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区划

桑植县(六)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1:06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仓关峪村】 位于陈家河镇东北部, 处于原仓关峪乡辖区的中心地带,东接龙 潭沟村,北邻厂湾村,南界甘溪村,西连 半溪村。由毛垭、上街、下街、唐家村、 龚家垭、董家湾、董家坡等7个村民小组 组成,全村总户数228户,926人,稻田 面积415亩,旱地104亩。桑龙公路、桑 鹤公路、桑蹇公路从境内穿过。全村仅有 董家坡组不通公路,80%的农户用上了清 洁的自来水。低山环境山坡多。主要物产 有稻谷、玉米、洋芋、花生、马铃薯、红 薯等,有柑面积280亩,年产柑50吨。 村小学属全镇片学区中心完小,是中日希 望小学。拥有教师35名,8个班500多 名学生。主要姓氏有龚、董、李、闰、唐 等。村民为土家族苗族。1999年粮食 总产量325吨,人均纯收入700元。
【半溪村】 位于陈家河镇东部,东至 仓关峪村,南至肖家桥村,西和三漤子村 交界,北与蹇家坡乡交界,由半溪、厚头 湾、满家坡、龚家湾四个小组组成。总面 积4470亩,耕地面积2004亩,其中旱涝 保收面积400亩。该村位于“桑——鹤”、 “桑——龙”公路的必经之地,交通方便。 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柑桔、洋芋、红 薯、小麦、油菜。交通方便,水源条件一 般。主要姓氏有吴、龚、田、印、张、 葛。大部分是土家族苗族、汉族。全村 153户542人,男232人,女210人,劳 力258人。1999年总收入25万元。
【甘溪村】 位于凉水口镇西北部,东 邻凉水口镇泉门口村,南邻凉水口镇渔兰 溪村,西邻仓关峪、龙潭沟村,北邻三漤 子村。由鸟儿垭、唐家湾、广湾、田家 湾、甘溪坪5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 3800亩,耕地面积1600亩,旱涝保收面 积300亩。全村处于两座大界之中,一条 小河插入甘溪坪组而过,流入凉水口镇泉 门口村,田少地多,阳光不足,粮食产量 低。1988年修了一座水坝,坝长40米, 高2米,宽3米,解决了以甘溪坪等三个 小组近100亩稻田灌溉问题。主要物产有 稻谷、玉米、小麦、黄豆、花生、洋芋、 红薯、油菜等,1999年粮食产量200吨, 人均388公斤。全村交通不便,又没通电 话,但照了电灯。7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 水。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全村用材林 1000亩。村学校,校园面积3亩,200平 方米,有教室3间,2间教师住房。主要 姓氏有向、田、黄、余、李、张等。村民 85%是土家族。全村146户520人,男 278人,女242人,劳动力312人。
【龙潭沟村】 位于陈家河镇东北部, 东与甘溪村交界,西与吴家湾村接壤,南 与仓关峪村交界,北邻沙塔坪乡,由唐家 坡、长湾、大湾、小湾和老湾、窑厂凸、 闵家界、上岩湾、下岩湾10个村民小组 组成。总面积8600亩,耕地面积657亩, 旱涝保收面积350亩。地势狭长,南高北 低,一条小溪由南向北蜿蜒流入澧水,龙 潭沟因此而得名。主要物产有稻谷、玉 米、洋芋、红薯、油菜、黄豆、花生等, 1999年粮食总产量190吨。“桑——龙” 公路从境内穿过,部分小组没有通公路。 全村照上电灯。大部分村民用上了自来 水。村小占地面积3亩,建筑面积200平 方米,有4间教室。主要姓氏有罗、唐、 吴、向、张、王、闵等。村民大部分为土 家族。全村187户,756人,男375人, 女381人,劳力412人。1999年总收入 45万元,人均600元。
