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洪江古商城史之繁华和对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

更新时间:2018-03-19 13:47:56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杨进铨

.

洪江古商城在历史上很有名。在湘黔桂毗连地区,洪江就是“大地方”的代名词。我小时候就常听人们讲“放排下洪江”的故事。村里如有小孩吵闹,大人就可能吓唬说“别吵别吵,要不把你卖到洪江去”,小孩顿时不闹了。1956年暑假我坐汽车经洪江到安江参加黔阳地区中学共青团学生干部培训班,看到洪江城比靖县、会同县城要热闹得多。80年代,著名歌词作家龙燕怡先生给我送了一套精美的洪江茶具,他夸奖其工艺的独到,让我感觉洪江工业的与时俱进。后来,我们都坐火车走枝柳线,不再过洪江了,洪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2005年9月我和怀化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石佳能同志坐汽车从家乡通道县往怀化走,走的是通道—团河—洪江区—怀化线,在洪江区稍作停留,参观了古商城,与以往路过走马观花不同,这次驻足细看,走过那一片片窨子屋,看到那相连成排的旧店铺、客栈、钱庄、作坊、报馆,不禁为她的历史辉煌而震惊和赞叹,也深感应该振兴她。历史上洪江为什么那么繁华呢?她对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呢?请看下文略述。

一、洪江史之繁华

在元代,洪江已是湘黔桂毗连地区的一个大圩场。有出土文物为证:在洪江出土了一块元代雕版文物,从雕版上可以看到河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镶着门窗、有檐有帘有桅杆的商船。河岸边是一座座码头和风雨桥式的连通走廊,靠里是有着壮观城门的古城墙,城墙里有雕梁画栋的寺庙、楼堂会馆,还有鳞次栉比的民居,集市上有人头攒动的人群。这是当时洪江商业繁华的写照。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洪江犁头嘴(今沅江路)就已成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商品集散市场,商船来往,店铺林立,作坊成片,商贾成群,交易活跃,是湖南西南部号称湘黔桂滇鄂“五省通衢”的一个重要口岸。

清初康熙二十六年(1687),文人徐炯在《滇行日记》一书中称洪江为巨镇。他形容洪江;“烟火万家,称为巨镇。”“商贾骈集,货财辐辏(杨注:辐辏,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万屋鳞次,帆樯云集。”可见,洪江确实是湖南西南部的一个巨镇。

接着,康熙初期《洪江育婴小识》称洪江为西南都会。其中说:“当是之时,,列肆(杨注:肆,铺子)如云,川楚之丹砂、白蜡,洪白之胶油,木材之坚美,乘流东下达庭,接长江而济吴越。连帆大舳衔尾而上,环货骈积,率以花布为大宗。南连桂林,西趋滇黔。利市三倍,居市者长子孙。百工技艺之流,襁至(杨注:用襁褓背着孩子来)而辐辏,地窄人众,至劈山湮谷,连屋层楼,栉比而居,俨然西南一都会。”

到了咸丰年间,洪江成为全国桐油的最大集散地,每年输出量一般为20万担(约700万公斤),市场的繁华可见一斑。

到了现代,洪江的发展进入了巅峰时期,成为湖南仅次于省城长沙的大商埠、大口岸。据统计,民国23年(1933),洪江3.76万人口中,经商的就有1.3万人。可以说,洪江是湖南最早城市化的城市之一。据民国19年(1930)统计和民国22年(1933)《中国实业志》记载,当时洪江的货币流通量居湖南省第二位,仅次于省会长沙。据民国27年(1938)的《湘水道查勘报告》,当年经常聚集在洪江的木帆船多达511艘,足见洪江之繁华。

著名现代文学家、湖南凤凰人沈从文先生(1902——1988),1917年到1922年从军漂游沅江流域,写有《湘西散记》等散文,是熟稔湘西风土人情的文学大师。他在散文中屡屡提及洪江,说洪江是湘西的中心。在《沅江上游的几个县份》中,他就写道:“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在《常德的船》一文中他特别写到了洪江的商船,说:“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装饰。尾梢有舵楼,可以安置家眷。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载两千件棉花,或一票食盐。用橹手(杨注:船上划桨的)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纤手(杨注:在岸上背纤拉船的人)三十到六七十人。必待春水发后方上下行驶,路线系往返常德和洪江”从洪江油船之大可见洪江市场之大。

.

