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让孩子的理想飞扬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4:33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上接一版)建校14年,崇实小学教师队伍由67人增加到206人,尤其是2008年后学校规模迅速扩大,三年间增加了108名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要达到崇实的专业要求,要融入崇实文化,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如何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双重压力下获得幸福,刘晓华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用科学研究的态度思考着为每一位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她从崇实小学的实际出发,搞起了“教师队伍校本培训研究”,形成了颇具崇实特色的“三三四”模式。这个课题着眼于更新教师思想观念、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和专业水平、增强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等目标。学校通过开展 “五创工程”“新秀工程”“名优工程”三项工程,引导教师参与“基础型——发展型——优先发展型” 三个发展阶段,引领教师经历“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专家型教师”四个成长过程。这样的校本研究与培训不仅使每位教师得到历练,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而且进一步坚定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为了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学校还设立了优秀教师奖励基金,每年一评的“三育典型”、“师德标兵”、“教学能手”、“特色教师”,两年一评的“名优教师”、“教坛新秀”,成了老师们创先争优的动力和实现理想、体现价值的平台。
在崇实小学,每个人都觉得“我这个岗位很有潜力,很有发展前途,我很幸福”。体育老师胡洪涛中师毕业,学历不高,但篮球是他的特长。学校让他带篮球队,他把篮球队训练成了全区的强队,每有比赛就能拿冠军,连初中生都打不过他们。学校把他评为体育教学的特色教师、金牌教练,还推荐他当了区里的政协委员。还有黄翔飞老师,学历不高,身体也不太好,上讲台有难度,学校便让他当保管员。他工作非常细致认真,所有的实物,全部录入电脑,明细清楚,有条有理。他的主人翁意识很强,一有空就到学校文具店里帮忙,哪里水龙头坏了,电扇不转了,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还经常给校长提建议,如何开源节流,搞活学校经济等等,被学校评为“服务育人先进典型”。
再来说两个老师的故事。
李瑛,崇实南校六(5)班语文教师。她说:“我追求教育的幸福,我也享受幸福的教育。送走的每一届学生,都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那一张张生趣盎然的小脸,那无拘无束的童趣,让人感动,让人快乐。我想留住每个学生的故事和痕迹,我把学生的作业、习作甚至试卷叠放在书房,渐渐堆成了小山——堆起了记忆,留住了故事。后来,我就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把孩子们的诗歌编成册,放在案头,闲时翻一翻,就仿佛与以前的学生促膝而谈,多好!我立即动手,挑选了一百多首孩子们的诗歌,又设计了封面图案,精心构思了装帧和色彩,还想好了书名——就叫《诗雨星空》。”
翻开《诗雨星空》,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诗篇:
月亮的话
欧家怡
推开你们的窗子吧,/敞开你们的大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皎洁的月光,/我带着森林的幽香,/我带着阵阵的笛声,/我带着星星的柔和。
快出来,快出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打开你的心房,/感受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草房,/打开你们的小窗子,/让我把月光,把幽香,把笛声,/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孩子的感受是如此细腻和真挚,这里面有他们的梦想。当然,老师是孩子们梦想的发现者和守护者。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梦想才能催生梦想,只有理想才能激发理想。你能说《诗雨星空》中没有李瑛老师的理想和梦想?有的,肯定有。
其实,十年前,当李瑛老师第一次走进向往已久的崇实,也曾遭遇到困惑:为什么我的课堂就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什么每天面对的事是那样琐碎与繁杂?为什么我的教学如此平庸?当一个好教师为什么这样艰难?但是,崇实就像个大熔炉,她能把铁炼成钢,她能让教师的理想开花结果。2002年,李瑛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听着刘校长的祝贺,望着校长赞许、欣赏的目光,李瑛的眼前又浮现了校长指导她写论文、通宵达旦一遍又一遍修改论文的情景……泪流满面的她跑到教学楼顶,闭上双眼,张开双臂,做着深呼吸,这一刻,她觉得自己长出了翅膀,可以飞了,飞越了彷徨,飞向了理想。
数学教师张金桂,我市的名优教师。她说,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上世纪90年代初,课堂教学还不是开放的,新课程理念还没有进入老师们的视野,数学课堂就是让学生背定理和法则,做习题和试卷。那时,张金桂就有自己的想法: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救”出来,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大脑,解放他们的时间。她开始了大胆的尝试,上完一个单元后,为学生增设一节“实际应用模拟课”。不抓书本知识,而热衷于“模拟实践”,在当时背景下张金桂的做法颇有些“离经叛道”。但她坚持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她成功了。现在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数学实践课”。张金桂说:在教学中,我把别人忽视了的东西重视起来,而这些东西恰是学生将来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
在崇实,理想的旗帜下还高扬着正气,正气是学校的底色,更是教师的底色。在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等问题上,刘晓华坚持按制度、按实绩,公平、公开、公正地处理,抵制了领导打招呼和各种歪门邪道。一身正气成为了广大教师强大的精神支柱和依靠。老师们从踏进崇实起,就感受到在崇实只要脚踏实地地教书育人,就能受到褒奖,获得幸福。
尽管崇实的老师很辛苦,因为班额大,工作量也大,但每位崇实教师都敬业爱岗、乐于奉献,都勇于创新、争创一流,谁也不肯放弃。因为他们是教育理想的坚定信奉者。

让课堂成为撒播理想的园圃
人们常说,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既然如此,课堂,理所当然也应是撒播理想的主阵地。
为什么要撒播理想?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撒播理想?刘晓华在十年前的一次全校教师大会上如是说:21世纪的教育,将是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的发展的教育。因此,教育不能太近视、太功利。有人曾这样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新课程改革大潮澎湃的今天,我们更应为学生的精神发展而努力,让学校成为老师和孩子共同的精神家园,让课堂成为撒播理想的园圃!
