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故纸堆”说

更新时间:2018-03-19 12:34:32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故纸”:一曰陈旧之纸。二谓书籍也。(民国版《辞源》)故纸加一个“堆”字,则言其书多。今人又加上一个“钻”字,值得褒扬的名词就变酸了。意思是食古不化,冥顽不开,十足的一个书呆子。
这段时间,在多次重要会议场合,有人公开说“我们的一些文化人都钻到故纸堆里了”。言外之意不乏指谪批评。听话听声,我金某人当属其内,因为小小庸城能钻故纸堆者,也就那么几个人物,况且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为挖掘、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符号而摇唇鼓舌,颇让一些人心烦。
半个世纪来,我们的文化建设宣传,基本上是“泛湘西”文化内容。某些“专家”懒得钻故纸堆,凭一首竹枝词,把我们的大庸阳戏推给四川凉山,或望文生义,说是由“扬花柳”演变而来的。“杨”,“阳”也;又把大庸花灯说成是明朝军人从安徽带来的凤阳花鼓;而大庸鬼谷神功则是少林寺、峨眉山的“舶来品”。一句话,大庸不配有文化。还有更胆大的人,居然以大庸是“大大的庸人”为由,将源于远古祝融氏的千古文脉符号改名换姓,甚至把东西向的马路以“子午”冠名,全不知“子午”为何意,让外人耻笑。
严格地说,从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正式在我地设置充县至今,张家界基本上没出一个史家。我们的历史大多散见于外地典籍中,星星点点,不成体系,且谬讹不少。张家界不乏诗人,却缺史家。吟诗容易做史难。故做史一般由国家政府主持,叫“国史”、“州志”、“县志”。由于没有本土史家,我们错失了多次回眸历史、厘清本土文化脉络的良机。比如刘邦赐“充县”,是注意到了南方文明祖山崇山,“充”,崇也。此后,隋文帝改北衡州为崇州,再次推出“崇山文化”概念,至唐高宗废崇义县,崇山占据本境文化高地达866年之久,可惜本土竟无一人去钻故纸堆,破译崇山文化的千古之谜。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降慈利州置大庸县,继设大庸卫、大庸所,消失了几千年的古庸国竟然被朝廷高人察觉并纳入行政建制。遗憾的是:本土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钻故纸堆,对大庸文化符号进行深层研究。曾为光绪皇帝当老师的侯昌铭先生在他编纂的《永定县乡土志》中,把澧水边一座很不起眼的“兰香桥”载之于史,是他敏锐地发现了这座桥与屈原故里的某种联系,却欲言又止,不再钻故纸堆揭开其铁幕,无非是害怕因改写屈原历史惹下笔墨官司。看来,真要钻故纸堆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在当今这个浮躁时代,但见人头攒动,热热闹闹,看穿了不过是为生活奔走者,为生意揪肠者,为升官晋级耗神费力者,为贪污腐败提心吊胆者,又有几个傻瓜置名利场于度外,偏处一隅,冷寂孤独,与发霉虫蛀的故纸厮守,穷读极搜,广征博引,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寻寻觅觅?如此之人,如此不合时宜地钻故纸堆,可贬乎?可悲乎?可喜乎?可嘉乎?
日前,在评审一份关于文化强市的文件(讨论稿)时,我又不合时宜地提出一个悖论:张家界的核心文化是什么?谁是张家界历史文化的代表人物?如果回答不出,我以为文化强市缺乏扎实的文化背景,是在稀泥巴上建高楼。要解此题,唯有钻故纸堆,饿补两千多年来前人欠下的功课,认认真真进行一番历史文化基础性研究,否则,张家界只能永远可怜地匍伏在“泛湘西”文化的阴影之下。
我想进一言:我们的干部们,特别是高层领导,能否也抽空钻钻故纸堆?不钻故纸堆,文化哪里来!
(下期预告:走近大师)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读图
下一篇:书中度夏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