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芙蓉校园竞风流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7:26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5月23日,在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小学发展史上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该校为期一周的首届文化艺术节在全校师生和周边乡民们的期盼中,像十月怀胎的婴儿终于呱呱坠地。
上午8点30分,一场游行拉开了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帷幕。四个国旗手,在彩旗方阵的簇拥下,行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紧跟着的是号鼓队,这是一支由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组成的年轻号手,组建不到两个月,游行中,他们目光炯炯,步伐坚定,一阵阵激昂嘹亮的号鼓声,吹响了文化艺术节的序曲。紧跟其后的是腰鼓队,他们用激越的鼓点,追逐五月的和风,用迷人的微笑,装点校园无限的风采。再随后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的七彩方阵,这些孩子有的拿着铃鼓,有的拿着仗鼓,有的戴彩绸,有的戴彩胶,成为一道民俗色彩浓郁的风景
700多人的游行队伍,像一道彩虹从学校流泻到龙断垭、喜洲街、敬老院等集镇中心地段。虽然人多路窄,但游行队伍始终整齐伐一、紊而不乱。游行时,以班级为单位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口号内容不同,表达了“为艺术高歌,为人文礼赞,为从不放弃的梦想,一起飞翔”的共同主题。游行队伍所到之处,口号声、鸣哨声、欢呼声、鞭炮声,奏响了一曲任何高明的音乐家也难以演奏的交响乐。
游行归来,便是团体操表演。首先表演的是《土家摆手舞》,她集土家之内蕴,纳白族之灵秀,合时代之精华,浑然天成,铿锵有力。表演者是10岁左右的白族娃,他们虽然从没见过土家摆手舞,但有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刻苦训练,表演起来却也像模像样。小小少年舞出了土家先民的勤劳,舞出了土家艺术的神韵。
接着是《白族仗鼓舞》表演。同样是80人的队伍,他们表演起本民族的舞蹈来,是那样的得心应手,那样的游刃有余,那样的豪迈大方。首先亮相的动作是观音坐莲花,随着音乐的轻重,节奏的急缓,这些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跳出了“苏秦背剑”、“雷公扫殿”、“五龙捧神”、“文王招贤”、“兔儿望月”、“野猫戏溪”、“双龙出阵”、“野马分鬃”、“童子拜观音”、“狮子坐楼台”等极富观赏性的舞蹈动作,让人目不暇接。《白族仗鼓舞》跳出了白族先民的迁徙之苦、创业之艰,也跳出了白族儿女的幸福安康、理想向往。
民族风情浓郁的歌舞表演令人啧啧称赞,而接下来的校园交谊舞表演则是让人称奇:入场时两个方阵相向登场,一眨眼的功夫,80人的队伍变成4个八卦图案,让人眼花缭乱。
最后表演的少儿韵律操《初升的太阳》,随着舒缓而高昂的旋律,表演者时而伸臂,时而踢腿,时而跺脚。韵律操动作简单,但意蕴深厚,她蕴含了少年儿童的理想和憧憬,也表达了少年儿童的雄心和壮志。
晚上8点开始的一场文艺表演,成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重头戏。歌舞、相声、戏剧、小品,还有教师红歌大合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时3个多小时的演出,吸引了上千名观众驻足观看。晚会现场没有喧闹,没有拥挤,没有提前退场。
那五颜六色、剪裁新奇的服装,那蹦跳腾挪、整齐划一的舞蹈,那声情并茂、穿越夜空的高歌,不时把晚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赢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掌声。小品《灰太狼和喜洋洋》寓教于乐;相声《拇指与食指》让人思考做人的道理;创作剧《生命!生命!》讲述了一个孤儿徘徊在校外,一人承受生活的重压的故事,引导人们珍爱生命,关爱弱小,奋发有为。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天星文化艺术幼儿园”和“蓝贝贝幼儿园”两个民办幼儿园的助兴演出,为晚会增添了童趣。来自天星幼儿园的上官红莉老师,除了亲自登台演唱。还导演了舞蹈《我是妈妈的小太阳》,从服装设计、动作编排到表演主题,都令观众无可挑剔,啧啧称赞,成为晚会舞蹈类节目当之无愧的最佳。
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献给乡民一道精美的文艺大餐,为期一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更是为芙蓉桥乡这座浸润在白族文化里的乡镇增添了许多亮色。

.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