十年来,崇实小学的老师们一直记得刘晓华校长的这段话,并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
今年4月26日,我市小学课改现场会在崇实小学举行。这一天,学校的所有教室、所有课堂对外开放,与会的全市校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任何一间教室听课。走进崇实的课堂,校长们几乎时时可以听到这样充满自信的发言:“老师,让我来!”“老师,我对这个问题还有补充!”“老师,让我来帮助他!”“对这个问题,我还有不同意见!”……课堂上,同学们热烈而有序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洋溢着一种浓浓的快乐学习的幸福感,更体现了孩子们自信、自强、自尊、自爱的精神品质。
“其实,为了让学生具备‘四自品质’,我们没少花工夫。”崇实小学南校区三(6)班班主任周琼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班上有个叫小马的学生,从进校时的羸弱、胆怯,到现在的自信、能干,经历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记得初见小马,他牵着妈妈的衣襟躲在妈妈的背后,怯生生地叫了声“老师好”;课堂上的他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小手时举时放。有一次,我未等他把手放下,便用鼓励的眼光注视着他,并轻声地对他说:“小马,你能行的!”果不其然,小马回答得非常正确。慢慢地,小马在课堂上越来越积极,胆子也越来越大了。特别是在班干部竞选中,小马第一个走上演讲台,充满激情地说:“大家好,我叫刘牧韬,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小马,今年8岁,这次我想竞选班长……如果我当选班长,我一定热爱劳动,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把三(6)班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热烈的掌声,全班高喊:“小马,我们支持你!”后来,小马以48票的优势当选为班长。现在的小马越来越棒了,一次课后他对我说:“老师,长大了我要去开发彗星,把它建设得和地球一样美丽,一样适合人类居住,以减缓地球的压力……”我笑了,鼓励他说:“小马,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成功的。”
“从小马的转变,我悟到了一个道理:课堂除了能激出智慧的火花外,同样也能让理想的火花镌刻在孩子们心中。”周琼老师满心欢喜。
在晚饭后回宾馆的路上,笔者碰到了三个小姑娘,一打听,她们已读初一。问她们有谁在崇实小学读过书,有两个把手举得老高:“我是崇实毕业的。”“我也是崇实毕业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问她们崇实好不好,其中一个立即抢答:“崇实是最好的学校,崇实是最有‘学校味儿’的学校。”
“什么是‘学校味儿’?”
