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资讯

加快建设中国演艺之都

更新时间:2017-12-09 12:33:29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编者按:日前,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改文产办 主任蒋祖烜带领省委思想文化建设专题调研组来张,就张家界演艺业现象进行调研,形成《加快建设中国演艺之都》一文,并在湖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简报刊登。今天本报全文转载,希望广大读者关注。
  近年来,张家界演艺业作为新型创意产业融入旅游,建设文化精品项目,不仅盘活了旅游市场,服务了当地经济,成为张家界旅游的另一道“风景”,也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填补了湖南文化演艺事业的空白,成为中国有影响、有市场的文化演艺品牌,得到中央、省部领导,媒体及游客的赞誉。如今,“在张家界,不仅仅看风景”,“白天看美景,晚上赏大戏”已经成为新的旅游文化体验消费方式。

一、张家界旅游演艺现象已经形成
  规模已经形成。张家界旅游演艺产业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从2006年开始兴起,2007年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旅游文化演艺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共有正式营业的演艺剧场8个,座位1万多个,演职人员1200余人。其中《张家界·魅力湘西》拥有座位2600个,演职人员247人,总投资1.75亿元,年门票收入超过6000万元,已累计演出3658场次(截止今年7月25日);《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投资1.2亿元,演职人员538人,拥有座位2888个,已累计演出450场次(截止今年7月22日)。这些旅游演艺产品主要是三种模式,剧院类旅游演艺产品以《张家界·魅力湘西》为代表,包括《印象·张家界》、《烟雨张家界》和《梦幻张家界》等;实景类旅游演艺产品以《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武陵魂·梯玛神歌》为代表;景区综艺类旅游演艺产品以《袁家寨子》、《老院子》为代表。
  效益开始显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各展风采,焕发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张家界因为一台台民族文化节目的盛装亮相,自然遗产的文化内涵得到初步彰显,旅游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张家界演艺业的效益也得到迅速拉升。据了解,目前以《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和《武陵魂·梯玛神歌》为代表的旅游文化演艺产业集群,每年接待了200万人次以上的观众,累计创造了数以亿计的产值,促进了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带动了旅游产业的提质升级。据张家界市物价局对7家演艺场所的调查统计,今年上半年共实现销售额1.213亿元。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张家界旅游的持续兴旺,2011年度张家界旅游演艺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演艺业已成为张家界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品牌获得认同。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张家界的旅游演艺节目已经得到游客的广泛赞誉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成为有影响、有市场的文化演艺品牌。2008年10月,张家界·魅力湘西大剧院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2010年“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评选活动中,全国首批35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旅游演出类名录,《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和《张家界·魅力湘西》两台节目上榜,其中《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获“影响中国旅游文化演出类”的唯一金奖,《武陵魂·梯玛神歌》山水实景演出被誉为土家族繁衍发展的史诗。张家界丰富多彩的演艺节目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南日报和湖南卫视等中央、省直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成了来张家界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中外游客必看节目。


  张家界旅游演艺节目得到前来考察的中央、省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看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后称从来没有看过这样好的节目。文化部部长蔡武评价张家界旅游演艺业在全国排名靠前。省委书记周强称《烟雨张家界》民族特色鲜明,是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亮点。认为《张家界·魅力湘西》已经走出张家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将成为湖湘文化的精品,中国文化的精品。赞誉《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巧夺天工、自然天成、中西合璧、古今成趣”,看过之后印象非常深刻,非常震撼,是一次美的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为推动旅游与文化结合,推动艺术服务人民、走向世界探索出了成功的路子,为全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树立了标杆。省长徐守盛认为张家界旅游不仅以景观留人,还以文化留人,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娱乐演艺设施,让游客游得开心,玩得舒心。
 

