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区划

永定区(八)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0:3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潭口村】 位于阳湖坪镇东部,东抵慈利县溪口乡渡坦坪村,西邻本镇王家垴村和禾家山村,北与慈利县许家坊乡陈坪村交界。由龚家岗、青龙堤、漳槽湾、止洪垭、桑树垭、汉坑6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7320.1亩,耕地面积636亩。森林覆盖率44.9%。全村多为山坡,农田灌溉用水缺乏。初级社和高级社时修了5口堰塘,有5亩水面。于1968年在龚家岗凿120米,修筑渠道200米,解决了龚家岗组灌溉问题。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油菜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330吨。村内交通不便,小道曲折。1984年自筹资金3万元架电线户户通电。1990年与王家垴村捐工捐资联合改建村小学,校园面积4亩,建筑面积1200米,有12间教室。主要姓氏有龚、黎、王、向、陈、朱、崔、覃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196户690人,其中男348人,女342人,劳动力321人。1999年总收入136.5万元,人均1723元。
【沅古坪镇】 位于张家界永定区东南部,距市区56公里。东邻王家坪乡,南接沅陵县,西连双溪桥、谢家垭乡,并与慈利县交界。张常(张家界常德)、张五(张家界至五强溪)公路从西向东贯穿全镇,属边境农副产品贸易重镇。全镇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共有4147户.15548人,其中农业户数3839户,农业人口14413人。总地域面积140.3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16160亩,耕地面积23221亩,其中稻田16167亩,旱地面积7054亩。该镇山势高险,地广人稀。平均海拔634米,西北部为高山,以陈皇山为主体,东部为山地丘陵地区,南部为山区小坪地,最低海拔280米,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该镇年平均气温为15.7摄氏度,无霜期为二百五十五天。沅古坪镇属传统农业生产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为该镇三大传统支持产业,主要物产有稻谷、油菜、烤烟、辣椒、仔猪、腊肉等。该镇还建立了肉猪、仔猪生产基地和山羊养殖场,如烽火村宁乡仔猪基地、响水村南江黄羊养殖场等。该镇林业资源丰富。有林地木材蓄积量27.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沅古坪集镇是沅古坪、王家坪、谢家垭、双溪桥三乡一镇的经济文化中心,历来为永定、沅陵、慈利、桃源三县一区边境地区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近年来,投资120余万元建起了全区规模最大的骨干初中。该镇文化、卫生、民族体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建有镇一甲医院,湘西北画眉斗马会在全省享有盛誉。199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900万元,财政创收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70元,乡镇企业创利税30万元。1997年被评为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8年被市委评为先进领导班子。
【沅古坪居委会】 东与盘塘、桑木村接壤,南与长潭、栗山村相邻,西与烽火相连,北与五龙村交界。居委会辖10个农业居民小组和3个非农业居民小组。总面积为8745亩,耕地面积1601亩,旱涝保收面积为600亩。土壤和水利灌溉条件差,有一条小溪和几口山塘,高家溪水库可以灌溉600亩。居委会交通条件便利。有3.5万伏变压站一座,户户通电,有线电视普及率高。文化教育事业条件好,有张家界三中和镇中心完小。医疗条件很好,有沅古坪医院和镇卫生院。主要姓氏有李、龚、陈、黄等,大多为土家族。全居委会457户.2488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达550吨,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
【小溪村】 位于沅古坪镇东南部,东邻王家坪码头溪村,西邻张二坪村,北抵盘塘湾村,南与沅陵县七甲坪乡交界。由五坟岗、中岳界、岩墩坡、杨柳湾、李家、湾、四方平、五家旺8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10932亩,耕地面积337亩,旱涝保收面积450亩。森林覆盖率为72%。全村低山环绕,山坡田多。一条小溪从中间流出,村民靠溪居住。初级社和高级社时修建了15口堰塘。1972年至1975年修建水库两座,共可灌溉面积650亩。1978年修筑了一条干渠长达4500米,解决了六个组的灌溉问题。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油菜、黄豆等。1974年开始修建长达12公里的村级公路。1998年元月8日竣工通车,结束了肩挑背负历史。1983年村自筹资金3万多元架起电线。自然水源条件差,大部分农户还靠挑水、提水生活。1999年引资20万元修建了一栋二层安力小学,校园面积6亩,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有8间教室。村内主要姓氏有龚、李、欧、全、秦、张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179户,702人,其中男338人,女344人,劳动力540人。199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80吨,总收入7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00元。
