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区划

永定区(九)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0:3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烽火村】 位于沅古坪镇西南部,东与沅古坪居委会、五龙村,南与栗山村、谢家垭乡,西与高家溪村、双溪桥乡交界,北至柏杨坪村。由陈家溪、烽火、吉家峪、朱家塔、火场垭、秋木桥、谢家埠、雄岗、田湾、干溪湾、黄社堰、杨家湾12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16575亩,耕地面积15900亩,旱涝保收面积350亩。森林覆盖率为80%。全村高山围绕,山岗田多。初级社和高级社时修了32口堰塘,有20亩水面,灌溉面积为200亩。大跃进时人民公社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修建了高家溪水库,凿穿了柏杨坪隧,各组造田250亩。修筑了两条水坝,解决了朱家塔、雄岗、田湾、干溪湾的灌溉问题。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油菜、黄豆、苎麻、辣椒等。村内公路欠发达,全村只有6个村民小组通公路。农户用上照明电。现部分农户利用山泉水埋埋设管道引水,大部分用上了自来水。1985年全村自筹资金10万元架通飞潭电站电线,当年全部完工,全村的占地1.5亩的小学,建筑面积为225平方米,共有教室4间。主要姓氏有龚、李、孙、尹、钟等。村民为土家族、白族、苗族。全村425户,1587人,其中男794人,女793人,劳动力650人。1999年人均纯收入1400元,粮食总产量达865吨。
【盘塘村】 位于沅古坪镇东北部,东邻王家坪镇马头溪村和本镇小溪村,南与沅古坪居委会交界,西与本镇桑木村交界,北与王家坪镇木山村交界。由四关桥、庄屋岗、榨坊、连堰、长铺、油榨湾、甲岩墙、常岭岗、竹园、让水坪、牛背岭、小张家湾、牛月台13个村民小组 组成。总面积11415亩,耕地面积1398 亩,旱涝保收面积350亩。森林覆盖率为 82%。全村高山环绕,山坡多,田地少, 地形呈长方形。初级社和高级社时修了 12口堰塘,有12亩水面,能灌溉稻田85 亩。1964年至1972年修了二座水库,修 建渠道5000余米,解决了牛月台、牛背 岭、竹园、榨坊、庄屋岗5个小组的灌溉 问题。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油 菜、黄豆、苎麻、烤烟等。村内交通比较 方便,绝大部分组已通公路。1980年村 里自筹资金2万元架通了照明线路,家家 户户都用上了电灯,但人畜饮水条件差。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于1997年共投入资 金近2万元,改造了教学楼等教学设施, 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主要姓氏有龚、李、 张、燕、黄、欧、孙、杨、向、董、屈‘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263户, 965人,其中男481人,女484人,劳动 力450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500吨, 人均纯收入达1300余元。 
【榔木岭村】 位于沅古坪镇东南部, 东邻长潭村,西邻谢家垭乡金岗村,北邻 栗山村,南邻红土坪村。由扎垭、庄地、 龙川塔、仕溪榔、专溪洲、胡家坡、白杨 湾、水岭岗、榔木岭、吉家峪等10个村 民小组组成。总面积7110亩,耕地面积 1058亩,其中有稻田850亩,旱涝保收 面积500多亩。全村地处偏僻,大部分为 丘陵地带,地倾呈椭圆形,地势由北向南 倾斜,平均海拔约1000余米,境内有一 条小山沟,靠西南边有一条河流发源于烽 火村,河水能灌溉稻田660余亩。解放后 修山塘14口,水面近10亩,开凿高家溪 水库灌溉渠道二条约2000余米,可灌溉 稻田506余亩。