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家电也怕“潮”别让您的家电因“潮”受损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6:56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张家界近日进入梅雨季节,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自然现象,每年的这段时间总是以阴雨天气为主,有时甚至连续半个月也见不着太阳的影子。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有时人会感觉到闷热不透气,很少有风,衣物、食物、家电这类东西在潮湿的天气下最容易受潮或发霉。家电产品作为家中的贵重物品,如何才能避免受潮呢?在这里笔者为大家介绍几招防潮的技巧。
电脑
不管是台式电脑还是笔记本电脑,最容易受潮的部分就是显示器和裸露在外的接口。如果空气特别潮湿的话,电脑可能不能正常启动,严重的可能会发生“黑屏”或内部线路短路的现象,如果因此更换主板或其他部件,不仅花费高,还浪费时间和精力。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发生,不如我们应及早做好防御。
如果是不经常使用电脑的朋友,一定要保证在潮湿的天气坚持每天至少开机1至2小时,利用电脑运转产生的高温驱散水汽。如果发现家里湿气特别重,可以每天开一下空调热风或者抽湿机,让湿气一点点蒸发掉。使用完电脑后,一定要把电脑放在干燥的地方,尽量不要靠窗,如果是大雨、暴雨天气,靠窗的话可能会溅到雨水,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电脑很容易出现问题,关掉电脑电源后,一定要避免直接裸露在空气中,特别是夜间湿气很重,台式电脑切记要使用电脑罩或厚布遮盖起来,笔记本一定要放在内胆或电脑包中,不但可以防潮,还可以防尘,延长了电脑的使用寿命。

电视机
电视机的摆放很重要,电视机不要紧靠墙壁,大概预留10cm左右通气;不放窗台下,避免出现窗台下雨漏水导致潮湿的情况;在潮湿的情况下要注意避免水汽的接近,不要在附近摆放鱼缸、花瓶等潮湿物件。
天气潮湿时,可让电视机进入待机状态。由于待机过程中,电视机内部变压器等处于工作状态的零件会散发热量,因此可通过这样的方式驱散机体内的潮气。潮湿天气,电视机最好每天开机一次,通通电,让机身产生的热量达到除潮目的,以保证电视机内部组件的干燥,达到防潮垫目的。
放置干燥剂。可以用现成的干燥剂放在电视机旁边或者防潮珠放在电视机后面,也可以用石灰吸潮法,石灰是吸附剂,在阴雨天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装生石灰后放置在比较潮湿的地方,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燥。使用潮湿机也可以让室内保持干燥,但要注意抽湿机不要放得太近电视机,否则容易影响电视正常工作。

洗衣机
一般的居民可能对洗衣机有个错误的认识,认为洗衣机每天都和水打交道,肯定不需要防潮,如果您也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特别是有些家庭喜欢把洗衣机摆放在浴室或洗手间,洗衣机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容易使洗衣机内部的电路板受潮,而导致部件进水导电。所以,洗衣机也应放置在通风性较强的位置,还要把洗衣机的放置在垫高好的平台上。
最主要的是洗衣机内的电子控件,应该避免湿水,如果出现故障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找专业的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洗衣机用完后要记得随手将插头拔下来,因为插头长期受潮后很有可能引起短路甚至火灾。此外,每次用完洗衣机后,应该用干布将洗衣机表面擦干,以免滴溅在洗衣机表面的水渍流入洗衣机内部,损害元器件。

冰箱
冰箱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很好的注意防潮。在放置的时候要注意,冰箱千万不能贴墙放置。有很多用户都愿意将冰箱靠墙的位置放置,墙面在潮湿天气里,受潮程度很大,墙面会通过冰箱外部的小孔影响到里面的部件,从而导致冰箱内部件受潮。因此在摆放的时候需要注意,冰箱应该在离墙10公分左右的位置,在通风性比较好的位置最佳。

空调
空调的防潮往往是被大多数用户忽视的。虽然空调具有抽湿的功能,但是在潮湿天气来临的时候,空调更需要精心呵护。在使用空调的时候,室内外温度会有比较明显的温差。因此空调管内就会产生水露,水露和灰尘结合在一起,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如果空调长时间不使用,也会出现内部部件老化,还有一些塑料材料也会硬化。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几个春秋季节后,应该不定时期的对空调进行开启和使用,周期性的对过滤网进行清洁,以免吸附在进滤网上的细菌和灰尘传播进室内。另外,空调也可当作烘干机来用,除了给自身“烘干”之外,也可以给家居环境除湿,让其它的家电免受潮气之“苦”。
在梅雨季节,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日常家电,不要让家电受潮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可以延长家电的使用寿命。上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常用家电的防潮知识,希望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
..............................................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