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活化石”活了

更新时间:2018-03-19 12:38:25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桑植傩愿戏通过整理、改造、包装,于3月17日桑植县土家族学会成立大会上,首次向公众亮相,受到前来参加大会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李思德,湖南省民委副主任、省研究会会长田代武,湖北民院党委书记雷翔、院长刘伦文等60多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好评。
  桑植傩愿戏经桑植文化、广电等部门20多年的挖掘、收集、整理,初露头角。在挖掘、收集之初,就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据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出版的《大庸文史》披露,桑植傩愿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成为国际友人梦寐以求的“文化珍品”。湖南民俗学家林河特著长达40万字的《傩史——中国傩文化概论》一书,并由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出版后,引起海峡两岸文化界人士的关注,台湾罗青教授称赞该书是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所创作出来的奇书。1991年,国家少数民族戏剧艺术协会会长曲六乙先生在参加大庸文史工作会时,对桑植傩愿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古老的桑植土家族傩愿戏能保留至今,值得研究和探讨。
  桑植傩愿戏历史悠久,起源于周朝初期。3000多年来,这门乡土艺术一直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长期禁锢和影响,无法为大众所接受。不少人一直把它当作祛邪除病的灵丹妙药,也有人用来祝福老人延年益寿、保佑儿女易养成人、求得家庭平安等。由于傩愿戏贴近群众,又有地方民族特色,才得以完整保留至今。
  桑植傩愿戏共分高傩和低傩两大流派。两大流派的共同点均分前正朝、中花朝、后正朝,表演前后两个正朝的一招一式,来不得半点含糊。音乐舞蹈充满祭祀情调,除了锣、钹、马锣等打击乐伴奏外,还有牛角、土号、司刀等法器伴奏。唱腔低沉,庄严肃穆,带有浓厚的神密感。音域狭窄,有一种古老的咏诵风味。在演唱上,保留了一人起口、众人帮腔的原始形式。每唱一句,打一次锣鼓或吹一吹牛角和土号等,既热闹非凡,又阴森神密。正朝表演有正规的道白、唱腔,动作和程序循章循句,一丝不苟。整个表演分为请神和送神两部分。
  花朝的区别是为酬谢神灵的庇佑而表演的娱乐性很强的戏剧场面,是以娱神为主的表演。名为娱神,实为娱人,在寓教于乐中搞笑观众。花朝一般是演孟姜女、龙王女和鲍家庄这三处戏。到了清朝,改土归流后,傩愿戏发展到表演阳戏和花灯戏等。花朝戏的表演特色是一招一式、一唱一合全是花腔、花调。总之,花得越起翘、越幽默、越滑稽、越风流就越受群众欢迎。有时还有低级趣味的表演穿插其中,旧社会称傩愿戏是男人的专利,禁止女人参与和观看就是这个道理。花朝的音乐舞蹈充满欢乐情调,传统音乐有9板13腔。后来通过广泛吸收又揉进了大量的桑植民歌,唱腔通过艺人演唱加花、装饰、移位、变调,形式多变,生动活泼,很受群众欢迎。
  傩愿戏是一种巫教活动,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它毕竟是一种原始古老的文化继承和传袭,是原始祭祀的再现,同时也是古老文化的完好保留,挖掘、收集、整理它对研究桑植民间民俗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轨道加以改造、包装,这一“文化珍品”就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