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覃垕起义的内幕

更新时间:2018-03-19 13:52:22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走投无路
  元末明初的大庸卫,还是一个多灾多难的“蛮夷”之地,也是一个严重动乱、群雄对峙之处。万历《慈利县志》载:“其地少水田,刀耕火种,冬则毁草莱、事田猎……蛮性,瞳眦则挺剑,喑鸣则弯弓。蟠穴险阻, 历世煽乱。”所谓“历世煽乱”,实际上是历代爆发过一次又一次的起义。仅仅东汉时代,就曾发生过相单程、覃儿健等十余次暴动。
  在忽必烈死后四十年间,元蒙内部夺权斗争十分激烈,轮换九个皇帝都很贪婪腐败,王公大臣,地方官吏兼并土地穷凶极恶。“是时,天下承平日久,法度宽纵,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加以历年水旱灾害频仍,民族压迫残酷,因而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明史《湖广土司》云:“陈友谅据湖湘间,瞰以利,资其兵为用,诸苗亦为之尽力,有乞兵旁寨,为之驱使者,友谅以此益肆。”所谓“瞰以利”,有的说成“待酋长以酒肉”,有的说成“任其检刮”,因而所向无敌。其实不然。因酒肉之飨,“检刮”之利,只能十天半月起作用,十年八年则未必能行。
  石门《覃氏族谱》有一篇序言,谈到这时期本境起义农民与地主武装之间对土地的激烈争夺。序云“岁壬辰(13 5 2年)陈友谅乱:贼匪蜂起,添顺(覃添顺系施州羁縻元帅覃仕魁之孙,这时已从淡水麻寮扩张到渫水)且战且守,率义兵以护疆土”。
  当时本境土家族先民及各兄弟民族,面临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必将展开反反复复的反征服反压迫的战争。从元末到明初,农民起义前赴后继。朱元璋在“江南名士”刘基等人的辅佐下,打垮了陈友谅的主力,接着又攻下其子陈理驻守的武昌。这时,朱元璋队伍一方面在武昌表现了相当严格的军纪,一方面在江汉平原和庭湖沿岸“宽乡”实行了“计口授田”,因而湖南各郡“望风归附”。原慈利土官覃垕也率众投诚,并被任命为慈利安抚使,旋改为“湖广理问”。但是,朱元璋在客观条件制约及谋士们影响下,锐意于“帝王之业”,首先宣布恢复土地私人占有制,接着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又采取一系列严峻的政策措施,对广大农民尤其是对陈友谅“汉”政权下的山区少数民族,构成了种种煎逼,威胁后者起码的生存权利。..
  一是强迫退田:武昌陈理投降后,东进讨伐张仕诚之前,1364年朱元璋公布了讨张檄文:“旧有田产房宅,仍前为主,依额纳粮,以供军储,余无科取……如有千百相聚,旅拒王师者,即当移兵剿灭 。”这种政策的性质十分明显,不仅适用于即将讨伐的张区,而且更加适用于已经被战败的陈区。但朱元璋还唯恐富户们不相信,于洪武三年三月,召集全国各郡县富人进京,面谕云:“今朕为尔主,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贫者得以全其身。”
  二是山区实行清乡:当朱元璋攻克武昌后,对陈友谅余部实行清剿。他在给巡按各地左相国徐达的敕谕上说:“今武昌既平,湖南列郡相欺附。然其间多陈氏部曲观望自疑,亦有山寨遗孽,凭持险阻,聚众殃民……当抚辑招徕,俾各安生业。或有持险为盗者,即以兵除之。”这里所谓“山寨遗孽”,就是曾经热烈支持过陈友谅的余部一少数民族,即所谓“蛮夷”。尽管朱元璋在明初曾取得某些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成就,但是用汉、唐一度起过主导作用的“民族融合”政策的观点看来,他跟许多封建帝王一样,. 仍是坚持民族歧视与征服政策的。对“蛮夷”,朱元璋一贯歧视,主张剿抚兼施,“不与同中国”。他曾说:“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必使其“畏威怀德” 才是“驭蛮之道”。
  同时,朱元璋还加重了“贡物”的掠夺。《续文献通考·土贡考》云:“明初,令天下贡所有,以为常额,珍奇不与焉。其中官(以下)竞尚贡献,以采办为名,而诛求发运,其弊且不可胜言矣。”洪武二年起,同时修复南京,需要栋梁很多。据《岳州府志》说,当年慈利茅岗地区主要贡品是一种叫做“香楠”的大木。不难设想“诛求发运”自丛林出溪谷涉河滩,经江海运送宫殿栋梁,该给人民带来多重的徭役!
