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卧云说“不”

更新时间:2018-03-19 13:51:40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不住北京

北京,共和国的心脏,. 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
北京,中国人民的骄傲,事业发展的保证。
北京,世界十大都市之一。
几年前,妻动员我在北京买一套房子,适当的时候迁入北京。当时,北京一位朋友在西站附近有一套80平米的二手房,愿低价给我。我说,不住北京。
北京,是一座繁华且繁荣的城市。作为拥有13亿人口国家的首都和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大量的京外人上京,大量的京外资金拥入消费,繁华是必然的。
国人好面子,把进京、调京工作、入住北京作为一种荣耀。皇城根儿下,给京外人打电话、接触、聊天或回到家乡,在乡人们面前,便也显现出他的高贵和与众不同来。
但是,不论多么繁荣繁华,北京是一座环境居住条件差的城市,是一座不适宜于居住的城市。
作为六朝古都,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北京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是旅游的名胜地。可是,因地处北方干旱风沙地区,加上历史上战争频仍,战火焚烧,森林植被少,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少;加上工业废气排放污染,空气质量不好,降雨量少,空气中湿度低,气候干燥。对于北方人还能适应,但对于南方人来说,就很难适应。前几年,每年办事都要上京几次,一天两天还好,住上三五天,全身毛孔就会发庠,并出现小红点。近两年,妻也有相同的感受,这是气候干燥导致皮肤干燥的表现。北京的沙尘暴,是举世闻名的。每年春,西北沙漠的漫漫黄沙便如期而至,铺天盖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不管门窗如何紧闭,家里都是一层黄沙,更不用说出门办事了。1989年春节,我上北京,风和日丽,骑个脚踏车在东单、西单转了一圈,只感觉细沙扑面,嘴里鼻子里有东西扑入,痒痒地怪难受,随时想吐痰擤鼻子。
最根本的,北京是一座高消费城市。上世纪传出一则笑话:某省一位乡长到京,与人发生争执,他的随员牛气地说:“他是乡长!”对方回答:“乡长算什么,我这居委会主任还是正处!”随后有人编了一个段子:不到北京,不知官小;不到香港,不知钱少;不到海南,不知身体不好。因此,北京成为许多人追求理想、实现抱负,追梦寻梦圆梦之地。
全国富庶之地、贫穷之地、偏远之地的,求财的、求官的、求荣的、求华的、求富的、求贵的,纷纷进京。不仅拉动了京城的消费,也抬高了京城物价。房价太高,动则几万元一平米,一个平民百姓,每月收入千儿八百,除去生活必须的开支,还能剩几个子儿买房。买不起房,又怎能住得起这座城市。何来的名誉,何来的荣耀?
正因为繁华,北京给人发展的机会也是很多的。就像一口古井,深不见底,舍身跳下去,不被淹死,便终身受用,升官、发财,干啥都行。如果不敢跳,或跳下去被淹死,那就什么也没有了。
气候环境消费条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交通不便也是不宜居住的条件之一。
乘车难。虽然有地铁、公交,但城市太大,东西南北,一转一天。请人吃个饭,车钱比饭钱多,乘车的时间比吃饭的时间还长。
当然,作为已经进入这座城市的人,自然会根据城市的节奏生活而逐渐适应于它。...
当然,如果按妻的计划,当时在京买一套房子,现在已升值翻番,转手出去,可大赚几十上百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虽不是大隐小隐,但我不后悔买房迁京。不住北京。在湘西山水之间,风景秀美,自然悠闲,又何须去做梦追梦寻梦?

不慕出国

几十年来,举国上下熙熙攘攘、闹闹轰轰地争相出国。留学的、镀金的、发财的、定居的、逃罪的无所不有,无不尽其所能。我却仍然是平常心态,自己不想出去,也不羡慕人家出去。有人说我是没有本事,出去会活活饿死。发财也罢,饿死也罢,不管人家如何说,我仍是我,不为心动。
出国在近三十年来,不仅是一种时髦,还演变成一种荣耀了。把出国作为家庭或家族的荣耀。不管是美国、欧洲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有一人去到什么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的落后贫穷国家;不管是求学、经商,还是打工、卖苦力,只要是出去了,就比在家强,就比在自己国家强。出去人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亲朋戚友七大姑八大姨都以有人在外国而自豪、自傲、自荣,是在同事、邻里、友朋之间炫耀的资本。
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大而亮。这种观点的形成,已有上百年历史。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国势衰弱,政治体制落后,不少热血儿女,有志之士,纷纷走出家门、国门,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哲学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求强国之道。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周恩来等,都是杰出的代表。还有一些,是因家乡、国家贫穷而出国谋生、经商,以养家糊口。有的更是被当作猪仔而卖往发达国家作苦力,历尽生死苦难。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经历几代人的努力,终有成功者。衣锦还乡,使人羡煞。远香近臭是国之陋习。外出了,都比在家乡强,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资本主义世界和修正主义阵营对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封锁,加上国家相对保守的治国理念,几十年来除外交事务的往来,几乎是鲜有人出去,也不知外面情况如何。改革开放后,忽然一夜之间听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国家政策的松动,使国人压抑了多年的渴求自由之心羡慕之心发财之心虚荣之心都被激活,而做起了出国发财梦来,仿佛除中国外,世界各国遍地黄金,俯首可拾,只要出去,就可发财,定会比国内好和强。于是形成了蜂拥的出国大潮,公费、私费、偷渡、求学、求职、求业、定居,甚或将才小学毕业的孩子便往国外送,似乎只要出去就能成才、成功。
我们需要了解国外不同的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
作为文化科学技术学习、交流和商务交往,不论做什么,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将孩子送出国门,去学习感受一下世界文化,拓宽视野,培养锻炼其独立能力,都无可厚非。几十年来,走出国门,确实成就了不少人才,造就了不少人才,但也不乏失败者。
好梦可在国外圆?其间的酸甜苦辣只有出去的人与他们的家人清楚。
前年,一位朋友举家从美国迁回国内,结束了在美国的梦想。原因是妻子是独生女儿,岳父身体不好,前年一年便病危了18次。每接到病危电话,两口子便分别或一起请假,一年累计回国11次。不说往返旅程的劳累,仅是在公司请假、办理签证就累得够呛。
父母在,不远游,弄儿膝下,享天伦之乐,是国人的传统,但现在的社会,这种传统已受到冲击。父母为了儿女的学习、事业和将来,不惜倾家荡产送儿女出国。随着国策的落实,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儿女出国后,家里就剩下两个或几个老人独守青灯,好不凄凉。
这期间多少思念的梦,多少相思的苦。
其实,国内的生活并不比发达国家差。物资丰富,价格便宜,特别是灿烂的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是西方发达国家无可比拟的。至于其他弱小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就更不值一提了。同时,国人在国内,文化的相通,亲人亲朋社交圈子,生活更是自如随心。
出国,是学习、工作的需要,不是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
在家千日好,出国时时难。出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更多的是艰难、奋斗、抗争,才能获取生存。
该出国的出国,不能出国的守家。不要埋怨自己,也别羡慕他人。

