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区划
慈利县(二十八)
![]()
【郝溪村】 位于洞溪乡西部,东邻洞溪村,北抵张三湾村,南接大浒、垣庄村,西与金竹村交界。辖白羊湾、刘家湾、六姓峪、陈家垣、熊家湾、麻姑湾、桥边、太田岗、王家界、大湾、凤郝、大树、巩家山、水碾、悄檐岗、大礼堂、老屋桥、刘家峪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6432亩,耕地面积1745亩,旱涝保收面积1243亩,森林覆盖率为74%。郝溪穿村而过,全村320户均散居在溪两旁的山湾之中,村地下水丰富,多数村民埋设管道用上了自来水。地下矿藏有铜矿、铅矿。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花生、红薯。1999年粮食总产量425吨。1997年市人民银行扶贫修通了乡政府至村部公路,还有大部分组不通公路。村小学,有教室4间,面积800多平方米。1996年架设了卫星转播台及村广播,有无线电话5部。主要姓氏有李、刘、陈、王、吴、朱等。村民多为土家族。全村320户,1052人,其中男542人,女510人,劳动力820人。1999年总收入127.3万元,人均1210元。
【南溪村】 位于洞溪乡西部,东与高桥镇相邻,南与大田村相接,北与洞溪村交界,西邻田家村。总面积9421亩,耕地面积881亩,旱涝保收面积370亩,辖10个村民小组。森林覆盖率为48%。村民多散居在山坡沟谷之间,水田全靠接引地下水灌溉。草场资源丰富,为洞溪乡畜牧发达村之一。主要物产有水稻、玉米、花生、木材。1999年粮食总产量243吨。1998年修通了乡政府至村部公路,大部分地方还未通公路,小道崎岖难行。1993年架通了电线。大部分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村小学占地面积3卣,有教室4间。主要姓氏有邹、全、唐、朱、鲁等。全村178户,687人,其中男348人,女339人。1999年总收入64.4万元,人均983元。
【保安村】 位于洞溪乡西北部,东与大浒村、高桥镇交界,北抵南山坪乡,西邻溪口镇,南抵垣庄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3200亩,耕地面积809亩,旱涝保收面积320亩,森林覆盖率为43%。全村1-7组在公路边,8- 11组散布在海拔800米的山腰,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连接4个村民小组,有山溪自剪刀寺山脉贯穿全村,为主要灌溉水源。村草场资源丰富,是洞溪乡畜牧业较为发达的村之一,全村人均拥有山羊3只,牛0.5头。其它主要物产有杜仲、黄柏、玉米、稻谷、黄豆。一所学校,现已破烂不堪。有合作医疗所。主要姓氏有于、许、朱、陈等。村民多为土家族。全村152户,523人,其中男272人,女251人。1999年总收入52.3万元,人均1000元,粮食总产200吨。
【灰棚村】 位于洞溪乡西部,东南与垣庄村接壤,西邻溪口镇,北抵南山坪乡,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1382亩,耕地面积818亩,旱涝保收面积345亩。森林覆盖率为23%。全村大部分农户居住在山溪两旁,地势平坦,少部分农户散居在剪刀寺山的山腰或山顶,溪水为主要灌溉水源,交通较为便利,有洞溪公路贯穿全村,主要物产有水稻、玉米、毛竹、野弥猴桃。1999年粮食总产量261吨。1998年修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亩,有教室8间。为洞溪乡条件最好的村小之一。主要姓氏有彭、朱、刘、王等。全村710户,637人,其中男324人,女316人,劳动力284人。1999年总收入67.3万元,人均1052元。
【垣庄村】 位于洞溪乡西南部,东与保安村相邻,南与郝溪村相接,西抵溪口镇,北依炭棚村。辖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6386亩,耕地面积1547亩,旱涝保收面积420亩。森林覆盖率为27%。整个村位于郝家山东南山坡上,上、下落差324米,境内沟壑纵横,有小溪自山顶而下,将整个村分为两半。村有小n型水库一座,沟渠2040米,年久失修,灌溉效益不大。1999年粮食总产量445吨。交通不便利,1997年在县保险公司的扶持下,接通了洞溪公路,大部分地方公路未通。部分村民埋设水管,用上了自来水。村小一所,现已破烂不堪,有教室3间,两个教学班。主要姓氏有朱、唐、李、刘、王等。全村295户,1044人,其中男527人,女517人。1999年总收入103万元,人均987元。
