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精选

铜官窑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8:4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铜官窑
各位朋友:
    大家好!瓷器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一大创举。尽管现在许多人并不知道铜官窑了,但作为唐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铜官窑,当年其身份是显赫一时的。
    长沙“铜官窑”因其窑址在长沙铜官而著称。铜官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史书上记载不详。但自三国时起,一直就叫铜官倒是一点不假。说起这铜官,还真大有来头。相传,当年刘备采纳孔明以荆州为本,图西川为帝业之计,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一时捷报频传,赵云取了桂阳,张飞又取了武陵,湖南境内只有长沙未攻下,直急得镇守荆州的关云长连连上书要取长沙。获准,云长忙率一路兵马,携义母家小直奔长沙而来,兵至长沙郊外20多公里处,义母是古稀老人,毕竟耐不了一路舟车颠簸劳顿,偶感风寒,一命西归,云长不胜悲伤。云长是颂读春秋的忠义之士,与义母情深义长,虽为义母,伺如亲娘。便以青铜为棺,垒土为陵厚葬。葬了义母,兵马分水陆两路沿捞刀河向长沙开进,云长一路神情恍惚,一浪打来,青龙偃月刀落入水中,或许是“龙”有上水的习性吧,士兵们打捞了许久也未找到,最后周仓逆水摸了几里才将宝刀摸上来。于是,就把这条河叫捞刀河,落刀处叫落刀嘴,捞刀处叫捞刀河镇而云长葬义母的地方也就因此叫“铜棺”,后因官棺同音,而棺又不吉利,故而这里从此就叫“铜官”。
    谁知五百年后,这里却成了著名的瓷都,影响世界古今。铜官因瓷器而闻名于中外。今天,在国外的很多城市都有“唐人街”,外国人都称中国人为“唐人”,而称中国为“瓷之国”。那么,这些由来已久的称呼起源于哪里,源于何时?这是因为盛唐时期的中国瓷器与丝绸、茶叶并驾齐驱,畅销海外之故。外国人最早认识中国是因为精美绝伦的瓷器,故连中国的国名也被叫做“CHINA”,即瓷器。在朝鲜、日本、印度以及东南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甚至南非、北非和欧洲的一些国家都出土了大量的中国唐代瓷器。这些瓷器除了青瓷、白瓷外,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美妙绝伦的彩瓷。可是,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唐代瓷器仍以单色釉为主,青白两种釉色居于主导地位,这就是当时最有名的“南青北白”瓷,即南方以“类玉”,即像玉一样的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类银”、“类冰”,也就是像银、像冰一样的邢窑白瓷为代表,根本就没有彩瓷的记载。
    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彩瓷始于宋代,但在国外那些地区出土的那些彩瓷毫无疑问是中国唐代的器物,那么中国彩瓷的源头到底在哪里?这个谜一直困惑了研究中国陶瓷史的专家们多少年,直到建国后才由我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和湖南的考古工作者揭开这个谜底。原来中国彩瓷的源头就在铜官的瓦渣坪,因是当年堆放陶瓷的码头,这里遍地是陶瓷碎片,俯拾即是,故名瓦渣坪。瓦渣坪因在铜官镇故称“铜官窑”,又因铜官属长沙,故也有称之为“长沙窑”的。
    瓦渣坪位于望城县铜官镇,距长沙20多公里,西临湘江,当年铜官窑的陶瓷器就是从这里一路北下庭,运往繁华的扬州,并通过对外贸易港口宁波等沿海城市,远销海外市场。长沙铜官窑早在唐代就开辟了湖南商贸通向海外市场的通道,成为我国唐代三大出口瓷器地之一。于是,在中东、北非、东南亚诸国才存留着如此之多的长沙铜官窑陶瓷。
    铜官窑的产品主要销往西域大食诸国,所谓“大食”,原系波斯的一个部族名称,唐代以来,阿拉伯帝国则称“大食”。大食吸收希腊、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先进文化,形成了多民族的“阿拉伯文化”。铜官窑之所以能够远销海外是因它“适销对路”,它的一大创举,主要就是引进了阿拉伯文化,创造出很多新产品。烧制了一些富有明显的中亚、西亚风格及游牧民族色彩的瓷器。如人物釉下彩绘中有“外国女郎”、“异国情侣”;模印贴花中人物有骑士、胡人吹笛者和舞蹈者;植物有“葡萄纹”、“棕榈树”、“铁树”、“椰枣”等;动物有“摩羯”和特殊装饰的狮子,“摩羯”是梵语译音,或作“摩伽罗”,人们将它视为河水之精、生命之本;还有抽象几何图形,给人以自由欢乐,奋发向上之感和潜在的美,阿拉伯人十分感兴趣。而销往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瓷器上,则以同佛教有关的莲花饰纹为主。
    模塑贴花,是铜官窑在装饰艺术方面的一大成就。那些远销海外的铜官窑瓷,便是这样模塑贴花成异国色彩的图案,漂洋过海的,它们遍及亚洲,远至非洲,成为唐代中国商贸、文化的使者。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对于沟通中西方文化、繁荣唐代经济、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唐人”和“瓷之国”的知名度作出了重大贡献。
