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精选

花炮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8:55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花  炮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花炮之乡观光旅游
    其实,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东西比花炮更使人熟悉,难以忘怀的儿时过春节的嬉闹。各种节庆、各种重要场合的热烈气氛都离不开它的身影。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就是这个人人熟知的花炮,它是怎么产生的,而世界著名的花炮之乡又在哪里呢?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世界著名的花炮之乡是浏阳,而浏阳的先辈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了花炮,这是浏阳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浏阳是一个与江西接壤的革命老区,胡耀邦、王震、宋任穷、王首道、杨勇等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浏阳人民的优秀儿女。著名的浏阳河就发源于此。这里的花炮历史悠久,造形美观,色彩鲜艳,素有“浏阳花炮震天下”的美名。浏阳花炮品种繁多,有“顿鞭”、“彩鞭”、“电光炮”、“快引”、“快寸”、“雷鸣”、“冲天炮”、“二度梅”等上百个新老产品。它制作巧妙,有形、有声、有色、有味。燃放后的造型或是鱼、或是鸟、或是花卉、或是仙女,形态各异;声音或轻、或重、或慢、或快,声响清脆;花色或红、或绿、或蓝、或紫,各色各样;气味芬芳,沁人心脾。浏阳花炮的外形设计十分优美,如“金龙吐珠”金光闪闪,吐射珍珠;“腊梅报春”形似花瓶,瓶上梅枝挺拔,梅花怒放;“孔雀花”配以孔雀开屏,栩栩如生。
    那么,爆竹为什么会响呢?这得从它的结构谈起。爆竹的外壳是一个用草纸或牛皮纸卷成的纸筒,为了美观,筒外多滚上红纸。筒内装着一些黑色粉末——火药,两端用泥灰封住;从黑色火药部分引出一根“辫子”——引火线。黑色火药是一种混和物,它一般是由15%的木炭粉、10%的硫磺和75%的硝酸钾组成的。木炭、硫磺都是极易燃烧的物质,硝酸钾受热易分解出氧气。当用火柴或烟头点燃爆竹的引火线时,火就顺着引火线进入纸筒内,引起黑色火药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这些气体因受热膨胀,其体积要比原来增大上千倍,这样强大的气体压力,必然使纸壳炸裂,振动空气而发生巨响。
    爆竹爆炸后进发出的一股白烟,是由黑色火药燃烧时产生的白色硫化钾固体粉末形成的。放爆竹后,人们还能闻到一股“火药味”,这是由于黑色火药中的硫磺未反应完全,受热变成了硫蒸气或燃烧时产生了刺鼻的二氧化硫气体的缘故。烟花与爆竹有些不同,在筒内除了装有黑色火药粉外,还装有发光剂与发色剂(各种不同的金属盐),所以在点燃时,它能发射出瑰丽多彩的焰火来。
    中国人燃放爆竹的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可谓传承既久,源远流长。这样一种延续千年的习俗,是民众心理和希求的表现。从民俗文化的传承来讲,爆竹文化最初形成的目的是用于巫术,即利用燃烧竹节发出的响声惊吓和驱逐恶鬼。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巫术的目的逐渐减弱,但信仰的成分却仍然保存着,成为迎神和辞旧迎新的标志,民众喜庆心理的表现(不仅春节期间如此,在喜庆的日子如婚礼、节庆也要燃放爆竹,图个吉利和喜庆)。在新旧交替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迎接财神和新的一年的到来,谓之辞旧迎新,这是一种十分强烈的民族心态。大年初一清晨,开门大吉,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只见一时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商人开市,旅者远行,更要以烟花爆竹相庆、相送。总之烟花爆竹带给春节的是喜气洋洋,满目瑞气。中国人的爆竹情结由来已久,深入民心,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中国人春节习俗生活的组成部分。那魂牵梦萦的鞭炮爆炸时的硝烟,儿童争抢鞭炮时的快乐和单纯,过年的味道,都在鞭炮声中,和着儿时的快乐永驻心间。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对人类的文明进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火药在西方,变成了火炮,而火药在中国呢,它多了娱乐性的效果。.所以有人说,中国人发明火药远在欧洲人之前,但除了做花炮之外别无用处。这在西方看来似乎是一个大谬误,把火药的贵重用处埋没了;直到近来才有欧洲人敢于指出:“火药的正当用处显然是在于做花炮,在于创造美丽的东西,而并非在于杀人”。总之,中国人的确能够完全了解火药的这个正当用处。从火药变成了烟花和鞭炮,这不能不说又是中国对于人类的一大贡献。
