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一个基层文化院团的“起死回生”之路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2:20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演职人员年龄老化、运行接近瘫痪,改革前,福建省三明市歌舞团面临着基层文艺院团遇到的普遍问题。“要想活下去,只能走改革的道路。”2008年,新任掌门人童桂贤带领三明市歌舞团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成立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展多元文化经营,成功走出一条“渐进式”文化体制改革之路。

“缺人、缺钱”逼出院团人事制度改革
    “54名编制内团员,只有8人能上台,而且都是30多岁的大龄演员。”三明市歌舞团团长童桂贤说,歌舞团是市文化局所属的财政核补事业单位,一线演员长期无法交流更新,演出基本靠请临时演员承担。
    歌舞团缺少体制外“造血”机制。“政府仅负责编制内人员80%的工资,行政办公费、社保费等都要靠自身创收,一年歌舞团才演出十几场,营业收入最高不足30万元。”童桂贤说,“改革前歌舞团拖欠了员工400多万元的社保费,行政办公等各项经费也严重不足,事业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2008年,童桂贤经过一年准备对三明市歌舞团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人事制度改革。首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明市财政核拨400多万元补交了拖欠的社保费,并将市歌舞团今后每年需缴纳的基本养老金约23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对原团内8位年龄偏大,已不能从事一线演出工作的人员进行分流,对本人愿意辞职及自谋职业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相当于本人6年基本工资的辞职补助费,人事关系转入市人才交流中心托管。
    随后,三明市歌舞团将54个岗位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竞聘,对竞聘上岗的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与单位签订3-6年聘用合同。通过参与竞聘,让竞聘演职员工对自己重新定位,从原来“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立演艺公司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009年,三明市歌舞团成立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据童桂贤介绍,公司与三明市歌舞团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公司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开展演艺、庆典、礼仪、户外广告、会展设计、制作安装等多元文化服务。
    童桂贤说,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实行“一团两制”。对原事业编制的人员,身份和养老保险待遇不变,在歌舞团岗位上的,根据业务水平分档,和工作量挂钩进行考核,到三歌工作的则按照工作业绩考核。新招聘人员到三歌工作,为合同制员工。
    改革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原来的器乐演员褚迪建现在是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业务骨干。“工资拿惯了,突然按业绩领钱,刚开始有一些抵触情绪,甚至吵架,后来慢慢就适应了,拿的钱比以前更多了。” 他说。
    童桂贤介绍说,三明市歌舞团以经营公司来辅助艺术生产,将三歌经营收入贴补至外聘一线演员的工资及社保五金。
    改革激发了三明市歌舞团的发展活力,收入逐年增加。2006年不足30万元,到2010年已突破458万元,2009年,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福建省文化厅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渐进式”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
    “三明市歌舞团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了以‘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来达到解放文化生产力的目的。”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认为,三明市歌舞团的改革成功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两大难题,在各地国有院团改革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具有典型意义。
    甘满堂说,文化体制改革如果“一刀切”的话会面临很大的阻力。对文艺院团的员工,改革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既有许多现实的问题,也涉及他们的情感,转变观念有一个过程。
    童桂贤说,虽然改革在身份、养老保险方面对“老人”有保障,但在工作上完全是按照企业化运作,达到了激发员工活力的目的。
    专家认为,文化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但不应是“甩包袱”,改革要成功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很多文艺院团都面临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政府要加大投入,协助解决这些问题,让院团在改革中“轻装上阵”。同时,政府部门应给予基层文艺院团资金、设备、人才、政策、演出阵地等方面的扶持,文艺院团才能做大做强,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阵地的作用。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