    铜官窑出产的陶瓷,不但造型精美,釉色匀润,绘画精致,彩色和谐,而且在我国陶瓷史上有两大独创:一是我国釉下彩的发源地。陶瓷专家反复论证,陶瓷釉下彩工艺在唐代中叶的铜官窑已经应用,推翻了釉下彩起于宋代的说法,将我国陶瓷使用此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400多年。二是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的发明,突破了当时膏白瓷的单一色调,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艺术,还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雕塑、诗歌、谚语溶入陶瓷装饰。
    唐代时,瓷器是以单色釉为主,以青白两种釉色居于主导地位,装饰风格却处于初创阶段。而此时的长沙窑,在装饰方法上早已超出了当时的一般规律,突破了传统的单色釉,烧成青釉带褐绿彩的瓷器。在一千多年前,能够用三种不同金属烧出三种不同色泽的花纹,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划时代的成就,而尤为难得的是这些褐绿彩都是釉下彩。
    釉下褐绿彩是长沙窑中最美的一种,也是烧制过程中最难掌握的一种。要烧好它,必须同时熟练地掌握三种金属的变化,但这样复杂的化学变化与烧制技巧居然完全为古代铜官窑师傅所掌握,烧出鲜艳的褐彩绿彩与黄色釉子配在一起极为调和。它不仅以色彩鲜艳丰富广为人们喜欢,而且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它远销海外,增强了贸易往来。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绘画技法美化瓷器的先河,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艺术,故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1983年3月,在瓦渣坪发掘出了一件国宝级的长沙窑“青釉褐彩绿荷花壶”。静视此壶,如欣赏一幅古画,壶短颈,卷唇大壶口,壶腹如桶,双耳柄上饰着两条凹弦纹,纹饰为两花两叶,均系匠人信手而成。在壶腹信手而画是长沙铜官窑瓷画的一种艺术特征。匠人们寥寥几笔,却使其陡然增加几多诗情画趣。那闪现于釉下彩的随意几笔,在窑火的灼烤后便是绚烂的彩霞、流动的波浪,永恒地长留在壶身罐腹,自然而瑰丽。更具特色的是,在瓷坯上刻画花鸟轮廓,再填彩施釉,让雕刻、绘画与窑制技艺始终结合于一体。陶瓷专家们称其树起了一座“陶瓷史上的丰碑”。
    铜官窑在它的瓷土陶泥里揉入了酽浓的民俗风情。不仅烧制出大量实用的生活用具,还烧制出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兽类禽类的瓷塑动物玩具。它不仅以器身云霞、水波纹或小圆斑点等花纹著称,而且它还以褐绿彩在胎上平画花鸟纹和在胎上写诗文见长,这是铜官窑的另一项创举。它别开生面地在壶腹或罐体布满着唐人的字句诗行,形成一种中国古瓷中的艺术特色,使长沙铜官窑在湖湘文化发展史中的底蕴更加厚重,构成一部唐代书法艺术与诗词美学的立体词典。既达到当时用以装饰的目的,又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已发现的几百件器物上题写的各种诗句达60多首,除唐朝著名诗人的诗如初唐韦承庆的五绝《南中咏雁》“方里人归去,三秋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共尔同归”。等3首外,其余多为陶工自己创作和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唐代潭州的民俗风情全凸现在这些瓷诗里。素以收诗全而著称的《全唐诗》中未见这些瓷诗,故尤显其珍贵,可补《全唐诗》之佚。瓷壶诗的题材相当广阔,有读书处世、道德伦理、边塞征战、商旅活动、爱情思绪以及即兴遣怀等。
    因此,我们现在所见的长沙铜官窑瓷器,除了贴花彩釉作乐舞的胡俑和褐绿彩花纹外,其他的就是文字、诗歌。文字有褐彩书“卡家小口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等,这些都有是当时长沙铜官窑有名的作坊,因瓷器烧造得很美,就写上了带宣传性的“天下有名”、“天下第一”了,这是中国最早的宣传广告。
    但大量出现的、独特地反映长沙铜官窑人文的,还是那器上褐书的或是明白如话的小诗,或书以谚语格言,虽只寥寥数语,却发人深思。如:“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只愁啼鸟别,恨迭古人多,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以上诗句很可能是描写游子别游子,或者是别人送给游子的,也有思妇怀远,托月寄意之辞。而反映边塞征战的,如:“一日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归)。”“自入新峰(丰)市,唯闻旧酒香,抱琴沾一醉,尽日卧弯汤。”反映游子与游人的,如:“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小水通大河,山深鸟雀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可怜孤月夜,沧(长)照客心愁。”还有一些诗美极了,如“鸟飞平梁近远,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简直就是一幅淡泊的山水画,格调是那么的清雅,文字是那么秀丽。另一只瓷器上所题的“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有?”诗意是鼓励男儿当志在四方。再看那瓜棱壶上以春为题的五言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生。”这首诗无形中将你带到一个春意盎然的大自然美景中,使你联想到那里潺潺的流水,嫩绿的芳草,温暖的阳光,悦耳的鸟鸣,还有那香醇的美酒。这些都是未上书本却真实保留的,反映人们生活、文化、心理心态的文化表象,是又一部《唐诗集》。
