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学会质疑———深入学习的法宝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4:43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一天,一个11岁的小女孩来到养蜂场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扇动,却仍然嗡嗡地叫个不停。想起教科书上和《十万个为什么》上关于蜜蜂等昆虫发声的原理,她不由得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书上说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震动,每秒达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可现在蜜蜂的翅膀已经停止振动却仍然嗡嗡叫个不停,这声音到底是哪里来的呢?她问老师,老师说书上说的怎么会错呢?
于是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她干脆用剪刀剪去它的双翅,蜜蜂仍然嗡嗡直叫。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每次用去48只蜜蜂,结果和教科书的结论大相径庭。为了探求蜜蜂发声的秘密,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的根部发现了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小黑点,蜜蜂鸣叫时,小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结果蜜蜂飞来飞去,居然没有一点声音……一年以后,这个12岁的小女孩撰写了一篇科学论文《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并在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奇科普专项奖。她,就是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6年级的学生聂利。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会破坏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因为普朗克没有对牛顿理论进行大胆的质疑,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假设。但是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质疑,大胆突破,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突破了牛顿理论的束缚,创立了震惊世界的光量子理论和相对论。
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学会质疑,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在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就应该鼓励学生学会质疑。
好问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求知欲的表现。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课堂上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首先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比如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教学时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作者系张家界市一中教师)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