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课堂教学组织的理想状态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2:58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课堂教学场景一:
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长方体的认识》。首先,从观察鼓掌能不能发出响亮的声音中抓住“相交”和“相对”两个概念。然后,学生们人手一个长方体,各自在相交和相对两个概念的指导下进行观察,认识长方体的棱(十二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顶点(八个顶点,三条棱相交得到一个顶点)和面(六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接着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在全班交流共享各小组的学习成果。
课堂教学场景二:
张家界市名优教师李东海执教《圆的初步认识》。学生们人手一个纸圆片,各自对折一次,观察折痕,换个地方再对折一次,观察折痕与第一次的折痕的长短,观察两条折痕的交点,从而学习圆的直径、圆心、半径。
两个教学场景的共同点:没有一个人闲着!换句话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去了。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课堂教学中,百分之百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是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为了使百分之百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知识生长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选择知识生长点,创设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促使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任务驱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观察与操作,感知陈述性知识;让学生参与表达,强化认知表象;让学生参与知识整理,学会概括与归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把握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参与知识应用,学会演绎,明确知识的应用范围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切入点的选择方法,理顺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
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参与猜想假设,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可能与一定之间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作出各种猜想与假设,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参与合作讨论,解决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对收集整理的资料的种种组合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经验,收获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积累,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讨论中把握认识的真谛。
让学生参与交流共享,又一次体验“冲突”与“平衡”的关系,使学生获得真理应是经得起考验的感悟。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方法与经验,弥补自己认识方法的不足;在交流中努力对自己的认识作出解释,学习说服他人的方式和方法;在交流中使自己的认识与他人的认识之间的冲突趋向平衡,寻求共识,实现共享。
............................. (作者系张家界市一中教师)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