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区划
慈利县(三十)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0:39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次 查看评论
![]()
【景龙桥乡】 位于慈利县的东南部,东与零溪镇交界,南与二坊坪乡为邻,西与龙潭河镇接壤,北与朝阳乡交界。是“慈二”公路、“慈龙”公路的会合处,俗有“老三区门户”之称。距县城26公里,土地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59亩,其中水田11715亩,旱地2144亩,辖12个行政村,145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16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8人,80%的为土家族,其余的均为汉族。境内属丘陵地貌,四周环山,水利资源较丰富,现有小I型水库1座,小II型水库2座,骨干塘6口,年蓄水量为480万立 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700亩,土地肥沃, 阳光充足,全乡有油茶面积35000余亩, 每年产天然茶油200吨,种植优质稻 6000亩,是湘西优质米的主产区。矿产 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资源有大理石、铁、 煤、石灰石、白粉石等,其中大理石储量 最大,达到690万吨。野菜、中草药、天 然植物油开发享有盛名,产品远销中南五 省。新引进的松脂油厂,年产值在200万 元以上。该乡的传统农民运动项目“板板 灯”被誉为“湘西艺术奇葩”。
【二溪村】 位于景龙桥乡东部边沿, 东邻二纺坪乡新建组,南邻黄石水库,西 邻大溪村,景二公路由西向南横穿而过。 由李家峪、曹家溶、百步墩、前坪、中 坪、后坪、打罗堰七个村民小组组成。总 面积3800亩,耕地面积1026亩,旱涝保 收面积800亩,森林覆盖率90%。全村 由三坪两峪组成,人口居住较集中。山上 主产油茶、油桐,柑桔和天然用材林面积 达1000亩。田里主要有“优质米”、棉 花、油菜、玉米、红薯、花生,1999年 粮食总产量400吨。全村组组通公路,组 组通电话,户户用上了电,有医疗室,有 日杂、五金、农资销售门市。村级小学, 校园面积4亩,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 4套教室和宿舍。主要姓氏有李、廖、 覃、周、曾、王、张、糜、满、杨、汪、 杜等。有半数土家族和半数汉族。全村 176户,男352人,女312人,劳动力 402人。1990年总收入80万元,人均 1200元。
【八步桥村】 位于景龙桥乡东部,东 邻杨家垭村黄石水库区,南抵联合村,西 与景龙桥村接壤,北与太坪村交界,由上 垣马坞、下垣马圬、天口湾、木栏口、八 步桥、坟山湾、杨场坪、罗家湾、邹家湾 九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5300亩,耕 地面积700亩,旱涝保收面积600亩,森 林覆盖率57%。属丘陵地区,有高标准渠 道3公里,渠道总长5公里,属石堰水库 灌区面积最大村,全村基本上能旱涝保 收,还有太坪一条小溪经过本村的木栏 口、八步桥、杨场坪、坟山湾。主要物产有优质稻、玉米、红薯、油菜、茶油、杜仲、各种木材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350吨。有景二公路经过上垣马圬、下垣马圬、天口湾、木栏口,其他小组全部通车,全村90%公路入户,全部通电,已安装近50部电话,达到了水电路三通。校园面积达3亩,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有4间教室。主要姓氏有王、周、罗、曾、杨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160户.598人,男305人,女293人。1999年总收入78万元,人均1300元。
【大溪村】 位于景龙桥乡东北部,东邻零溪镇的楠木村、二坊坪乡的新建村,西与太坪村、二溪村接壤,北与燕子桥村交界,是个三角地带,由沙湾、烟塔、颜、龙丰4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4400亩,耕地面积393亩,旱涝保收面积20亩。全村共有大小堰塘33口,260亩水田就靠这些堰塘灌溉,一遇旱灾,大部分稻田将会造成严重失收。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花生、黄豆、绿豆、杜仲、黄柏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为50吨。修通了太坪至大溪的公路,架通了全村电线,部分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枯水季节,饮水十分困难。学校及村部,占地143平方米。主要姓氏有颜、向、周、卓、张、汪、万、李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60户,226人,男121人,女105人,劳动力120人。1999年总收入20.5万元,人均900元,粮食总产量72.5吨,人均320公斤。