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 红薯、黄豆、烤烟、苎麻、油菜、杂豆 等。森林资源比较丰富。1992年集中劳 力,栽植黄柏100余亩。1978年全村栽 杉树500亩。现林业蓄积量约为1万多立 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5%,每年林业收 入2万余元。村里交通比较方便,公路直 通村部1984年自筹资金3万余元开始架 通照明电线。全村2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为了改善办学条件,1994年自筹资金4万元修建村小学一栋,,校园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成为沅古坪镇办学条件较好的村级小学。主要姓氏有龚、李、秦、彭、周等。村民大多数为土家族。全村80户,714人,其中男362人,女352人,劳动力350人。1999年总收入70万元,人均纯收入1300元以上。
【教字垭镇】 位于张家界永定区西北部,东邻尹家溪镇,南与罗水乡接壤,西靠桥头乡通桑植县,北邻武陵源区中湖乡。全镇27个村1个居委会,285个村(居)民小组,6326户,总人口25673人,版土面积13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5公顷,稻田面积1133公顷,属山地丘陵地形。教字垭镇文化底蕴深厚,有传统摆手舞、茅古斯、土家织锦等悠久的民间民族文化艺术。该镇地处省道1835线的中段,每年从这里取道去天子山、九天的旅客在10万人次以上。现全镇已有25个村通了公路,80%的组通了路,100%的农户用上了电,30%的人用上了自来水。全镇电话总量达1200部,有线电视覆盖20个村。森林覆盖率40%。有大小水库10座。1997年-1999年,教字垭镇投入建设资金150多万元,共新修学校6所,解决21个组468户1885人饮水。教字垭镇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镇。1999年粮食总产量达11300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以上;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6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50元,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三年来,山地开发累计达1200亩,15个基地,其中板栗基地2个,柰李基地1个,金秋梨基地1个,脐橙基地1个,柑桔基地10个。目前已完成了集镇主街道的路面净化、硬化工程,整修了下水道,治理了街道的卫生秩序,美化了街道环境。该镇正逐渐成为永定区西北部的重要批发市场,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
【教字垭居委会】 位于教字垭镇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东邻熊家岗村,西邻竹园坪村、新路村,北抵兴隆村,南与凉水井交界,由盘龙山、教字垭、桐钱湾、老仓库、高桥、中心、下街、下湾、大河、小河、伍家拐、长田角、云盘岗、刘家岗、熊家山、水井湾、红旗堰、张家咀、老屋岗20个居民小组组成。总面积5500亩,耕地面积1295亩,旱涝保收面积650亩,森林覆盖率为15%。地形较平坦,三面环山,山坡田较少,稻田灌溉除了150亩是天水田以外,其余能基本实现旱涝保收。主要物产有稻谷、红薯、洋芋、黄豆、油菜、花生、苎麻、甘蔗等。居委会交通发达,目前除盘龙山组以外,组组通了公路,省道1835线横穿中心,居民全部照上了电灯。居民的饮水大部分是地下水。文化事业较为发达,为了改善办学条件,1995年由镇政府组织,与竹园坪村、凉水井村合办一所中心完小,占地8亩,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教字垭镇较好的小学。主要姓氏有覃、熊、刘、李、伍、吴、向等。居民大多数为土家族。全居委会460户,1690人(男875人,女825人),其中劳动力785人。1999年粮食总产140吨,总收入270.5万元,人均1500元。
