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走近扎西郎

更新时间:2018-03-19 12:36:3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我们沿理县境内317国道前行,一路上,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各式民居在绿荫环抱中若隐若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美得令人震撼。湖南斥巨资以传承藏羌历史、保护历史文化、再现历史风情为重点的援建工程可见一斑。
我对理县地名的认知,最初是从刘俊的杂谷脑普通话中开始的。
过了汶川,从岷江分支出一条只属于理县的河流,潺潺水声像一群特别顽皮的孩子,一路越过好看的卵石,向我们欢奔而至。我问刘俊,这是一条什么河?扎西郎,杂谷脑河。什么意思?吉祥的地方!刘俊用他那杂谷脑河水浸染过的普通话骄傲地回答我。自此之后的一周时间,我们便时时在他杂谷脑韵味十足的普通话中,接受一个又一个只属于藏羌民族的神秘而吉祥的地名:木卡、古尔沟、米亚罗。
而湖南援建给我的印象,最先是从房屋开始的。屋宇与粮食同样,是老百姓的生存之基,是生命安全所在,是一家老少放心的地方。在理县民房遭受毁灭性袭击过后,湖南援建,让房屋先站起来。
经过汶川的龙溪、克枯两镇,理县的第一个乡镇,是桃坪乡,桃坪乡因有古老的桃坪羌寨而闻名。这个被誉为东方古堡,有着迷宫般通道、完整的地下供水系统的桃坪古寨,在大地震中损失惨重,许多碉楼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羌族同胞刚刚修建的羌寨新区,有的被抽筋断骨,有的成为一片站着的废墟。而现在,它和正处于如火如荼重建中的317国道一样,已是一派欣荣景象,按照修新如旧的原则,由湖南援建、投入1.1个亿的一个桃坪新寨正在神话般崛起。
遗憾的是,工地实行封闭式建设,我们,只能隔着杂谷脑河,与古寨对视。
车离桃坪羌寨十公里处,在杂谷脑河北岸,一道古色古香的牌坊上书 “木卡羌寨”四字,扎着夺目的羌红进入到我们的视野。远远望去,耸立于云彩之下的牌坊像极了一位身着古羌服装的老者。牌坊之后,一个依山傍水的秀丽村庄呈现在我们眼前。木卡,在羌语里是岩石上的羌寨之意。木卡以乡驻地命名,传说因蜀汉大将姜维屯兵设卡于此而得。置身其间,寨里有比山里野花更妖娆的花草树木,有比城市别墅更端庄更精制的建筑屋宇。寨内曲径通幽,花香四溢。十步之内,必有桃红柳绿,举目四望,粉嘟嘟的樱桃花树、梨花树点缀在房前舍后,摇曳出一片片璀璨如月光般的白,直逼人眼。脚下的路,由各色砖石铺就。真是一个仙境般美好的居住地!
杨贵清,一个白发瘦削的退休教师,追着我们说起这个新寨子的前世今生。
地震之前,那笔直建筑在岩石上的座座石屋,由层层梯田托举,以高山为屏。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个古朴的羌寨更多显现出的,是生命雄性的粗犷。然而岁月渐老的沧桑,却过早地写在了每一块开裂的石墙上,“5.12”地震,使这个巨人般屹立的原始古堡有了从来没有过的恐慌。杨贵清,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他不止一次地向我们提到同一个人,席超波,湖南援建工作队副队长,理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这个受命于中组部选派最先来到理县从事援建的湖南人,早出晚归,苦守村寨。他将设计好的新羌寨效果图一张张给羌民看。大到房屋整修、环境整治等规划建设,小到应清理的一处垃圾一张张废纸,他和理县蹲点的干部们一天天改变着这个民族最难改变的人畜混居的居家观念,也一天天听懂和吃透了羌民的语言,一个蹲在悬石上的古寨被他请下河坝,一个新的羌寨终于在这里站了起来。
没有湖南,没有今天木卡羌寨。感恩湖南人。老人在我的本子上写下这样几个字。
羌民族,作为一个悲剧色彩最为浓郁的民族,因为战乱、兼并和无休无止的迁徒,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而大地震的重创,又使他们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置身这般如画的村寨,谁能否认,不是地震后举国家之力的中国援蜀大行动,使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从此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生呢。
沿理县境内317国道前行,一路上,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各式民居,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美得令人震撼。湖南斥巨资以传承藏羌历史、保护历史文化、再现历史风情为重点的援建工程可见一斑。