【大清村】 位于景龙桥乡西部,东邻景泉村,西邻龙潭河镇的水坪村,北抵桐子巷村,南与清泉村交界。由长堰、蒋家湾、何家堰、田家垣、田家凸、新建、浦垭、大屋、八路井、老坝、刘家湾、年家嘴、响水洞、易家湾、黄泥潭、长春桥、彭家嘴、大头老、清凉洞、肖家湾20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12800亩,耕地面积1450亩。旱涝保收面积600亩。森林覆盖率为57%,主要物产有优质大米、红薯粉丝、花生、茶油等。全村地理环境很好,四面环山,呈盆地形。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约800米。境内有两条小溪,一条发源于水坪村的罗家洞,一条发源于大头老的扁洞,两条溪流在响水洞汇合,能提灌溪流两岸农田400亩。兴修水库3座,山塘20口,水面近30亩,有效灌溉面积600亩。村内户户照上了电灯,组组通公路。森林资源也较为丰富,尤其是油茶林遍及全村,每年油菜收入达5万元左右。村内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占地面积近5亩,建筑面积480平方米,有围墙、球场等,师生饮用自来水。主要姓氏有刘、田、张、蒋、陈、雷、易、颜、汪、伍、肖、牟等。村民大多为汉族。全村314户,1172人。1999年粮食总产量650吨,人均600公斤,人均年收入1500元。
【太平村】 位于景龙桥乡东部,东与二溪村邻接,南邻杨家垭村,西与景龙桥村接壤,北与新丰村交界。全村由杨梅洞、刘家坪、铜马洞、太坪桥、滕家坝、磨峪、大山峪、张家湾、郝家坡、上八丘洞湾、杨林桥、赵家坡13个组组成。总面积20000余亩,总耕地面积2064亩,水田面积1701亩,旱涝保收面积为1100亩。全村有50口小堰塘,3座小型水库,保证了全村大部分农田的灌溉,主要物产是天然茶油和优质稻米。另外还有小麦、红薯、高梁、玉米、黄豆、油菜、花生、苎麻等,杜仲1200多亩,全村组组通车,已有80%的农户解决了交通问题,户户通电,部分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村小学,校园占地3亩,共有教室6间,教师宿舍6间,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李、王、张、刘、陈、高、莫等。村民中少数民族占半数以上。全村1421人,劳动力700人。1999年人均纯收入为1400元,粮食人均350公斤。
【杨家垭村】 位于景龙桥乡东部,东邻二坊坪乡的青叶、东升村,西与本乡的太坪、八步桥村接壤,南与联合村、龙潭河镇的楠木村抵界,北和二溪村交界。由水库、杨垭、昌家台、杨家溶、牛皮堰、高枧、垣家峪、张家榜、车湾、卓家圬、杨家湾、杜家湾、曾家坪、洞田湾、保护奄、赵家峪、榨坊湾17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14830亩,耕地面积1575亩,其中水田1529亩,森林覆盖率68%。全村地处丘陵、山峪,在黄石水库库区内,有13个组、320户,1000多人属库区水域边沿,生产、交通条件较差。修建5口骨干塘,能灌溉300来亩,其余都是天水田。主产稻谷、红薯、黄豆等粮食作物。1999年粮食总产量900吨。村内简易公路都已修通,入户率占90%以上,能通农用车。群众照明、加工都用上了电。建成一栋砖瓦结构学校,校园面积5亩,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李、杨、瞿、吴、卓、彭、杜、柳等。村民大多为汉族。全村398户,1490人,男750人,女740人,劳力620人。1999年总收入297万元,人均纯收入1200元,人均粮食600公斤。
【桐子巷村】 位于景龙桥乡西北部,东邻新丰村,南邻景泉村,西抵大清村,北与朝阳乡交界,由轿子山、硝洞湾、双垭、马家凹、桐子巷、钱家垭、朱家、丁家湾、湖凹、李家垭十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940亩,耕地面积700亩,旱涝保收面积240亩,森林覆盖率80%。全村山坡田多,有农田700亩,有池塘20多处,有百分之四十的茶油林。主产优质大米、玉米、红薯、油菜、黄豆、茶油和天然虎皮黄大理石,粮食总产量28.7万公斤。1997年,整修公路,新建了村部和人畜饮水工程,架设了有线电视,百分之十的农户装上了程控电话。村小学,校园面积2亩,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有4间教室。村里主要姓氏有王、黄、辛、陈、钱、张、卓、周、梅、吴、肖、宋、刘、田、唐、向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和汉族。全村127户,440人,男251人,女189人,劳动力234人。1999年总收入1.3万元,人均208元。
【清泉村】 位于景龙桥乡西部,东邻景泉村,南抵龙潭河镇长岩村,西与龙潭河文高村接壤,北和大清村交界。全村988人,1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800亩,其中耕地面积750亩。主要物产为稻谷、红薯等,1999年粮食总产量为693吨,村有杉树、杜仲林场。全村地形复杂,慈龙公路横贯全境,经过村民努力有10个组通了简易公路,98%的农户照上了电,水利设施落后,全村无骨干塘、水库等,仅有十几口山塘供人畜饮水和灌溉。村有一所小学,办学条件良好,校园有围墙、球场等。主要姓氏有张、黄、高、牟等。村民为土家族。全村276户,988人。1999年产值150万元,人均1500元。