【丁家峪村】 位于教字垭镇西南部,东邻新路村,南邻立山峪村,西与罗水交界,由刘家垭、樟树垭、覃家、肖家、向家、观音山、青龙、关门峪、雪藤岗、田湾、桥树塔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4500亩,耕地面积470亩,旱涝保收面积200亩。森林覆盖率为50%。全村处于两山相夹之间,地形呈长方形,山坡田多。1974年修建了4口堰塘,有5亩水面,灌溉面积200亩。境内有一条小溪,发源于扎岩山麓。主要产物有稻谷、玉米、洋芋、红薯、油菜、黄豆等。村内交通不发达,仅有一条1984年修的简易公路,直通村部。1985年,村民自筹资金5万元架通了电线。1991年部分村民利用溪水落差埋设管道,用上了自来水。1971年,村集体投资捐工修建了村小学,校园面积1.5亩,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有7间教室。村内主要姓氏有刘、熊、覃、尊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有237户762人(男400人,女362人),其中劳动力391人。1999年全村总收入140万元,人均1400元。
【七家坪村】 位于教字垭镇西北部,东邻兴隆村,北抵中坪村,西与桥头乡接壤,由七家坪、田坊、建新、松树包、中心、巷子口、新桥、岩塔、向阳、陈家岗、高竹山等1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2487亩,耕地面积1180亩,其中水田面积830亩,旱涝保收面积58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47%。全村地形较为分散,人口居住星罗棋布,生产环境较差。50年代初修两口山塘,三处拦河坝,60年代修起了高竹山水库,70年代兴修高竹山水库渠道,6700米,灌溉面积350亩,80年代兴修滨溶水库,水57亩,和一台换水设备,灌溉面积170亩,90年代修巷子口电流站,水利暗坝127.8米,扩修渠道847米,基本上解决全村58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花生、苎麻、油菜、红薯、洋芋等。村内姓氏有吴、覃、陈、钱、曹等,大多数都是土家族。全村281户,1079人(男565人,女514人),其中劳动力642人。1999年,总收入150万元,人均1500元,199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92万斤。
【十八山村】 位于教字垭的东部,张家界的西部,与张家界村的牛角村交界,西抵童家峪村,东抵朝阳村。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3500亩,耕地面积268亩,旱涝保收面积50亩。全村地形较为复杂,高山环境,山坡田多。有稻谷、玉米、洋芋、红薯、油菜、黄豆、桐籽等物产。村里没有通路,交通很差。自1990年全村都用上了照明电。有的村没有用上自来水,都肩挑用水,如遇上干旱吃水比较困难。有个村小学,但教学屋是危房。主要姓氏有瞿、熊、张等,村民大多为土家族。全村69户,230人,劳动力114人。1999年总收入12万元,人均600元。1999年粮食总产量180吨。
【三龙村】 位于教字垭镇之南,东邻军家垭村,南邻青云桥村,西北与教字垭 居委会相连,全村下辖兴建、红旗、覃 家、水龙坪、兴家岗、熊家罗、谷家塔、 花龙泉、邹家坡、蒋家塔、楠竹、腰占 丫、下上三、岩湾、野猪峪16个村民小 组。全村森林覆盖面积为16.5%。全村 地形较为复杂,属环形地形,山坡田多, 干旱时灌溉十分不便。全村只有一条小 溪,发源于军家垭村,贯穿覃家、水龙 坪、兴家岗、熊家罗四个村民小组,1971 年三龙村与军家垭村合修了岩门垭水库, 现基本无灌溉能力。主要物产有稻谷、玉 米、红薯、马铃薯、油菜、黄豆、花生、 苎麻、柑桔等,村里有二百多亩村办林 场。村内交通十分便利,除岩湾组外,组 组都通了简易公路,1835线由南向北横 贯全村。1982年村里自筹资金6.8万元, 购买架线器材,于当年春节前全村全部通 电。1979年,村里自筹资金3.7万元, 并多方集资整修三龙小学,现学校总造价 5.7万元,校园占地2亩,建筑面积400 多平方米,较好地改善了办学环境。村内 主要姓氏有覃、熊、伍、王、杨、邹、 吕、李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部分为 白族。全村有345户,1210人,其中男 680人,女630人,劳动力630人。1999 年全村总收入72.6万元,人均600元。 粮食总产量120万斤。 
