、黔、桂、鄂五地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明清时期,因商业经济的繁荣,更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商城。到民国初年,洪江码头达到它历史的鼎盛时期,货栈商号、钱庄银行、青楼酒肆将洪江挤得满满当当,一时洪江成为湘西的“小南京”。现代以来,传统的水运遭到新兴的更有效率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冲击,渐渐从运输的主角变成现代运输方式的附庸。交通方式的转变,让许多曾经喧闹的码头重镇被历史渐渐遗忘。不过,洪江的历史文化也因此得以很好地保存,时钟似乎停滞在大半个世纪之前。洪江于是成为一个文化考古的标本。

  欧阳星凯曾说他到洪江去,不拍风光,只是纪录些东西。他也一直关注着古城草根阶层的生活现状。他说历史开了一个玩笑,以前的窨子屋是大户人家经商、生活的豪宅,几百年以后,这里竟成了社会低保户、困难户赖以生存的场所。欧阳星凯说,“拍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与当地百姓在灵魂上的纯粹交流,你关注他们的程度越深,艺术拍摄的质量越高。”欧阳星凯行走于古城的大街小道、七冲八巷,他边拍摄、边思考、边记录和观察着洪江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古商城的申湘华师傅是欧阳星凯的铁杆朋友,老人家已有80多岁,依然耳聪目明,腿脚利索,每天都要绕着古商城逐巷逐街溜达一趟。老人心中装着很多故事,欧阳星凯每次到洪江,都要到申老家唠唠嗑。甫一落座,申老就要讲他“一个包袱一把伞”,从邵东到洪江闯荡的经历。说者不倦、听者不厌,一杯山茶,一根细烟,一段沉静的时光。茶香烟雾中萦绕着吆喝叫卖声,浮现出沿江而立的吊脚楼,还有拢岸的一块块木排……他们聊得很具体、细致:哪一个人、哪一间窨子屋、哪一个年代……

  春去冬来,欧阳星凯穿梭在洪江的大街小巷,每到一处,古城的居民都会和他打招呼。其实欧阳星凯已经是古城的一份子了,他把他的心交与了古城,把他的牵挂留在了古城。这么多年来,他对古城再熟悉不过,巷道往哪里弯,冲子往哪里拐,窨子屋住着哪些人家,他一一谙熟于心。其中有撑船聋哑少年的落寞年华,钱纸作坊工人的兢兢业业,杂货铺老伙计的锱铢必较……古城被欧阳星凯留进了一帧帧的照片里。

  资深策展人鲍昆在《标本洪江》一文中说,在欧阳星凯的摄影中,可以看到洪江的老人、孩子、年轻夫妇,他们好像生活在过往的历史之中,仍然保持着这个环境下的文化习惯。年节的祭祀,婚丧典礼,邻里的交往,一切都和现代都市那种貌似开放却真正封闭的生活方式形成鲜明对照。欧阳星凯的洪江摄影也表达了他对真正生活本质的评价。这个评价是一种叹息,在现代化的滚滚红尘中显得那么无奈和绝望,因为洪江古城周边正在崛起的现代水泥丛林早晚要淹没这块目前尚被遗忘的孤岛。

  无论今后的洪江古城是否会得到保护,今天的洪江和洪江人都会走进历史。现代社会的条件可以保持古城建筑的样貌,却无法保持洪江人的表情和生活方式。当今天的洪江在渐行渐远的时候,欧阳星凯所记录的洪江,一定会成为后代解读湘西历史的读本。..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