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资讯

富民路是这样修成的

更新时间:2017-12-09 12:44:48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慈利县朝阳乡四坪村,原是个深山贫困村,村民们过着“道路不通、吃饭靠天”的生活,2008年人均纯收入仅为920元,可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2577元,原来的贫困村打了一个翻身仗,一举成为朝阳乡的“领头雁”。这一切归功于市林业局的全方位扶植。
  2009年,市林业局被确定为朝阳乡四坪村的后盾单位,派驻工作组在该村开展建设扶贫工作。两年来,该局共投入资金352.8万元,使四坪村在通村公路、水利建设、电力整改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四坪村在公路硬化国家计划只有2.5公里的情况下,整修并硬化6条公路总长9.8公里,是全市本轮所有建设扶贫村中硬化公路最长的一个村。这6条公路不仅仅是一条条通村通组水泥路,更是一条条把群众带向幸福生活的“致富路”。

重盘活,拉通“通村路”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四坪村穷、四坪村难,穷和难关键都在交通。市林业局局长覃汉初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为贫困“把脉”、给脱贫“指路”,并专门成立了建设扶贫工作组。
  财政体制改为省管县以后,市级业务部门财力削弱,建扶资金十分困难。为解决资金难的问题,市林业局领导和扶贫工作组竭尽全力,多方筹措建扶资金,整合“内力”,发动村民自力更生。在工作组和村支两委班子的组织带动下,村民们自筹经费、自掏腰包,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劳动竞赛,一鼓作气将通村公路修到了每个组。其中,新河组距离村部较远,该村的经济能人姜云飞自己出资1.5万元,再联合该组其他村民出资,共开了8次村民协调会,将通往该组的公路全部硬化。巧借“外力”,向后盾单位争取扶贫资金。市林业局在办公经费节约上下功夫,两年本单位投入建扶资金122.9万元。激活“推力”,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两年来,扶贫组共筹措、争取项目资金超过200万元。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地组织资金,把有限的建扶资金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是扶贫工作组最大的心愿。好钢用在刀刃上,工作组创新项目管理的新形式,强化项目预算和管理,明确了项目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和质量安全监督员的责任和奖惩措施,使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尽其效”。以2009年修村部为例,市林业局负责人、工作组组长和组员、村支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投标人等多方聚头,通过3次议标来进行协商。村部预算历时三个月,共出具了工作组组长、组员、村干部、预算专业人士、建筑包工头5份预算,可以说是预算到了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扶贫工作组的卓仁渊同志,自开展扶贫工作两年来,每个月坚持超过21天住村,真正做到了“吃农家饭,睡农家屋,听农民兄弟说心里话”。

重筑牢,打好“基础路”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工作组找准了建设扶贫的切入点,让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成为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扶贫工作组以“五个好”党支部为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两委”职责,建立村民自治、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使平均年龄57岁的村干部集体放下包袱,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公仆意识。
  除了通村公路的建设,扶贫工作组向四坪村的水利建设、村部修建、电力整改、生态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挥出了改革的“板斧”:引进赵家垭饮水项目,在南北两岸共建水池2口,整修山塘1座;投资20万元,修建村部250平方米,各种制度高规格上墙,实现活动有“阵地”,两委有“新家”;启动实施农网改造新举措。投资10万元,购置变压器2台,架设高低压线3公里,整改线路2公里;发展沼气池138口。建垃圾池8口,推进改厨、改厕、改栏、清洁庭院等村级卫生清洁工程,为建设生态村奠定了基础。

重造血,筑牢“致富路”
  以“慰问”和“资助”为主的“自上而下”的扶贫方式,在一些地方,甚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没有走出“越扶越贫”的怪圈,原因何在?扶贫并不是简单的“脱贫”,更重要的是“造血”,市林业局扶贫工作组在扶贫的同时,也修筑了一条让村民增收的“致富路”。
  “要扶贫,当村民。要做好扶贫工作,首先要换位思考,将自己当成村里的一份子,才能真心实意的扶好贫”谭国荣说,工作组立足于该村土质适宜种红薯的地域优势,两年内引导农民发展特种红薯1653亩,增收100多万元为村民增收致富。以此为契机,激活村集体经济,建立股份制粉丝厂,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万多元。利用行业优势为集体经济“造血”帮助该村盘活林业,全面完成林改勘界确权和林权发证任务,开展森林经营400亩,退耕还林400亩,完善了村办林场。两年间,工作组发挥科技优势让村民知识致富,组织学历培训2人,专业技能培训25人,技术讲座5场400人次,建农家书屋;培养科技示范户20户、种养殖大户20户,其中年人均收入超6000元的专业大户10户。“去年,我种了40亩红薯,加工成红薯粉很走俏,余下的粉渣拿去养猪,一年时间,我不但还清了债务,还盖起了楼房。”村民杨贵初谈起科技致富带来的新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