【广溪峪村】 位于教字垭镇的东部, 东邻张家界森林公园,西抵白杨村,辖关 门岩、覃家湾、广溪峪、小峪、黄泥塔、 脉峪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000余亩, 耕地面积714亩,旱涝保收面积3000米。 全村地处偏僻,地形呈长方形,东西倾 斜,平均海拔约800米。境内有两条小 溪,一条发源于杨万湾,一条发源于挖岩 湾,两溪灌溉两岸1000多亩农田。解放 后修山塘2口,灌溉田地70余亩。森林 资源比较丰富,是教字垭镇林业蓄积量较 大村之一,总面积4000亩,人工造林 2500亩。1987年修通了由柏栋至广溪的 村级公路。1992年,架通了高低电路。 1997年村设有线电视站开通34套节目 村内文化落后,为了改善办学条件,2000 年村利用本村材场伐木款,就地重建小学,占地1.9亩,建筑面积11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覃、周、杨、陈、徐、吕、石、李、熊等,村民大多数土家族。全村162户,567人(男322人,女265人),其中劳动力325人。1999年总收入80万元,人均平1400元。1999年粮食总产量380吨。
【中坪村】 位于教字垭镇西北部,南与七家坪相邻,北与宋柳村、中湖乡交界,西与桥头乡熊家罗村接壤,由栏门垭、口前、吴家坡、吴家湾、高山等8个组组成。全村总面积2500亩,耕地面积1300亩,其中稻田700亩,旱涝保收面积74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0%。全村呈口袋形,东低西高,南西北为高山环境。解放后,修建了山塘2口,可灌溉面积35.50亩。该村自然条件极差,绝大部分群众在温饱线边。物产有稻谷、小麦、玉米、红薯、黄豆、花生、苎麻等。村内交通较发达,村道直达各组,但路状较差。1989年群众筹资加上级支持花7万元架设了电线。全村有200人靠自力更生,找泉水解决了吃水问题。1976年,村开始兴办小学。1990年村自筹资金改修村小,有教室四间、厨房、厕所、操场,占地约2.5亩。全村主要姓氏有吴、宋、李、向、吕、唐、张等。绝大多数为土家族。全村189户,724人(男380人,女344人),其中劳动力348人。1999年总收入72.4万元,人均1000元.1999年粮食产量达330吨。
【牛角村】 位于教字垭东南部,东邻沙堤乡,西邻禹溪村,南邻尹家溪镇,北邻童家峪村,由寨峪、柳木峪、老层、新屋、杨家垭、吹,耕地面积987亩,旱涝保收面积128亩,森林覆盖面积42%。全村地形较复杂,1964年修筑一座水库,可灌溉面积98亩,合作社修筑水塘两口,水面积4亩,可灌溉面积30亩。林场面积448亩。1991年自筹资金8万元,架通了全村照明线路。物产有稻谷、黄豆、花生、玉米、油菜、苎麻等。全村15个小组,9个小组通机动车辆公路,且公路曲折坡陡。全村90%的用户通电。10%的农户利用地理落差条件饮上自来水。全村文化落后,1975年自修村小学教学楼,现年已失修已成危楼。主要姓氏有胡、廉、杨、谢、周、粟、付、刘、覃等,村民大多数属土家族。全村284户,总人口1043人(男540人,女503人),1999年全村收入94.9万元,人均910元。1999年粮食总产量达450吨。