【大湖村】 位于沅古坪镇西部。属于与慈利交界的高寒山区,海拔900多米,冰冻期长。辖余家井、大湖、小湖、黄鱼溪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5325亩,稻田342亩,旱地413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20亩。森林覆盖率为70%左右。全村地形比较复杂。稻田在山岗较多,初级社时全村共修山塘5口,灌溉面积20亩左右。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烤烟等。该村照明线路陈旧落后,到目前为止还是木杆,随时都有危险发生。1992年修通柏杨村至村部的公路,由于没有资金维修,路况极差,水源条件较好。村里文化比较落后,办学条件差。1987年集资修建了村小学,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现已陈旧落后,亟待改造。主要姓氏有孙、李、龚、朱、张、喻、符、刘、陈、向、全、杜等,村民大多数为土家族。全村88户,321人,其中男67人,女154人,劳动力174人。1999年全村人均收入1300多元,粮食总产量160吨,人均500公斤左右。
【长潭村】 位于沅古坪镇东南部。东邻栗子坪村,南接红土坪村,西抵榔木岭村,北与盘塘村交界,辖长潭、罗垭、水井垭、田湾、治田垭、邱家湾、金竹坑、青狮岗、西角田、老屋、庙垭、杨竹塔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11535亩,耕地面积1343亩,旱涝保收面积200亩,森林覆盖率为80%。全村地形较为复杂,属丘陵地形,起伏连绵。早在50年代修建了一座有水面5亩的西角田小型水库,后陆续修建了8口山塘,能有效灌溉稻田200亩。主要物产有木材、稻谷、红茹、油菜、苎麻、烤烟等。交通较为方便,沅古坪至红土垭公路从中而过。村内文化比较落后,办学条件较差,村小学还是70年代修建的木房,有待改善。主要姓氏有龚、李、张、符、秦、舒等,多属土家族。全村244户.890人,其中男449人,女441人,劳动力330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500吨,人均纯收入达1000余元。
【五龙村】 位于沅古坪镇东北部,东邻桑木村和沅古坪居委会,南邻烽火村,西邻柏杨、响水村,北邻赵家村。辖下溪峪、八共界、红湾、二五岗、红岗、红岩、干田垭、红桥、长清、红旗、叶家坡、红水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790亩,耕地面积1990亩,旱涝保收面积600亩。森林覆盖率为81%。全村海拔约450米。境内有9个丘陵,民间称九龟寻母,又称九峪十八湾。境内有个河,称锁龙。河流从村中穿过,在河流两边各有3条小溪沟与河汇合。解放前,口已建坝,渠道伸向两边6个组。1995年将渠道用水泥整形改修。河沿头有大坝,小溪沟中有小坝8个,可灌溉稻田600亩。高家溪水库的水能灌溉长湾、叶家坡两组。主要物产有稻谷、红薯、玉米、黄豆、秋养、马铃薯、油菜、苎麻、辣椒、烤烟、花生等。牲畜有牲猪、耕牛、山羊、鸡鸭等。1999年粮食总产65万公斤。大桃公路从村中而过,但没有组组通公路。农户用自来水占全村50%。70年代全村通电。在1997年建起有线电视转播站,共有70部电视接通有线。2000年安装程控电话。为更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共投资5万元改建教学宿舍楼。1999年上级有关单位又投资3万元,将村小学进行全面整修,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当年经市教委验收为村文明卫生学校。主要姓氏有龚、李、张、王、彭、杜、孙等,村民大多数为土家族。全村320户,1203人,其中劳动力315人。1999年人均纯收入1400余元。
【成功坪村】 位于沅古坪镇东南部,东邻鸳鸯塔村,西与谢家垭乡交界,由桃树坡、马井岭、响水潭、杉榔、成功坪、肖家湾、土地坡、舒家、尹家9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22000亩,耕地面积465亩,旱涝保收面积仅50亩,森林覆盖率95%。全村地处偏僻,山高路远,山坡田多。初级社和高级社时修了7口山塘,有水面10余亩。现因无人管理,灌溉面积大量减少。1982年村民集资3万元开始架电线,天干季节都是在几里外的山下挑水。村内文化落后,校园占地面积2亩。校舍现已成危房,自1998年开始在政府的领导下,正在筹集资金改造校舍。主要姓氏有向、尹、全、秦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有114户,460人,其中男234人,女226人,劳动力252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198吨,人均纯收入达1300余元。
