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曾国藩和左宗棠

更新时间:2018-03-19 13:50:11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岁十二月初三日戌时,永定区天门山下木讷里刘家山边的刘家大屋里,一个男孩出世了。这个男孩“幼负奇气,习骑射,臂力过人,目炯炯如电。年十七,补武生。咸丰丁已又中武举”。这个男孩就是刘明灯。
19岁就中了武举的刘明灯,从此踏上了求取功名之路。
.初识曾国藩和左宗棠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自称天王,宣布建立“太平天国”。1861年,太平天国起义军石达开部抵达湖北来凤及湖南龙山茨岩塘一带,企图东趋常德永定知县率兵防堵于槟榔坪一带。同时,曾国藩、左宗棠大力招募乡勇,作为武举的刘明灯便投效在左宗棠部下。其时,左宗棠“居骆文忠幕府”,对刘明灯“一见奇其才”。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湖南人,刘明灯也是湖南人。不知是不是老乡的缘故,他们日后对刘明灯格外关照。
从有限的文献考证,刘明灯的千总职务是曾国藩上的奏折得到的。因为在清代,并不是所有官员都可以向皇帝上奏折的,它有职责和级别的限制。清代规定,中央各部院的堂官,地方上的文职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武职将军、都统、提督有权上奏,其他人员向皇帝通信息,只有请够资格的人代为呈递了。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二日,曾国藩向皇上递上了《酌保左宗棠一军出力员弁折》:“兹据左宗棠具咨请奏前来,臣悉心酌核,……武举刘明灯,请以千总归湖南遇缺即补,并赏加守备衔。……吁恳皇上恩施。”四月十七日皇上就同意了曾国藩的奏请。“谕曾国藩奏开单请奖一折。……武举刘明灯,着以千总归湖南遇缺即补,并赏加守备衔。……钦此。”应该说,刘明灯运气真好,不光是很顺利解决了待遇。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曾国藩又向皇上递交了奏折,说“谨将左宗棠一军乐平大捷及击退建德、德兴等县股匪出力员弁,并案汇开清单,恭呈御览。……守备衔千总刘明灯,请以都司尽先推补,并赏赐换花翎。”
同治元年闰八月十六日,左宗棠亲自向皇上递交奏折“臣饬拟保参将都司刘明灯赉赴衢州府城”。得到了皇上的明确答复:“知道了。”钦此。同治三年三月十三日,左宗棠上了《克复武康德清石门三县折》:“……副将刘明灯等马步七营,出孝丰、武康之间,截剿窜贼。……烧贼营一座,贼馆数处,群贼惊抚达旦。……副将刘明灯,请交军机处记名,遇有闽浙总兵缺出,请旨简放。”三月二十六日,皇上明确答复“准其由左宗棠存记汇案得奖”。钦此。不知道什么原因,左宗棠对刘明灯这个晚辈硬是格外关心,只要他有了战绩,都要上奏。在左宗棠奏折中,有62封奏折叙述了刘明灯的战绩。
同治三年八月十六日,左宗棠又递了《截剿窜贼,大获胜仗》的折子,八月二十四日,皇上“谕左宗棠……记名总兵刘明灯赏加提督衔。钦此。”
同治四年四月十一日,“现饬新授福宁镇总兵刘明灯,取道省城由兴泉以赴安溪边界,相机进剿。”同治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左宗棠呈上了一篇长达千字的奏折,对刘明灯的战绩进行了细述。“福建福宁镇总兵刘明灯冒雨进扎西洋市。……斩杀尾贼数百名……生擒五百余名。”“刘明灯等因将士夜半出队,穷追竟日,饥疲特甚。”于是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三日,皇上“谕奖刘明灯,着赏给斐凌阿巴图鲁名号”。
在左宗棠的眼中,刘明灯不仅是一位忠臣,而且是一个孝子。同治五年正月二十日,左宗棠专门向皇上呈递奏折,说“福建福宁镇总兵刘明灯,由武举于咸丰十年从臣讨贼,转战五省,无役不从,六载驰驱,思亲倍切。且其祖母年逾九十,近复衰病侵寻,请假暂回湖南永定县籍省视”。“臣惟采薇杕杜,古之劳还率还役者,曲尽人情,至今讽咏遗编,犹余忾慕。兹当余孽殄除,东南戡定之时,谨体皇上孝治天下之心,各如所请。请假四月,回籍省亲省墓,再赴福宁镇。伏乞圣鉴。谨奏。”
同治五年十月初五日,左宗棠根据台湾局势,又为正在休探亲假的刘明灯上了一份专门的《调补台湾镇总兵折》。“臣维台湾地险民庞,易乱难治,镇道之选,实难其人。……惟简放福宁镇总兵,斐凌阿巴图鲁刘明灯,由湖南武举随臣讨贼,积功洊擢今职。其人谋勇兼资,廉干而善拊循,朴质而通方略,可望成一名将。以之调补台湾镇总兵,并带所部楚军新左营弁勇赴任,必期称职。惟该员系实缺总兵,应请陛见。且自简放福宁镇缺后,即随征闽粤。嗣因粤东军务速竣,回籍省亲,尚未到位。兹始销假前来,而台镇亟需整理。仰恳天恩,俯念海疆要缺需才甚急,允以该员调补台湾镇总兵,暂缓陛见,先赴新任”。十月二十四日,皇上同意了左宗棠的推荐。“着准其以福宁镇总兵刘明灯调补,即着先赴新任,暂缓来京陛见。钦此。”