【立山峪村】 位于教字垭镇西南部,东邻茅溪水库,南邻柑子坡,西与罗水大明村交界,北抵丁家峪村,由樟木佬、垭上、老屋、黑峪、立山峪、大山峪6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为4300亩,耕地面积500亩,旱涝保收面积17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达60%。全村地处偏僻,地形呈扇形,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800米。境内有一条小溪,发源于岩菩萨山脉,灌溉140亩农田,七十年代修山塘2口,水塘1.5亩,能灌溉面积30亩。七十年代人工造林20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红薯、花生、苎麻、柑桔、木材等。教字垭至罗水公路从其境内西北角穿过,全村还有黑峪组未通公路。1987年村民利用溪水自然落差埋设简易的引水管道,用上了自来水。1997年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利用木材和加工承包6万元,修建村小学,校园占地一亩,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村内主要姓氏有刘、童、吴、田、曹等,村民大多数为土家族。全村93户,总人口356人,其中劳动力224人。1999年全村总收入70万,人均纯收入1400元。粮食总产40万斤。
【甘溪峪村】 位于永定区的西部,东邻武陵源区、国家森林公园朝天观山脚下,北抵广溪峪村,南抵熊家岗村,西抵兴隆村交界。由蜂子塔、排家台、徐家峪等10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12000亩,旱地耕地面积500亩,水田757亩,有林场一个2000亩,森林覆盖面积35%。全村修公路12公里。架高压线路,全村787户解决照明问题和加工问题。我村以种粮食为主,兼经济作物来发展经济。村小学建筑面积140平方米,校园3亩。土家族占90%,汉族8%,白族2%,属于少数民族村。全村有50%的户自筹资金接进自来水。建立了有线电视站一个,50%的户有电视机。全村有287户.987人(男508人,女399人),劳动力500人。主要姓氏有石、徐、杨、张、李、赵、薛、吴、龚等。1999年总收入100万元,人均1030元,粮食总产量90万斤。
【竹园坪村】 位于教字垭镇中心,东、南与教字垭居委会相邻,北和七家坪相接,西靠高竹山,由竹园坪、中心,上竹园、瓦窑岗、荷叶岗、中湾、新建、新湾、覃家湾共10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1800亩,耕地面积640亩,全部旱涝保收。全村森林覆盖率为80%。全村地势西高东低,三分之一为山岗田,由小一型水库——高竹山水库灌溉三分之二为坪田,由发源于中湖乡的溪流引水灌溉,并修成了一条长约2公里的水泥渠道,还配备了大小5台共18千瓦的水泵,彻底解决了该村灌溉问题。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油菜、黄豆、洋芋、苎麻、柑桔。村内交通发达,村道可达全村各组。1986年,全村自力更生,架通了变压低电。并有近一半人引高竹山泉用上了自来水。原办有村小,但由于距离镇太近.1993年撤销,现有学生全部在镇中心完小读书。主要姓氏有覃、伍、吴、熊等。村民大多为土家族。全村有220户,885人(男445人,女440人),其中劳动力400人。1999年总收入为71万元,人均纯收入300元,人均粮450公斤。
【军家垭村】 位于教字垭镇东部,南邻西溪村,西邻三龙村,北抵凉水井村,东与童家峪相连,由茶园峪、熊家坡、岩家峪、太子岗、杉木界、岩门亚、长贵峪、平阳坡八个组组成。全村总面积5723亩,耕地面积723亩,旱涝保收123亩。全村森林覆盖率40%。全村地形不太复杂,集体化时修建小II型水库——岩门垭水库一座,灌溉面积能达450亩左右。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玉米、红薯、洋芋、油菜、黄豆、苎麻等。交通方便。组组通电,户户能照明。军家垭熊家 坡、茶园峪有了自来水。村小学,占地7 亩,校舍900多平方米。主要姓氏有熊、 伍、吕、周、陈、覃等,村民大部分为土 家族。全村223户,802人(男401人, 女401人)。1999年总收入53万元,人 均650元。1999年粮食总产量370吨。 