二、多少志士仁人从洪江启程

历史上沅江及其支流是湘西和黔东、黔东南的不可或缺的大型水道,洪江是湘黔桂一带通向外界的重要口岸。不用说屈原、诸葛亮、王昌龄在沅江两岸留下了足迹,就是这一地区的多少志士仁人都从洪江启程。这里就只说侗族的吧。

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和活动家、侗族革命家龙大道(1901—1931),是贵州锦屏县茅坪人。锦屏以林业为支柱产业,是全国三大优质杉木区的重点县之一。而茅坪又是锦屏的重点林业乡镇。在明清时,这里就编大木排,随清水江而下,经天柱县清浪、坌处、三门塘、远口入湖南,在洪江市托口入沅江,到洪江商城。1919年,18岁的龙大道随乡亲放木排,到洪江,停留上岸,储备了路上食物用品,沿沅江北行,到常德,达武汉,就读于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受教务主任、生于武昌、1921年8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家恽代英(1895—1931)的影响,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被誉为常胜将军、战神、无冕元帅的卓越军事家、战略家粟裕大将(1907—1984),青年时也是从洪江启程走上革命道路的。《粟裕年谱》写道:“1924年. 17岁. 1月8日. 离家出走,经洪江镇,搭乘沅江航船,于3月到达常德。……在常德工农和学生运动的高潮中,参加爱国反帝、抵制洋货的运动。”《粟裕传》中写道:“1924年1月中旬,粟裕第二次到达洪江镇(杨注:粟裕1月8日离家到洪江发现盘缠不够,便折回会同,待父亲给了几十块大洋,中旬第二次到洪江),搭乘沅江航船去常德。沅江,是湖南湘、沅、资、澧四大水系之一,全长1060公里。‘上捍云贵,下蔽湖湘’,自古就是连结中原地区与云贵高原的重要交通孔道。从洪江到常德,是得天独厚的风景带: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清澈见底的滔滔江水,鬼斧神工的奇石险滩,构成了秀丽不让阳朔、险峻敢比三峡的自然景观。几千年川流不息的沅江,也是中华各民族交往发展的见证。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例如屈原、马援、诸葛亮、王昌龄、王守仁、石达开、林则徐等等,都在沅江两岸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粟裕传》编写组主要成员、粟裕生前秘书朱楹少将80年代曾重温粟裕当年沅江启程,从洪江坐船到常德,深感洪江和沅江文化对粟裕的良好影响,所以《粟裕传》中这一段也写得特别充满激情。

北伐名将王天培(1888—1927),贵州天柱县人。民国15年(1926)7月20日,广州国民革命政府任命王天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8月22日,王天培在四川綦江宣誓就职。随即率领二万五千多名将士移师洪江,举行北伐誓师大会。国民革命政府代表、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北伐战争的共产党员吴玉章(1878—1966)授旗并讲话。他称赞王天培是“一位忠心耿耿、青年有为、文武全才的军长”,赞扬第十军“是钢铁铸成的军队”。会后,王天培先后挥师湖南新化、宝庆(今邵阳)、湖北石首、荆州、宜昌等地,击溃桂系军阀、北洋军和四川军阀,节节奏凯,成为北伐名将。

共和国开国少将、副兵团职干部、侗族唯一参加抗美援朝的高级将领曹玉清(1906—1991),湖南新晃人。1924年参加王天培部。1926年随十军二十八师二团一营三连在洪江参加北伐誓师大会。洪江誓师,对曹玉清来说,是大世面,大经历,使20岁的他大长见识。随后参加北伐战争,部队屡战屡捷。1927年,王天培被蒋介石杀害,十军解体,曹玉清投奔驻防江西的滇军第三军。1929年在江西万载县暴动,投奔红军黄公略(1898—1931)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湖南、贵州等地从洪江迈开人生历程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当然不止以上四位。正如《粟裕传》中所说,沅江“自古就是连结中原地区与云贵高原的重要交通孔道”。所以,湘黔等地的文人武士要到中原和江浙大抵都要从洪江走出。

那么多湖南、贵州的志士仁人都从洪江启程,是洪江史之繁华的旁证。正像北京名人故居不胜枚举,是北京深厚文化底蕴的表征一样。

.