二、为什么能形成张家界演艺现象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演艺业发展的基石。张家界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新兴旅游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不仅有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还有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间歌谣浩如烟海,民间舞蹈、民间工艺独具魅力,红色文化厚重珍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桑植民歌、大庸阳戏、白族仗鼓舞已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多年来正是凭借其世界独有的264平方公里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以及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靠旅游延伸文化的外延,让文化充实旅游的内涵,向世界展示"城市宜人、山水迷人、文化诱人、市民感人"的美好形象,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张家界的国内外旅游人次因此节节攀升,2010年已达2405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旅游人数为1152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35.9%,其中境外人数达66.9万人次,同比增长17.6%,全年有望达到3000万人次。持续稳定增长的游客为演艺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源。
  创新精彩的文化产品是演艺业成功的关键。打造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节目是演艺业生存之本,已成为张家界所有演艺企业的共识。为此,各家演艺企业争相出招,努力提高节目质量。总体来看,张家界演艺节目呈现四大鲜明特色:一是立足本土,张扬民族文化。各家演艺企业充分利用张家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特色,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如《张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玛神歌》等演艺节目充分体现了“原生态”、“本土化”、“民族化”等特点。《张家界·魅力湘西》为了不断推出和更新原生态的节目,有一批创作人员常年从事民间采风工作,一旦发现有可取的素材,就以最快的速度加工成舞台节目。为了把晚会节目做出原生态效果,创作人员在天子山录下了“土得掉渣”的民歌;在民间的丧事现场与孝家一道跪地哭丧录制“夜歌”;在黑夜的山林间录制鸟儿的鸣叫声。迄今为止,《张家界·魅力湘西》已经打造出了以欢快的“土家摆手舞”、粗犷的“土家毛古斯舞”、奔放的“湘西苗鼓”、多情的“女儿会”、古老的“湘西祭祀”和深情的“桑植民歌”等优秀剧目,演绎出独具魅力的湘西人文地理,成为展示大湘西民族文化的一扇窗口。二是雅俗共赏,贴近游客观众。为了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各演艺企业在节目的设计、编排和表演中,注意雅俗结合,注重互动和高科技元素的运用。在节目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给人以高雅艺术享受的民族歌舞表演,如苗族风俗舞蹈、民族服饰表演等,又有“俗不可耐”的民俗表演,如“土家哭嫁”、“苗家呷酒”等。在表演形式上,以静态观赏为主,穿插演员观众互动节目和观众参与节目,满足游客深层次体验需求。在舞台场景的布置上将民族文化元素赋予艺术气息搬上舞台,使之与灯光、音响和观众的心理达到和谐统一。三是室内外相结合,强化游客旅游体验。剧院类各台演艺节目都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场表演,这是张家界演艺业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室内部分是以文艺晚会的形式用歌舞诠释湘西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主持人以其幽默诙谐的风格把观众带进湘西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在高潮跌起中,观众坐着以一种放松的心态体验湘西文化。室外部分则是通过篝火晚会的形式,展露湘西文化神秘的另一面。表演内容包括土家硬气功、湘西三大蛊迷巫术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走铁犁)等,观众与表演者是近距离接触,站着体验湘西文化的惊险、刺激和神秘。四是名家担纲,发挥“名人效益”。比如《梯玛神歌》,他们请来著名华人音乐家侯德健,著名作家余华等“两岸三地”的专家参与创作,综合了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形式,打造出一台讲述土家起源、演变、战争、生产生活等内容的大型山水原生态歌舞史诗实景演出;又比如《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就是由广西中元山水旅游文化策划公司和张家界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公司董事长梅帅元是中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创始人,他作为总策划人成功运作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红色景岗山》、《泰山·登禅大典》等大型文化演艺项目。创新造就品牌,品牌催生效益。“时隔5年,第二次来张家界,就是为了看戏!”来自深圳的游客王之凌去年5月参加《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新闻发布会后,就萌生了这个念头。张家界市旅游局去年11月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像王之凌这样慕“戏”而来的“回头客”高达30.5%。
  成功的市场运作模式是演艺业壮大的助推器。张家界演艺现象的形成应归功于成功的市场运作模式。这种模式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创业之初,民间文化投资商+专业剧团模式,其特点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它源于《张家界·魅力湘西》的成功实践。《张家界·魅力湘西》是张家界最早面向旅游的演艺企业,它从胚胎孕育开始就植入了市场化的“基因”。2002年,杨吉红和阿辉等人出资30万元作为创业的原始资本,采取民间资本加专业剧团的方式,先后与凤凰县阳戏剧团和湖南省民族歌舞团签订了合作协约:一方以现金入股,一方以人力资源入股,各司其职,共担风险。这种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使剧院形成了快捷高效的节目生产机制,剧院与专业剧团实现了双赢。该剧院第一年付给凤凰县阳戏剧团的佣金是40万元,第二年翻了一番,达到了80万元。2006年,该剧院与实力更强的湖南省民族歌舞团合作,剧团常年有数十人在《张家界·魅力湘西》演出,可获演出收入260万元,加上创作收入可达300万元,成为该团当年最主要的商业演出收入来源。第二阶段是企业快速发展期,民间投资商+专业剧团+旅行社的运作模式。该运作模式三位一体,各司其责,文化投资商负责经营管理,专业剧团负责节目生产,旅行社负责宣传,将演艺节目展示推介给海内外游客,同时收取游客反馈意见,提供给专业剧团及时修正节目。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继承了前者所有优点,又实现了与旅游市场的直接对接。它的成功运作推动了张家界演艺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阶段是企业逐渐步入成熟期,民间投资商+专业剧团+旅行社+名人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张家界目前演艺业最先进的运作模式,其优点就是集前两种运作模式的优点于一身,同时保证了高端演艺节目的打造。它的出现使张家界演艺节目水准出现质的飞跃,推动张家界旅游演艺业逐渐向品牌化迈进。
  科学化的管理引导是演艺业发展的保障。进入新世纪,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引起了省、市、区委、政府的高度关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2007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指出“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提出“给艺术家一个高难任务”,“努力学习云南、广西等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大力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创造一台像《云南印象》、《印象刘三姐》那样的原生态精品节目”,“为游客提供构思新颖、制作大气的主题文化旅游晚会,丰富游客的文化旅游生活,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张家界打造一台高端旅游文化节目”。为此,省委、省政府给予四条政策支持:第一,以节目创办方为主,省里派专家帮助策划。第二,出台对旅游地文化节目的扶持政策,首先向张家界倾斜。第三,所扶持的旅游文化节目,要什么牌子,省里给什么牌子。第四,这个节目一旦成熟后,将进行大规模炒作,要在国内炒响。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提出打造富有国际水平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演艺培训业”,不断开拓文娱演出市场。市委、市政府更是悉心支持、培养、呵护。2008年6月,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露天剧场选址天门山峡谷,张家界市政府斥资1.6亿元,修建了城区到剧场的连线公路。与此同时,省市区采取多项措施保障旅游演艺业的发展。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拟定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特别是强调要把服务旅游的演艺业作为旅游文化产业的支柱抓紧抓好、加快发展。实行优惠政策。借助张家界旅游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引进外地演艺团体来张家界投资兴业。为使这些外来文化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实行免交三年所得税、零收费等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坚持为文化企业提供便利服务。在为这些演艺企业办好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同时,还协助他们办好工商、税务登记,搞好培训、指导。对干扰、破坏外来文化企业发展环境的现象,及时予以查处,使演艺企业能集中精力搞好硬件设施改造,抓好演出节目等软件的提质升级。做好协调工作。多次组织召开营业性演出场所业主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坚持为他们排扰解难。针对营业性演出场所存在的竞相削价、无序竞争的问题,引导他们组建了演艺行业协会。
 

