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先进门坎后达标

更新时间:2018-03-19 12:34:52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了一个叫做“无压力的屈从:进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为什么同样是竖牌的要求,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呢?
  研究者认为,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一旦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而当他卷入了这项活动的一小部分以后,便会产生自己是关心社会福利者的知觉、自我概念或态度。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于是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就会支使他继续干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帮助,并使态度的改变成为持久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很有必要学会这门技术,使孩子多多产生进门坎效应。孩子一旦接受了父母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父母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例如,孩子吃菜时只吃肉类,不吃蔬菜,如果立即提出要吃多少量的蔬菜的要求,孩子可能不易做到。于是母亲对孩子说:“宝宝吃饭吃得好,就是蔬菜吃得太少,你知道吃蔬菜的好处吗?”孩子肯定会让你说给他(她)听,你就可以趁机说一说蔬菜对人体发育的作用。并要求孩子当即吃一小口,孩子吃后马上进行鼓励。以后每餐要求孩子多吃一小口并在孩子吃后进行鼓励,直到孩子正常食用蔬菜为止。
  在使用这种登门坎技术时,父母也应注意另一种新的“进门坎技术”,即先向孩子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少的要求。例如,先向读小学的孩子提出每在家庭作业没完成之前不准看电视,然后提出到播卡通的时间可以看半小时,接着完成作业。这门技术有时能产生极大的效应。西阿弟尼等人在1975年做的实验中作了印证。他们要求一些被试者腾出大量的时间做某事,当所有的人都拒绝时,实验者马上问他们 ,是否同意做别的事情,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对另一组被试者只提出了较小的要求,而对第三组被试者提出可以在两种要求中间选择一个。结果他们同意的百分率分别为50%、16.7%、25%。可见,运用这种新的登门坎技术,其效应也是可观的。这门技术在小商品市场中司空见惯。那些小摊贩先漫天要价,然后再讨价还价,这时人们便会以为他为此让步了,价格比较合理了,因此就接受了他们的要求。
  上述两种技术所引起的进门坎效应哪个大?各自在什么场合下起作用?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加以说明。但有一点是比较清楚的:较小要求与大要求相继出现并无明显联系时,前种技术的效应大,若有明显联系时,则后种技术效应大。父母把握了这种特殊性后,在应用这两门技术时就应该加以选择,尽可能发挥两种进门坎效应各自的作用。
  (作者系张家界市一中教师)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