“没有打架的,没有早恋的,没有不爱学习的……”两个小姑娘争抢着说崇实的好。
第二天,我们把这一幕说给刘晓华校长听时,她也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虽然对崇实好的评价她听到许多次,但“最有学校味儿”这样的评价,那可是含金量最高的。
其实,1997年崇实小学创办之初,也曾误入拼命抓分数的怪圈。用刘晓华校长的话说,那是迫不得已。因为新办的学校师资、生源、条件都不行,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尽快地取得社会的认同,抓分数、抓成绩是必须的。但很快就有人议论了:“崇实抓学习抓得很,崇实的孩子管得死,学生死读书,没有后劲。”听到这样的议论,刘晓华的心里像刀割一般地疼,也引起了她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深思。“小学六年,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该打下怎样的‘崇实’烙印呢?”“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怎样的教育呢?”2000年的那个暑假,刘晓华拜书本为师,拜省内外名优学校为师,形成了把崇实办成优质学校的发展思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崇实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要让师生成为有理想的人。
当然,理想不是空的,它应该有具体的内容。在崇实小学,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怎样做一个有理想的人都有具体的指向。比如学生,大到爱党、爱国、爱家乡,小到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甚至是“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上好课、扫好地、做好操、吃好饭、走好路”等细小习惯的养成。这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比如,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北校区丁亚老师有自己的感受。她说她在教《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全文的中心句子。句子中有两个重点和难点,一是“杰出”,二是“爱国”。文章对于如何“杰出”有生动的描述,在教学中容易操作。关于“爱国”这一重点的突破,她设计了请学生“从课文里找依据,给‘京张铁路’重新起名字”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有的学生说,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达到了当时国际一流水平,故起名为“创新路”;有的学生说,为纪念詹天佑,故起名“天佑路”;有的学生说,京张铁路修筑之成功,是因为詹天佑爱国,故起名“爱国路”;有的学生说,这条铁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故起名“智慧路”……
“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陶冶、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丁亚老师很是欣慰。
正是课堂教学的润物无声,崇实小学的孩子们在品德修养、习惯养成等方面硬是与众不同。北校五(2)班的林子璇同学,是个孝亲敬老的小模范。外婆80岁了,常年患病,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爸爸是火车站的值班员,妈妈在信用社工作,平时很忙,尤其在春节期间,经常加班,照顾外婆的重担就落到她的身上。她每天给外婆端茶送水,为外婆脱衣服、擦背、洗脸,非常耐心细致。她代替爸爸妈妈给老人尽孝道,堪称小小道德模范,周围的邻居都向她伸出了大拇指。
值得称道的是,崇实小学不仅把课堂当作撒播理想的园圃,还利用第二课堂培育孩子们的兴趣。学校每周二、四的课外活动时间,是孩子们最快乐最向往的,因为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参加“第二课堂”:“合唱队”、“舞蹈队”、“管乐队”、“科学兴趣小组”、 “小作家文学社”、“演讲与口才”、“读书沙龙”……孩子们在第二课堂中尽情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理想也在这里起飞。
五(4)班的符凯睿同学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但却是个小科学迷,小时侯就喜欢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搞点“研究发明”,学校成立“科学兴趣小组”后,他积极报名参加。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舞台,经常把自己喜爱的电子玩具,如变形金刚、电动机车等拆了研究,再按照自己的想法组装成新的玩具,与伙伴们共同分享,还经常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去寻找、去发现。在河堤的青石板上,他和伙伴们发现了化石的秘密,他对大鲵这一世界上濒危动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多次徒步到大鲵馆去观察、研究,成了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活跃分子。在他的心里,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将来要成为中国最棒的科学家!在第32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他和伙伴们带着研究成果《青石板上的化石研究》接受省级专家的考核和质疑,精彩的答辩赢得专家声声好评。在个人技能检测中,他利用大赛提供的原材料,按照要求很快地拼出了一把造型独特的小椅子,还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剩下的材料拼出了一个“奥特曼”。凭着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广博的知识和很强的动手能力,符凯睿在五百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金湘”科技创新英才奖。
纪伯伦曾经说过:“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可以说,崇实小学在课堂撒播理想的实践,是对这句话的最好的诠释。

让校园文化成为催生学生理想的摇篮..
崇实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刘晓华经常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崇实文化的魂是什么呢?
当初,取名崇实,就是 “崇德辩惑,实至名归”的意思。学校提出“夯实人生之基”的办学目标,倡导全体师生做人诚实、做事踏实、作风朴实、学问笃实。“实 ”字可谓崇实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学校开展的理想教育的落脚点。在脚踏实地时,特别要抬头仰望星空,在仰望星空时,尤其要注重脚踏实地。这是刘晓华思考学校文化特别着重的。
于是,学校每一栋楼都有了灵魂,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你看,学校几栋楼,命名为“诚实楼”、“踏实楼”、“朴实楼”、“笃实楼”。在学校室内风雨操场“励志墙”上,栩栩如生地画着《黄香温席》、《发明大王》、《凿壁偷光》、《自强不息》、《一诺千金》、《赤子情怀》的故事,在学校室外游戏厅的墙壁上,镌刻着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每学期开学,学生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站在这里,激情诵读。如今,全校师生均能慷慨激昂背诵《少年中国说》。在教学楼的每层休息厅墙壁上,都有设计精美的学习专栏,内容广泛,涵盖土家文化、京剧国粹、书画艺术等,此外,每层楼梯分别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专栏装扮,寓示着飞扬的理想要落到实处。
这些都是外显于形的,很显然,学校文化远远不止这些。刘晓华思考着,如何使学校文化既外显于形更内化于心,如何使“实”文化在崇实师生身上烙下深深印记呢?