    1983年,长沙市文物考古部门对一处古龙窑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陶瓷珍品,包括有碗、盘、盂、洗、壶、瓶、坛、枕、灯、砚、镇纸以及各种雕塑小玩具等,当地农民还拾到了一只铸开元通宝钱的陶范,并发现了有绝对纪年的器物,如元和三年(808年)的罐耳陶瓷模,大和二年(828年)的小瓷壶等,证实了铜官窑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铜官窑始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由于黄巢起义,截断了外销之路,再加上瓷土短缺,燃料供应也有一定困难,窑址逐渐北迁到铜官镇,瓦渣坪终成为历史的陈迹。1988年1月24日,国务院公布铜官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历过辉煌的衰落,毕竟是一种遗憾。长沙铜官窑在瓦渣坪留下一片遗址,而从清代至今,铜官镇的陶瓷业又兴盛了几百年。尤其是在清朝康熙年间,铜官镇形成十里陶城,成为中国五大陶都之一。如今,铜官生产的旅馆用瓷、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等400多种陶瓷产品,仍以其种种的优势而远销数十个国家与地区。
    当年,一曲《浏阳河》染绿了湘江,映红了庭,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正当人们要将它变成记忆的时候,宋祖英一曲《再唱浏阳河》,又激活了亿万人的激情。是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沙铜官窑的存在只是一朵浪花,但千年窑火,薪火承传。千年前曾经辉煌一时的长沙铜官窑在厚积薄发中,又横空出世,湖南人胡天霏先生历20年之心血,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瓷器工艺思路,研究出独特的基础釉配方,研制出象征吉祥、喜庆、高贵典雅、最为中国人喜爱的大红色瓷器,开创世界彩釉尤其是红釉的先河,解决了世界陶瓷史上的一道千古难题。结束了中国瓷无标准红色釉的历史,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
    自1000多年前长沙铜官窑,烧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铜红釉执壶开始,就开创了世界红色瓷器的先河,也就揭开了陶瓷史上的红色梦想厚重的帷幕。此后,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瓷人的努力,又烧造出了宋钧瓷、元明釉里红、清“郎红”等红色的瓷器,这些无一不是先辈瓷工们追梦中创造的红色梦想,尽管这些产品都曾给世人以惊喜,无奈终因这些红色釉不耐高温,使这些红色的梦想都带有先天的缺陷,他们或则红而偏紫,或则红而偏淡,而且大多数为低温釉,更为遗憾的是这些红色釉瓷器终不是中国人最为钟爱的大红色,故终未烧出真正的红色瓷。
    20世纪,中、德、法、日等各国陶瓷专家倾尽全力研制耐高温的大红瓷釉,未能有实质性的突破。1983年,湖南省科委立项,成立了“攻克高温烧制大红瓷器难关”的科研小组,胡天霏老先生任课题组组长。经过多年努力,历尽艰难困苦,终于在21世纪初攻克这个世界难题。中国红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她标志着世界进入红色瓷器时代,这是世界陶瓷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红瓷器,光亮莹润,色泽与中国国旗、国徽一样鲜红,非常精美。是作为高级礼品赠送给外国元首及各国政要首选,也是收藏家们追求的珍宝。
    因此,中国红瓷器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以其浑厚自然、光艳华丽、雍容华贵、凝重朴实、富有通透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中国红瓷器为什么能如此的受到人们的青睐?它与古代红瓷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只要翻开我国几千年的陶瓷史,就不难发现,在众多色彩缤纷的瓷器中,惟独没有和国旗、国徽颜色一样的大红色釉瓷器,这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不愿意在瓷器上烙下红色的印记,而是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使他们很难甚至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大红色釉料不耐高温,在烧制温度达到800度左右红色就会分解,所以这也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道千古难题。因此以往的那些红色瓷器,都只能是棕红色、枣红色的……都是在窑内一次烧成;而中国红瓷器则采用独特的大红颜料包裹工艺方法,结合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利用特制的专用窑炉设备,经过1200度以上高温多次烧成,所娆制出的中国红瓷器色釉厚度一致,发色均匀,颜色鲜艳,光泽度高,具有很强的玻璃质感。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从商、周时代的原始青瓷,到明清时期的青花五彩,陶瓷呈现出灿烂辉煌的景象,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而中国红瓷器的诞生,终于圆了中国人千年的红色梦想。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滩头年画
下一篇:土家织锦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