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古庙夜歌

更新时间:2018-03-19 12:35:27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1980年腊月,张家界林场北风漫卷,雪花飘飘。我邀约友人大钰去朝天观考察。临行,刘开林场长给我俩各发了一个军用水壶,口袋内装了几个高粱粑粑,又委派看山员龚宝财带路。刚到去“夫妻岩”的路上,一个林工气喘嘘嘘地追上来,说场里来了几个“首长”,场长要龚宝财立即赶回去给他们“带路”。场长还吩咐把我俩也带回去,说隆冬腊月正是山里野兽伤人的季节。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未能动摇我的决心。我俩终于登上了朝天观。人到山顶我为峰。千百座石柱哗啦啦臣伏足下,东南方的天门山,则如漂浮在云海中的巨舰。这是很让人激动的景象,你会忘形地大叫大喊一阵子,还要辅之以夸张的形体动作。
这是一片废墟。荒茅树丛中,可见残垣断壁、门碑刻。我发现那一块块巨大的石条居然不是直线条的!难道大火能让石头变形?石砌外墙为夹层,夹层空间可以行走。这是“热水瓶胆”的保温原理。亏前人想得出来。经实地丈量,庙宇总面积约1900余平方米,规模为三进两殿20余间。我俩在荒茅中钻来钻去,大大小小的碑刻数到42块。这一发现让我兴奋不已,于是立即决定全部抄录!
从碑文中,我捕捉到关于此庙历史渊源的一些信息,比如:“山以朝天名,意取乎仰容昊天也”;“朝天观,建自汉唐,重新于乾隆已亥岁”;“朝天观,庵建绝崖之顶,殿倚峭壁之巅,云环三姊之峰,秀挹天门,云山飘缈,形临碧落”……乾隆年间,有山民李国玉、李国玺在独岭耕地,获真武铜像,供奉于朝天观,自此,“钟声悠远,香火不绝”……
就在我埋头抄碑时,大钰惊叫一声:“都到五点半了!”我一下愣了!离天黑只有半个钟头,回林场已无可能。我当机立断:马上找柴火,准备在古庙过夜!好在庙前有一条宽阔的防火大道,挖出的树蔸遍地可寻。凭着30郎当岁的力气,我俩一口气背了上百个树蔸。此时,天已漆黑,我俩就背靠一堵石墙,点燃树蔸,直到此刻,我们才发现搁在碑头上的食物不知被谁偷吃了,这无疑给古庙蒙上了几分杀机。随着长夜深深,我们意识到掠过石墙的山呼海啸,与周边窥伺着的野兽咆哮声交织成一种无法驱逐的恐怖。庙的北墙头,据说有个无底的穴,吞云吐雾中,常有蟒蛇出,偷吃供果斋饭,乃至伤及香客,为此,僧人特铸了一口铁锅盖住口。我不时盯着那个方向,担心蟒蛇破锅而出。我说我们唱歌吧。于是就从儿童时代的《放牛歌》唱起,一直把从小学到进入社会所学的歌全部搜出来唱!而且,还周而复始地唱!有时歌唱完了,干脆就打吆喝,干嚎。其实,我们的歌声、吆喝声在发威的北风中显得十分弱小,说白了是以歌壮胆。树蔸一个接一个地丢向火堆,熊熊火光映红了一方夜空。如此折腾到东方既白,我俩才稍宽心地靠在墙上打一会盹。待雪止日出,我俩才顺着防火道下到十八山村一农家讨口饭吃。当叩开柴门之初,屋主见两张熏得焦黑的脸,竟吓得倒退三步!
在2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我常告诫我的弟子们:能“写文章”的作家汗牛充栋,但真正“做学问”的作家却是凤毛麟角。“学问”从哪里来?我的体会是:它不独来自书本,更多来自荒野破庙残坟,来自民间草根文学,来自远古地名信息,来自地方野史谱书……
.[下期预告:涵管遇险]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