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芙蓉桥,浸润在白族文化里的乡镇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8:33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在中国民歌之乡桑植,有个叫芙蓉桥的白族乡,那里是张家界市乃至湖南省白族民俗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方。
据相关资料记载,700多年前的南宋年间,蒙古军迂回南征占领了云南的大理国后,强征了一支“寸白军”(即“爨僰军”)进攻南宋,“寸白军”在征伐中被打散,有白族三兄弟谷钧万、钟迁一、王鹏凯率领他们的部下及家眷,溯庭、漫津澧,来到如今的桑植县芙蓉桥、马合口、麦地坪等地,筚路蓝缕,繁衍生息。
  斗转星移,岁月交替。白族的习俗如上九庙会(正月初九)、火把节(农历三月初三)等逐渐在桑植县洪家关、刘家坪、走马坪、马合口、芙蓉桥、麦地坪、淋溪河七个白族乡生根发芽,在那些节日中表演的游神、仗鼓舞、龙灯、花灯、傩愿戏、九子鞭、打花棍等祭祀祖先、娱乐健身的民俗节目也一代代传承下来,并且方兴未艾。其中,尤以芙蓉桥乡最为兴盛。

锦上添花的上九日庙会
每年正月初九,俗称上九日,是芙蓉桥乡的庙会。
上九日庙会是一次全民大联欢。庙会主打节目是游神、舞龙灯、傩愿戏、仗鼓舞、舞花灯,以舞龙灯最为热闹。芙蓉桥乡有三四支龙灯队伍,还有一支全是四十多岁的留守妇女组成的龙灯队,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一年四季在外务工的老少爷们纷纷登上庙会舞台献唱,“旭日阳刚”一把;还未返校的在校大学生大唱流行歌曲,还将什么霹雳舞、街舞,甚至肚皮舞统统搬上庙会舞台,向乡亲们传递时尚的文化信息……
上九日庙会还是个大集,放眼望去,街道两边到处是黄色的油粑粑,红色的醋萝卜,白色的炒米花。小孩讨嫌了,去玩具摊上挑个“奥特曼”、“机关枪”或者什么好玩的东西哄哄他,一长溜的玩具摊会使你眼花缭乱。至于女人的发卡,老人的棉鞋等日常杂货,更是比比皆是。
上九日庙会在芙蓉桥人的心里神圣得赛过春节。一些嫁出去的女人都要等到上九日给父母拜年、赶庙会,一举两得。为了办好上九日庙会,芙蓉桥乡群众春节前自发成立组织机构筹措资金,收多少支多少,还张榜公布,人们不在乎捐出几个钱,只希望把庙会办得隆重一点、热闹一点。
上九日庙会,是芙蓉桥白族人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如果把传统春节比作一副锦锻,上九日庙会则是锦上添花。

热闹非凡的三月三
上九日庙会是民间自发举办,“三月三”(火把节)则由政府集体买单。前几年,芙蓉桥乡曾举全乡之力成功举办了一届隆重的“火把节”,甚至惊动了省市新闻媒体,芙蓉桥乡的“三月三”(火把节)开始盛名远播。
当年“火把节”的盛况至今历历在目。上午九点开始抬菩萨(俗称游神),三元老司领头,打万命伞,举牌子的紧随其后。四人小轿分别将大、二、三神从安放地抬出来,穿过喜洲街,上游到敬老院,下行至龙断垭,上千人的队伍,一路逶迤而去,还有舞龙灯的,跳仗鼓的,都参与游神。那天芙蓉桥街上到处是人,那真叫人山人海。
火把节的主会场在芙蓉桥乡中学的大操场上,游行队伍来到中学操场,随后便是一个下午的舞台演出。
火把节的高潮是夜幕下围着火把跳舞。随着夜幕降临,由稻草、秸杆捆扎而成的火把,高10多米,里面浇透了煤油,訇的一下被点燃了,乡民们手持小火把围着它跳仗鼓,舞龙灯,放鞭炮……
火把节还是白族人的情人节,夜幕下的篝火引得族中青年男女蜂拥而至。没有意中人的,在那天把自己打扮得靓靓的,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歌喉和舞技,就像求偶的孔雀展开自己美丽的羽毛一样;有了意中人的,对号入座,深情地唱着:“好田好地不用肥,好男好姐不用媒,只要二人情意好,有心恋郎不穷怕”……熊熊的篝火,见证了白族人火辣辣的爱情。

独一无二的白族打花棍
打花棍,据考证在湖南省唯芙蓉桥白族乡居民独有。
表演打花棍时,两个人(男女均可)相对而立,手握一根一米二左右的花棍(很像少林棍),边唱边击打对方的花棍,动作简单易学。打花棍那优美凄婉的民歌曲调,再配以思念家乡和祖先的唱词,感人肺腑。如:“麦杆草帽十八转,想起我老家在云南,家住云南喜洲县,苍山脚下有家园,一隔江河三道水,二隔峨眉九重山,相见一面难上难,至今已有七百年……一拜祖先来路远,二拜祖先家道成,三拜祖先创业苦,四拜祖先家荣显……”表演者声情并茂,观赏者无不动容。
打花棍是芙蓉桥乡招待来宾的保留节目。如今,打花棍的两位老艺人培养的年轻弟子已经出师,芙蓉桥白族乡民学打花棍更是蔚然成风。

蔚然成风的民族文化传承
目前芙蓉桥乡有两个民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一个是敬老院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那里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赛民歌的、打锣鼓的,唱傩愿戏的,不绝于耳。另一个是乡文化站,在下岗职工谷志凡的组织领导下,一大批中青年文艺爱好者业余学习白族舞蹈。这两个活动中心,俨然已成为芙蓉桥白族乡传承民俗歌舞的据点。
在芙蓉桥乡,传承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负责街道卫生的白族老人,他们不仅是芙蓉桥乡民间艺术团的骨干,更是诲人不倦的民族文化传承者,他们白天辛苦扫街,晚上还到文化站带徒弟,教人打花灯,跳九子鞭等白族舞蹈,令人钦佩。
白族,一个团结奋进的民族,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生活在白族民俗文化里的芙蓉桥乡父老乡亲,会说话的能唱歌,能走路的会跳舞,生活过得精彩、充实。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