  除了上述种种煎逼,又遇连续两年自然灾害,洪武二年、三年湖广夏旱,原先已经放弃了的山田坡地,一时不能垦复,将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奋起反抗
  公元1370年五月(洪武三年四月),覃垕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当时,朱元璋在建国初期,更大的军事目标是剪除四川明升的“夏”政权,以为征讨覃垕为首的山民暴动,不须下大力气,也无功“利”可“逐”。这时杨璟已当了封疆大吏,在“蛮夷”边缘设立卫所,边军要屯田,官吏要职田,同时前几年朱元璋严厉指责“屯田成就不如康茂才者,为懒惰无能(大意)”言犹在耳,于是辟土开垦为兴国之本的“地利说”占了上风,决心穷追覃垕起义军,“逐利轻进”。
  第一战场。《湖南通志·地理志》:覃垕城,在慈利县西观嘉渚,即今永安渡。《明实录》载:“初,景兵攻覃垕寨,贼众下山迎敌,官兵击败之。”
  第二战场,百丈峡之战。百丈峡,位于今武陵源景区,地势十分险要。当时官兵的先锋,是添平千户, 即“武德将军”覃添顺。 据说他“膂力过人, 多智算,颇谙兵机及舆图险要,(从征覃垕)连战至永定,遇逆田大,大战于百丈峡,擒之”。
  第三战场,桥头肖家峪之战。据当地老人说他年轻时在肖家峪开荒,曾发现一个“万人坑”,坑中骨骸成堆,世代相传是明代覃垕造反的战争遗迹。
  第四战场,温阳关茅岗寨之战。《明实录》载:“ 璟兵……乘势追至半山,山势陡峻。视其寨;三面岩险而下俯江水,一面有路,仅通一人,官军不可上,乃回驻山下,而贼亦恃险阻自守。未几,以三千人下山挑战,璟军又击败之,贼复遁入山,璟遂以兵逼之。”
经过数次激战,还能“以三千人下山挑战”,其后备力量一定可观。按朱元璋统军用兵原则,通常掌握“五比一”的优势,联系尔后周德兴、曹良臣两军夹攻的事实,推算覃垕起义军人数,约在一万五至两万人之间。而洪武初全慈利人口仅三万余人,可见发动面之广,势必涉及附近各县,亦可见千百年形成的部落感情之深……
  覃垕被包围之后,还轻松地派人作“黄盖式”的诈降,教“私塾”出身的杨璟派部将黄永谦去谈判,被覃垕抓去,成了“活舌头”,进一步摸清了官军兵骄粮缺的虚实,拒守不下。于是,杨璟着急起来,向朱元璋请求速运军粮,这便激怒了朱元璋,下谕骂道:“尔违吾言而妄动,不能平贼,既已失矣,又中其诡计。陷尔之部将,尔之智谋何在?!”同时派参议戴德领兵援助杨璟,可是力攻不克。朱元璋恼怒之余,改派江夏侯周德兴为征南将军,接替杨璟,再攻覃垕及茅岗……诸峒蛮。而且命令潭州(今长沙)、常德等卫官兵听周德兴调遣。洪武四年春,周德兴一面包围茅岗寨,一面建筑大庸卫城。可是覃垕避其锐气,不去决战。“朝廷有千军万马,我有千山万”,让周德兴无可奈何。
  《明实录》云:“洪武四年四月戊子,中山侯汤和师克归州李逢峰火山寨,分遣南雄侯赵庸,宣宁侯曹良臣帅兵取桑植(司)容美。及会江夏侯周德兴,合攻茅岗覃垕:平之。”怎样“平之”?,《明史》没有提供细节。但《澧州志林》作了补充:“四年,江夏侯周德兴继讨(覃垕),用奇兵破其栅,乃进兵直捣温阳关,堡大溃不复出,德兴留在大庸招安余党……”什么“奇兵”?据慈利《朱氏族谱·朱思济传》云:“思济,覃垕婿也。……德兴檄思济为前锋,设计诱覃垕出关,一鼓俘之。”后来朱思济被明王朝封为“谷用元帅”。
  覃垕被俘地点有三说:一在大庸所拿坪,有民间谚语为证,“大庸十八坪,坪坪出很人……反手抓背是后坪,鸡笼旁边是鸭坪,扯扯拉拉是宋(送)坪,捉拿覃垕是拿坪。”二是在温塘以东龙伏关,有温塘镇的民间传闻为证。三是在慈利灭亲垭,有慈利朱氏家谱为证。传说纷纭,莫衷一是。
覃垕落入官兵之手,被押解南京。相传,覃垕被朱元璋凌迟处死时,忽然从他身上飞出九条金龙,霎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朱元璋被吓得跌下宝座,连忙爬起来祷告上苍,下令将覃垕皮晒干做成覃垕偶像,让他每年坐三天帝位。后来,湘西地区的土家族人民把六月初六定为覃垕的忌日,以后每年这一天大家晒棉衣皮袄,让蛀虫死去,以此悼念覃垕的英灵。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