【刘家湾村】 位于陈家河镇西南部, 东与两河口接界,西与上河溪乡刘家垭村 交界,南与永顺县万民岗乡接壤,北与本 镇袁家坪村接址。由花桥、向家湾、田 坪、碾坊、李家坡、孙家坡6个村民小组 组成。境内多山坡,沟壑纵横,俗有“六 山一水三分田”之称,是典型的小盆地气 候。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洋 芋、油菜。村里至今未通公路,交通不 便,村民主要靠肩挑背负,骡子是重要的 运输工具。1999年改造低压线路10公 里,架通饮水管5000米,并架通了有线 电视和程控电话,村里信息灵通。2000 年8月,村里开展了第一次农民运动会, 共有6个代表队138人参加了比赛,项目 有篮球、乒乓球、扳手劲、象棋等。村里 组织了土家女子乐队,极大地丰富了农民 的生活。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主要姓氏 有刘、孙、李、向四大姓。全村总人口 511人。人均纯收入898元。
【耳坪村】 位于陈家河镇西北部, 东邻彭家塔村,南邻袁家坪村,西与上河 溪乡交界,北邻剖腹溪村,辖麻园、场 坪、庙塔、秦家、上中坪、下中坪、岩 湾、赵家山、夹石河、码头10个村民小 组,总面积6740亩,耕地458亩,旱涝 保收面积80亩。全村四面环山,山高坡 陡岩壳多,土地十分贫瘠,其坡度均在 25。以上,形成一个大峡谷,俗称“耳 糟”。由于过度开采煤炭,地下水位降低, 水源几近枯竭。主要物产有玉米、洋芋、 大豆、红薯、稻谷。虽然村地处“张一 龙”公路主干线上,但还有赵家山、岩 湾、秦家组未通公路,照明还是利用新街 煤矿的变压器,负荷大,电压低。村小 学,占地2.4亩,建筑面积340平方米。 主要姓氏有张、李、周、秦、毛、王等。 以土家族为主。全村167户,607人,男 341人,女365人,劳动力312人。1999 年总收入32万元,人均450元。
【吴家湾村】 位于陈家河镇东北方, 东邻仓关峪村毛垭组,南邻仓关峪村唐家 坡组,西与厂湾村交界,北与沙塔坪乡交 界,由桥头、石家湾、小溪口、大溪口、 水井湾、吴上湾、克马凸、白杨凸8个村 民小组组成,总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 380亩,旱涝保收面积50亩,森林覆盖 率10%。全村山高坡陡田地少,由两条 小溪分割,大部分村民依溪水两旁居住, 一条小溪发源于厂湾村的郭家溶水库,经 桥头、石家湾两组而过,一条小溪发源于 白杨凸组,经克马凸、吴上湾、水井湾、 大溪口、小溪口而过。在克马凸修筑了一 条小水坝,渠道200多米,可灌溉稻田 100多亩,但1998年“7 - 22”特大洪灾, 彻底冲毁了水坝和渠道。主要物产有稻 谷、玉米、洋芋、红薯、油菜等,1997 年粮食产量125吨,人均225公斤。仓 ——蹇、桑——龙公路穿村而过,但仍有 克马凸、白杨凸两组未通公路。1998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投资4.7万元(一台 30KV的变压器及配套设备),村民集资1 万元,解决了6个组的照明问题。主要姓 氏有石、龚、吴、覃、董、陈、向、付 等。大部分为苗族和土家族。全村160户 532人,男286人,女246人,劳力213 人。1997年总收入24万元,人均450元。
【陈家河村】 是陈家河镇政府所在地, 东与三漤子村接壤,西与毛塔村相邻,南 与蔡家坪村隔河相望,北抵唐家坪村。本 村与黄木潭居委会穿插座落,由张家螃、 新屋台、向家院子、范家湾、廖家坪、林 家桥、麻垣、田家坡8个村民小组组成。 总面积5500亩,耕地面积1502亩,旱涝 保收面积350亩,森林覆盖率达30%。 全村前后有高山,中间方圆近千亩稻田, 澧水绕山流过,形成天然小盆地,是发展 柑桔等水果的好基地。全村现有柑桔 1000亩左右,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 红薯、柑桔。桑龙公路穿过5个小组,还 有3个小组未通公路,家家户户都已照上 了电灯,绝大多数农户饮用自来水。村境 内有一所中心完小,始建于五十年代,是 内半县的重点完小;一所中学,始建于五 十年代,是全镇教育文化中心。主要姓氏 有张、向、廖、林、田、范等。村民大多 是土家族、苗族。全村292户,1080人, 男565人,女536人,劳力440人。1999 年总收入117万元,人均纯收入800元, 粮食总产量353吨,人均350公斤。
