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寒门果真难出贵子?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4:3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近日,随着我国大学陆续开学,一些人发现今年不少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下滑。担负着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农业大学中,本应具有天然竞争优势的农村学生为何“上不来”?是教育不公还是正常现象?为确保社会各阶层纵向顺畅流动,能否让落后者先跑?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中国农大农村生源首次跌破三成
  中国农业大学大一新生小李来自湖北农村,8月中旬便早早来到学校报到。随着新学期开始,他发现班里30余人中仅有不足10人来自农村,这与他预想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农村学生对农业有着天生的感情、丰富的知识和较高实践能力,在农业大学中为何却成了“少数派”?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主任周旭峰说,近年来,中国农大农村户籍学生比例一直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而今年为28.26%,比2010年减少了5.98个百分点,近十年来首次跌破三成。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多家农业类院校中,近年来农村生源比例也持续下滑,出现农村学生“上不来”现象。
  一些农业院校教师和学生表示,由于大学费用较高、就业“轻能力重关系”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生源不仅“上不来”,而且“待不住”“下不去”。
  ——“待不住”。相对于农民的收入,目前大学收费过高,因此一些农村学生即便考上大学也难以负担高额学费。来自山东茌平农村一位在读大学生说,他每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各种费用约为1.5万元,父母辛苦耕种10亩土地年收入仅1万元。哪怕不吃不喝也无法支付这些费用,因此过重的经济负担常常让他萌生退学的念头。
  ——“下不去”。有专家指出,现在大学生就业更多的是“拼爹”、拼社会关系。城市学生,富裕、权贵阶层子弟占据了福利待遇较好的行业和工作,而农村考生甚至上了重点大学也无法获得理想的工作,导致“大学毕业即失业”。

如何看待农村生源减少?
  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青岛九中教师姜晓慧认为,目前,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了大多数名师、名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则相对稀缺。城市学生不仅可以上“名校”,还能够参加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享受多种加分政策,而这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却遥不可及。“城里孩上辅导班,农村娃玩泥巴”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因此,部分农村学生没有享受公平教育权利,这导致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难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还有专家认为,众多大学地处城市,在招生时不可避免地将更多名额分配给了当地,而地处偏远的农村考生获取的入学名额较少,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因此出现国内多所大学包括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减少。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并不认同。“农村学生上农业大学比例减少是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农村人口及农村总体生源减少。不仅是农业大学,其他学校的农村生源比例也一样会减少。”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当下部分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下降并不异常。
  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比2000年提高13.46个百分点,比1978提高31.8个百分点。
  周旭峰说,目前统计农村生源主要依据是户籍信息,不过有些农村户籍学生不一定在农村中学读书,而在农村中学读书的学生中也有很多是非农户籍。因此,简单地以户籍来判定农村考生比例减少是不准确的。
  此外,周旭峰还认为,越是农村的学生对涉农专业越敏感,对报考农业大学越有顾虑。因为在很多农村学生看来,考大学是为跳出农村。虽然农科专业就业率很好,但许多农村考生对农业大学并不“感冒”。

社会“板结”如何避免?
  有关专家认为,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上学、就业等方面处于劣势,“寒门难出贵子”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任之继续发展,社会各阶层纵向的正常流动将停滞,从而失去前进与创新的活力。因此,有关部门应出台多种措施,给予农村学生多方面支持,让落后者先跑,确保农村学生“上得来”“待得住”“下得去”,避免社会“板结”。
  ——在农村地区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财力充足,应在农村率先实行从小学至高中的12年义务教育。这样既可以巩固农村高中的入学率,向大学输送更多合格的农村学生,又能逐步消除城乡教育不公,遏制部分大学农村学生比例逐年下滑趋势。
  ——高校招生名额应适当向农村倾斜。青岛九中教师姜晓慧说,目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多集中于发达地区、大城市。一些大学在城市投放了大量的名额,而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招生的名额很少。未来大学招生政策应适当进行调整,将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倾斜,以招收更多的农村学生到大学就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减免涉农专业学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经济支持力度。有专家指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包括“奖、助、减、免、贷”等多种形式。下一步,可减免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全部或部分学费,并发放生活补助或奖学金,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经济支持力度,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给予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更多就业扶持。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洋认为,应加强对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支持。如政府承担全部或部分费用对就业困难的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或者开展优秀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的推介活动,引导整个社会关注个体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就业过程中信息的公开,纠正“找工作就是拼爹、拼关系”等不良风气。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