【兴隆村】 兴隆村位于教字垭镇东北 部,邻甘溪峪村,西邻中坪村,北抵柏杨 村,南与张家嘴接壤,辖部家口、徐家院 中心、八家湾、岗拱垭、阳日湾、周家 湾、杨家岗、黄家坪等20个村民小组。 全村总面积11500亩,耕地面积2441亩, 旱涝保收面积950亩。地处原兴隆乡政府 所在地,距武陵源风景区不到20公里, 地势较平坦。境内有一条小河,横穿全 村。四季气候比较明显,适合农作物生长 种类较多的。全村有小(一)型水库1 座,公塘2口,渠道6500米,灌溉农田 近1000亩,确保粮食稳产。主要物产有 稻谷、小麦、红薯、花生、油菜、黄豆、 玉米、苎麻、柑桔。村内交通较发达,教 字垭至中湖公路贯通全境,熊家岗村、宋 柳村、甘溪峪村的村道都在本村境内与教 中公路相连,过境车辆较多。本地地下水 位较高,群众大多饮用井水,水质清甜可 口,无任何污染。全村1984年始用电照 明,电源正常。村内有占地15亩,建筑 面积1750平方米的完全小学一所,小学 有12个教学班,学生660人。主要姓氏 有黄、李、罗、徐、曾、赵、王,大多为 土家族。全村总人口2007人,其中劳动 力1080人。1998年总收入200万元,人 均1200元,粮食总产130万斤。 
【陈木岗村】 位于教字垭镇东部,东 与中湖乡相邻,南与广溪峪村交界,西与 白杨村交界,北与黄关村交界,由平瓦 峪、水井沟、松树垭、陈木岗、江家山、 轿顶山等8个组构成。全村总面积5298 亩,耕地面积667亩,旱涝保收面积150 亩。地势偏僻,岩山多,土地少,50年 代建有山塘4口,灌溉面积50亩。我村 主产稻谷、花生、苎麻、桐籽、红薯、洋 芋、油菜等。90年代修了一条5.5公里 的小路。1994年架通照明电线。没有吃上自来水。1990年修了学校。主要姓氏张、王、熊、赵、覃、陈等。全村600人(男316人,女284人),其中劳力240人。1999年总收入60万元,人均1000元。1999年粮食总产量300吨。
【宋柳村】 位于兴隆西北部,东与黄官,北与虎势,西与桥头,南与中坪村交界,由王家台、兴屋、老屋、大树垭、赵家湾、前进、吕家、向家等10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6880亩,耕地面积990亩,其中稻田650亩。全村地形复杂,三岔三峪,坡田甚多。1921年新修了七一水库,1975年又修五一山宿水库,辅以长达4000多米水渠,灌溉面积300多亩。全村主要物产稻谷、玉米、洋芋、红薯、油菜、黄豆、苎麻等。村内组组通公路,全村99%的农户用上了电,新修600多平方米教学楼,开发山地880亩,栽上千果树。解决500多人饮水,有电话48部,架起了宋柳至黄官中洪长50米,宽5.5米的石拱桥。主要姓氏吕、宋、王、向、赵、李等。全村270户,1400人。1999年总收入180万元,人均1600元。1999粮食总产量520吨。
【虎势岗村】 位于教字垭镇西北部,东邻黄官村,西邻中湖乡渔泉峪村,北抵中湖乡青龙垭村,雨与宋柳村交界,由虎势、罗心、李家、大塔、宋家、后溶湾、岩湾、张家堰、家树湾、大山和后山坡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耕地面积960亩,旱涝保收面积400亩。全村地形较为复杂,低山环境,山坡田多,六七十代修了7口堰塘,有5亩水面,灌溉面积70亩。1997年至1998年修建了一座长约45米黄官大桥,解决了两岸群众的过河难题。主要物产有稻谷、红薯、玉米、洋芋、油菜、大豆等。1991年全地粮食总产量53万斤,村内交通不发达,简易公路只能通过村部,绝大部分地方未通公路,小道曲折。1991年,自筹资金8万元,架设了电线,现家家户户用上了照明电。部分村民利用自然落差,埋设管道引水,用上了自来水。1999年自筹资金4.2万元,修建了村小学,校园面积7亩,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张、李、宋、熊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240户,860人(男450人,女410人),其中劳动力300人。1999年全村总收入130万元,人均1500元,粮食总产量360吨。