【高峰土家族乡】 地处慈利县西北部。东邻零阳镇、通津铺镇,西接江垭镇,南靠岩泊渡镇、宜冲桥乡,北抵象市镇、杉木桥镇。海拔800余米,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高寒、缺水山区乡。总面积14840公顷,有耕地面积21500亩,其中水田5700亩,旱地15800亩。慈索公路横贯东西,乡政府距县城30公里,辖25个村,228个村民小组,4676户,总人口16786人,其中土家族约15000余人。有小I型水库2座,骨干塘5口。全乡林业资源居全市之首,森林面积10667公顷,覆盖率82.4%,林木蓄积量14.5万立方米,盛产木炭。粮食作物以旱粮(玉米)为主,是一个全省享有盛誉的旱粮多熟制高产山区之一。经济作物以烤烟和反季蔬菜为主,是全县最大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乡,其生产的反季蔬菜——辣椒以其个大、味鲜、无病虫害,而远近闻名。
【三阳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东北部,东邻风景村,北接和坪村,西抵双星村,南与郑坪村交界,由则廊、泉垣、红星、风洞、麻垭、沙垣6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9506亩,耕地面积990亩,其中水田30亩,旱地870亩。森林覆盖率为95.2%。本村地形较为复杂,土质瘦弱,水利条件差,1998年修建村部水池一处,蓄水量1000立方米,可解决大部分村民的饮水问题。组组通公路。主要物产有玉米、小麦、红薯、油菜、烤烟等。全村粮食总产量为439吨。全村户户通电。1996年群众集资新建校舍一栋,校园面积3.5亩,建筑面积380平方米,有教室3间。主要姓氏有王、杨、李、刘、庹、吴、冯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有106户,409人,其中男197人,女212人,劳动力245人。1999年总收入85.1万元,人均纯收入1528元。
【大溪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东南部。东邻零阳镇,南抵岩泊渡镇,北与百垣村交界,西与郑坪村、富垭村接攘。辖大溪、桂楠湾、浸湾、黄家凸、槐树垭、山羊湾、铺塔、自生堰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733亩,耕地面积632亩,其中水田200亩,旱地432亩,森林覆盖率为75.7%。全村以林地为主,是全乡有名的林业村。一条大溪沟将该村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以林业(楠竹)为主,北部以烤烟和养殖为主。主要物产有玉米、稻谷、红薯、小麦、油菜、烤烟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为354吨。全村交通、文化落后。除了一条村级公路通往该村外,有6个小组未通公路,没有一个组用上自来水。主要姓氏有张、王、陈、简、冯、吴等。村民大多数为土家族。全村155户,526人,其中男268人,女258人,劳动力320人。1999年总收入103.7万元,人均纯收入1400元。
【长坪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西南部,东邻富垭村,南接长垣村,西靠中坪村,北抵高华村,由柒鸭子、虾米洞、熊家榜、新建、皂角山、药铺、唐家溶7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3671亩,耕地面积770亩,其中水田地590亩,旱土180亩,森林覆盖率为94.6%。全村两山夹一坪,坪中一条宽约10米,深2米的人造溪沟贯穿东西,有山塘14口,其中长年蓄水的有7口.25亩水面,灌溉面积200亩。主要物产有水稻、玉米、红薯、油菜。1999年粮食总产量320吨。村级公路组组通。98%的农户照上电灯。大部分村民利用周家湾、虾米洞、水井湾、唐家湾等处的小泉水埋设管道,用上了自来水。主要姓氏有张、李、苏、冯、卓、余、王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203户,629人,其中男317人,女312人,劳动力375人。1999年总收入114.2万元,人均纯收入1452元。
【双仁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东部。东邻零阳镇,西接风景村,北抵双元村和娄水河南岸,南与三溪村、零阳镇亮垭村交界。由秦家台、张垭、迪湾、新元、河堰、中坪、李家湾、碾盘塔、杨家坡、谢家坡、王家坡、羊儿坡12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9727亩,耕地面积1264亩,全部是旱地,森林覆盖率为78.3%。境内山高坡陡,解放后,修建了38口堰塘,32个蓄水池,解决了70%村民的饮水问题,主要物产有玉米、小麦、红薯、油莱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618吨。交通不发达,慈索公路仅从秦家台穿过,9个村民小组通了简易公路。90%的农户照上了电灯。村小学,校园面积2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有3间教室。主要姓氏有李、张、王、秦、向、吴等。村民大多是土家族。全村255户,男870人,女440人,劳动力520人。1999年总收入115.5万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
