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资讯

张家界:“过赶年”的华丽转身

更新时间:2017-12-09 12:46:0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2月1日午夜,永定区罗水乡罗水村柳树脚组覃文斌老人的家里,摆好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碗大块猪头肉放在桌子的中央,周围依次摆的是寓意 “年年有余”的一盘红烧鱼等各种佳肴。桌子边缘,放的是几碗苞谷烧酒。全家人先是到堂屋的祖宗牌位前一一敬香叩头,然后围坐在桌子边上,每人将面前的那碗苞谷烧酒举过头顶,再慢慢放下来轻轻地泼洒在地上,大家都在心里默念道:“土家壮士,吃好了喝足了,上前线一路走好!”
此刻,我市土家族后裔们都和覃文斌老人全家一样,提前一天过年,祭祀当年那些奔赴抗击倭寇前线的土家壮士。这种提前一天过年的习俗,在我市被称为“过赶年”。
“树有根,水有源。”市委书记胡伯俊深有感触地说:“张家界市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过赶年’习俗所孕育的张家界‘六月六’这块文化品牌,就是民族文化催生文化品牌的一个范例。这样的文化品牌,为张家界市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强劲活力。”
延伸
土家族“过赶年”的奇特民俗,最先引起了永定区罗水乡党委、政府的注意。2001年,罗水乡干部到罗水村柳树脚组走村串户,发现土家族“过赶年”的奇特民俗,竟然与这个小山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隐藏着一段彪炳史册的光辉历史。
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朝廷曾多次派大军抗倭,均遭惨败。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求征集骁勇善战的湘西土兵平倭,皇上准奏。临近年关,一骑快马飞奔到永定卫茅岗土司城,送来了皇上圣旨。军情紧急,土司覃尧之带领三千土家壮士连夜开拔。行至现在的永定区罗水乡罗水村柳树脚组一带,已是半夜时分,覃尧之深知此去生死难料,于是下令在此提前一天过年,也就是和亲人们过最后一个年。来不及精心烹调,他们煮了大甑子饭,把猪头肉切成大块状。壮士们匆匆忙忙吃大碗饭、大块肉,喝大碗酒,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征程。到了前线,这些土家壮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皇上大喜,亲赐匾额,上书“东南战功第一”。
.........罗水乡党委、政府马上意识到,土家族“过赶年”,就是为了纪念当年抗击倭寇的土家壮士,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于是,他们把民间文艺队伍组织起来,编导了表现土家族“过赶年”的舞蹈,然后多次到省内外表演,扩大了土家族“过赶年”的影响。
2006年,新一届罗水乡党委、政府接过传承土家族“过赶年”的接力棒。他们从基础抓起,在罗水乡中心学校开设了民间文化艺术培训班。几年下来,共培训了600多名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紧接着,把土家族“过赶年”与旅游对接,组织成立了张家界茅古斯文化传播公司,在张家界市城区和武陵源风景区设立了几个表演点,专门为中外游客表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帮助演员们分别成立了湘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个种植、养殖经济组织。目前,张家界茅古斯文化传播公司的100多个演员,都成了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进行表演。

转身

张家界“六月六”这块文化品牌,就是土家族“过赶年”的奇特民俗和其它风俗与艺术形式融合、提升的结晶。完成这种奇特民俗的转身,永定区文化馆功不可没。
2003年,永定区文化馆应罗水乡党委、政府的邀请,派出普查组深入到罗水村柳树脚组一带调查发现,这里 “过赶年”和六月初六“覃垕晒皮”的习俗,生动地展示了土家族人民坚决抵御外国侵略者、英勇反抗民族压迫的传奇历史。“过赶年”纪念的土家族壮士抗击倭寇的丰功伟绩和“覃垕晒皮”体现的反抗精神,昭示了土家族为国分忧的民族责任感与不甘屈辱的民族品格,竖起了土家族的精神丰碑,构成了一个地域文化品牌的雏形。于是,张家界“六月六”这块文化品牌,便呼之欲出了。
2009年5月1日,张家界市城区来了一群“野人”,一条条泼水龙,一条条火龙灯,一支支茅古斯队、龙凤旗队、摆手舞队、傩面舞队,浩浩荡荡走上街头。一时间,龙飞凤舞,水花四溅,人声鼎沸,市城区成了欢乐的海洋。许多游客组成的长短不一的几十条泼水龙队伍,融进欢乐的海洋里,尽情地挥舞。来自北京的一家三口人,浑身被淋得透湿,却乐呵呵地说:“这是我们到张家界旅游最快乐的一天。”
张家界“过赶年”的奇特民俗,完成了到张家界“六月六”文化品牌的华丽转身,由此成为我市又一张文化名片。

.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