一个献身教育的理想主义者,是能够从一些小事中发现宏大要义的。有一天,刘晓华打开校长信箱,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条留言:刘校长,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我想向您说说心里话。我觉得每天的大课间太没意思了,我们每天要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场、做操、又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场,不能随便在队伍里讲话,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木偶人一样。我不喜欢这样的大课间,可不可以不要我们做这样的大课间呢?我们想自由自在地玩耍。”
这位学生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可以说是肺腑之言。这是“实”的具体表现。刘晓华把这条留言放在学校决策层中讨论,开诚布公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只想着要孩子们怎么做,却很少考虑孩子们自己想怎么做。这样的做法,又怎么能说是以生为本呢?在其他方面,我们是不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呢?
学校对大课间进行了改革。大课间时,孩子们不用再站着整齐的队伍、从规定的楼梯由教室去操场,而是带着自备的体育器材和玩具,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从四面八方向操场汇集,一路上洒下的是欢笑与惬意。短短几分钟,全校两千多名学生已经站在了操场上的既定位置,并不比排队入场慢多少。伴着优美轻快的音乐,学生做完了课间操,然后立马分散到指定区域进行有趣的课间游戏。转眼间,操场上成了欢乐的海洋:跳绳场上,绳在空中飞,人在绳中舞;兵乓球室,不时传出阵阵喝彩;羽毛球场上,人声鼎沸;呼啦圈场上,转动的呼啦圈犹如绽开的花海……在师生常常经过的长廊下,也出现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快乐大课间、快乐大转盘。孩子们每天早上和放学,总是要飞跑到转盘下看一看。孩子们一边看一边神采飞扬地讨论:“今天我们该玩接力赛了。”“明天我们班转呼啦圈,耶!”大课间成了每天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在一年一度的科技节、读书节、“三独”比赛、趣味运动会、经典诵读会上……孩子们大放异彩。就拿科技节来说,学校从2000年开始每年均举办科技节,如今,科技节已经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同学们广泛参与,积极动手,制作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小发明、小制作、小创意展示、科学研究论文、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实践活动……比如一(2)班的覃柯同学,平常并不怎么喜欢与人交流。科技节上,他利用废弃矿泉水瓶和电池等自制了一盏台灯,造型新颖、很有创意。他的这个小制作受到评委老师的高度肯定,被评为一等奖。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他变得敢于表现自己,乐于与人交流了 。又比如四(2)班的王子奥同学平时就爱观察、爱发现、爱思考,每年的科技节他都积极参与,他的奇思妙想常常让同学们折服。今年的科技节上,在当物理教师的爸爸的指导下,他利用废旧矿泉水瓶精心制作了一个压力器,并在全校的科技节总结表彰大会上为全校师生做现场演示,站在2000多人面前,他毫不慌张,大胆为同学们介绍和操作。他大胆地说,他要当科学家。
是的,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警察,我要当记者,我要当养路工,我要当养蚕的师傅,嘿嘿,我要当天文学家,成为星空的守望者……说到未来,孩子们黑葡萄般的眼睛里都闪现出光芒。
让孩子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又要脚踏实地地开展好养成教育。在这方面,学校没有玩花样,而是实打实地开展“吃好饭、做好操、扫好地、走好路、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上好课”等养成教育活动,让“实”文化在学生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这其实是崇实文化最实在、最闪光的地方,也是崇实教育的特色。从这里走出的崇实学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活泼健康、文明谦逊、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家长、社会所称道。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社会上广为传扬。
夜幕降临了,月亮高挂中天。二年级的刘星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登烈士陵园,爸爸妈妈远远地把刘星甩在了后面。当他们站在山顶,一边休息一边等儿子时,他们看见渐渐走近的儿子手里好像拿了蛮多东西,等儿子走近了,他们才看清楚,原来是三个矿泉水瓶子。在短暂的疑惑后他们忽然明白,儿子手中的空瓶子是自己刚才在半山腰喝完后随手扔掉的,而走在后面的儿子把它们拣了起来。只见小刘星“哼哧”“哼哧”,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并没有马上休息,而是直接往山顶最近的一个垃圾桶走去,把瓶子扔进了“可回收”桶后,才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看着儿子刚才的举动,瞬间,夫妇二人既羞愧又有说不出的激动,儿子什么时候变得这样爱护环境卫生了?要知道,这小家伙以前可是个爱乱扔的主儿呀!况且,这还是在公共场合呢!夫妻俩想了想,这还得归功于崇实小学的养成教育抓得落实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刘晓华特别记得这部让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心醉神迷的小说。孩子们成长,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学校文化是重要的熔炉,是催生学生理想的摇篮。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