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到延安去!”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7:3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69年前的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总结讲话时强调,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他希望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整风运动,克服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缺点,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欢迎的优秀作品。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边区文学艺术实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小二黑结婚》《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一批文艺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红色经典”。
  今天在上海多伦路201弄2号(原窦乐安路233号),还保存着一栋建于1924年的英式别墅建筑,每天约有百名中外游客来此参观。这里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左联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进步文学组织,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一批左翼文学青年,一部分在对敌斗争中壮烈牺牲,还有一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相继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左联女作家丁玲是最早抵达陕北的著名文化人士之一,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亲历者。左联会址纪念馆至今仍陈列着丁玲与胡也频结婚时丁玲母亲赠送给他们的彩绘茶具,丁玲晚年使用过的竹椅、茶几及沙发等。
  2010年左联成立80周年之际,丁玲与胡也频之子蒋祖林撰文回忆:“七岁那年外祖母(丁玲的母亲)告诉我,父亲是被国民党杀害的,我知道母亲是一个有名的共产党作家……我愿意去延安,因为母亲在那里,我也知道那里的人在志向上是同父亲一道的。”
  在当时,“到延安去”已成为进步文学青年勇于投身革命洪流的一个代名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说,丁玲在上海参加左联时,开始逐步从突出个人“小我”向追求有政治信仰的文艺创作转变,她深入工厂、码头,了解工人疾苦,教导他们识字,并从中获取创作灵感。到延安以后,受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她的创作更侧重于贴近边区社会的现实生活,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的,真实反映了当时解放区的土改状况。
  王周生分析,“为劳苦大众而创作”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精神。就这一点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艺创作方法从左联时期到延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贯穿于党的文艺创作观之中。《讲话》精神对于今天的文艺创作而言,特别是文学如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文艺大众化”曾是鲁迅、郭沫若等在左联时期所倡导的理念,今天在左联会址纪念馆陈列的展品中就有当年左联用于开展基层宣传的《方言时事新唱本》。
  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左翼文学研究学者王锡荣认为,左联精神中“关注当代”“走民间路线”的理念和方法,在后来的中国革命文学创作中被继承了下来,在延安时期得到了明确阐释和进一步的实践。
  左联盟员周文是从上海到延安的进步文艺工作者之一。据周文之女周七康回忆,父亲一生秉持“文艺大众化”的理念,到延安后,担任大众读物社社长,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还创办了《边区群众报》,深入基层,倾听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吸收地方文学营养。在当时,报刊的栏目设计、语言运用等,都力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让不识字的人能听得明白,让识字的人能看得懂。
  受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周文于1942年秋,把大众化的办报理念带到了晋绥边区,在他的主导下,边区《抗战日报》上连载了马烽、西戎等人撰写的众多英模事迹,取名为《吕梁英雄传》,当时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延安文艺事业的发展,也是对左联精神的发扬和传承。”同样是从上海到延安,左联盟员刘御走上了诗歌革命之路。刘御之子刘文春回忆,父亲到延安后,积极推动诗朗诵成为当地的新文艺形式,还参与成立了延安的诗歌团体“战歌社”。
  王周生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在抗战的复杂背景下形成并发表的,69年过去了,根据今天文艺创作的现实背景,重新感悟当年《讲话》的精神,值得文艺工作者思考的是“文艺创作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文艺创作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