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张家界旅游网首页>>城市概况>>张家界景区
张家界景区
(三)琵琶溪 位于森林公园西部,为金鞭溪上游。景区以琵琶溪作中轴,为一狭长幽谷,景点在溪北成组展开,奇特古野。另一段自琵琶界沿山脊至朝天观旧址,多山峦,沿线有夫妻岩、龙凤岩等绝佳景点。 【金鸡报晓】 自老磨湾北行400多米至田家台,隔谷回首东望,一峰傲然挺立,状如雄鸡。尖嘴、圆头、高冠、凸脖,昂首西向,对苍穹引颈啼鸣。 【夫妻岩】 沿田家台后坡石径上行约400米,有一座依山而立的观景台。站立台上,见对面200多米处两峰相依,酷似一对夫妻并肩而立,五官俱全,面向东南。那峰顶的树木花草恰似他俩的头发、头巾和头饰,反衬出二人脸面白净明晰。妻子娇小,紧傍其夫,低眉含羞,窃窃私语;丈夫粗犷豪达,眉飞色舞,笑口张开,皓齿毕露,充满幸福和满足。众多游客观此景时无不惊叹称奇,以致广泛传说:观赏后,新婚夫妇忠贞不渝,老年夫妇焕发青春,反目夫妇重归于好。 【展卷桥】 老磨湾北面,一亭桥架于琵琶溪上。桥上有“展卷亭”,高20米,飞檐翘角,朱漆彩绘。桥下流水晶莹清澈,两旁松青竹翠。春莺声声,夏风习习,秋云朵朵,冬雪皑皑。1982年5月著名作家沈从文到此观光时,题“展卷”二字,意为千姿百态的画卷从这儿展开,现碑刻立于桥端。 【望郎峰】 由展卷桥北上约600米,两株高大的枫树并立路下。透过枫树遥望琵琶溪南面,一石峰卓立于众峰之间,似一曲线分明的年轻女子正向西南引颈盼望。相传其夫出征未归,妻日夜在此等候,化为石峰。其前方石壁上有一圆洞透光,传为此女望郎而穿。 【九重仙阁】 望郎峰北,隔幽谷西望,一巨大石壁,高耸云端,面宽达百米。壁受风雨剥蚀,流痕网结,与顶端参差不齐的峰石结合,构成错落有致的一幅壁画:林木掩映的围墙之内,楼台依稀,池塘水榭,墙垣瓦梁,还有几座吊脚楼,几座寺庙,其间仿佛有人来往。雨天,云雾飘拂,楼台墙垣若隐若现,俨然海市蜃楼。 【长醉翁】 自鸳鸯泉左下琵琶溪,溪谷中幽篁夹道,鸟啼泉流。前行200多米有一密林覆盖的小块陆洲,其西南群峰间斜卧一石似人,面朝九重仙阙后山,背倚苍峰绝壁。其造型似一醉翁,头戴儒冠,双目微闭,口略张,翘鼻短髭朝天,正睡得香甜。久望静听,微风拂动树叶,仿佛醉翁轻微的鼾声。 【龙凤岩·龙凤庵】 在化香坡山垭南,有段山势紧凑的龙凤古道,两边石壁高耸,绿树丛生。仰望右面壁顶,一座高约百米石峰酷似凤凰,头昂脖挺,顶有珠冠,双翅微展,引颈西南,高瞻云天,似欲飞腾。隔谷相对,一峰顶部形似龙头,昂首碧空,与凤凰岩构成风飞龙腾之景观。明代,由于此地“石壁峻峭,跃起卧龙之势;山林翡翠,飞来仙凤之形”,便在垭侧修建龙凤庵寺庙。清代曾7次修茸,规模达三进两殿,面积1100多平方米。庙已塌毁,但峰岩雄姿如故。每当云蒸雾腾,龙头时动时静,似在江海漫游;逢日丽风和、百鸟鸣啼之时,凤头高昂林空,似在接受朝拜。 【三姊妹】 由夫妻岩观景台西南向登山,前行1200米左右,有3座石峰比肩而立,绰约多姿,灵秀妩媚。《永定县志》载:“三姊妹山,离城北七十里,三峰鼎峙,秀出云端,遥望若婵娟状。”山上林木苍翠,远眺似少女头插玉簪,身带环佩。若遇流云缭绕,淡雾漫谷,其峰更诡秘妖娆。 【兔儿望月】 在三姊妹峰西千余米处,有座石峰,峰顶如兔,头西尾东,翘首苍穹。耳竖,嘴突,前腿粗短而屈就,似欲跳入月宫。雨天,兔入云海,三五月明,兔仰头望月。 【朝天观】 位于海拔1227.3米的朝天山,建于明代。观内碑刻称:“伊古以来,各代虽有修建,然世远年湮,朝天之山虽富,朝天之观久废。…‘康熙年间,有僧醒作,剪荆棘以登朝天,栖茅茨于土阶。而观始复其观概焉。”是时庙址在山脊东头。清乾隆十五年(1750),“朝天有僧自信,檀越募化”,移址于山脊西端,“庙修绝崖之顶,殿倚峭壁之巅”。山门楹联:“境拟蓬莱霞辉迥挂,界连霄汉瑞霭常旋。”碑刻还记载:“山以朝天名,意取乎仰容昊天也。”后经嘉庆、道光、宣统年间先后修葺,规模大至三进两殿20余间,总面积1900余平方米。从山门入,有长廊,三层梯台皆有殿房。正殿居中供奉女娲娘娘,左右两殿分别供奉地母娘娘和三霄娘娘,后殿供压山祖师。还有观音殿、藏经殿等。此观为夹层石墙环抱,门窗柱匾及神像座等皆岩石嵌砌而成,并雕饰重彩。民国末年,土匪盘踞,殿被毁。现存部分石墙和山门,有门洞遗址17个,残碑42块。