【景泉村】 位于景龙桥乡中西部,东邻景龙桥村,西邻大清村,北抵桐子巷村,南与清泉村交界,由孟家坡、上黄泉、中黄泉、朱家垭、龚家、泥鳅湾、双井、牛耳洞、瓦屋场、满家峪、大湾、下树山塔、白鸡湾、尖宝山、上村山峪15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9561亩,耕地面积1190亩,旱涝保收面积700亩,森林覆盖率70%。全村由四湾、三岗组成,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平均海拔280米,境内有中型水库一座,渠道200米,灌溉面积150亩,是解决景龙桥乡政府及乡直部门饮水的主要来源。主要物产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油茶、黄豆,特别是天然茶油,可产天然茶油10吨,1999年粮食总产量400吨。村内组组通公路,家家照上电灯,程控电话82部,入户率达40%。1999年经县电信局验收为电话村。2000年又达到升级电话村。基本做到组组通电话。村小学,校园面积3亩,建筑面积640平方米,有3间教室。主要姓氏有严、满、李、张、邹、吴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214户,881人,男440人,女441人,劳动力400人。1999年总收入100万元,人均1200元。
【联合村】 位于景龙桥乡南部、黄石水库上游。北邻景龙桥村,东邻八步桥、杨垭村,与黄石水库接壤,西与景龙桥村和龙潭河镇的长岗、楠木村交界。辖白竹坪、新屋、中家湾、向家湾、牛长湾、郭家湾、才育、老屋、自生桥、罗垭、尖角坪、刘家坪、龚家湾、郭家湾、下龙泉溪、沙湾、上龙泉溪1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401亩,耕地面积1468亩,其中稻田面积997亩,山地面积471亩。全村地势较低,属丘陵,地形呈长方形。境内龙泉溪发源于黄沙泉,直流黄石水库,溪流灌溉两岸农田150亩,石堰水库可灌溉295亩,使全村445亩农田旱涝保收。全村组组通简易公路,户户用上电,少数农户利用水位差和小型潜水泵用上“自来水”。全村主产天然茶油和优质大米、苎麻、柑桔等。村内有小学,校园面积3亩,建筑面积800平方米,6间教室。主要姓氏有胡、高、黄、龚、张。村民大多为土家族。全村345户,1346人,男674人,女672人,劳动力780人。1997年总收入96. 91万元,人均720元。
【景龙桥村】 位于景龙桥乡中部地区,东邻大坪村,西邻景泉村,南与联合、八步桥村接壤,北抵新丰村,由易家溶、景龙桥、下黄沙泉、三角堰、林场、石堰、上黄沙泉7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873亩,其中水田627亩,旱地246亩,旱涝保收面积340亩。森林面积3000亩,森林覆盖率60%,1999年村林业收入7.6万元。低山环境,山坡田多,平均海拔280米,境内水资源丰富,小I型水库一座,水面为120亩,能灌溉水田147亩,堰塘14口,水面为20亩,能灌溉水田42亩。一条溪流,发源于景泉村黄沙泉水库,流经上黄沙泉、下黄沙泉、景龙桥、易家港村民小组,汇入联合村境内,灌溉水田80亩。现全村有效灌溉面积45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茶油、柑桔等,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红薯、玉米等,1999年粮食产量431吨。该村为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交通便利,通往龙潭河镇、二坊坪乡的两条主干公路贯穿境内,公路基础设施好,有1300米的乡街道水泥路面。村里建设乡中学、乡中心完小、乡中心幼儿园。全村266户,户户通广播,家家照电灯,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40%。其总人口832人,男412人,女420人,劳动力413人,主要姓氏有李、瞿、胡、叶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1999年总收入170.9万元,人均1609元。
【新丰村】 位于景龙桥乡西北部,东邻太坪、大溪村,西邻桐子巷村,南抵景龙桥、太坪村,北与朝阳乡交界。由王家厂、洞湾、六零塔、油榨湾、景丰、郝家坡、陈家坡、朱家坡、木耳山、肖家坡10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13450亩,耕地面积940亩,山林面积大,主产茶油,森林覆盖率50%。全村山多、地多,无旱涝保收面积,主产稻谷、玉米、红薯、茶油、药材等,特别是药材种植已基本形成规模。1999年粮食总产450吨。修通了乡至村小学的公路,近几年油榨湾组、陈家坡、朱家坡、木耳山等组通了公路,但路质差,坡大,路窄,至今各组都不能行大汽车,村民基本上都通了电。因水利条件差,无固定水源,如遇上一个月以上的天旱,部分村民的饮水就发生困难。主要姓氏有李、张、王、吴、陈、向、朱、郝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175户,586人,劳动力293人。1999年总收入65万元,人均1100元。
![]() |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