【双星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东北部,东邻三阳村,西接连池村,北抵娄水南岸,南与覃农桥村交界。由芝麻冲、双湾、康湾、大仙坑,洞膻、大沅塘、肖家凸、二达垭、南树、西塘沅、九层堂、仙娘庙12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12992亩,耕地面积1005亩,其中水田40亩,旱地965亩,森林覆盖率为68.4%。全村地形呈长方形,以旱地为主,主要物产有小麦、玉米、油菜、红薯、烤烟等。组组通简易公路,户户通电,50%的农户建了蓄水池,短时干旱可以解决饮水问题。村小学,校园面积2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有4间教室。主要姓氏有胡、康、齐、卓、周、吴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有177户,646人,其中男322人,女324人,劳动力318人。1999年总收入55万元,人均1498元。
【风景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东南部。东邻槐树村,西接三阳村,北抵和坪村,南与三溪村交界。由石景、岩院、潘井、简塔、风井、赵台、万台、鸡塔8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5526亩,耕地面积891亩,其中水田15亩,旱地876亩,森林覆盖率为72.1%。全村山多,坡地多,田少,大部分农户人畜饮水困难。主要物产有玉米、小麦、红薯、油菜、烤烟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308吨。村内交通比较发达,组组通公路,95%的农户照上了电灯。修建了一栋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有4间教室的村小学。主要姓氏有郭、龙、杨、赵、卓、郑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有175户,582人,其中男292人,女290人,劳动力339人。1999年总收入133万元,人均纯收入1495元。
【长垣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南部,东邻富垭村,南与岩泊渡镇、宜冲桥乡交界,西与中坪村接壤,北抵长平村。由谢家垣、长垣、枫树垭、灵观庙、煤炭园、长冲垭6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5982亩,耕地面积459亩,其中水田327亩,旱地168亩。森林覆盖率为96.8%。全村地处偏僻,由两山之间的长坳形成,呈长方形,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650米。境内有一条小溪,能灌溉溪流两岸200多亩农田,解放后修建了5口山塘,一座小I型水库,水面近15亩,解决了水田灌溉,做到了旱涝保收。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油菜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256吨。村内林业资源丰富,植被面积4000亩,尤以盛产楠竹闻名。村里交通不甚发达,1994年修通了一条3公里的简易公路。全村80%的农户埋设管道引水,用上了自来水。全村已照上了电灯,2000年已架通程控电话线路。主要姓氏有张、吴、何、唐、李等。村民大多数为土家族。全村130户,346人,其中男217人,女219人,劳动力260人。1999年总收入60万元,人均纯收入1380元。
【东泉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西端。西抵江垭镇甘溪坪村,北接象市镇双塔村,东邻双垭村,南与高山村交界,辖崔家铺、黎家溶、朝东泉、林家凸、黑沙溪、爬盘垭、崔家湾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729亩,耕地面积839亩,其中水田217亩,旱地622亩。森林覆盖率为89.9%。全村山多田少,水源短缺,仅有5口山塘,共约5亩水面,灌溉面积5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玉米、红薯、油菜、烤烟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392吨。慈索公路横贯全村,简易公路通至其它各组。全村通电率98%,农户的用水大部分靠自建的蓄水池。村小学,校园面积4亩,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有4间教室。村内主要姓氏有吴、崔、谭、王、苏、林等。村民大多为土家族。全村有195户,590人,其中男300人,女290人,劳动力368人。1999年总收入130万元,人均纯收入1436元。