三、抓住演艺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推进张家界演艺业做大做优做强
  中央、省委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热切愿望的今天,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中宣部专门召开座谈会研讨部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在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文化强省战略,制定了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打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财政、税务等部门也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优惠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抓住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的机遇。中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有到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观光旅游,这是最传统的方式,“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最大的收入来源于门票,而对其他的行业没有带动作用,最大的问题是旺丁不旺财,赔本赚吆喝;第二阶段是休闲旅游,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恩格尔系数到了40%,休闲旅游应运而生,这时候的旅游就有可能成为支柱产业;到第三阶段是体验旅游,延伸到休闲、度假方面。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张家界旅游正处在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段,旅游人数持续走高,高端旅游刚刚起步,这一提升过程一方面需要在旅游产品里导入新的文化理念,另一方面也体现着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而大型实景演出《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等演艺节目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
  便捷的交通为演艺增添潜在的市场。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张家界市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铁路、航空、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形成了立体交通格局。1994年,张家界荷花机场正式通航,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航线及地区航线54条,通往国内53个城市;2005年12月常张高速建成通车;2008年,张家界新火车站投入运行;2009年,张花高速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纳入铁路勘探计划。截至2010年末,张家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502.53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762.676公里,较"十五"期间增加4128.456公里。交通格局的大改变,极大地方便了境内外游客来张家界旅游,特别是随着自驾游的快速发展,为张家界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进而为张家界演艺业增加了潜在的客源。
  科技为演艺插上腾飞的翅膀。高科技手段不仅能实现实景演出当中许多“不可能的任务”,还提升了演出的内涵。比如《梯玛神歌》实景演出引进当今顶级的声光电设备,结合黑夜、月光、烟雨等自然舞美来完成创作,组成了《梯玛神歌》的黑夜版、月光版,烟雨版等三个版本。节目共分“神之殇”、“神之韵”、“神之怆”、“神之天堂”等四个部分。整个实景演出文化意蕴深厚,富有历史的穿透力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总策划人梅帅元介绍说,“早在《印象·刘三姐》的时候,刚出现了山水实景演出这个概念,我们还不知道怎么使用高科技手段,最多用一个灯泡,把LED灯使用在人的服装上,使他在山水之间有变化的效果,这个手段最后被张艺谋导演用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而且用得很多。”后来的几部作品,陆续开始借助科技的帮助,现在他有一个团队搜集全世界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手段。而他和谭盾为张家界打造的《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高科技帮了大忙。剧中巧妙地运用视频,让100只美丽的红狐狸瞬间消失,机器就藏在古树里面,完全和环境融为一体,让观众不知道在哪儿。利用.. 声、光、电的高科技表现手法,让演艺节目美轮美奂。