【陈家湾村】 位于陈家河镇东南部, 东邻两河口乡,西邻彭家塔村,南邻袁家 坪村,北邻周家湾村,由立子浪、王二 沟、枫香坡、陈家湾、岩塔、小寨组成, 总面积约4860亩,耕地面积513亩,旱 涝保收面积50亩,森林覆盖率为50%。 山陡山多坡田多,一条小河从南向北流 过,把村分为两段,有小溪9条。主要物 产有稻谷、玉米、小麦、洋芋、红薯、油 菜、黄豆,现有柑桔560亩,产量达30 吨。村内公路不通,吃水是溪水。现有 21户未照明。学生到袁家坪村小、新街 小学上学。主要姓氏有张、尚、陈、曹、 向.蔡、周、彭、李、王、孙等。全村 116户,451人,男232人,女219人, 劳力245人。1999年总收入34.8万元, 粮食总产量160吨,人均350公斤。
【肖家桥村】 位于桑植县陈家河镇东 部,东邻半溪村,西邻三漤子村,南邻唐 家坪村,北邻仓关峪村龚家垭,由叶家 湾、向家湾、龙家湾、老屋场、瓦窑坡、肖家桥、两岔溪七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 积8542亩,耕地面积534亩,旱涝保收 面积210亩,森林覆盖率52%。全村形 成一个大峡谷,峡谷两面高山,有小溪8 条,村内修渠道120米,修渡糟4个,解 决了叶家湾、龙家湾、老屋场、两岔溪的 部分灌溉问题。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 洋芋、红薯、油菜、黄豆、花生等,1999 年粮食总产量310吨。全村只有一条2公 里的乡级公路。有80多人没有照上电灯。 部分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主要姓氏有张、 黄、向、刘、李、文、吴、罗、沙等。村 民大部分为苗族。全村有242户,858 人,男434人,女424人,劳动力402 人。1999年总收入34万元,人均432 元。
【周家湾村】 位于澧水中上游,东邻 两河口乡,南邻陈家湾村,西邻新街村, 北邻蔡家坪村。由苗村、周家坡、伍家 湾、周家湾、孙家界5个小组组成,总面积6000亩,稻田277亩,旱地270亩, 森林覆盖率为40%。全村山坡环境山坡 田多,初级社时修有一堰塘,水面2亩, 能灌溉面积4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玉 米、洋芋、红薯、油菜、花生、黄豆等, 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40吨。村内不通公 路,全村照上了电灯,有孙家界组用上了 自来水。适龄儿童到新街小学去读书。主 要姓氏有周、伍、张、林、冯、蔡等。村 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112户,457 人,男238人,女219人,劳力240人。
【袁家坪村】 位于陈家河镇西南部, 北邻陈家湾村,南邻刘家湾村,东与廖家 村乡张家村交界,西与耳坪接攘,由曹 家湾、石家湾、拱桥、塘坊坪、徐家湾、田家沟六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5876 亩,耕地面积1117亩,旱涝保收面积 128亩。全村山坡田多,利用山溪引水灌 溉180亩农田。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 洋芋、红薯、油菜、黄豆、花生等,1999 年粮食总产120吨。村内没有通路,但解 决了照明问题。村小学,校园面积为4 亩,现有框架教室4间。主要姓氏有徐、 张、陈、曹、石、田、袁等。村民大多数 为土家族。全村170户,720人,男358 人,女362人,劳力371人。