【百垣村】 又名三溪村。位于高峰土家族乡东南部,东接零阳镇,西邻三阳村,南抵大兴村,北与双仁村接界。由金坪、白垭、叶塔、龙界、钟界、王凸、粗坡、大垣、双垣、瘳塔、丰相等12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12439亩,耕地面积950亩,其中旱地面积670亩,水稻280亩,森林覆盖率为67%。境内山多,坑多,村集体时修造堰塘大小有5口。由于严重的自然缺水,村民人畜饮水困难大。主要物产有玉米、稻谷、红薯、小麦、油菜、烤烟等。全村12个村民小组,已有11个组通简易公路。饮水全靠自建的蓄水池,户户通电。1996年,村集体捐工捐资修建了村小学,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6间教室。主要姓氏有王、卓、张、赵、万、寇等。百分之八十村民为土家族。全村218户,698人,其中男386人,女312人,劳动力415人。1999年总收入157万元,人均纯收入1554元。
【郑坪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中部,东邻三溪村,西接覃家桥村,北抵三阳村、双星村,南与大兴村交界。由覃家凸、岩湾、肖家堰、何家湾、郑家坪、南声、伍家湾、陈家湾、桥湾等11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8850亩,耕地面积1012亩,其中水田225亩,旱地787亩,森林覆盖率为72.3%。慈索公路贯穿全村6个组,全村11个组通电,10个组通公路。主要物产有烤烟、稻谷、玉米、红薯、油菜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455吨。村小学,校园占地10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有教室10间。主要姓氏有朱、胡、张、王、郑、何、冯、尚等。村民大多数为土家族。全村有230户,756人,其中男371人,女385人,劳动力406人。1999年收入131.4万元,人均1288元。
【和坪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东北部。东邻槐树村,西抵三阳村、双星村,南与风景村交界,北临娄水河,由指挥、扬湾、和坪、丰洞、青刚、月搭、月岩、张湾、杜岩9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7335亩,耕地面积870亩,其中水田30亩,旱地340亩。森林覆盖率为86 .1%。全村低山环境,山坡多。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玉米、红薯、油菜、黄豆等。1999年粮食总量385吨。村内交通发达,9个村民小组全部通公路,99%的农户都已通电照明。村小学,校园面积3亩,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有4间教室。主要姓氏有张、熊、王、唐、有、龙、肖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186户,657人,其中男334人,女323人,劳动力345人。1999年总收入112. 45万元,人均纯收入1408元。
【青龙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西南部,东邻南井村,北抵象市镇双塔村,南与双垭村交界,西与江垭镇甘溪坪村接壤。由长垭、涨水塔、青龙垭、沙家坪、忠溪、李家台、垣马墩7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7209亩,耕地面积580亩,其中水田100亩,旱地480亩。森林覆盖率为81.7%。全村平均海拔800多米,东西长达5公里,组组通简易公路。98%的农户已通电照上电灯。水利资源贫乏,70%以上的村民人蓄饮水还存在问题。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小麦、红薯、油菜和烤烟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为310吨。1996年修建了一栋教学楼,校园面积2亩,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有6间教室。主要姓氏有邓、游、姚、刘、沙、卓、林等。大部分村民为土家族。全村125户410人,其中男210人,女200人,劳动力240人。1999年总收入96万元,人均纯收入1391元。
