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简介
谢方一:传说中的一位策神
![]() 人物简介: 谢方一,57岁,1981年吉首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在湖南省总工会《主人翁》杂志、湖南电视台、深圳电视台、海南电视台做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从新闻口下海,闯荡数年后回到长沙。近10年往来长沙与湘西之间,搞“湘军与台湾”文献调研。昔日名记者失踪多年后,如今忽然冒出,以非记者身份,用极为特殊的形式,推出史诗报道《湘西门》。
蛹变岁月与彩虹之梦
1987年秋天,在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的外景地,谢方一拍完一组晚间新闻花絮后,将余下的采访任务交给两个湖南电视台的实习生,自己径直由湘西搭乘火车去了广东。第二年,他从新闻口下海。一夜之间,那个一度名动三湘的记者成了上一世纪80年代末闯海的个体户。因为他是当时记者中下海最早的人,作家韩少功因之戏称他为湖南新闻界的“吉普赛”。他离开电视台而投身商海,与其说为了下海追逐财富,还不如说是为了追逐个性的自由。 既已下海就得自食其力,为稻梁谋,谢方一操办了1989年海南-台湾“两岸恳谈”活动,策划了1993年海南“椰岛鹿龟酒”在湖南市场的登陆拓展,承揽了1993年“海南高速”的募股宣传,参与了1995年“古汉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直到2005年张家界“湘西门”项目的推出——将近20年的时间,在个体劳动状态下,这个老记者的闯海记录不可谓不辉煌,但是说到“赚钱”两个字,却是失败多于成功。 1994年,下海5年后,谢方一的身份是海南椰岛公司湖南市场部总经理。尽管鹿龟酒在大陆市场的“诺曼地登陆”始於谢方一,厂家授予他“椰岛之星”称号,但因市场产品串货他亏本上百万,他于是决定收手。若干年后,椰岛公司追溯鹿龟酒进入全国市场的历史,总是先提到湖南。当然,第一个卖鹿龟酒的谢方一成了“诺曼地登陆”的革命先烈,热情而幼稚的文化人在无序的商战中往往会成为败军之将,而一个文化人经商需要经过的市场蜕变比一般人要更加艰难。从那以后,他将自己“活埋”到一堆故纸之中。10年后当谢方一从故纸堆里钻出来的时候,他调侃说,这10年是他的“蛹变岁月”。 与一般的个体户不同,谢方一的下海,先是毫无准备凭着一股冲动走出体制,走进个体;在经历了10年“蛹变”之后,他开始重新捕捉自己可能掌控得住的那种市场机遇,在锁定项目后,预先围绕项目确立运营机制。他特别看重“生产力社会化”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他开始走出了个体。谢方一说,新中国经济到上一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一个拐点,当不少人还在“全民”企业体制蜕变的阵痛中无法标定人生价值和方向时,当一些新生的个体老板和家族公司还在为传代问题所惶惑无措而无法走出财富迷津时,他已经走出了这类惶惑和这样的迷津,他说一家企业和一个人一样,其生存发展离不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记者采访谢方一的时候,他历数了自己下海历经的磨难。有趣的是,他说自己一直生活在风雨和彩虹并出的状态中。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他似乎每天都处在彩虹般的梦境中,他说自己和项目还在“经历风雨”二次创业阶段,是处在接近“阶段性成功”的过程中。 这是一个天性乐观的闯海者,他的热情在感染着周围的人。不惧风雨,他在顽强地追逐着自己心中的那个彩虹之梦。
张姓研究专家和“湘西门”
10年前,谢方一从海南回到长沙后不久带着老婆去游张家界,不料这一游,触发了他内心一直珍藏的湘西情节。 1978年以前,谢方一曾是长沙雅礼中学修理课桌椅的一个木匠。“文革”后恢复高考,30岁头上他转运考进吉首大学做了一个老学子。课外读书,无意中被一本《沈从文小说选》中的故事吸引,于是他开始在学报上发表相关论文并写信给沈先生请求将他的小说《阿金》、《丈夫》、《贵生》改写为电影。沈先生两次回信和他讨论电影的改编并在北京家中几次接待过他的访问,但是许多年过后谢方一的电影并没有写出来。这一年,卖鹿龟酒亏了钱,夫妇俩游览张家界,谈起沈老先生的小说,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租了一辆吉普车去寻览沈从文小说中的那个大湘西。 谢方一收集了古代传说和明代以来两支张姓的族谱,撰文介绍张家界因姓名山的历史渊源。地名是考古的活化石,张家界元代以前无志籍可考,现存明清史料由沅澧诸州记载分述而来。本地张姓溯源,自血亲祖黄帝、得姓始祖张挥、开基祖张良之后,元末明初由赣入湘的张姓皆源出留侯世系,有“金鉴堂”和“百忍堂”两支。考察回来不久,谢方一写的《峰与张,一个识别张家界景区的二元复合理念》一文便在2000年第8期的《中国策划》杂志刊上发表。而“张家老屋”掷杖拓荒的故事,则被谢方一演绎成后来张家界“湘西门”项目的一道风景。 出游归来,谢方一滞留在张家界景区,他钩沉地方民族民俗史料,希望凭借现成的旅游市场做成一个人文景点。