【唐家坪村】 位于陈家河镇北部,东 邻黄木塘居委会,南邻桥头居委会,西与 蹇家坡乡接攘,北与肖家桥交界,由仓 坊、水库、黄土坡、高付溪、草坪、马 峪、老屋、张家湾、张家垭9个村民小组 组成,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663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418亩。全村 低山环境山坡田占面积的30%。大跃进 时代修了一口堰塘,灌溉面积260多亩. 1999年修造水渠3217米,水坝两处宽34 米,高1.5米,解决了仓坊、水库两组稻 田的旱涝保收和马峪、老屋、张垭、草坪 组共108亩稻田灌溉难的问题,农作物以 稻谷、红薯、洋芋、油菜、黄豆、花生为 主,粮食总产量142吨。桑龙公路仅从境 内中心穿过,只有7个组有村道,其它组 均未通公路。有95%的农户已照上了电 灯。有6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学生 就读在贺龙希望小学。村民大部分为土家 族、苗族、白族。全村有298户,1067 人,男550人,女517人,劳力565人。 1999年总收入75万元,人均702元,人 均粮食267公斤。
【剖腹溪村】 位于镇西北部,东起本 镇毛塔村,西起蹇家坡王家塔村,南起上 河溪乡,北起蹇家坡乡李家村,辖邵家 垭、大岩潭、月亮坪、廖家组、陈家组、 宋家组、徐家组、柴家组、白泥垭九个村 民小组。总面积6200亩,耕地面积1240 亩,旱涝保收面积200亩。全村两山夹一 沟,中间有一条小溪,似如玉龙式的形 势。地下煤炭资源比较丰富,1994年与 桑植县煤炭局联营合资开办一个中型煤 矿,效益较好。1980年新街煤矿在该村 办矿时修了一条长4公里的公路,有一个 组通自来水,全村已通电。村小学,占地 4亩,建筑面积88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 陈、毛、徐、宋、柴、邵、罗、王、田、 廖、伍、张等。全村167户.675人,其 中男345人,女330人。1998年总收入 38万元,人均562元。
【彭家塔村】 位于陈家河镇西南部, 东与新街村接界,南与陈家湾村相邻,西 邻耳坪村,北邻澧水河。由官山坪、彭 家塔、黄木岗三个自然大组组成,总面积 5000亩,耕地面积500亩,旱涝保收面 积150亩,森林覆盖率70%。全村5条 溪沟,山高偏僻,田少地薄。现有1口山 塘使用,灌溉面积20亩,1992年修筑拦 河坝一座,引水渠道1000米,可灌溉稻 田200余亩。主要物产有柑桔、稻谷、玉 米、油菜、洋芋、牲猪、木材等。村内交 通闭塞,由澧水相隔,干百年来靠三条小 木船,肩挑背负至今。基本解决照明问 题。80%的农户没有吃自来水。学生上学 主要到对河新街小学就读。主要姓氏有 王、叶、唐、周等。村民大多为土家族和 苗族。全村210户,800人,男390人, 女410人,劳动力385人。全村纯收入 65万元,人均纯收入800元。
【新街村】 位于原新街乡的中心地带, 东至毛塔村,南至彭家塔村,西和周家湾 村接界,北和耳坪村交界,全村由下 街、林家、正街、上街、后街、莫家、爱 桥、中坪、上坪、下坪共10个组组成, 总面积3200亩,耕地面积500多亩,水 田280亩,耕地138亩。主要物产有稻 谷、玉米、柑桔、洋芋、红薯等。该村是 桑龙公路必经之地,组组通公路,水源条 件较好,饮水都是山溪水。新街学校位于 新街村的上部,教师30多个,学生500 多名,环境条件较好,面积达15亩左右, 其中有一栋木屋。主要姓氏有周、李、 莫、冯等。大部分是土家族、苗族。全村 202户,815人,男615人,女200人, 劳力452人。总产值34万元,人均400元。