【茅庵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西南部,东邻中坪村,南与宜冲桥乡接壤,西与江垭镇交界,北与高山地相连。由陈家封合、白沙溪、千子槽门、人一岩、亭子桥、霞令桥、水库、毛安、王家铺9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12025亩,耕地面积900亩,其中水田750亩,旱地150亩。森林覆盖率为96%。全村地势东低西高,平均海拔750米,茅庵水库在我村境内灌溉农田638亩。村内交通差,水库以内两个组不通公路。全村全部照上了电灯。村内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油菜等。1999年粮食产量504吨。主要姓氏有何、刘、许、莫等。村民大多为土家族。全村252户.789人,其中男374人,女415人,劳动力450人。1999年总收入123万元,人均纯收入1301元。
【岩堰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东部。东邻娄水河南岸,南接双仁村,西抵风景村,北与槐树村交界,由张丰火、刘家湾、胡家垭、岩泊元、朱家凸、赵院子、蔡家垭、高岩等9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3440亩,耕地面积911亩,其中水田98亩,旱地813亩,森林覆盖率为49%。境内山、垭、湾、峪纵横,垣、凹、天坑遍布,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自1993年以来,村民自筹资金修建了36座蓄水池,解决了50%村民的饮水问题。主要物产有玉米、稻谷、红薯、小麦、油菜、烤烟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500吨。全村有一条通往各组的简易公路。1986年全村都照上了电灯。村小学,校园面积5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有12间教室。主要姓氏有张、朱、赵、蔡、谷、刘、黄等。村民大部分是土家族。全村175户,658人,其中男343人,女315人,劳动力230人。1999年总收入127 .10万元,人均纯收入1456元。
【南井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西北部。东邻双星村,南接双合村,北抵莲池村,西与青龙村交界。由南塘、南坑、南山、南木井、南双、南坪、南湾、南康、南万、南到、南垭、南垣、南高、南安14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14911亩,耕地面积1229亩,其中水田120亩,旱地1109亩,森林覆盖率为76.3%。全村90%以上都是坡地。1976年修建了泉水坪水库,水面10亩,解决了南坪组的灌溉问题。自80年代以来,村民自筹资金修建148个蓄水池,解决了70%村民的饮水问题。主要物产有玉米、稻谷、红薯、小麦、油菜、烤烟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530吨。组组通简易公路。1991年,村里筹资3.4万元,架通了高低压电线,80%的村民照上电灯。村小学,校园面积2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有7间教室。主要姓氏有吴、卓、苏、康等。大部分村民为土家族。全村266户,1003人,其中男520人,女438人,劳动力480人。1999年总收入221万元,人均纯收入1457元。
【高山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西南部。东与高华村接壤,西与江垭镇细毛坪村交界,南邻中坪村、毛村,北接东泉村、双垭村。辖何家垭、余井弯、十八墩、观音庵、凉水井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619亩,耕地面积600亩,其中水田50亩,旱地550亩,森林覆盖率90.3%。全村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9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玉米、红薯、油菜、烤烟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197吨。2000年,修通标准较高的村级公路10公里,建成蓄水量达2000立方米的人畜饮水池。1983年架通高低压线路,通电率达99%。主要姓氏有吴、何、蒋、李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72户,246人,其中男138人,女108人,劳动力140人。1999年总收入49万元,人均纯收入1477元。
【高化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西南部,东邻富垭村、双合村,南靠长坪村、中坪村,西接高山村,北与双垭村、双合村交界,由凉水垣、神仙湾、野猪池、林家界、枫门垭、胡家湾、黄家台7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7310亩,耕地面积638亩,其中水田150亩,旱地488亩,森林覆盖率为89.2%。1966年到1969年修了6口堰塘,有6亩水面,灌溉面积为30亩。主要物产有玉米、稻谷、红薯、油菜、烤烟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165吨。村内组组通公路,户户通电,有4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主要姓氏有杨、田、林、黄、张、朱等。70%为土家族,全村96户.296人,其中男150人,女146人,劳动力180人。1999年产值70万元,人均纯收入1300元。