他策划操作了“张祠书社”、“张祠民俗风情园”、“百仗峡旅游农业生态镇”等项目,前后历时8年,终因风景区规划保护门槛所限等原因而再次投资失败。 2002年,s306省道改线,一条新修的公路穿过武陵源风景区,出保护区东端,进入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一段河谷地带。敏锐的谢方一很快捕捉到这个机遇,带着多年的设想走进了这一段河谷。“八年找到一张门”——如今,谢方一说他操盘的这个项目,是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的迎客厅、武陵源的东大门、整个大湘西的门户。 在谢方一解释的“一个大地理概念”中,以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中下游流域形成的平川板块和祖国大西南的山地板块相碰撞,由此形成的“湘西门”这个门户具有十分独特的功用。古代交通多凭水路,沿沅澧而出,“湘西门”是大地理概念里由山区进出平原区最近便的门户之一。这个地缘因素,令湘西及武陵山区的少数民族在历代中国的文治武功大戏中扮演着比较特殊的角色。大体上,用于“文治”之盛世,这张门多半是被看守着和锁闭着的,到了需要“武功”的乱世,这张门又多半要被打开。而任你这张门是开是闭,山里人总要出外闯荡。因此沿着沅澧河谷,这张门里曾走出无数英雄好汉。谢方一把“湘西门”作为一部长篇电视剧的剧名,以更为久远的考史,举证“英雄辈出大湘西”。籍此,“湘西门”项目的内涵颠覆了一度将湘西地域文化妖魔化了的“土匪”概念,“湘西门”的立项无异于推出了一部近代湘西英雄史诗。
文献创造价值
旅游经济的勃兴,初期往往对现成的风景资源有很大依赖。地方上兴起的“资源争夺热”已经引发了“七洞八漂争一客”的现象,张家界的一些旅游项目投资人相继跌入“资源派”陷阱。早年商事上吃够了盲目冲动的苦头,如今早已过了天命之年的谢方一此番老谋深算,这回他坚持要做稳健的“市场派”。 2001年,张家界市文物部门邀请谢方一做一个项目的策划,这个项目是要通过调查张家界石墓群发掘清代台湾总兵刘明灯的故事,从而做成一个“刘明灯故园”。 接受邀请,谢方一参与了项目调查。但在项目资料编写完成后,他开始对这个项目的入市产生质疑,感到仅止台湾总兵刘明灯一人的故事实在过于单薄。于是,他将“湘军、湘西、台湾”三个词组概念串联起来,在较大范围内展开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通过三年时间稽古考史,他发现了一大批晚清时期走出湘西、远赴台湾、抗击外侮、保家卫国,建立赫赫功勋的仁人志士。他为这些人物激动,于是,许多年前沈从文小说里阿金和贵生们的形象重又浮现出来。二十年前,还是在吉首读大学的那个时候谢方一曾经想要学着写戏。二十年来,疲于奔命未能遂愿。二十年过后,如今他真的要坐下来开始写一部戏了,这部戏就是《湘西门》。 “湘西门”的选题,除了被用来编写一部多集的电视连续剧之外,还被用来编写一部90分钟的电影。从影视剧类型看,电视剧《湘西门》是一部从“草民”视角看1895年乙未反割台战事、写大陆与台湾两岸关系的历史悲情正剧,而电影《生死岩》则是将重大题材娱乐化了的一部现代旅游风光片。如同电影《芙蓉镇》的拍摄带火了王村古镇旅游,从文化产业链的延伸看,“湘西门”作为“后影视产业”的人文景观项目,谢方一的主要构想是将一个感人的故事打造成一轴震撼人心的长卷摩崖石刻史诗。为此他在武陵源景区外围的索水河谷选址,看好了一段近4公里长的石壁,准备大干一场。对于谢方一的这一大胆设想,许多人为之惊疑,但更有许多人为之叫好。2004年10月,谢方一将自己的打算向母校领导和湘西自治州领导汇报,吉首大学为此专门发了一个《校长办公会议纪要》,自治州旅游局则为此专门和谢方一签订了一份《合作意向书》,“湘西门”项目的起步得到了来自大湘西的支持。 无论是影视剧选题还是人文景观项目,“湘西门”都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而文献史料稽考也从资源稀缺状况中走出来,进入相对厚实的研究层面。故事近景是晚清左宗棠作为闽浙总督筹划台湾建省并举荐刘明灯等人赴台戍边。中远景史料则逐渐集中到1884年中法甲申战事和1895年中日乙未台湾战事以及历史上日本长期图谋掠夺台湾的各种文献史料的钩沉上。2005年1月,湖南省政协文史委召开“主旋律史诗剧《湘西门》选题座谈会”,与会的近代史学者专家对这一选题一致给予高度评价。今年的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10位省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将“湘西门”项目做成我省爱国爱乡教育基地。选题公布后,张家界市和湘西自治州领导也表示支持。原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于幼军认为,“在反割台战争的背景写湘军领导人物,可写出湘军的历史荣耀和当代价值”;中共湖南省委先后有五位常委批示,要拍好电视剧《湘西门》。目前,电视连续剧《湘西门》已经被列入国家广电总局今年二季度的规划电视剧剧目表。采用同一选题编写的90分钟电影剧本《生死岩》也被潇湘电影集团看好,确定为今年要开拍的一部影片。 谢方一做“湘西门”,可谓十年磨一剑。 一剑磨成十年功。全国政协常委、土家族著名学者夏家骏先生预言:被“湘西门”文献价值所牵动的,不仅仅是一连串的文化产业链,谢方一选择来做的这样一件事,将会是一件不朽的事。
缘结吉大情系终生