    那么,您知道中国人是怎样发明鞭炮烟花的吗?其实鞭炮也好,花炮也好,这都是人们后来取的名字,最初它既不叫烟花,也不叫鞭炮,就叫“爆竹”。为什么叫爆竹呢?相传,爆竹起源于“庭缭”,即用竹竿作为火炬,点燃后在院子里驱邪。因为南方多竹子,竹子放在火里去烧,使被烧的竹节内的空气因受热膨胀,气温急剧上升,当达到一定的极限时,它就啪啪炸开,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因此,当时人称之为“爆竹”。我国古代,常于一年之始放爆竹。相传,很久以前,深山里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名字叫山魈,它的头很大,尾巴很短,身高一丈多,四肢粗壮,长着褐色毛,腹部为灰白色,两只凹进去的眼睛,深红色的鼻子,很尖很尖的长牙齿。这种怪物常常结伙下山偷盗食物,如果人们不注意惹上了它们,就会染上一种可怕的病。
    这种怪物惟一害怕的就是亮光和爆炸的声响,一听到这个声响,它便夹着尾巴逃走了。人们知道了它这个弱点后,便燃烧竹子,用竹子炸裂时发出的劈啪声把它吓跑。因为冬天山魈很难在山上找到食物,便经常下山侵犯村民,所以每逢岁暮年首时,人们便家家户户都来烧竹子,鸣放爆竹,用来吓退山魈,祈求全年吉祥如意。渐渐地,春节爆竹,便成了驱逐瘟疫、迎接吉祥平安的传统流传下来。《荆楚岁时记》载:“燃火投竹,爆破有声,能辟恶魔。”
    后来,炼丹术士经过不断的化学实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于是人们仿效这一做法,用爆竹筒驱魔,爆竹很快成为一种驱害辟邪的神物。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581~682年)最早记叙了把硝石、硫磺、含炭物质混合在一起创造火药的“硫磺伏火法”,传说孙思邈曾隐居浏阳,浏阳城东历来有“孙隐崖”、“洗药桥”等地名。到了宋代,发明家们站在火药发明者的肩膀上,对爆竹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又发明了“编炮”,就是用麻绳将单个爆竹编成串,就如同火枪由单发变成连发,这又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全因这东西响起来有点像皮鞭,编炮叫来叫去,就成了鞭炮。宋代后,爆竹改用纸制,称之为爆仗竹。南宋时又出现了“百子鞭炮”。有内装药线,点燃鸣响后,红纸落撒地面,有着吉祥之意。由于鞭炮能增添喜庆,加上小巧轻便,便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除夕夜,大年初一,鞭炮齐鸣,使节庆活动更加多彩,气氛更加热烈、浓郁了。从此,爆竹已从单一的驱鬼辟邪功能,发展到囊括社会一切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中来的多功能用途,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患相关。
    火药是不是湖南人发明的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湖南人把火药和其他的一些东西结合起来,做成了璀璨的烟花,这就是湖南人的贡献。唐朝初年,浏阳大瑶人李畋为驱除瘟疫,将火药装在竹筒中,用引线点燃起爆,发出更大的响声和浓烈烟雾,驱散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李畋因此被奉为“花炮始祖”。清末民初,浏阳县城商人李熙雅“恢复和发展先祖失传技艺”,制作出焰火四射的“烟花”,一直流行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浏阳开始研制出具有国际水准的“礼花弹”,完成了由“玩具烟花”到“大型烟花”的飞跃。此后,“浏阳花炮”频频亮相于国内国际的大型烟火表演,让这个世界黑色的夜空光芒四射。
    作为全球最大烟花基地、国家命名的“中国烟花之乡”——湖南省浏阳市,有花炮企业860多家,从业人员40万人。目前,浏阳花炮产业已发展到13大类、3000多个品种,年销售量突破30亿元;产品畅销世界5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60%。在今天的国际市场当中,60%的烟花跟鞭炮都是来自浏阳和醴陵。实际上,湖南花炮从1923年开始,就已经在国际上大放异彩,为什么它能大放异彩?这是因为烟花爆竹以其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象征,为人们的生活烘托出吉祥、欢乐的气氛。
    所以,几乎世界上所有重大的节日庆典,凡是晚上需要继续狂欢的,想要创造一个灿烂的天幕背景的,都离不开烟花,因为只有它才能够在晚上,在黑色的天空和城市灿烂的灯光之上,营造一个更璀璨的宏伟的天幕。