不去香港

东方之珠!
那一座守着五千年苍海桑田变化的港岛,那一块饱受了百年殖民风霜的土地,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去品味她的繁荣,去品味她的美丽,去品味她另一种制度下的生活方式,去品味她文化的独特。
也有一些曾认识的港友邀请我去那儿做客。
然而,我不去香港,今后也不会去。
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特殊的国际政治环境,百年的殖民统治和经营,港岛的经济在20世纪中后期得到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走向富裕,港人有了骄傲的资本。钱,使不少港人慈善家纷纷解囊,资助大陆的扶贫建设工程。在大陆内地贫困地区,从小学到大学,到处可见邵逸夫先生捐助的“逸夫教学楼”,从中,可知港人的慈善之心和关爱之情。但钱也使得某些港人沦为了钱奴。受殖民统治生活的影响和晚清以来至民国国势衰弱崇洋媚外的国人传统观念影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仍然根深蒂固地保留着那份港英子民的优越感。改革开放,旅游开放,大陆人的口袋里渐渐有了几个钱。在另一种社会制度繁荣、富裕的诱惑下,出于对香港这块百年老土的眷顾,都想去看看,去体验感受和品味。于是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或将会议放在广州、深圳等地举办,或探亲访友,最直接的是参加旅游团队,纷纷去香港,以满足渴盼式的好奇。然而,香港旅游业却十分现实,还有一小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甚至只顾盯着大陆人的口袋,一切皆物化:不讲景区景点、服务质量,唯讲购物,晚上拉到郊区最偏僻低档的酒店吃住,白天又拉到购物中心。谁购得多,导游、司机就对谁热情。并且,还形成一个潜规则,60岁以上和16岁以下没有购物能力的老人和孩子,每人须多交350~500元团款游资。
还是1998年,我去广东南海开会,会议组织去了一趟“中英街”(当时对港的旅游开放还管理得比较严,赴港通行证难办,所以,会议组织者仅办了个到“中英街”的边际证)。一条我家乡小镇中羊肠子似的小街道,两边满是陈旧的商铺,铺前空隙地又摆了不少地摊。街上游人如织,都是大陆人,鲜见老外。守摊守铺的港人一副木然的表情,面对游客的咨询爱理不理,一副不屑一顾鄙视的样子。而当你掏出钱来买东西时,他们的眼睛马上亮了。让人又气又恨又觉得可怜可悲。我是改革开放旅游业兴起后的一位老旅行者,. 自上世纪80年代始到90年代初,利用休假自费游遍了全国除港澳台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个有名的景区景点,北漠河、东普陀、西天山、南三亚、丽江,到处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这些年来,我每年都要走几个地方,不管到哪儿,受到的都是热情接待和真诚的尊重。1988年,我去敦煌,尔后从敦煌步行到柳园火车站。四天半时间,晚上睡公路道班。养路工人们虽然没什么好吃的,却有一颗热情真诚的心。几天里,一天两个道班,面条、馒头、糊糊菜,我吃得很香,睡得很香。然而,在这著名的“中英街”,我找不到这种感觉。
对我来说,去香港的机会很多。开会、访友。加上在世界著名的旅游区工作,多年来也接待过香港的客人,他们也盛情邀请我去港看看。但我至今仍然没去过。旅游,本就是一种放松和休闲,享受和陶冶,身心愉悦才是目的。带着愉快的心情出门,结果受冷眼白眼,装一肚子气回家,又何必出去找气受?我是一个不喜收藏不喜购物的人,且有点怀疑有点挑剔,到了香港,肯定不会买什么东西,会不会受到冷遇心中没底。
我不去香港。香港的繁荣我的口袋装不回家,我的清贫不会因去了趟香港而改变。去不去,我仍是我。..

.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两棵奇树
下一篇:给县官做家仆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