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马背上求学的少年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4:29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9月3日,星期六,由于假期调整,学校照常上课。凌晨4点半,朱发之一家人就早早起床,开始给孩子收拾书包,做早饭。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忙碌才收拾妥当;6点,朱发之牵出马儿,将儿子朱立超扶上马背,向学校赶去。由于天下小雨,路很湿滑,在门前坡陡的山路上,只有朱立超一个人骑在马上,到了稍微平整的路段,父亲才骑上马背,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山路之中。

马背上是一对父子,孩子叫朱立超,今年11岁,在武陵源索溪中心学校六年级94班读书,被当地誉为“马背上的学童”。迄今为止,他单独或由父母护送骑马上学已经三个年头,是一位骑马上学的孩子。

为守护自然遗产让孩子骑马30里上学
朱发之的家在索溪峪土家族乡白虎堂村朱家坡组。白虎堂村地处偏远深山峡谷,又属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范畴,勤劳纯朴的白虎堂人为保护遗产地生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至今不狩猎,不开荒,不修公路,不修木房,就连村小学也因校舍破旧、学生减少而停办,学生要读书必须在山外的索溪中心学校读书,往返距离足有30里。许多家庭因为孩子的就学或举家外迁,或投亲靠友,大部分青壮年自发走出大山打工闯世界。至今,原拥有五百土家儿女的白虎堂,依然在山中生活的只有一些不愿离开故土或无法在外栖身的几十户村民,朱发之是其中一家。
朱发之的儿子便是朱立超。朱发之今年54岁,是位老实巴交的农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冠心病;他的母亲李雪萍也患有脑膜炎后遗症,劳动能力差,无经济能力搬出峡谷。起初,小立超一直靠双腿走路在山外求学,花在路上的时间每天就达到4个小时,往往是“早晚两头黑”,遇到下雨天,还要防止路滑和涨水。三年前,小立超的堂兄将自家的马匹借给小立超,小立超才结束了步行求学的历史,成为名副其实的“马背上的学童”。

希望有条公路连接大山
对于朱立超来说,三年来骑马上学就像城里的学生坐汽车上学一样,已经没有任何区别。
路途,笔者鼓励立超要想走出大山,光靠骑马不够,还要刻苦学习掌握知识和各种本领,才能对得住父母常年骑马送他读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朱立超却用稚气未脱的语气告诉笔者,他非常希望山外尽快能有一条公路修进白虎堂,这样能够方便自己走出深山求学,又容易回到深山父母身边……
从家里到学校,一路上山峦叠嶂,雾气缭绕,溪水潺潺,但是这个美丽的峡谷对于住在大山深处的朱立超一家人来说已经算不上风景,他们最大的心思就是尽快骑马赶到学校。跋山涉水一个多小时,他们终于到达学校,父亲从马上将书包衣物取下来交给朱立超,交待他在学校要认真听课、努力学习。
朱立超懂事地点点头后,急匆匆赶到教室,同学们已经开始上课,朱立超放好书包,开始和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朗诵课文。

愿骑马上学早成历史
朱发之告诉笔者,父子俩一般早上五点多就要出门,要走大概15里路,春、夏、秋三季路途相对容易,赶到学校尚早。冬天比较困难,孩子到家天都黑了,路也不大好走,特别是下雨天,路更难走,要趟过深水,水大了还过不去。他有些无奈,自己和妻子多病,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平时农活也只能填饱肚子,现在住的还是六十年前祖辈留下的木房,根本无力搬到大山外居住,只能靠这种骑马的方式送孩子上学。不过虽然生活艰难,对于送孩子上学,他非常坚持,他说再苦再累也会供孩子上学。
朱发之骑马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而他们的故事却在笔者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白虎堂,是武陵源尚未开发少人问津的一处风景,笔者衷心希望“马背上的学童”现象早日在这处风景中成为历史。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