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资讯

中暑的原因

更新时间:2017-12-09 12:56:08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人体的热量源自于新陈代谢,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方式散热,正常人通过自我调节,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正常体温均保持在36℃至37℃之间。当外界气温高于35℃时,人体余热的三分之二要通过出汗蒸发的途径实现散热。在气温为35℃以上、相对湿度为60%的高气温高湿度环境中,人体出汗虽多,但蒸发散热反而减少,随着体内积存的热量增加,如果人体承受酷热超出一定的范围,体温调节中枢就会发生功能障碍,出现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就会发生中暑。

中暑的分类
  中暑起病急骤,有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之分。
  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患者出现有头痛、头晕、多汗、口渴、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烦躁、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酸发麻无力、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等症状。如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或清凉、含盐饮料,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
  轻症中暑:若此时患者不能脱离高温环境,除头晕、口渴外,体温一般在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大汗淋漓、精神差等表现,或出现四肢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心率增快以及血压下降等症状。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患者多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出现昏迷、抽搐或谵妄(由于里热过盛或痰火内扰等原因,以致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有错觉幻觉、情绪失常,或有兴奋激动等症状),皮肤干燥灼热而绯红,出汗停止,呼吸急促,体温常在40℃以上。如不及时抢救,将会危及生命。
  重度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
  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之后,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导致的使血液中的氯化钠浓度急速降低。这类中暑发生时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突然出现阵发性、痉挛性的疼痛。
  热衰竭:其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有头晕、头痛、口渴、心慌、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等症状,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如果人们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人体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致使头部温度增加,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但体温不一定会升高。
  热射病: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出现昏迷,伴四肢抽搐的现象。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易发生中暑的七类人群
  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比较多,尤其是未满月的小宝宝,皮肤下具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不利于散热。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衰退,也容易形成肌体散热不畅。
  心血管病患者:高温会使人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在体内,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从尿中大量丢失,易引起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心血管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使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患者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而中暑。
  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高温作业工人、户外运动者等,也是易中暑的高危人群之一。

中暑的急救方法
  人体中暑以后的主要处理措施就是降温治疗。
  将患者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使患者仰面平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风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加速空气流通以尽快散热。
  用冷水湿毛巾冷敷患者头部、颈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也可用冰敷于额头、颈、腋下、腹股沟等有大血管分布处,或用45%酒精擦浴。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但应注意由于小儿的耐受能力不强,则不能用冰水或冰块外敷。
  意识清醒的患者或经过降温治疗后清醒的患者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等中成药解暑。
  若患者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迅速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
怎样预防中暑?
  防晒:平素有慢性疾病的人,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在三伏天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在10:00~16:00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左右。出行时应躲避烈日,做好防晒措施。
  清淡饮食:多吃西红柿、青菜、丝瓜、苦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鸭肉、豆制品等。少吃肥腻煎炸食品,经常服用冬瓜排骨汤、绿豆海带汤、荷叶粥等。
  及时补充水分:多饮白开水或淡盐水,也可饮鲜榨水果汁、酸牛奶、茶水等。多食含水量较高的时令蔬菜:生菜、黄瓜、西红柿,新鲜水果:桃子、杏、西瓜、香瓜等。出汗过多,体内盐分流失,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衡,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补充体内的盐分。
  保证充足睡眠:夏天昼长夜短,气温偏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预防中暑。

家中常备防暑中成药
  中医认为,暑湿之气是夏季的主气。暑气可导致热病,使人体伤津耗气。暑气与湿气又常合在一起共同致病,使病邪不易祛除,从而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不妨在家中常备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化湿的中成药,具体如下:
  风油精, 由薄荷脑、桉叶油、丁香粉、樟脑、香油精等组成,具有提神醒脑、驱蚊止痒的功效。出门前往人中(鼻下正中)、太阳(眉梢与目外眦延长线之交点)、印堂(眉间)等穴位上擦几滴风油精,对预防中暑有一定的作用。但孕妇、产妇、新生儿禁用,3岁以下儿童应慎用。
  清凉油, 由薄荷脑、薄荷油、樟脑油、樟脑、桉油、丁香油、桂皮油、氨水等组成,具有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活血消肿、止痒止痛的功用。用于感冒头痛,中暑,晕车,蚊虫蜇咬等,中暑后常涂于双侧太阳穴,要防止粘涂眼睛,孕妇和婴幼儿禁用。
  人丹 ,由砂仁、八角茴香、儿茶、冰片、薄荷脑、樟脑、龙脑、胡椒、肉桂、丁香、木香、甘草等组成,具有驱风健胃作用。用于轻度中暑及积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晕船晕车等症状,孕妇和婴幼儿禁用。
  十滴水 ,由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等组成,有芳香开窍、驱风温胃健胃的功效,当暑热之邪侵入人体后,上蒸清窍,有头晕或头痛症状;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服十滴水2-5毫升治疗。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不宜多服,病情好转就要立刻停用,孕妇禁服。
   (作者单位: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