【张二坪村】 位于沅古坪镇东北部,东邻小溪村,西邻栗子坪村,北邻盘塘村,南与沅陵交界。由一天门、南家山、张二坪、周家山、各子岩、拱桥、谋吉坪、各子溪、双溪桥、腊鱼坝10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14670亩,稻田881亩,旱地157亩,旱涝保收面积295亩,森林覆盖率70%。全村地处偏僻,村的东西两边是三台山、马虎界两山。在两山中间有一条10公里长的溪沟。村民分住在两山下。1972年在溪沟上段修建一座红花水库,能灌溉溪沟两岸稻田295亩。主要物产有稻谷、红薯、包谷、黄豆、花生等。全村交通不便,到现在还是肩挑背负,走羊肠小道。吃的是天然井水。1993年村民自筹资金架通了照明电线。村内文化落后,办学条件差,为改善办学条件,村民自筹资金,并在团区委的支持下,修建了一所占地2亩的村小学。主要姓氏有龚、郑、全、向、燕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共有180多户,691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350吨,人均纯收入1300余元。
【李家坪村】 位于沅古坪镇西北部,东邻大湖村,西邻双溪桥乡徐术坡村,南邻柏杨村,北邻慈利县。由学堂岗、桐尤坪、大长垭、张家坡、横南岗、土地坡、新龙岗、李家庄8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8051亩,耕地面积1095亩,旱涝保收面积490亩。森林覆盖率为78%。全村地形复杂,境内有一条小溪,发源于土地坡,能灌溉溪流两岸320亩农田。解放后,修山塘5口,水面达10亩,能灌溉稻田17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油菜、黄豆、烤烟等。村内交通闭塞,一条村道从徐术坡村修到村部,大部分地方不通公路。1981年通电。村内文化落后,为改善办学条件,1993年集资2万元修建了村小学,校园占地1亩,建筑面积14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孙、李,村民大部分为汉族。全村169户,594人,其中男311人,女283人,劳动力320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300吨,人均纯收入达1300余元。
【响水村】 位于沅古坪镇西北部。东邻五龙和赵家村,西抵柏杨村,南邻五龙村,北与大湖村交界。辖团结、李分岗、李家界、各家界、罗仙、青草坪、椿木垭、洋家界、叶家湾、九斗良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120亩,耕地面积930亩,旱涝保收面积400亩。森林覆盖率79%。全村地处偏僻,成川字形,地形复杂,山坡田多。初级社时修了7口山塘,人民公社时修了黄鱼溪上、下水库、绿水坑、叶家湾4座水库,修渠道4000米,有效灌溉面积67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黄豆、红薯、花生、辣椒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为670吨。1976年修通柏杨至团结组的公路。村民利用天然泉,用管子解决了灌田、生活用水。1998年引进外资解决了高压电线的架设,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1990年集资修建了村小学,校园面积2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李、张、孙、王、朱、向、彭、杨等,村民大多数为土家族,还有白族、苗族。全村163户,591人.1999年人均收入1300元以上。
【赵家村】 位于沅古坪镇北部,东邻王家坪乡,南邻桑木村,西与响水村交界,北抵王家坪乡木山村。由灰家坪、桐古岗、长岗岭、保护界、老屋、赵家峪、苍湾、风湾、胡家湾9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935亩,耕地面积110亩,旱涝保收面积151亩。森林覆盖率为81%。全村低山环绕,山坡田多。原有山塘9口,水面9亩多。1972年修建了叶家水库,蓄水面积为15亩,修渠道876米,当时能解决风湾、苍湾、保护界、长岗岭组的灌溉问题,现只能保证保护界、长岗岭组的部分灌溉。主要物产稻谷、玉米、红薯、油菜、黄豆、苎麻、烤烟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325吨。村内交通不发达。王家坪、湖田垭公路仅经过灰家坪、长岗岭、桐古岗3个组,其余的组未通公路。1976年,村集体捐工捐资修建村小学,校园面积3.7亩,建筑面积479平方米,有5间教室。5间教师住房。主要姓氏有欧、龚、张、奠、全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165户,628人,其中劳动力395人。1999年人均收入1330余元。
【柏杨坪村】 位于沅古坪镇西北部,东邻五龙村,西邻李家村,北抵大湖村和响水村,南与烽火村接壤。辖柏杨、湾、板凳坑、周湾峪、张家坪、尹家港、七保溪、水井湾、木家坡、老屋声、乱泥湾等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645亩,耕地面积1886亩,旱涝保收面积500亩。森林覆盖率为80%。全村低山环境,山坡田多。东北部6个村民小组400多亩稻田,全靠黄鱼溪水库灌溉往往也是供不应求。其余各组,全靠自然泉水、池塘、小溪灌溉。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油菜、黄豆、烤烟等,村有一条简易公路,自南而北通向响水、大潮二村,因长年失修,坑坑洼洼,若遇下雨天,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东西各组为交通死角。大片荒山荒地,无法利用。1999年村组决定修通死角之路,于10月开始动工,完成土方三分之二。只因资金欠缺,暂且停工。1987年全村通电。村里办学条件好,校园占地2亩,建筑面积达300平方米。村内主要姓氏有孙、龚、朱、张、彭、胡、符等,村民大多数为土家族。全村240户,994人,其中男449人,女445人,劳动力510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520吨,人均纯收入1400元。