四、张家界旅游演艺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大批演艺品牌的形成,使张家界的旅游演艺业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规划滞后,产品过多、过剩,导致行业发展随意性和盲目性,市场也相对分散、竞争无序;同质竞争制约行业健康发展;行业发展缺乏强有力政策扶持,影响了全市旅游演艺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形成合力,尽快推出旅游演艺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引导。在旅游演艺业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根据全市旅游发展情况尽快制定旅游演艺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做好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工作。按照“规范管理、行业自律、提质升级、打造品牌、繁荣发展”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合理配置文化资源,提高演艺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大对演艺行业的扶持力度,尽快出台有力度的扶持性政策。做好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同时引导演艺企业以必要的人才投资、有效的激励机制、包容的文化环境,汇集创作和管理骨干,形成精英演出团队,建立一整套以较好的待遇吸引人,以有效的方法管理人,以良好的前景留住人,以和谐的团队精神凝聚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整合现有资源,打造演艺品牌。文化发达地区有一个有益的经验,就是聚集资源树品牌,放大效应促发展。树立品牌是吸聚资金,增加效益,扩大影响,塑造形象,大力发展演艺业的有效途经。当前张家界的紧要工作就是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演艺品牌。一是巩固和提质现有的《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和《武陵魂·梯玛神歌》等演艺企业,突出个性发展,使其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二是鼓励演艺企业兼并重组,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室内室外各一台具有国际影响力、富有湘西民族文化特色的主题演艺品牌节目。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品牌的塑造离不开宣传,要利用一切机会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载体,开展集中宣传攻势,加大对《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玛神歌》等演艺品牌的宣传,让其真正成为湖南的文化品牌、中国的文化品牌。
  健全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健全演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组织要承担更多的自我管理职能,一方面针对竞争无序的现状,制定行业规则,健全内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行业自律机制;另一方面加强与各演艺企业、旅行社和演出从业人员的协调沟通,向企业提供规范的经营指导,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规范演艺行业行为。
  拓展本土文化,扩大对外合作交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大湘西民族文化以其诡异、神秘独树一帜。发展张家界旅游演艺业要立足大湘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优势,深入挖掘、整理源头文化和民族文化经典元素,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民族气息浓厚、内涵丰富、让人回味的精品剧目,充分展现大湘西文化魅力。在推广形式上,在保留和延续中国优秀文化精华的前提下,要与时尚元素以及现代科技结合,实现"国内外游客在张家界领略自然风光之美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艺术的魅力。"同时,引导各演艺企业与文化发达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既要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创造条件,引进国内著名演艺品牌企业落户张家界,走强强联合之路,又要敢于走出去,采用巡演等方式,向外省、甚至国外展示大湘西文化的魅力,扩大张家界旅游演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报:省委常委,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
中宣部改革办
发:省财政厅、省直宣传系统各有关厅局,省直文化产业集团,
各市州委宣传部,省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责任编辑:彭.康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