【莲池村】 位于高峰土家族乡北部,东邻双星村,南接南井村,西抵渣角村,北依娄水河南岸,由自生桥、青龙井、桂竹元、天心、樟本井、黄老屋、荷叶、沙老屋、罗丰台、山羊湾、莲池沙11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8518亩,耕地面积718亩,其中水田50亩,旱地668亩,森林覆盖率为94.7%。境内大部分是坡地,不能旱涝保收。初级社时全村饮水困难,高级社时扩建了3口饮水塘,总面积20余亩,后又修建70座蓄水池,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村里主要物产有玉米、小麦、红薯、油菜、烤烟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为417吨。组组通简易公路,入户率达90%。1997年全村架通了电线,照上了电灯。村小学,校园占地5亩,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有4间教室。主要姓氏有黄、罗、沙、卓等。98%的村民为土家族。全村156户,516人,其中男282人,女234人,劳动力260人。1999年总收入117.9万元,人均纯收入1422元。
【桃树坪村】 又名双垭村,位于高峰乡西部,东抵双合村,西邻东泉村,南接高华村、高山村,北与青龙村交界,辖柳盘溪、桃树坪、岩树、野人迪、龙家湾、林大堰、跑马冲、皂果垭、马家垭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200亩,耕地面积934亩,其中水田260亩,旱地674亩。森林覆盖率为96 .1%。全村地形复杂,岩壳坡地多,水源缺少,有2口骨干塘,5亩水面,灌溉面积为40亩,人畜引水全靠人工修建的2座畜水池。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小麦、油菜、烤烟。1999年粮食产量375吨。慈索公路横贯全村一、二、六、七组,简易公路通至其它各组。1989年架通了高低压线路,通电率达100%。主要姓氏有吴、田、马、谭、林、周、刘、崔等。大多为土家族。全村200户,632人,其中男332人,女300人,劳动力310人。1999年总收入136万元,人均纯收入1400元。
【鸳鸯池村】 又名双合村。位于高峰土家族乡西北部。东邻农科村,南接富垭村、高华树,西抵双垭村、青龙村,北与南井村交界,辖王家垭、王家垣、张家湾、余家湾、雷家垣、鸳鸯池、周家垭、舒家湾、皮家凸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971亩,耕地面积876亩,其中水田320亩,旱地556亩,森林覆盖率为80.8%。整个村庄夹于两条山脉之间,平均海拔700米,中间有慈索公路横贯东西,组组通公路,通电率达100%。村内有骨干塘2口,山塘2口,15亩水面,可灌溉农田12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小麦、油菜、烤烟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398吨。主要姓氏有王、张、余、鲁、易、刘、舒、唐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245户,772人,其中男389人,女383人,劳动力450人。1999年总收入192万元,人均纯收入1541元。
【康家坪村】 又名中坪村。位于高峰土家族乡西南部,东邻长坪村,南与长坪村和宜冲桥乡接壤,西抵茅庵村,北与高化村交界。全村由庹家溪、黄家台、易家湾、井湾、冯家院子、陈家大堰、张家湾、沙家院子、冯家大堰、冯家大屋、墨鱼湾、郭家湾等12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6410亩,耕地面积1207亩,其中水田面积1057亩,旱地面积150亩,森林覆盖率为91.3%。全村山多田少,六十年代以前全村修建了16口大小堰塘(约30亩水面),灌溉面积为200亩。主产水稻、玉米、红薯、油菜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为800吨。交通滞后,仅有到各组的简易公路。全村基本上户户都照上了电灯。280户吃上了自来泉水。1996年至1998年,新建改造了4栋校舍,总建筑面积2012平方米,教室12间。主要姓氏有易、张、黄、沙、刘、李、谭等。大多数为土家族。全村有300户,949人,其中男479人,女470人,农业劳动力670人。1999年总收入212万元,人均纯收入1486元。 ![]() |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