【栗山村】 位于沅古坪镇南部,东邻沅古坪居委会、长潭村,南邻榔木岭村,西邻谢家垭乡,北与烽火村交界。辖栗山、洋泗、李家垭、岩壳湾、汪家山、唐家溪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175亩,耕地1003亩,森林覆盖率70%。全村低山环境,山坡田多。大包干前全村有山塘40口,小二型水库1座,灌溉面积200亩。1970年修通高家溪配套工程,使全村800亩稻田旱涝保收。主要物产稻谷、红薯、玉米、黄豆、花生、苎麻、烤烟、七星辣、油桐、油菜等。全村组组通公路。1979年全村集资3万元架通各组各农户线路,家家户户照电灯。部分农户利用山泉水埋设管道,用上自来水。60年代末期,村集体捐工捐资修建了村小学,校园面积3亩,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有教室及教师宿舍1l间,学农基地3亩。主要姓氏李、龚、秦、张、符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216户.821人,其中男415人,女406人,劳动力288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415吨,人均纯收入1300多元。
【栗子坪村】 位于沅古坪镇的南部,东邻红土坪,南抵长潭村,西邻张二坪村,北与鸳鸯塔村交界。由上雷公溪、十八湾、下雷公溪、文公老、中坪、栗子坪、上后溪、下后溪8个组组成。总面积10605亩,耕地面积1085亩,旱涝保收面积250亩。全村地处偏僻。大山、溪沟交叉。有两条小溪,由西向东延伸。在下后溪汇合。各组沿溪分布。1992年整修了两座水坝和渠道,能灌溉稻田400多亩。主要物产有玉米、稻谷、黄豆、红薯、油菜、辣椒等。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0%,村里有镇办林场。全村8个组有3个组未通公路。各组集资架通了照明电路,全村大部分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已经开通。村校是原红土坪乡的中心完小,办校条件较好。主要姓氏有刘、李、杨、龚、向、全等。全村195户,659人,其中男354人,女305人,劳动力258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330吨,人均纯收入1300余元。
【桑木村】 位于沅古坪镇东北部,东邻盘塘村,西邻五龙村,南邻沅古坪居委会,北与赵家村和王家坪乡交界。由李家湾、上麻、桑木垭、老屋、铺垭等8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为3450亩,耕地面积1301亩。稻田面积为756亩。森林覆盖率为70%。全村高山田多,平均海拔为900米至1000米。有40余口小型山塘,灌溉面积为350亩,还有300多亩雷公田。主要物产有水稻、玉米、花生、红薯、黄豆、油菜、烟叶等。村内交通不发达,只有集体化时修建的一条村道,各组均未通公路,1986年村自筹资金3万元架设电线,使全村用上了电灯。只有一个组开山引渠,喝上了自来水。为了改善办学条件,1992年,村自筹资金8万多元新修了村小学,校园面积为4亩,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有5间教室。主要姓氏有龚、李、张、欧、刘等,大多数为土家族、白族、汉族。全村162户,632人,其中男312人,女320人,劳动力359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325吨,人均纯收入1300多元。
【鸳鸯塔村】 位于沅古坪镇的东南边,东与沅陵县七甲坪乡团山界村相接,南邻沅陵县溪乡潭坪村,西抵栗子坪村,北与张二坪村相邻。辖九灯岩、猪儿潭、全家、五家湾、港湾、云盘岭、岩板塔、鸳鸯塔、野猪冲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0385亩,耕地面积670亩,旱涝保收面积150亩。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9352亩,人工造林12076亩,森林覆盖率85%。1999年全村收入5万元。全村呈长方形,东西8公里,南北11公里,由北向南略有倾斜。村级交通落后,历来靠肩挑背负。1999年新修公路。没有自来水。1990年,村民自筹资金10万元,区分电局投资5万元,1992年全村通电。村级文化落后,为改善办校条件,1998年村民自筹3万元,区扶贫办、区财保公司扶持4万元修建一所占地3亩,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的村级小学。主要姓氏有刘、杨、向、张、金、梅、全、鲁、李等,村民大多数为土家族。全村102户,407人,其中男225人,女182人,劳动力210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200吨,人均纯收入近1300元。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永定区(七)
下一篇:永定区(九)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