1978年,当刚熬过知青岁月的谢方一在而立之年进入吉大时,心情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不仅仅是一路上崎岖的山路、荒凉的景象所带来的失落,更多的是惶恐,惶恐是否又要经受上山下乡的境遇。当时的吉首大学对他来说是生命中又一个未知数,而谁又能想到这个未知数,最终带给他的却是一生挥之不去的湘西情怀。 如今,回忆湘西读书的岁月,谢方一说,母校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一个偶然的机会,谢方一在学校看到了《沈从文小说选》;不久,学校在“文革”后创刊号的吉大学报上便有了这个老学子的文章《也是战斗的文学──沈从文小说阅读札记》,成了当时最早在学报发表作品的学生。沈老读过学报,给谢方一回信说:“你的文章写得极有分寸。”这一句话,如同刺股之锥,使得他从此在写文章的时候再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历经许多年的“蛹变”之后,谢方一最终创办的企业,取名为湘西门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由公司用名可知,凭借湘西文化资源而搏击市场,将成为这位吉大学兄一辈子的乐趣。 采访结束,记者要他写几句想对母校说的话。谢方一说:“1981年我毕业后参加工作,无论到哪里做事,都不比别的学校出来的学生差。记得我在湖南电视台新闻部编稿的时候,行文非常严格认真,一些写稿马虎的记者,尽管是名校毕业,却往往却因此发稿不出。于是,他们打听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理直气壮地说,吉首大学!”谢方一追叙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上一世纪八十年代的吉大,还不那么被人看重,而他作为吉大的学生,却从来都是以母校为荣的。为此他毫不犹豫地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写道:“以母校为荣,为母校争光。”
一、 项目缘起与进展
项目选址在湖南省省级贫困县――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毗邻张家界景区外围地段,涉及这个乡5个行政村12个村组,规划面积3000亩。“湘西门”地片作为一个选项用地可控性良好,整个项目处在一条长达4公里的完整的河谷地带中,两山挟持一水中流,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2002年,S306省道贯穿整个河谷,加之2005年年底长沙-张家界高速公路开通,亙古未有的交通变局又为这一地片带来一流的通达性。“湘西门”地片紧邻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故这一项目堪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迎客厅,市场区位优势极其明显。
1)保护区外围概念 2)扶贫概念 3)乡情村情
四、 建园目的及主要项目 本项目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东大门美化工程、省级贫困乡路域型村庄布局整治扶贫工程。在建设内容上,呈“一线三团”构架。其中,“一线”系指言索水河谷和张清公路南北向沿线的总体布局和统筹控盘开发经营,主要建设项目是长卷摩崖石刻史诗《出征歌》的打凿。“三团”系指沿河谷布局的三个组团,由南向北,依次为张地坪组团、青龙湖组团、胡家坪组团。其主要建设项目是:张地坪组团为“千年古寨――索口寨”的恢复;青龙湖组团为农业产业化老头企业及观光农业项目“绿庄科技园”;胡家坪组团为自助游、自驾游、户外活动基地,主要建设项目是国际青年旅舍。
五、 商业模式与赢利模式 1) 商业模式: 2)赢利模式:
六、 项目执行 七、 5年投资计划 八、 收益 九、 项目进度 十、 项目评价与结论
以上部分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出处不详,请作者与本站联系。 ![]() |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推荐信息
- 热门信息
-
- 李军声:军声画院院长,砂石画创始人 [26854]
- 叶文智:湖南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15610]
- 林静文:张家界导游协会会长 [11640]
- 田辉林: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1317]
- 邱强斌:湖南华天国旅张家界国际旅行社 [10542]
- 邓道理:一个高考落榜生的精彩“土记者”生涯 [8511]
- 张同生:张家界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7224]
- 吴冠中:中国当代著名画家2010年6月25日与世长辞 [3924]
- 谢方一:传说中的一位策神 [3476]
- 黄永玉:中国著名画坛怪杰,湖南凤凰县人 [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