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地方風物 五、地方特產 當今世界,“旅游”已不純粹是游山玩水、盡享大自然之樂了,旅游購物已經成了當今最時髦、最吸引人的旅游項目。下面羅列部分土特產,供導游向游客推荐。 石耳 又名岩耳,生長在武陵源景區砂岩絕壁上。《永定縣志》記載說:“岩耳系民間珍品,食中佳肴,並有去熱清火滋補之功能。和肉作羹或燉雞,味道鮮美”。古代列為貢品。“采古耳者以長繩一頭束腰,一頭綰鐵釘,隱石罅中漸移,遇上下亦如之”,“間或偶遇飛虎剪繩,則立成粉”,故古耳極是珍貴。張家界市各景區均有售。 獮猴桃 獮猴桃外國稱中國鵝莓,民間稱陽桃。本境分布極廣,種類繁多。《本草綱目》雲:“其形如梨,其色如桃,因獮猴喜食,故叫獮猴桃。”《本草拾遺》又記:“獮猴桃調中下氣,主治骨節風、癱瘓不遂、長年白發...。”其葉、花、莖、根也各有所用,可謂全身是寶。桑植天源飲料廠生產和獮猴桃飲料系列,風味獨特,是旅游必備之營養飲料。 菊花芯柚 產于永定區胡家河村。因其果臍部有明顯的放射溝狀凹紋,酷似菊花怒放而得名。肉瓣黃中透紅,柔融多汁,嫩脆香甜,有“柚子王”之稱。相傳為胡氏祖先發現培植。宣統登基,全國大辦皇會,縣城舉行柚子大展,菊花芯一舉奪魁,並躋身全國名柚之列。以后被列為貢果。張家界市內有售,請認準其特征,以防假冒。
金香柚 產于江埡九溪村,《九溪衛志》載:“衛城產柑、桔、柚,他處者不及也。”果呈長圓頭形,易剝離,油泡具特異香味,果肉米黃色,汁液豐溢,落口消融,香甜爽氣,其品質可與沙田名柚媲美。市內各景區有售。 娃娃魚 學名大鯢,鳴聲如嬰啼,故稱。市境內溪川及潭、窪中均產。桑植縣被稱為娃娃魚故鄉。國家列為野生二類保護動物。娃娃魚肉質細嫩色白,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素為宴席之佳肴,亦為珍貴滋補品。桑植、武陵大學有人工繁殖,可上門求購。 香菇 生長于枯死的楓香、栲、抱、櫟、野漆樹上。本境大山之中多有野生香菇,今多為人工培植。其營養價值與藥用價值在食用菌類名列前茅,被譽為蘑菇“皇后”。市內各市場均有售。 板栗 板栗素亨有“干果之王”、“鐵杆莊稼”等美稱,盛產于本境各山區。品種主要有大庸栗、油板栗、米板栗、毛板栗、旋栗(一種呈圓形的小栗)等。板栗果肉黃白,清香脆甜,營養豐富。板栗燉雞、鴨,別有風味。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市內各市場有售。 核桃 含油率達63-80%,果肉營養價值高,本境青安坪的米核桃,殼薄,手捏即碎,醇香味美,可謂核桃之王。 葛粉.葛根寶飲料 葛野生深山荒坡之中,長藤牽蔓。提取葛粉,有一繁殖工序,食時,用開水沖服,佐以白糖,炒米,味道更佳。亦可與肉類煎食,為席上佳肴。葛粉有退肝火、解暑毒、健胃脾、滋陰壯陽、補虛益氣等功能,亦有抗衰老、減肥、使皮膚健美等保健神效,故有“皇食品”之盛譽。葛根寶飲料即以此原理精制而成。 土家織錦 又名“西蘭卡普”。土家人的婚姻嫁娶、定情、戀愛、饋贈友人、家庭裝飾、服飾,都離不開織錦。因其工藝獨特,織錦產品曾被列為貢品。本市各民族工藝廠生產的民族織錦包、織錦袋、風光壁挂及各種織錦工藝品,集山水風光與民族風情于一體,是游客最佳紀念物。 杜仲筷子 慈利素稱“杜仲之鄉”,以此原料精工制作杜仲筷,是目前國內獨創的保健餐具。 土家粘貼畫 系采用樹根、樹枝、樹葉、樹皮以及砂石、草苔、布片等作為原料粘貼成人物、風景、動物、花草和各種不同內容的畫幅。粘貼畫多以本境秀麗山水風光與土家風情為題材,富有立體感和真實感,淳俗中見高雅,堪稱藝苑一絕。土家粘貼畫創始人李軍聲創作的巨型粘貼畫作品《張家界風光》,曾作為湖南省政府贈品饋贈給昆明世博園。 有機片雕刻畫 為本境土家青年藝術工作者李國清經過多年實踐而獨創的一種新型畫種,96年曾獲四項國家專利。此畫用有機片作基本材料,以張家界山水風光和土家風情為題材,經過熱塑、雕刻和粘貼等工藝,制作成具有強烈立體感和真實感的畫幅。其作品彩色豐富,風格獨特,不脫落不褪色,精美雅致,輕便易帶,是居家裝飾、送人贈友的藝術佳品。 龜紋石系列產品 龜紋石學名“華瑩山多壁珊瑚石”,盛產于天子山等地。圖案為多角狀復體,呈六邊形,酷似龜紋。用龜紋石制作的石龜、石研及各種石刻飾物等,以造型美觀花紋奇特而深受廣大游客喜愛。 竹編 本境產竹背簍、空芯竹涼席、竹編工藝品、竹制家具系列、裝飾系列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 土家根雕、樹根造型、卵石造型藝術系列 張家界境內群山連綿,溶洞密布,溪河縱橫,蘊藏著豐富的樹根藝術及卵石造型藝術制作原材料。本境出口的根雕、樹根造型、卵石造型藝術品,有其獨特的藝術品位,多次參加國家級展覽獲獎,是旅游者收藏佳品。 土家包谷燒 舊志載:“邑,惟產包谷燒”。包谷酒以包谷作原料,按民間傳統方法釀制而成。本市較有影響的包谷燒酒應推湘酒王酒業集團公司出品的包谷燒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