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那些难忘的夜晚

更新时间:2018-03-19 12:33:58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世上的事都是辩证的,任何事情都不要一味地想得太美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是我从小便有的理想。我常想:做一名记者,穿南走北,大笔一挥,便是土地泛绿、大地成茵,接下来便是成果、收获,那是多么美好的事。直至后来,我真的成为一名党报的记者,我才真正体会了一名新闻工作者肩上的担子不仅是神圣,更有沉重;生活的曲调不仅是快乐,也蕴含了辛酸和痛苦。
在报社工作,加夜班是家常便饭。党和国家每有重大事件发生,得等新华社的统一稿,加夜班在所难免;尤其是全国、省市“两会”、“党代会”,加夜班更在情理之中,常常是通宵达旦。当一张报纸清样出来的时候,新的一天的太阳就要从东方升起了。
我从1996年元月调入报社,到2009年初调离报社,除去期间去市文联担任党组成员兼秘书长两年,我在报社工作了整整12个年头。12年里,我先后任副刊周末部、文教部、办公室主任,也担任过副总编辑。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我印象最深、最使我难以忘记的还是那些加班的晚上。报社加夜班纯粹是义务的,一个晚上10元钱的补助,够吃一碗方便面和一瓶矿泉水,据说至今也高不到那里去。每当“两会”、“党代会”来临,报社总要开个动员会,强调“政治家办报”、舆论导向、杜绝差错、加强责任心等问题。其实,即使不开动员会,大家也深知这些道理。接下来便是从打字照排校对人员,到记者编辑及值班总编,思想意识里便高度紧张,急忙调整作息时间和生物钟,拧紧思想上的弦,生怕出差错,生怕误了党的舆论导向。在值班过程中,从字词句一一斟酌,到人名顺序反复校对。有时为了等一个稿,便一直守在电脑旁,从上半夜等到下半夜;有时稿件多,便要有所选择,相关人员便要从中比较,选择哪些稿上哪些稿备用;有时新华社记者稿子早写好,但要层层审稿把关,最后稿子发来时已是第二天太阳跳出山头之时,待到编排清样时,第二个工作日的上班人员已来上班了。加这样的夜班我就经历过许多,尤其是我做副总编的日子里,因审稿清样得最后一个离开,总觉得有点身体不支,但看到我们的工作人员中,大多是年轻的妈妈们,她们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加班,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如照排美工胡云,为了工作,常常让丈夫带孩子陪着一块加夜班;打字、校对人员张丽辉、杨洁、钟菊华、龚丽霞、燕谷英等,都拖儿带女,既要处理好家务,又要不误工作,其困难不少。在她们面前,我即使有苦也说不出口。只要是我值班,只要是有条件,我常常在工作完成后和司机一块送她们回家。网络管理工程师张勇军,他是值夜班真正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他的工作责任心特强,在输送上传报纸清样前,他都会认真地检查一遍是否有错;有时报纸清样上传了,谁想起某一处有错,又会叫他回报社更改,他总是不厌其烦。
我在报社工作的日子里,报社工作人员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是我难以忘怀的精神动力。我把加夜班的经历叙说给大家,就是想告诉大家:在编辑记者等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多姿多彩的一面,还要看到和理解他们不为人所知的艰难困苦的一面。我庆幸我有过新闻工作者的经历,我更珍惜同事们馈赠给我的精神动力,在我未来的工作生活中,砥砺我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作者系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曾任本报副总编辑)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