    浏阳花炮能走向全世界,原因就是两个字:响、亮。以视觉效果为主的产品叫烟花,以听觉效果为主的产品叫爆竹。响是针对听觉而言,亮是对视觉而言,一个东西既能够刺激你的视觉,又能够刺激你的听觉,又响又亮,而且表示喜庆、吉祥、平安、欢乐等丰富内涵的,就是湖南的鞭炮和礼花。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赋予火药以文化内涵和艺术生命,使之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株瑰丽奇葩的则是中国的浏阳花炮。浏阳花炮从清雍正元年(1723年)作为贡品进贡皇室以来,一直朝野皆知,名传海外。1875年开始出口,远销朝鲜、日本、南洋、印度、伊朗以至欧美国家,备受称赞。1923年参加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获优等奖;1929年参加“中华国货展览会”获一等奖;1986年在摩纳哥第21届国际烟花大赛中,浏阳花炮荣登魁首;1992年加拿大蒙特利尔音乐焰火大赛上,浏阳花炮又获金奖;1998年在加拿大国际焰火赛上再捧桂冠;此外,浏阳花炮还在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法兰西世界杯足球赛、昆明世博会及多年国庆大典等盛大活动中,频献风姿。1995年,浏阳市被授予“中国烟花之乡”的称号。几乎所有中国的重大庆典活动如国庆、五一节、大型运动会所燃放的烟花多为浏阳花炮,1997年香港回归时在京、港燃放的烟花用的是浏阳产品,1999年50周年国庆和澳门回归的焰火晚会也是用浏阳花炮。花炮不仅成了浏阳的支柱产业,还在国际上成了中国花炮的代名词。在各种国际大赛上,浏阳花炮占尽风光
    2001年,国际烟花节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举行。来自中国湖南的烟花首次在温哥华英吉列湾上空大放异彩。一连串充满特色的烟花图案如天河倒泻,艳丽的色彩搭配着充满古典韵味或现代节奏感的音乐,令人仿佛有绕梁三日之感。带给冒雨观赏烟花的民众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在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来自亚洲各国的政要和贵宾一起欣赏五彩缤纷的浏阳焰火。这场焰火,以“红灯彩环、喜庆盛会”、“五谷丰登、百业兴旺”、“龙飞凤舞、美好明天”、“欢乐今宵、前程似锦”四大篇章为主题,每个篇章都燃放不同花色和造型图案的礼花,最令人惊叹的是:在200米高的天空出现高高“悬挂”的28盏大红灯笼,与地面的彩色字幕构成一幅无与伦比的绝妙画图。
    在第六届国际烟花节上,当国家领导人彭佩云委员长宣布开幕时,彩色流星划破夜空,金滩焰火燃放成一条变色长幅字幕“热烈庆祝第六届国际花炮节胜利开幕”高挂远天。会徽、节徽及“开放带动、交通先行、三足鼎立、人气东聚”的条幅几乎同时出现在眼帘。光焰四射的天梯火炬耸立九天,万炮齐鸣,天际流光溢彩,红色牡丹映红天空,十颗巨型黄色五星闪闪发光,气势磅礴的大围山三层“瀑布”跃然出现。此刻,浏阳河已成为一个梦幻的世界。霓虹闪烁,百帆远扬,水幕电影如梦似幻,七彩荧屏与高空彩灯交相辉映。
    迷人的焰火让人们刚刚平静的心又激昂起来。“花韵宜人”“音乐焰火”“山歌小笑”造型之美,寓意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看吧,花炮之神的脸,一时如转盘、圆环,一时如花团、秋菊,或金蛇起舞,或精灵上天,又恰似小桥相连,彩树高耸,变幻莫测,惟妙惟肖。看吧,黛夜已为七彩所替代。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绿的如荫,紫的似霞。
    2004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多彩浏阳河狂欢夜”大型焰火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引来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香港凤凰卫视、香港文汇报等众多记者和境内外众多的客商、演艺界知名人士。
    在一曲《浏阳河》的歌声中,“砰”的一声巨响,拉开了浏阳焰火表演的序幕,一颗闪亮的流星在夜空中像快速游动的金蛇一般蹿上高空,停留了短短的眨眼工夫,“哗”地一声,万道金光从空中狂泻而下,然后悄然隐去。浏阳河的激情被点燃了,几万枚焰火齐放,慢慢地幻化出长约260米,高80米的大围山山水图,森林树木,瀑布溪流,湖泊深潭,亭台楼阁栩栩如生,“秀丽大围山”的字样飘在天空,惊叹声、鼓掌声、歌唱声、笑语声充满了浏阳河。接着,天空中芙蓉花绽开,花树亭亭玉立、气球飘飘扬扬,各种别具一格的焰火造型在人们视线中升起,人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河面上满满地绽放一个个美丽的花篮和荷花,浏阳烟花的神奇魅力完美地释放在浏阳河上。水中的烟花和空中的不同,烟花离水是那么近,河水是那么的静,那么的暖,烟花和浏阳河水融为一体,瞬间就消失在水中,不由得使人赞叹,那让人心花怒放的烟花美得如此多情。正如一位日本客商所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花炮能与浏阳相比。”
    作为世界烟花的发源地,世界上最大的花炮产销基地,这里生产的花炮以其独特的工艺、美观的造型、鲜艳的花色、响亮的声音、精美的装潢和浓郁的传统色彩而享誉世界。正是由于浏阳在烟花产业中无与伦比的特殊地位,国际烟花协会才决定将总部设在浏阳。这是湖南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赢得的一份荣誉。源远流长而神奇美妙的鞭炮烟花,为世人创造了无尽的财富和永恒之文明,也为人类创造了绝无仅有的、灿烂辉煌的奇葩!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湖南香柚
下一篇:黄花菜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