【青云桥村】 位于教字垭南部,东邻禹溪村,北邻三龙村,西抵茅溪水库,南与尹家溪镇交界,由中坪、覃家巷、白杨、枞木岗、彭家岗、山边、榨坊坪、上罗、中罗、吴家坪、顶塔、吴家岗、兴旺、新桥、唐家湾、岩塔、水洋坡、吴家坡、麻力垭9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5200亩,耕地面积1300亩,旱涝保收面积630亩。村林场面积2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5%。全村地形较为复杂,荒山多,土地贫瘠,田少人口多,50%稻田位于水源之上,有400亩稻田位于岗坡上。有13亩水塘,可灌溉面积为200亩,1986年改善水源贯穿了覃家拐遂,1989年重整从出口至吉家岗水3500米,1996年先后修渡槽两座总长78米,整修水坝两处,总造价73万余元,解决了12个小组,大部分稻田灌溉问题。主要物产稻谷、红薯、油菜、苎麻、花生、油桐。村内交通方便,1960年大桑公路从境内同南北穿过。1960年至1968年,村民自发捐工捐资连续修石拱桥两座,禹溪村乡通从西穿东而过。全村除一家4口人之外(单独户),其余全部照上了电灯。极少部分村民利用山沟埋设管道引水自食。1973年到1975年,村集体捐工捐料自修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亩,建筑面积354平方米。村里主要姓氏有覃、彭、满、田、吴、杨、唐、罗、宋、刘等。98.8%的村民为土家族。全村有403户,1550人(男815人,女735人),其中劳动力832人。1999年总收入23万元,人均1500元。1999年粮食总产量93万斤,人均600斤。
【柏杨村】 位于教字垭镇东北部,东邻甘溪峪村、陈木岗村,北与黄官村相接,南与兴隆村交界,西抵宋柳村。辖大塘、康家堰、胜家坪、熊家坪、李家湾、梨子岗、杜家岗、宋家岗、杨家院、刘车坪、芝麻峪等1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4623亩,稻田780亩,旱地1020亩,旱涝保收面积450亩。全村地形平坦,四面环山,教天公路穿越10个村民小组,教中河流把柏杨村分成两半,3个村民小组至今未通公路,5个小组隔河渡水没有桥梁,小学生上学很不安全。全村农用水利设施,集体时山塘、渠道布满13个小组,共修筑大山塘8口,长短引水渠10米。1986年筑建了徐家峪小II型水库,水面500万平方米,解决了李家湾、在家岗、梨子岗、宋家岗等7个组的稻田灌溉。1988年自己投工,新修了一条长达1800米的引水渠道。1993年洪魔横行,冲毁稻田151亩、河堤18米、山塘6口、引水渠道1000米,全村人民奋力拼搏重建家园,3年内恢复大马潭、高塔、广溪湾、毛塔、康家、堰河堤5处全长1350米、堤宽2.5米,堤高4.2米;7年内恢复稻田92亩,渠道800米。全村森林覆盖率12.6%,村林场由1988年6月发包给村民30年。主要物产稻谷、红薯、洋芋、花生、黄豆、苎麻等。姓氏有熊、杨、赵、李、宋、王等,97%为土家族,3%是白族。全村380户,1320人(男665人,女655人),其中劳动力612人。1999年总收入130万元,人均1000元。1999年粮食总产量105万斤。
【香炉山村】 香炉山村位于教字垭镇中部,是一个山多田少,人口多的贫困山村。该村辖大峪、野猪峪、有家峪、鸳鸯峪等4个组,耕地面积390亩。全村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山多、地少,田有限,村内有鲤鱼池、鸳鸯池两水库78.5亩,灌溉面积500余亩。主要物产稻谷、玉米、小麦、油菜、苎麻等。森林覆盖面积达70%.用材林少,人工造林500亩。该村有一条简易公路,通接省道1835线,全长5.7公里,贯通全村三个组。该村照明用电已全部解决。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已解决约三个组人畜饮水。村办小学1所,入学儿童15人,村小学占地面积2.1亩。大部分为土家族,主要姓伍、李、石、覃等,全村484人(男274人,女210人),其中劳动力220人。1999年总收入41万元,人均收入850元。粮食总产量43万斤,人均800斤。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永定区(八)
下一篇:永定区(十)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