三、区位和特产成就洪江商城

沅江中上游有五溪。按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的说法,五溪包括:雄溪(即巫水)、樠溪(即渠水,古亦称叙水)、酉溪(即酉水)、无溪(即舞水,也写作潕水,今之舞阳河)、辰溪(即辰水,上游称锦江)。五溪之中有三溪——巫水、渠水、舞水在洪江及其附近汇合,流入沅江,下通江浙和中原地区。这就是洪江的区位优势。

湖南、贵州、广西毗连地区是侗族、苗族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向来就是“林粮间作”的地区,是重点林业区。湖南的会同、洪江、靖州、通道、绥宁、城步,贵州的锦屏、天柱、剑河、台江、黎平、从江、榕江,广西的三江、龙胜都盛产木材。清代乾隆年间贵州巡抚爱必达在《黔南识略》中形容黎平、剑河、锦屏、天柱一带的森林之密集说:“郡(黎平府)内自清江(今剑河)以下至茅坪(锦屏县内)二百里,两岸翼云承日,无隙土,无漏阴。栋梁杧桷之材,靡不毕具。”他还说了当时木材交易的繁盛:“商贾络绎于道,编巨筏放之大江,转运于江淮。”这里所说的大江,就是沅江。而洪江就是湘黔木材的最大的集散地。冼光位主编的《侗族通览》里说,明代已有湖南商人到贵州锦屏的茅坪等地收购木材。乾隆年间,江淮一带专营木材业的商人已陆续进入贵州锦屏王寨(即今锦屏县城三江镇)、茅坪、挂治采买。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木材交易额空前增大。据光绪《黎平府志》记载,当时由茅坪、王寨、挂治每年输出的杉木,价值就达白银二百万到三百万两。当时在木材原产地和中间集散地洪江、常德,都有木商组织。贵州天柱的清浪、坌处、三门塘,号称“外三江”,有清水江木业公会。在洪江、常德,都有各县木商自己的木商公会。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檀木大柱有的来自湖南、贵州,在原产地起运,经洪江、常德中转,都是木商公会组织经办的。可以说,木材营运业的兴起,沅江千帆竞扬的航运,成就了洪江商城。

桐油是湘黔桂毗连地区的又一大特产。据《侗族通览》说,桐油主要产于贵州镇远、榕江、岑巩、剑河、台江、三穗、玉屏,湖南新晃,广西三江、龙胜。湖南芷江、靖州、通道,贵州天柱、锦屏、黎平、从江等县也有大量生产。我们不知道明清时期这一带的桐油产量,只知道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个县的桐油产量:贵州镇远年产500吨,广西三江年产400——500吨,贵州榕江年产150吨,龙胜年产100吨。从这些数字可以推知这一地区历史上桐油产量应是很大的。桐油由桐籽压榨而得,是质量很好的干性油,用于制造油漆、油墨、油布,也可作防水、防腐用,广泛应用于油漆化工、建筑、家具制造、印刷等行业。湘黔桂一带出产的桐油,具有比重轻,透明度高,含水率低,附着力强,抗冷抗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绝缘性能好,可称上品。明清以来,桐油经洪江,上洪江油船,走沅江外运。沈从文说洪江油船“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应是可信的。洪江油船频繁运输桐油,促进了洪江商城的繁华。

朱砂是湘黔毗连地区的特产,主要产于贵州万山、湖南新晃,尤以万山汞矿最著名,万山有“汞都”之称。朱砂是炼汞的主要矿物,也用作颜料,又可入药。又名辰砂(因产于辰水上游的万山而得名)、丹砂,社会需求量大。明清以来,朱砂多由玉屏船运至玉屏平溪镇、新晃龙溪口、芷江镇、洪江、常德外销。所以,沈从文说:“在沅水流域上下行驶,停泊到常德码头应当称为‘客人’的船只,共有好几种,有从芷江上游黔东玉屏来的,……‘玉屏船’多就洪江转口,下行不多。”(《常德的船》)这就是说,装载木材或朱砂的玉屏船往往到洪江就卸货了,只有少数到常德。洪江是玉屏船最重要的停泊口岸,是朱砂最主要的集散地。

白蜡也是湘西南的特产。湖南芷江有“白蜡之乡”的美称。据《芷江县志》记载,芷江白蜡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芷江白蜡熔点高,色洁白,化学性能稳定,是国防、机器制造、医药和一些轻化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原料,社会需求量大。芷江白蜡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远销国内外。历史上,洪江是芷江白蜡的集散地。

湘黔桂一带特产很多,上面只说了四种,其实还有,如茶油、茶叶、烟草、山苍子、板栗、中草药杜仲等等。洪江正是凭借各种特产的集散、航运而繁华起来。现在看来,乾隆时《洪江育婴小识》中所说“列肆如云,川楚之丹砂、白蜡,洪白之胶油,木材之坚美,乘流东下达庭,接长江而济吴越”,是洪江的真实写照,其言不虚也!