.老乡之交淡如水
刘明灯得到了老乡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提携,也没有辜负他们的厚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戎马半生,南北转战,概括起来,为朝廷做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镇守台湾等几件事情。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最令刘明灯骄傲的应该是捉洪秀全的儿子洪幼天王和擒砍康王汪海洋。
1864年5月30日,52岁的洪秀全归西,他16岁的儿子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轰”的一声,炸药炸开了天京城墙,天京城破。城破之后,曾老九的吉字营忙于打劫财富,让幼天王带着一班天国主要将领逃出城外。此事成为朝野各方攻击曾老九的主要口实,也成了曾老九的一块心病。但吉字营以外的湘军、楚军、淮军及绿营,八旗等对此却欣喜异常,好比一个宝贝从城内流失出来,谁获得谁将得重赏发大财。这个好事,偏让刘明灯遇上了。
据忠王李秀成招供,天京城破,幼天王洪天贵福骑着忠王李秀成的马,趁天黑逃出。可怜这个幼天王,年纪虽有十六七,但从小长在天王府,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也没有丝毫的生活自理能力。刘明灯在歙县的胜仗中,意外发现了李秀成的干儿子二殿下李土贵。李土贵招供了幼天王的行踪,幼天王留着剪齐的至肩长发,由湖州逃到广德,再经宁国逃到歙县。九月初九夜,幼天王被捉。先将幼天王送到席宝田那里,席宝田见后大喜,预备送到北京去请功。后来有人跟席宝田说:“大人先别急着去请功,搞不好功没搞到,反招来麻烦!曾国藩先前已经上奏朝廷,说洪氏无遗类,大人说自己捉到了洪天贵福,曾大人岂不是没有面子了?还不如偷偷把这个小孩放了。”席宝田听后默默不语,但也不敢私自放了,最后把洪天贵福送到沈宝祯军中,沈宝祯便将洪天贵福处死了。
同治三年九月初六日,同治三年九月十五日,左宗棠两次向皇上递了奏折:“据提督衔总兵刘明灯禀称:八月十六日在歙南建口大捷,生擒各贼,内复搜出忠逆之子伪二殿下李土贵。”“洪幼逆、李远继等由江、闽边界山径偷越,余党计不过三四千人。”“总兵刘明灯……分路蹑踪紧追。……此浙军出境追剿迭获胜仗之实在情形也。”同治三年十月初六日,曾国藩也知道了此事,给他弟弟曾国沅写了一封家书。“沅弟左右:昨日接席宝田言玕王事、左季高奏片言幼主事。”
刘明灯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打得最苦的应该是围剿康王汪海洋。康王汪海洋最初是石达开的部下。后来石达开入广西云贵,大家多有抱怨。石达开见军心欲乱,便在营前立红白二旗,说:“大家跟随我万里跋涉,路途辛苦,但只要到了四川,大家就有好日子过了。如果愿意入川的,站在红旗下;想回江南的,立到白旗下。”出乎石达开意料的是,大部分人居然跑到白旗下。于是,汪海洋拔下了白旗大声喝道:“跟我走!”康王汪海洋带着这十万多人,一直战到幼天王这个太平天国旗杆倒下。查左宗棠奏折,有95封上奏了追剿康王汪海洋的战事。《刘氏族谱·简青公墓表》也细载了剿贼经过。“逆首汪海洋,踞青林堰为巢。地势险固,君欲捣其巢,贼自林中突出,君匹马奔北,乃抽刀砍贼。”“我今即永逝,一语贻后贤;天国祚虽断,复生待他年。”民间传闻,汪海洋死都不服刘明灯,曾扬言死后还要复仇。
同治五年十月,刘明灯奉旨赴台湾就任。同治六年,左宗棠给刘明灯的搭档吴大廷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政声大著,民俗不变,远人安之,贤者之效可睹。”“简青可望成一名将,弟早言之。今与贤者共事,相得益彰。剔陋规,严军政,治土匪。恐数十年无此镇台。”
刘明灯坐镇台湾后,正在陕甘平乱的左宗棠,给刘明灯写了一封756字的信。“专弁来,得展四月杪惠书。……阁下治匪则成效可稽,奸究肃清,商方派无扰;治军则声威素著,内隙既泯,外侮亦消;而操守清严,又有剔除陋规,是为佐证。”在左宗棠现存的家书中,有34封信中谈到了刘明灯。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带着“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的遗憾病逝。有长联誉赞他“为国家寄托之臣,内修外攘,余威犹壮山河色;顾时局艰屯而起,出将入相,浩气长留天地间”。遗憾的是,光绪四年就解组归里,在籍“养亲承欢,锄园莳花,绝口不言功”的刘明灯,不知道是以何种方式哀悼他的恩公的。从左宗棠的40篇祭文、65首挽诗、674副挽联中,没有找到刘明灯的只言片语。倒是光绪二年“身荷巨任”的左宗棠,百忙中为刘明灯的父亲起楚公纂修的《刘氏家乘》之序,依然存放在刘氏家谱的卷首。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