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文化

贺兴桐的贺龙情结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7:07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以创作《元帅之死》、《贺龙军长》等电影剧本闻名的贺兴桐,1940年出生在桑植县芭茅溪,后迁回老家洪家关。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当过红军。当年,只是弹丸之地的洪家关,仅有百余户人家。跟着贺老总干革命,光贺姓便出了108个烈士,72个寡妇。1950年冬,贺兴桐随叔父贺学生来到重庆,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见到这位侄孙很高兴,当即将他送进重庆巴蜀学校读书。先后进这所学校的还有贺学商、贺萍、贺兴亚、贺兴洲、贺腾蛟、朱芳应。因为是革命子弟,一律由国家照管,后来实行薪金制,均由贺龙、薛明二老省吃俭用供养。贺兴桐读书很聪明,但是也很调皮。有一次,他在校园内爬上一棵大树巅掏鸟窝,教导主任何履之气极了,打了他一巴掌,校长刘西林吓得不行。贺龙知道这件事后,不仅没护短,还派警卫员王金水把他们请来,开门见山道:“要是我当老师,就要这样……”说毕,狠狠踢了贺兴桐一脚。贺龙对他管教严格,其良苦用心不言自明。1957年春,贺龙访问南亚回国,路过重庆,当着西南局书记李井泉、重庆市委书记任白戈的面对正好在场的贺兴桐问:“你高中快毕业了,将来准备干什么!”贺兴桐道:“准备考北大,读中文系,将来当……”任白戈一语点破道:“当作家,好哇!我就当过作家,当年在上海滩与鲁迅同过战壕,笔伐对手,其乐融融,往事如烟,寝寐难忘啊!——兴桐,好个龟儿子,你的志向好啊!”贺龙说:“好是好哇!但是,要上北大,先去北大荒;想当作家,先种庄稼。”结果,贺兴桐被送去北大荒。两年后,由于表现好,又经过考试,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录取。1965年,贺兴桐大学毕业,分配到甘肃日报,接着,上山、下乡,“汗水洗灵魂,锄头挖修根”,先后磨炼了13年。1978年,被调到潇湘电影厂,当了9年编剧,其间好长时间在北京电影学院深造。此后,贺兴桐南下深圳出任宣传部副部长,不久又到海南组建中国民族文化城,然后到重庆当长江三峡投资公司董事长,并且兼任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与常务副秘书长。花甲过后,登上社会舞台,频频亮相于国内国外,桂冠顶戴不少,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青睐。
  
    贺兴桐自小在贺龙身边长大,耳提面命,受过贺龙元帅不少教诲,熟悉贺龙元帅的一生,脾气和性格更是了如指掌。贺龙元帅不幸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至死,贺兴桐悲痛欲绝,决心要为贺龙元帅写几部电影,歌颂贺老总的光辉业绩。进了北京电影学院一边读书,一边构思谋篇,创作《洪湖浪》电影剧本,发表在上海文学杂志《收获》上,北影拍摄时更名为《元帅之死》。这部影片反映了贺龙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写了晚年的贺龙顽强与林彪及其死党作斗争的真实情景。此片播出后,感动了全国广大的观众。许多人都写信给他,称赞他写出了一个真实的贺龙。就是这部影片,使贺龙的形象第一次被搬上了电影银屏。
  
    1981年,他集中精力又创作出了名作《贺龙军长》。这部影片,由潇湘电影制作厂制作,介绍贺老总在革命低潮时,如何将自己的两万条枪连同自己的生命交给共产党,又如何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的故事。在北戴河观看样片,得到了彭真、杨勇、薛明等同志的充分肯定。影片放映后,全国同样反响强烈。
  
    这两部电影问世之后,贺兴桐又相继写了《青春无悔》、《来自地狱的信使》、《天涯月正圆》、《飞吧,天鹅》、《痴恋》等二十余部电影电视,同时创作了《静静的湖水》、《武陵魂》等数部长篇小说。还写过许多散文、诗歌和词赋。同时酷爱书法,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传记题过书名,不少作品为国际政要、商贾大亨以及林林总总的博物馆、图书馆所收藏。2004年2月他自撰自草一幅《锦绣大理序》,在香港拍卖300万港币,开创本人翰墨昂贵的先河。这300万港币当即被他捐献。同年4月,他还代表世界华商联合总会狂草辛弃疾《永遇乐》整幅长卷送给访华的美国原总统布什。老布什称赞这幅书法价值连城,香港凤凰卫视当家花旦陈鲁豫直译为“加之一千万”。美国现任总统的老爹,当年在中国呆过,颇通一点汉语,觉得翻译不准,数字译少了,便连连摇头摆手,连说了几个“no”,一时成为佳话。
  
    贺兴桐先生对贺龙元帅一往情深。在用电影、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创作和弘扬贺帅的革命精神之外,还大力奔波,牵线联系,集资给贺龙竖起了三座雕塑铜像,一座竖在桑植县城,一座竖在天子山贺龙公园,一座竖在重庆缙云山。与此同时,他还独辟蹊径,用词赋这种古老体裁歌颂贺龙元帅。
  
    2005年春节,他上天子山贺龙公园,在贺龙铜像前伫立良久,望着贺老总的高大形象和那匹栩栩如生的战马,眼前泛现出贺老总操练千军万马保卫江山社稷的镜头,脑子里突然灵感一闪,写一篇长赋,塑造贺老总的不朽革命形象。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字字锤炼,百余次反复修改,最后终于写成了一篇1234个字的《云青岩赋》。云青,与云卿,皆为贺龙的别名。赋中将贺老总训练士兵喊“一二三四”的口令,生灵活现地描绘了出来。其立体的形象感十分生动。作品寄到《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读后大发感叹,说是多年没读到如此写贺龙的好文章了。稿件见报后,各方面赞扬声不绝于耳。世界吉尼斯纪录也一眼看中,誉为当今词赋的环宇之最。人民网、新浪网等网站继而推崇备至,信息逾千条。2007年初,为了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10周年,并陪送贺龙元帅魂归故里,贺兴桐先生又做了一个新的设想,他回到故乡,在画家程宗功的画院里挥毫泼墨三小时,将《云青岩赋》写成了长达26米的草书长幅。同时配以七米长的汉文正楷与英文,准备刻成碑廊,安放在天子山贺龙公园之内。作品完成后,摄影高手罗兆勇为他用电脑制成了设计图。龙飞凤舞的笔墨,上面巧作青岩装饰,下面为鲜花簇拥,左右有青松、日月衬托,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家界的著名词人覃大钰先生,看了他的巨幅图后,拍手叫绝,欣然为他的《云青岩赋》,书写一首《临江仙》词相赠:
  
    巨幅观来惊世界,贺门又一豪雄。形如大海浪排空,光昭英魂处,日出映山红。
  
    几度还乡多眷恋,笑容满面英风。京师恨别喜重逢。丰碑千古在,相颂武陵中。
  
    贺兴桐先生告诉笔者,在他的有生之年,还想写一部反映他老人家的长篇小说,好让贺龙元帅的光辉艺术形象,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的心里……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骇人的赶尸
下一篇:花垣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