湘黔桂毗连地区的木材、桐油、朱砂、白蜡、茶油、药材、土纸等都在洪江集散,从中原和江淮地区以至国外舶来的食盐、布匹、百货集中于此,再散往湘黔桂川滇等边远地区。来往船只沿江停泊,本地的、外地的商人云集于此,船夫、挑夫、工匠、厨师、店员接踵而来,人口密集。市场交易频繁,熙熙攘攘。市内作坊骈邻,店铺林立,客栈相连,钱庄棋布,镖局开门,报馆频现,洪江就这样繁华起来,成了湖南西南部最大的商埠。

.

四、洪江古商城对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洪江古商城地处沅江上游,是湘黔桂毗连地区最大的口岸,对侗族、苗族等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影响巨大,贡献多多。主要有:

(一)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加速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以侗族为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特别是明清以前,侗族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忙到晚就是种田,自种自食,勉强温饱。林业以种植杉树为主,但多为自己盖房子、做家具,很难外销,虽森林遍野,但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林业。手工业只能算是家庭副业,个别能工巧匠为之,木匠、石匠、篾匠、铁匠等都属于打短工性质。商业方面,还没有分离出专门从事商业的商人阶层。即便有几个经商的,也是兼营性质,小本买卖,农忙务农,农闲经商,屠户杀猪卖肉,小铺油盐酱醋。自洪江商城兴起,侗族地区的木材开始源源外运,农民收入逐步增加,生活得以慢慢改善。煤油开始进入,照明不再用松明(松木片,有油如蜡,点之如烛)了。手电筒能买到了,外出不用点火把了。细布逐步运入,富有点的农民不再穿土布衣裳了。布鞋也能买到了,一些农民不再穿草鞋了。火柴——过去一直叫洋火的有了,早晨起来点火做饭不必靠昨晚埋的火种了。

(二)促进了民族地区各业俱兴,农业、林业、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商业都有所发展。以侗族地区的林业和商业为例。侗族向来爱种杉树和松树,认为杉松俱荣村寨平安,所以村头必有风水树。侗族积累了种树的丰富经验,山上林海茫茫,郁郁葱葱。但青山片片,如果不砍伐外运,财富难以增值,生产难以发展。洪江的航运业发展以后,侗乡各地的木商组织砍伐山林,编成大木排,沿江而下,经洪江、常德,广运各地。农民卖了木头,收入好多白花花的银元,改善了生活,激起了生产积极性,奋力种树,十年后又是林海葱茏。这是经济的良性循环。侗族人早先不善经商,商人少。自洪江古商城兴起后,带动了侗乡商业的发展。各地农村有了定期的圩场,一般五天赶一次集。较大的场集有湖南靖州的新厂、通道的播阳、芷江的芷江镇、新晃的龙溪口,广西龙胜的平等,贵州天柱的邦、锦屏的王寨(今县城三江镇)、黎平的潘老、玉屏的平溪镇等。各地乡镇都有了商铺,有的地方成立了商会组织。

(三)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以侗族为例。侗族有自己的语言,明清以前,一般人都讲侗语,不懂汉语。侗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始于唐宋。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创办龙标书院,这是侗族地区创办书院之始。南宋时工部侍郎魏了翁(号鹤山)被贬靖州,创办鹤山书院,学风渐开。明清时洪江商城兴盛,侗族商人、文士和地方官员频繁来往洪江,耳濡目染,感受良多,深受洪江文化影响,逐步懂得认字识文乃时代需要,侗乡教育非大力提倡不可。回乡之后,多鼓吹文化教育,于是各地争先开办社学、义学、学馆、学堂,文化教育得到了发展。

(四)促进了民族地区思想观念的转变。以侗族为例。侗族是一个稻作民族,以农业为生。平时交易,多以物易物,不善于经商,不屑于讲价钱。侗族人来到洪江商城,看到市场繁荣,交易热闹,人们各得其物,各尽其值,各享其乐,再想想洪江商城对侗族经济的益处,便逐步改变了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这对侗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