驱车三十公里是甘堡。具有千年历史的甘堡藏寨是中国藏、羌族的边界,属嘉绒藏族第一寨,被称为石头文化的活化石。在中国版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标志性意义。它以独有的嘉绒藏族文化、石头建筑文化、守备衙署军事文化、危关古栈道历史文化,备受世人的关注,已成为国内外著名旅游景点。在中国(阿坝州)千里藏、羌文化走廊中,甘堡古寨与桃坪古羌珠联璧合,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理县成为川西千里藏羌文化走廊上的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寻古者置身其中,常常因为这里一块遗石,一截弃木,处心积虑,流连数日不忍离去。地震的致命袭击,却使这里众多历史文化古迹毁于一旦,藏羌地区仅存的守备官寨也大部分倒塌。我们到达甘堡的时间,刚好距离甘堡藏寨修复工程开工一年。进到寨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石头垒砌而成的碉楼。石碉毗邻相连,高低错落有致,自然排列成村落。石屋冬暖夏凉,不容易风化,防火、防水效果好。新的碉楼沿袭旧制,不用砖,不用水泥,河沙,石灰,采用本地麻子石加工成大小不一的块状石,用当地的粘土砌垒。与桃坪羌寨同期开工,这是湖南援建中投入上4000万元的一处古建筑群。
车弯道薛城,一座鲜亮的唐式古街呈现在我们眼前。她藏身在一片大峡谷的怀抱,在我们的惊叹中,款款而至。没有想到,在这片蛮荒山地,还有如此摄人心魄的一群唐式建筑。停车步行在朱楼林立的唐街,不时有着艳丽藏服的男男女女从身边走过,从容的步子不紧不慢。一群羌族老太太,手拿绣花针,坐在屋檐下,麻利地绣着七彩云云鞋,不避人,见人说话眉眼里都是笑。问,那都是给自个儿穿的。穿行其间,我们仿佛沿着时间的隧道,回到了古时唐代。
如果说,峡谷中的薛城新街,是一幅用中国红层层洇染的色彩厚重的工笔画,那么薛城老街,则是一幅由中国古墨或泼或染的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回国道步行约摸半小时,循茶马古道进去百米,老街的风景,像极了一座古城的底片,它以清一色的明清建筑次第出现。这条经过了千年脚板搓来揉去的麻石街,脚板搓来搓去,就搓出了今天古董一般的光泽。走在上面,高跟鞋会发出与任何街道不一样的脆响。尽管因引水需要,这里从街头到街尾,都在铺架涵管,路,留给人行的路,显得蜿蜒逼仄,但古街的韵致是幽深的,又是鲜活的。老乡说,今年的“五一”节,完成引水等配套建设的老街,将以更美的韵致展现在游人面前。
一路上,我们看到,除了一些有名的古藏羌寨在恢复重建外,一些历史民族村落的风貌改造工程均按照藏羌文化风格在抓紧施工,一座座崭新的藏羌村落,已在河坝上显现。我们还看到,县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奇异山水已构成理县无数处具有神奇色彩的自然景观,居住在这里的藏羌民族,他们古老深厚的藏羌文化,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大灾之后,湖南援建队投入3.6亿元,专门用于甘堡古寨的重建、桃坪羌寨的拓展,用于薛城、米亚罗、古尔沟、杂谷脑等中心城镇的风貌改造整体完善,用于抢救、保护、挖掘和传承理县藏、羌历史文化,这不仅是灾后民居重建的需要,还是尊重历史,守护历史,挖掘历史、重现历史的需要。重建一条历史画廊,让藏、羌同胞与他们的民居在历史画廊中重现,这是重建者的责任,也是重建者的智慧和胆略,更是重建者非凡的文化气魄。
县城驻地杂谷脑,名存七个朝代,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到达的时间,已是傍晚时分。从杂谷脑镇中心走过,融民俗博物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场馆为一体的文体中心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处于青藏高原与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的理县,属藏、羌、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幅员面积4318平方公里,辖4镇3乡,5个居委会,81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5万人。东邻汶川,西连小金、马尔康,北依茂县、黑水、红原,县境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78.2公里,地跨岷江上游支流杂谷脑河两岸。早在新石器时代杂谷脑河畔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从远古跋涉到今天,这里的藏、羌民族不但完整保存和延续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生产方式,而且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誉为天然民族博物馆和藏、羌民族文化风情走廊。而“5.12”地震的袭击,不仅使藏羌同胞几辈子居住的民居毁于一旦,而且使理县藏羌文化遗迹遭受致命打击。好在两年援建过去,有湖南援建者对保护、挖掘理县藏羌历史文化投入的战略眼光,有已经崛起或正在崛起的高山峡谷中风格各异的仿古建筑群,有那些身着鲜亮民族服饰和谐相守在自然山水间乐事农耕的淳朴藏羌人民,有理县独特的藏、羌、回、汉族四分天下这一独特的地域格局,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震后的四川国际旅游中蔚为大观的旅游风景区之一。
旅游,必将成为理县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支柱产业。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