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在张家界成长起来的“李侠”

更新时间:2018-03-19 12:32:53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日前,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新版电视剧,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浓厚兴趣,再度成为大众的收视热点。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上世纪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流传影响几代人的同名电影密不可分的。我相信稍稍上了年纪的人都看过这部电影,一定对孙道临扮演的男主人公、党的地下电台工作者李侠有着深刻印象,尤其不会忘记李侠面对敌人的枪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坚毅、深情的目光发报的场景。电影最后,主人公为中国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形象和精神与回荡在蓝天白云下祖国崇山峻岭之间的电波声重叠,永不消逝。
  无论是老版电影还是新版电视剧,其成功处就在于,它们都成功塑造了一批以李侠为代表的党的地下工作者的人物形象,以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高扬着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形象生动地回答了当今已被不少人所淡忘、却又是为人们焦虑和迷惘的、为时代所呼唤的关于理想和信仰的问题。
  艺术作品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生活原型。《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主人公李侠的生活原型知多少,究竟是谁?说法不一,版本很多。有说李白的,有说秦鸿钧的。等等这些都不足为奇。因为无论电影或是电视剧中的“李侠”,都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已经过艺术的再创作,应该说他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典型形象,虽是以隐蔽战线革命烈士李白的事迹为主,同时也吸收了其他人物的经历和事迹。据我采访和查阅有关史料掌握了解的情况,我认为当年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被称为“红色电波第一人”的我市慈利籍地下工作人员张沈川,也有“李侠”类似的事迹和经历,也可说是其原型之一。
  张沈川,原名沈传,是我党早期著名的地下工作者,隐蔽战线上的一员老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1901年,张沈川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阳和乡,苗族。幼年就读家乡渔浦小学。十几岁时,他离开家乡,到长沙、青岛、广州等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在青岛大学学习,成为学生领袖。1926年,张沈川南下广州,进入中山大学。他创办了“社会科学研究社”,受到了当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鲁迅先生的称赞和支持。北伐开始以后,张沈川随军出征,在北伐军政治部工作;11月到达江西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武汉,被分配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张沈川随党中央机关,由武汉迁移到上海,转入地下,担任法租界南区街道党支部书记。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对敌斗争。
  1928年10月中旬的一天,他接到中央领导化名伍豪的周恩来同志找他谈话的通知。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现在有一项新的任务,需要你去完成。由于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我们的党急需要建立无线电密码通讯联系。为此,首先要有掌握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同志,党决定你第一个去学习这项技术。”张沈川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此后,他不再担任法租界街道党支部书记,调中共中央特科,归黎明(顾顺章)领导,由李强联系。张沈川化名张燕铭在同时挂有“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第六军电台”牌子的上海无线电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后成为中共第一名无线电报务员,并从事情报工作,为党获取了大量重要材料。
  1930年9月,与李强一起开办中共第一个无线电训练班,培训出中共第一批无线电报务员,创建了我党第一座地下无线电台,编制我党第一本通信密码。 1929年到1930年,由于白鑫、顾顺章等人相继叛变投敌,上海的白色恐怖更加严重,单身男、女居住很不安全。于是,伍豪(周恩来)又安排北京女师大的学生、刚从苏联学习回国的蒲秋潮同张沈川假扮夫妻住在一起,继续地下电台的收发报通讯工作,并且继续教授、培训党的无线电通讯人才。1930年12月,张沈川在法租界巨鹿路四成里12号给无线电技术学员讲课时,被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入狱。在狱中,他经受了严刑拷打和政治利诱,拒不吐实,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并组织狱中难友与敌人展开英勇机智的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蒋介石被迫释放政治犯,张沈川出狱。出狱后他回到湖南,先后任慈利教育局局长和国民党专员公署特派员等职。他利用这些公开职务继续开展革命工作,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引导有志青年投奔延安,走上革命道路。因此被国民党密令缉拿。张沈川被迫于1939年9月转往重庆,在周恩来、董必武直接领导下,先后以国民党军官、公司经理等各种公开身份为掩护,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对敌斗争。
  1946年8月,张沈川以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隶属联合国救济总署)烟台办事处副主任的身份到解放区,夜以继日地工作,与战友一起破坏国民党利用联合国救济物资进行反共内战的计划,利用行总(全称为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的交通工具巧妙地运送大批物资,支援解放战争。1948年8月张沈川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因遭国民党特务通缉,被迫离开上海至香港,后乘船回到解放区。1949年,他到上海担任上海军管会轻工业处研究组组长。
  全国解放后,张沈川调中国科学院工作,后因身体原因到中国科学院湖南分院任职。1960年底,调任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党总支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打击迫害,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和对同志负责的态度,不写假材料,不作伪证明,严守党的机密,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粉碎“四人帮”后,他获释,就积极为曾和他一道工作过的老战友、老同事早日平反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为表示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片真心,他将自己几年被扣发的万余元工资作为党费一次全部交给党组织。
  1980年6月,张沈川调回北京,1981年离休,离休后的他继续为党、为社会做贡献,并自费四处发函,甚至不顾年迈体弱、亲自登门走访,搜集整理几十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其中《1929——1949我党地下无线电通讯发展概况》一书是反映中共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工作的宝贵史料。他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被聘为国家安全部特约咨询委员。1991年7月25日,张沈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