【蔡家坪村】 位于陈家河镇东南部, 东邻两河口乡,南与周家湾村接壤,西抵 澧水,与毛塔村隔河相望,北抵陈家河 村。由铁厂沟、老屋台、唐家场、蔡家 湾、祠堂、官坟山、交元、下挖、上挖、 彭家界组组成,总面积5540亩,耕地面 积1080亩,旱涝保收面积700亩。村民 居住在天虎岭山下澧水河畔,有一个800 多亩的大坪。良田土质肥沃,光照充足, 就是水源不足,大小10口山塘,仍不能 旱涝保收。全村通了电。建了一个75千 瓦的高扬程电排水站,管道全是优质无缝 纲管,修建了2765米高标准水泥灌渠, 大大改善了灌溉条件。1979年起,担负 全县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任务,制种面积 450亩左右,单产在225公斤左右,最高 达300公斤。有桔园100亩。1999年, 新建椪柑园700亩,成为全镇的第一大椪 柑基地。森林资源贫乏,宜林荒坡多, 1999年人工造林1000亩。村级小学,共 7间教室,校园占地7亩,1998年改建成 砖木结构的校舍。村内交通闭塞,桑龙公 路隔河相望,土特产全靠肩挑背负过河上 市。主要姓氏有蔡、周、向、唐、冯、 杨、彭等。大多是土家族、苗族。全村 272户.1029人,男性531人,女性498 人,劳力560人。1998年总收入120万 元,人均1100元,粮食总产量250吨, 人均225公斤。
【利福塔镇】 系桑植县西大门,与永 顺县、永定区相接,与澧源镇、瑞塔铺 镇、洪家关白族乡、上街乡接壤。全镇 总面积84平方公里,其中水田8793亩, 旱地4040亩。全镇辖22个村1个居委 会,186个村(居)民小组,全镇总人口 4900余户19000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500余人,全镇有汉、苗、侗、白、回、 土家等6个民族聚居,利福塔镇系湖南省 八个严重缺水的乡镇之一,一条季节河贯 穿全镇,每逢雨季河水随雨落而涨,雨停 而退。解放前经常淹没致使泥糊连连而得 名泥糊塔,后演变得此名。1989年,省 军区将利福塔镇定为对口扶贫联系乡镇, 并出巨资修建水管站,从100米深的地下 河中抽水缓解了人畜饮水。并修建了八一 防洪大堤、八一大道、八一中学、八一小 学、八一科文中心,为利福塔镇创造了良 好的生活环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 度的提高。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 业、商贸、旅游为辅。全镇旅游资源丰 富,全国有名的“亚洲第一”——九天 位列其间,峰峦溪风景区、苦竹河民俗 文化村正在开发之中,全镇盛产稻谷、玉 米、花生、油菜、红薯、西瓜、水果等, 是桑植县重要产粮区之一,土特产板栗、 柑桔、腊肉畅销各地。镇办企业有煤矿、 砖厂、制板厂等,镇内交通便利,省道穿 镇而过,镇政府距县城12公里。
【利福塔居委会】 位于利福塔镇中部,是全镇经济、文化中心,与岩板、白 蛇溪、郭家台、梁家坪相邻,由利一、利 二等8个组组成,耕地面积345亩,其中 水田286亩。全村地势平坦,条件优越。 主要物产以稻谷、玉米、红薯、土豆、西 瓜为主。1999年粮食总产量181吨,总 产值129万元,人均1300元。交通便利, 通水通电,1989年以来,省军区多方集 资修建了八一大道,八一防洪堤。修建了 八一中学、八一小学、八一科文中心,占 地达40余亩,建筑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 教学条件良好,硕果颇丰。姓氏以段、 胡、张、王居多,土家族为主。全村858人,劳动力365人。
【三岔溪村】 位于利福塔镇北部,与澧源镇、洪家关白族乡、金家台村、冒水 溪村、赤溪村、杨公坪村交界,由周家 坡、一组、二组等9个组组成,耕地面积 742亩,其中水田655亩,森林覆盖率 19%。全村以山为主,坡田地较多。主要 物产稻谷、玉米、小麦、红薯、土豆、油 菜、西瓜、水果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 达317吨,总产值达130余万元,人均纯 收入800余元。道路状况较差,水源较为 珍贵,全村已通电。2000年由香港苗圃 修建学校一栋,占地3亩,有5间教室。 姓氏以张、王为主,多为土家族。全村 1152人,劳动力达580人。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桑植县(五)
下一篇:桑植县(七)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