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文化

乡村生活片断(四)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7:01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四)打柴
  
    我故乡所在地原有很多山林,“大跃进”时代因遭受砍伐,周围成了光秃的一片。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社员家家烧火煮饭都成了问题。这时我们这些10多岁的孩子,就常常成群结队到远处的山林里去打柴。
  
    远处的山林主要有柴家峪、砚槽峪、龙家坡、长峪等地方,这些山上树木其实也不多了,只是还有一些被人砍伐剩下的松树蔸。我们这些小伙伴就爱挖这种树蔸。这种树蔸一般都有饭钵太,一天只要挖一至两蔸,就能装满一柴背笼,足够四五十斤重,背回去晒干即可烧用。松树蔸劈成的柴火油性足,燃起来火很旺,所以我们喜欢挖这种树蔸。但随着砍伐风的兴起,远处山林的树也越来越少了,最后连松树蔸也挖不着了,我们只好去砍灌木茬子,这种灌木茬子是一些细长柴火,不是好柴,砍倒一大片,才能捆成一捆,背回去,烧不了几天就没有了。为了砍好柴,我们几个伙伴又找到了另一个打柴的地方。其地距家有10余里,背靠高高的扬旗山,处于双泉河的一段深谷中。因河坎有数百米深,地势陡窄险峻,被人称为“乱坎里”。平时一般很少有人涉足其中去打柴。那些乱坎的柴火都是杂木、灌木,长得很浓密。还能捡到很多干柴。整个冬天,我们就在河坎中捡到了不少干柴。夏日到来,我们又砍那高大的杂木,然后去掉枝叶,把杂木棒用绳子拴好,再从双泉河中沿水拖下去,一直拖10余里,把杂木拖回到家乡的小河边,再把木棒背回去。如此打柴,真是又苦又累,小小年纪,我们的肩膀就不知承压过多少重物。又有多少次,为了把那一捆捆柴火背回家,我们饿着肚皮,忍着百数十斤的重压,咬着牙关,一步一步,不知付出过多少吃奶的气力和汗水代价!打柴火遭遇的危险,就更令人心寒了。有许多次,我们在山中摔过跤,挂过花,肌肤上留有过难忘的伤痕。而最惨的一次,是在乱坎里的打柴中,一位小名“军儿”的小伙伴,为了在悬崖上砍一棵枯树枝,不幸坠落下百丈深谷,竟活活被摔死在河谷的岩石之上。我们这些打柴的小伙伴,当时见了都号啕大哭,从那之后,大伙很少再去乱坎里了。没有柴烧时,我们只好就近去割那毛草渣。此后,直到农村生产队的集体形式解体,田土实行责任到户,家乡的山林才又渐渐变绿起来。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